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技巧之外

2016-01-14田伟良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佳作写作技巧习作

说到作文,大多数学生都感到没有东西写,不知道怎样搭框架,不知表达是否有“漏洞”。如何让学生在写作时快乐落笔、轻松作文呢?笔者觉得除了掌握写作技巧之外,还需经历下面几个阶段。

第一、多读。报刊杂志,尤其是优秀作文。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中也曾写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读文章是写文章的前提。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疏漏语文教材,这是大错特错,因为我们的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精品,各种文体都有,是知识宝库,要重视。学生读书,老师要重视引导,特别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不能简单下读书命令,因为简单下读书指令极易让学生感觉读书是一种负担。学生不喜读书,就很难从中汲取养分。而且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号去读书,因为尽信书不如无书,且一定要读透,不能一头雾水。

读的过程中,如遇到特别好的文章,可以背诵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平时可以摘抄一些优美段落或句子,要多摘多抄,一来是储备资料,二来也是帮助记忆,加深你对这些妙句的理解。好的文章或句子无数,不可能一遇到就背诵或记录,所以需要我们学会选择,选那些你特别有同感,值得回味的文字去记、去抄。

第二、要模仿。矛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老师可以让学生模仿一些佳作,特别注意他的行文思路及写作框架。学生在模仿中暗暗掌握这些妙文的写法,融进自己的见闻和真情实感,进而逐步有创新,以致最终写出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文章。如笔者在一次练习中讲到迟子健的《伤怀之美》,学生除了感叹文章基调忧伤,温情浓郁,意象苍凉之外,他们还发现这篇文章框架极易模仿——“片段串联式”。迟子建分别选择了好几个片段,每个片段都是写不同生活场景,但都是表达同一个旨。让人感觉主题明确,结构清晰,行文干净利落,以至很多学生模仿这种写法。

第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清代画家郑板桥曾说过这么一段话,让我们很有启发: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这段话的意思不言而喻,要有画意,首先要看,看要细致,因为竹在日光、月影、露气中呈现出不同姿态,细致观察能激发画作欲望,能诞生佳作。同样,我们要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事物,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理解生活,积累素材,丰富写作内容,还能激发写作欲望,写出自己有所感的佳作。

第四、组织课外活动,创造情景,让学生有感而发。有次下午最后两节课,是写作课,笔者出的题目是“夕阳炊烟吾家”。上了一天课,被数理化折磨的没“人形”的同学们,满眼看上去是如此“呆滞”、“倦怠”,哪来什么兴致去写作。得了,去操场,所有同学坐草坪上,面向西。此时正好是黄昏,夕阳西下,不远处炊烟袅袅。此景似乎引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纷纷开始动笔。不一会儿,笔者看见一个女生在作文本上写道:“残阳如血,迎面吹来了苦涩的草味儿,腿注了铅似的,心也往下沉,高考如座山,但我要攀爬,因为翻过那个山头,就是炊烟袅袅,等待游子回来温馨的家……”这段描写显然不是东拼西凑,而是出于真实的观察与感受。所以组织课外活动,创设一些场景,还怕学生无“米”下“锅”,文思枯竭吗?

第五、让学生“多思”,思想的启发是文章创作的前提。想象贫瘠,联想匮乏,分析浅显,整个人思想不活跃,要写出佳作,如天方夜谭。要想思想活跃,应对未知事物保持好奇和兴趣,多询问,多打听,等你对这些事物熟了,你会感觉到一叶一木总关情,还有那些僻壤陋巷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都能成为你作文的一部分,思路打开了,思想受到启发,灵感随之而来,佳作离你还会远吗?

第六、多“比较”,有“比较”才发现“不足”。笔者班皋菲菲的作文《读你》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了60分的高分,有些飘飘然。与此同时我们的教研员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篇市中同学满分的作文。然后笔者在课堂中让学生比较这两篇作文。经过同学们饶有兴趣的讨论、评改,意见全部汇总到皋菲菲同学那儿,最后还是由皋菲菲同学做小结性发言,她说:感谢同学们的斧正,我已知道“不足”了,打个比喻,我的习作好似鲁莽轻率的少年,而那位市中同学的习作却是一个老道深沉的学究。应该肯定他的习作比我深刻,功底比我扎实,表达更老练,精准。我平时还是要多“炼笔”。笔者想如不经常引导同学们去比较,他们是不可能会有如此深刻的见地的。

“文无定法”是说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题材会衍生很多写法,所以,我们教师的作文教学也应是“教无定法”。老师除讲解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外,更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模仿佳作,启发他们多思多观察,并适时为他们创设写作情境,让他们在对比中找到不足,而后弥补提高,追求写作佳境。

(田伟良  江苏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214221)

猜你喜欢

佳作写作技巧习作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佳作欣赏
佳作展示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