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构建教学循环系统研究

2016-01-14郝高建李铁绳王钰朱冰冰严艳赵振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分子系统课程体系

郝高建 李铁绳 王钰 朱冰冰 严艳 赵振斌

摘要:陕西师范大学十分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强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本文结合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对新形势下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总结,提出加强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循环的六大系统,即多元合理的师资群体与导师制子系统、创新型的专业课程体系子系统、先进的教学内容和学术研究子系统、多层次的实习实验实践教学系统、合理有序的综合素质训练子系统、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子系统。

关键词: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164-02

陕西师范大学是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近年来,学校为适应国家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需求,在保持传统师范教育特色的前提下,新开设了不少非师范专业和学科。为了处理、协调好各专业发展的关系,陕西师范大学以“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按照“夯实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基本原则,提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通过对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以及地理科学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的分析,对新的形势下建立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良性循环系统进行了探讨。

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1.专业素质。这是学生具备的核心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不仅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应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专业技能,包括运用知识的技能、获取专业知识能力,还包括分析判断、创新的能力,即对各种问题的判断和处理能力,能提出独立见解,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今天科技的发展,师范院校的学生也要学科学知识,用科学方法,具备科学精神。同时,随着条件的变化,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保持良好的态度对待世界,就应有人文精神。

3.教育教学素质。师范院校的学生由于师范的特色,应具备相关的教学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二、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了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按照“夯实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坚持文理渗透”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实现宽口径大类培养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建设“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通识模块。通识模块含公共必修课、公共限定选修课、公共任意选修课,共1134学时,63学分,占总学分的34.52%,占理论教学学时的39.75%。其中必修部分包括:大学外语、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大学语文、C程序设计、形势与政策等12门;公共限定选修课(含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公共任意选修课合计共12学分。

2.学科基础模块。学科基础模块含相关学科基础课和本学科基础课两部分内容,共531学时,29.5学分,占总学分的16.16%,占理论教学学时的18.61%。其中相关学科基础课部分包括:高等数学、环境学基础、旅游学概论;本学科基础课包括:人文地理学、地球概论、地理科学引论、地理信息系统和测量与地图。

3.专业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含必修课程、专业限定选修课(地理科学系列与地理理论系列)、专业任意选修课,共882学时,49学分,占总学分的26.85%,占理论教学学时的30.91%。其中必修课程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质地貌系统、土壤植物系统、气象与气候学、水文与水资源学、经济地理学(双语教学)、地理野外方法与论文写作和环境变迁等9门课程;专业限定选修课中地理科学系列含综合自然地理学、遥感概论、区域经济、城乡规划、地理微格教学、地理课件制作、地理教材分析等7门课程;专业限定选修课中地理理论系列含综合自然地理学、遥感概论、自然灾害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城乡规划、专题地图制图、计量地理等8门课程;专业任意选修课包括: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环境变迁、文化地理、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美学等32门课程。

4.教师教育模块。教师教育模块含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共306学时,17学分,占总学分的9.32%,占理论教学学时的10.73%。其中必修课程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地理教学论、教师口语等6门课程;选修课程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技能、考试命题及统计分析与测量、家庭教育学等29门课程。

5.实践模块。实践模块全部为必修课程,共6个周,24学分,占总学分的13.37%,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普通话水平培训与测试、必读书目阅读、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实习(含测量与地图学实习、地质地貌系统实习、土壤植物系统实习、水文与水资源实习、气象与气候学实习、中国地理实习、人文地理学实习)以及大学生课外8学分(包括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实践与社会调查、社会综合实践、科研训练、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活动、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活动等6个方面)。

三、构建地理科学类专业自身教学良性循环的系统

1.构建创新型的专业课程体系子系统。该子系统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加大改革力度,通过加强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实践(见表1),使学生具有从事具体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要不断加强课程改革,积极培养具有开拓精神、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使其不仅可以承担地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更可以承担相关综合的工作。

2.构建高素质的师资群体与导师制子系统。地理类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性质,需要来自地理、测绘、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教师。要着力培养年轻教师,根据人才的培养方案,建立合理的本科生导师制度。

3.构建先进的教学内容和学术研究子系统。课程确定以后,教学内容一定要尽可能地反映出地理科学的新近发展,根据前沿发展的变化情况选准内容,在教授先进科学知识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建立促进学生成长的知识、能力和动手等实践工作体系,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

4.构建多层次的实习实验实践教学系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努力建设多层次的实习实验实践教学系统,而高校实验条件、实习基地的建设对于地理科学类专业的学生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地理科学本身实践性极强,要提升学生的能力,实践、实习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实习和实践基地可以帮助学生有时间了解、熟悉将来的工作环境,提供学校、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平台,以便学校能及时了解市场动向,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形势和需求。

5.构建合理有序的综合素质训练子系统。教育教学系统是个综合的大系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训练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依托《陕西师范大学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方案》和《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素质拓展8学分实施办法》的制度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参与性;通过地理科学本身发展来教育学生,强化地理教学和科研的训练,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习和调查等来提升专业素质。

6.构建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子系统。“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考核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培养中,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在一门课中按照要求分几大模块考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兴趣选择不同模块;考核可包含笔试、机试、口试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唐讯.改革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1999,(1):36-40.

[2]陈颖彪,潘安定,夏丽华.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与现状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3):145-149.

猜你喜欢

学分子系统课程体系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学分美食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