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小+名词”的结构不对称性及其感情色彩研究

2016-01-14李硕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12期

摘  要:在现代汉语中,“大”和“小”是一对互为反义的性质形容词,后接名词,表示对比关系时,具有对称性,但由于语言的逐渐演变,其不对称性愈加明显,所含有的语义色彩也更加丰富。文章通过“大/小+名词”的不对称性研究,分析用“大”和“小”修饰名词时所表现的感情色彩差异。

关键词:大  小  不对称  感情色彩

一、引言

“大”和“小”是一对常用的互为反义的形容词,在日常语言的运用中意义非常概括,语义非常活跃,使用范围非常广。《现代汉语频率词典·汉字频率表(1986)》收录的4577个汉字中,“大”的使用频率居第17位,“小”的使用频率居第50位,可见其使用频率相当高。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大”的词条有427条,“小”词条的有256条,可以发现“大”和“小”在构词上有着明显的不对称性。前人关于“大”和“小”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的研究颇多,主要集中在结构上,如“大”和“小”在构词分布上的差异,哪些词可以用“大”和“小”修饰,哪些只可以用“大”修饰,哪些只可以用“小”修饰,“大”和“小”的语义演变,“大”和“小”的一些特殊结构等[1],而对“大”和“小”的语义色彩上的不对称性进行研究的文献很少。

本文将从“大/小”与一般名词、地点名词和称谓名词搭配这几个方面入手,对“大”和“小”在构词和语义色彩上的不对称性进行具体分析。

二、“大/小+一般名词”的不对称性及感情色彩差别

虽然“大”和“小”在作形容词,表示面积、体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的对比时,具有对称性,但其在一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是不对称的,其表现的感情色彩也是不对称的。如:

(1)你睡得像个小猪似的。[2]

(2)那女孩长得清丽俊美,很有点小鸟依人的味道。

例(1)中,“猪”用“小”来修饰,表现了说话人对受话人的爱怜,也表现了受话人睡得很香甜,很可爱。如果我们把“小”去掉,“你睡得像个猪似的”只能表现出受话人睡觉时睡得很沉,不但不能表达出说话人的爱意,以及受话人睡觉时的可爱,反而表现了说话人对受话人的厌恶。

例(1)中的“小”不能用“大”替换,因为猪在人们心中是一种大型的动物,用“小”修饰可表现猪的可爱,而用“大”修饰则只表现出“猪”的形态,如:

(3)大猪吃得快,吃得多,而小猪吃得少。

“大猪”就是从它的形态和年龄上说的,相对于小猪而言的,并没有语义色彩。

例(2)中的“小鸟依人”是指像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形容少女娇小可爱的样子,也表现了少女亲昵依偎的情状。这里把女性比作“小鸟”,用“小鸟依人”来形容的女性身材必定是娇小的。因此,“小”不能替换成“大”,“鸟”在人们意识中本来就是娇小可爱的动物,用“大”修饰则是体现鸟的形态,而不能体现少女像小鸟那样可爱,也不能体现出少女依偎的情态。

从例(1)和(2)中可以发现“大”和“小”在一定语境下的不对称性,以及语义色彩上的差别。

三、“大/小+地点名词”的不对称性及感情色彩差别

“大”和“小”在修饰地点名词时,感情色彩不对称。

(5)平遥在19世纪初号称“小北京”,相当于当时山西的经济、文化中心。

(6)这两位作家执着于文艺事业,放着大北京不住,偏偏要去钻穷山洼。

(7)涵江一度成为福建对外贸易重镇,有“小上海”之誉。

(8)为了保住大上海,蒋介石曾导演了一出上海“国际化”的闹剧。

“小北京”和“大北京”,“小上海”和“大上海”,虽然分布上是对称的,都是“大/小+地名”的形式,但意义上是不对称的,其感情色彩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例(5)中的平遥有着“小北京”的美称,例(6)中的涵江有着“小上海”的美誉,说明“小北京”“小上海”与“大北京”“大上海”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意义不同。

“小北京”“小上海”与北京、上海在地理方面没有任何关系,这一说法的成立,说明这个地方有北京、上海的特色,和北京、上海有着某些相似的地方,只是规模较小。虽然“小+地名”表示的是美称,但我们认为这里的“小”只具有理性意义,表示对比关系,并不具有感情色彩。“小+地名”的地方往往不只一个,具有不确定性,并且“小+地名”中的“地名”必定是大的,有特色的,而且是众所周知的地方,比如我们在北大语料库中搜索含有“小锦州”的语料,就一条也没有,说明“锦州”这个地方并没有自己的特色,也不是众所周知的地方。

“大北京”“大上海”在理性意义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指北京、上海,同时也附加上了感情色彩意义,表现了说话人的骄傲与自豪,而且具有确定性,只能表示原来的那个地名,如“大上海”就是指上海,“大北京”就是指北京。“大上海”说起来要比单说“上海”更有气势,外地人说“大上海”,表现了他们对上海的羡慕和向往,而本地人说“大上海”,则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家乡的骄傲和自豪。

