应用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教学思考
2016-01-14冯桂芹
摘要:将课程建设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确定应用型本科高校“语言学概论”的教学目标,然后从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改进两方面展开讨论,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汉语国际教育;语言学概论;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175-02
一、引言
语言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语言学概论”在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基础核心课,需进一步明确其教学对象特点,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同时,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这也对理论性较强的“语言学概论”带来较大冲击,需要教师思考如何针对“应用型”本科进行课程建设,把课程教学目标与培养应用型人才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应用型本校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的教学目标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我们赞同研究型、应用型、高职型三类高校对待理论态度应有所区别的看法。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求理论“坚实”,要求理论准确、实在,但不过深,只把理论说清楚,让学生能够掌握即可,不必关注理论的来龙去脉等,应着重于理论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应该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理论建设的总体定位,“坚实”也应该是其课程建设的出发点。
(二)应用型本校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高教司(2012)《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下简称“新目录”)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化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新目录“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定位,“基础的、基本的、入门级别的”培养规格,就应该是确定本专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的依据,也是确定“语言学概论”课程分项教学目标的出发点。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的教学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实际上是针对汉语言、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的笼统规定,并没有结合专业特点具体化,因此有必要强化对象意识,确定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的教学目标,具体为:(1)认知领域。可简要概括为传授基本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学知识,谢奇勇、张先亮对此已有较好的总结,此不赘述;(2)技能领域。可总结为培养三种能力,即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初步从事语言调查研究的能力和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其中前两种能力是汉语言、汉语言文字和汉语国际教育三个专业的共性要求,对外汉语教学能力是本专业的特殊要求;(3)情感领域。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毕业生,不管是从事语言文字、汉语教学还是国际文化交流等工作,甚至改行,语言文字包括相关文化素养都是其立身之本,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学概论”是课程模块“中外语言类”的基础和核心,在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树立对汉语汉字汉文化的自豪感,有从事相关工作的愿望,也是教学任务之一;(4)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促进信息的获得、存储、提取和使用所采用的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重视学习策略问题可以增强学习的核心竞争力,改进高校教学质量。在“语言学概论”教学过程中,若教师能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实现学习策略教学和专业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无疑对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思辨能力培养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
通过广泛调研,并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为在尚无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教材的背景下,采取以一本教材为主,适当增删相关内容的做法较好。
(一)选择“适当的”教材
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上好一门课的重要前提。“语言学概论”教材数量较多,主要可分为语言概论类、语言学概论类和复合类。相对而言,第三种更有优势。在此前提下,又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接受情况、专业特点及国家规划教材等进行筛选。在广泛调研、综合比较的基础上,选出较为适宜的三本教材:教材一是使用高校较多并作为重要考研参考书的《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等著,王洪君等修订,教材二是崔希亮主编、专门针对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语言学概论》,教材三是池昌海主编《现代语言学导论(第三版)》。最终,优中选优,针对现阶段“语言学概论”教材前沿理论吸收不足的问题,排除了教材一,顺应尽量使用国家规划教材的要求,排除了教材二,最终选择了池本教材。它既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浙江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教材,在内容和编排方式上也都比较合适。
(二)适当增删相关内容
“语言学概论”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一般是48个学时左右,教师要在保持课程知识体系相对完整的前提下,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进行删减或增补,进行合理的课时安排。讲授每一个专题时,不必要求面面俱到,更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介绍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承前启后,尤其是与“现代汉语”、“西方语言学流派”等直接相关课程的衔接。补充的内容主要包括补充解释性材料、提供辅助性材料和推荐参考书目,适当兼顾语言理论的前沿性,比如适当补充语言类型学、认知语言学等方面的内容,重视汉外语言对比等。删减的内容应该是较为陈旧或与前后衔接课程有所重复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的改进
高校一般依据教学目的、内容、对象等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的讲授法等。“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传统的讲解/讲授模式为主,研究型教学模式为辅
讲解或讲授依然是高校的重要教学方法,“语言学概论”一定要重视讲解或讲授,但必须要废止“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提倡灵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尤其是研究性教学的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等。基本思路是:一是要把研究理念、成果及时引入课程;二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中;三是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和谐、文明的师生关系。具体而言,应该是以研究型教学方法作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在教学中适时开展观察比较、分组讨论、课题研究、学习汇报等活动,重视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开放性的研究型教学更关注学生怎样解决问题,提倡并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目前应用型高校要求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将研究型教学理念应用到为“概论”课程,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二)重视讨论、交流与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表现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讨论课一般先由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提出讨论题目、要点、阅读文献,学生课下分组准备,然后小组汇报、研讨,教师就研讨情况要进行简短的总结、评价,供学生参考。
(三)课堂集中教学与课外分层次教学相结合
分层次教学是教师将教学内容难度、要求高低、指导程度进行必要划分,可适当根据学生不同基础、学习能力状况、学习目标要求来实施教学。客观上,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学习动机不一,“因材施教”是必要的,尤其是部分学生有考研深造的愿望时,牢固的基础知识储备、扎实的能力培养就是标配,与不考研的同学迥然不同。本科教学和考研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本科教学应当为考研服务,尤其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已转变为招录全日制培养的应届毕业生,与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有了良好的对接。但由于考研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教学不可能都围绕着少数学生来展开,所以就有必要将课堂的集中教学与课外分层次辅导相结合,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
五、结语
尽管已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思考,但尚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方面,如何在遵守学校总体要求的前提下,优化课程评价体系;二是在任课教师方面,如何实现教师在教科研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有效建设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结构科学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等。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7-88.
[3]冯桂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初探[J].科技风,2013,(12)上.
[4]张先亮.关于“语言学概论”内容与方法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02).
[5]谢奇勇.关于“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几个问题的讨论[J].中国大学教学,2010,(01).
[6]张先亮.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性质与任务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7]陈楠,杨峥琳.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教材练习本土化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5,(02).
[8]周海涛,景安磊,李子建.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04).
[9]池昌海.框架概念和关联——语言学概论类教材略谈[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04).
[10]宋颖桃.新世纪以来语言学概论教材比较研究[J].现代语文,2015,(05).
[11]姚利民.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2010,(01).
[12]梁池华,杨奔.本科教学如何为考研服务——以语言学概论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