但其中的“大”在意义和用法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认为“大+地名”中的“大”并不是表示对比关系的形容词,而是作为名词,表示大小的程度,与后面所接的地名构成名词短语,仍然指后面所接的地名所表示的地方,并且附加了感情色彩意义。

四、“大/小+称谓名词”的不对称性及语义色彩差别

“大”和“小”在亲属称谓名词之前,主要体现了“大”和“小”的对称性,因为亲属称谓名词所表示的对象可能不是唯一的(除了父母之外),比如姐姐可能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对这些人的称呼就会用到“大”和“小”,如:大姐姐—小姐姐,而这里的“大”和“小”是对称的,只有理性意义,表示年纪上的差别,没有感情色彩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的语言也在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小妈”的称呼,如:

(12)我爸爸给我找了个小妈。

例(12)中的“小妈”与“大妈”虽然在分布上对称,但在意义上不对称。“大妈”在方言中使用,意思是父亲的兄长的妻子。而“小妈”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父亲在离异或丧偶之后再娶的妻子,“小妈”与说话人并没有血缘关系;第二层是指父亲再娶的妻子年龄小。那么,这时“小妈”具有了感情色彩意义,从孩子的口中说出,表达了孩子对父亲再娶妻子的厌恶。

还要注意的是,“小妈”与“小妈妈”也是不同的,如:

(13)90后的小妈妈、小爸爸们哪会照顾孩子啊!

例(13)中的“小妈妈”和“小爸爸”是一样的,表示妈妈和爸爸年纪小,不但有理性意义,也附加了感情色彩意义。这时的“小”与“大”是不对称的,没有“大妈妈”和“大爸爸”的说法,而与“小”相对的是“老”,表现父母年纪大。

“大”和“小”在官职称谓名词、职称及学位称谓名词、职业称谓名词前面也是不对称的,感情色彩方面也存在差异。

(14)这个村子叫珠里村,是两岸人民共同尊崇的大作家林语堂先生的故里。

(15)让你拜读一下我的大作!

(16)吓得关耀连忙央告道:“苏大哥,小店本钱短小,哪里赔得起?”

(17)儿子冲父亲喊:“爸,你瞧人家李叔叔当局长,你怎么才当小科长?”

例句中“大”和“小”的理性意义发生变化,而且具有感情色彩意义。例(14)中,如果仅仅是指称林语堂先生,可以直接用“作家”而不用“大”,但是这样不能准确地表达出对林语堂先生的尊敬与仰慕之情,所以,这里的“大”是敬辞。而且,表达这种感情色彩意义的“大”要用于别人,不能用于自己,如果称自己,表达的则是骄傲自满之情,如例(15)。相反,例(17)中的“小”表达的是轻视蔑视之情。儿子因为李叔叔是局长,而爸爸是科长,局长比科长大,所以瞧不起爸爸,如果直接用“科长”而不用“小”修饰,则表达不出轻视的感情色彩。但是将“小”用于称自己,则表现了自身的谦逊,如例(16),所以这里的“小”是谦辞。从这两组例句中可以看出,“大”和“小”有时分布对称,感情色彩意义也对称。

(18)优美的旋律从指尖流出来,让我感觉到他真的是一位小钢琴家。

(19)这首曲子是大钢琴家贝多芬创作的。

例句中与“小钢琴家”相对的“大钢琴家”,虽然在结构分布上对称,但是其感情色彩意义并不对称。“大”仍然表示尊敬、仰慕之情,但是“小”却不是轻视的意思,而是表示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少年儿童,“小钢琴家”并不是真正的钢琴家,“小”具有理性意义,指年纪小,感情色彩意义则是表达了对少年儿童在某方面的认可,有赞美、欣赏的语气,有褒扬的意思。

五、结语

综上,我们分别分析了“大”和“小”在作性质形容词、互为反义时,后接具体名词、抽象名词、地点名词、称谓名词以及时间名词的不对称性,并探讨了“大”和“小”在这些情况下,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意义的差异,现总结归纳如下表:

大 小

表达怜爱,娇小可爱(例1、2、3)

表示骄傲和自豪(例6、8、10)

表示尊敬,仰慕(例14) 表示谦逊,谦虚(例16)

表示自满,骄傲(例15) 表示轻视,蔑视(例17)

表示赞美,欣赏(例18)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发现“大”和“小”虽然是一对互为反义的形容词,但是也有着不对称性和特殊性,其感情色彩意义既有对称性,也有不对称性。希望我们的研究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也希望汉语学习者能都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这一对形容词。

注释:

[1]请参见肖菲(2003)、邓欢(2011)、李庆(2012)和盛山女(2013)等。

[2]本文所涉及的语料来自北京大学语料库、语料库在线和日常用语汇总。

参考文献:

[1]肖菲.“大”与“小”语法功能上的差异性[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1):18-20.

[2]邓欢.“大”及“大”族副词的意义及其演变[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李庆.“小”的语义演变及其搭配组合[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盛山女.“小X一下”构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李硕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