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商诗歌中的道教情愫

2016-01-14郝允龙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12期
关键词:道教诗歌

摘  要:中唐诗人刘商,人生经历丰富去过边塞地区、做过地方县令、出任过京官,也在军营中谋过差事,热衷于修仙慕道,最后归隐山林。由于深受道教影响,他性格洒脱,诗歌想象玄妙,语言华丽奇诡,有着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刘商  诗歌  道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以道家学派创始人老聃为始祖,是在在继承和发扬先秦道家思想、古代巫术、方术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

唐高祖李渊以“神仙苗裔”自居将老子奉为自己的祖先,扶植和尊崇道教,并将道教上升到国教的地位,使得道教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对道教的尊崇贯穿了整个唐代,除了高祖李渊,太宗、高宗、玄宗、肃宗、代宗、宪宗、穆宗、武宗、宣宗等也都对道教推崇有加。唐玄宗开科取士还加入了道教中玄学的内容。由于统治者的重视,道教影响到了唐代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文学方面,产生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唐诗作为唐代最为夺目的文学明珠,也深受道教浸润。

刘商,字子夏,登进士第,中唐时期诗人兼画家。从刘商现存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一生经历颇多,去过边塞地区、做过地方县令、出任过京官,也在军营中谋过差事,热衷于修仙慕道,最后归隐山林。

武元衡在为刘商诗集作序中说“晚岁摆落尘滓,割弃亲爱,梦寐灵仙之境,逍遥玄牝之门。”[1]《唐才子传·卷四·刘商》载:好神仙,炼筋骨,后隐义兴胡父渚,结侣幽人,世传冲虚而去,可谓江海冥灭,山林长往者也。《太平广记·续仙传》载:刘商,彭城人也,家于长安。少好学强记,精思攻文,有胡笳十八拍,盛行于世,儿童妇女,咸悉诵之。进士擢第,历台省为郎。性耽道术,逢道士即师资之,炼丹服气,靡不勤切。每叹光阴甚促,筋骸渐衰,朝驰暮止,但自劳苦,浮荣世官,何益于己。古贤皆隳官以求道,多得度世。幸毕婚嫁,不为俗累,岂劣于许远游哉。由是以病免官,道服东游。……而莫知所止,已为地仙矣。《太平广记·续仙传》载:刘商者,中山靖王之后。举孝廉,历官合淝令。而笃好无为清简之道,方术服炼之门,五金八石,所难致者,必力而求之。人有方疏,未合炼施效者,必资其药石,给其炉鼎,助使成之,未尝有所觊觎也。……天色晴霁,香风瑞云,弥布山谷,樵者见空中骑乘,飞举南去。虽然这些资料带有荒诞的色彩,但刘商向往修道隐逸、深受道教影响是不争的。

经考证,刘商大致生活在开元末至元和期间,主要活动在大历时期。他经历了“安史之乱”、朝廷党争,看到或亲历了政治斗争的恐怖、宦海风波的凶险,摆脱不了流离转徙的生活境遇、羁愁旅恨生死离别的孤独伤感。作为血肉之躯的诗人,往往比普通人更心灵活跃、敏感多情,也更渴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但这对于仕宦之人几乎是不可能得到的,于是便产生了对入仕前自由生活的怀念,继而萌发了隐逸山林的念头。

大历时期的众多诗人都有隐逸思想,但在行动上又存在着恋官的矛盾,体现了中国士大夫典型的双重人格,就像诗僧灵澈在《东林寺酬韦丹刺史》中讲的:“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刘商和这些人不同,他辞官挂印归离开官场,隐山林、潜心慕道。在现存近百首刘商诗作中,很多作品都是反映他归隐后的生活。

刘商的道教情愫,在其诗歌中主要体现为:

一、刘商诗歌的玄妙想象

道教是一个充满了神奇想象的宗教,刘商的很多诗歌都受到了这一影响。其诗《画石》:“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铢补上天。”这首诗借画中的石头,抒发了自己不能施展远大抱负的愤慨。头两句描写画中坚贞的石头,后两句诗人笔意陡转、想象奇特,用道教中“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体现出了自己的本意和该诗的主题。

体现刘商诗歌玄妙想象的,还有他钟情自然山水和对自然恬淡生活向往的诗作。如《题水洞两首》:

其一

桃花流出武陵洞,梦想仙家云树春。

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

其二

长看岩穴泉流出,忽听悬泉入洞声。

莫摘山花抛水上,花浮出洞世人惊。

第一首很明显的运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看到“武陵洞”中有桃花随水流出,诗人马上想到洞内的“仙家”和云雾缭绕的仙境;当看到水往洞内流去,诗人又出人意料的把自己写成了“桃花源里人”。第二首仍借《桃花源记》的典故,开展想象,劝人不要摘花抛洒在水面上,以免山花随水流出,惊动了“世人”而打扰了“桃花源里人”清净的修仙生活。

还有《题潘师房》:“渡水傍山寻石壁,白云飞处洞门开。仙人来往行无迹,石径春风长绿苔。”诗人追仙慕道,寻求踪迹,却发现在春风的吹拂下,石径上已经长满了苔藓,根本没有人走过的痕迹,这是为什么呢?诗人展开想象,笔锋一转,原来潘师已经成为仙人了,当然不会留下行迹。

二、刘商用辞的华丽奇诡

葛兆光认为道教经典语言“古奥”“华丽”。刘商诗作用辞也深受道教语言的影响,形成了奇诡华丽的特点。如《泛舒城南溪赋得沙鹤歌奉饯张侍御赴河南元博士赴扬州拜觐仆射》:

终日闾阎逐群鸡,喜逢野鹤临清溪。绿苔春水水中影,

夜月平沙沙上栖。惊谓汀洲白萍发,又疑曲渚前年雪。

紫顶昂藏肯狎人,一声嘹亮冲天阙。素质翩翩带落晖,

湖南渭阳相背飞。东西分散别离促,宇宙苍茫相见稀。

皇华地仙如鹤驭,乘驾飘飘留不住。延望乘虚入紫霞,

陌头回首空烟树。会使抟风羽翮轻,九霄云路随先鸣。

诗中大量运用了“野鹤”“夜月”“紫顶”“宇宙”“皇华”“地仙”“紫霞”“烟树”“羽翮”“九霄”“云路”等带有道教色彩的词语,使得诗作给人一种苍茫宏浩和云烟缭绕、缥缈神奇之感。

再如《金井歌》:

文明化洽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瑞雪不散抱层岭,

阳谷霞光射山顶。薙草披沙石窦开,生金曜日明金井。

虞衡相贺为祯祥,畏人采攫持殳戕。羊驰马走尘满道,

郡邸封章开建章。君王俭德先简易,赡国肥家在仁义。

山泽藏金与万人,宣言郡邑无专利。闾阎少长竞奔凑,

黄金满袖家富有。欢心蹈舞歌皇风,愿载讴歌青史中。

这首诗中的“文明化洽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两句,就是用道教的语言对天清气朗、氤氲至灵的自然环境进行描写。此外,诗中饱含色彩的“瑞雪”“霞光”“生金”“曜日”等词语也给人一种祥和之感。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诗中使用了“玉鸾”“金翠”“金屏”“瑶盘”“琳琅”等词语,给人以金碧辉煌、流金溢彩、色彩斑斓之感,仿佛置身与仙山圣境之中。

三、刘商洒脱的性格

我们知道,道教崇尚清静寡欲、柔弱不争、不尚名、不尚利、性情豁达。虽然刘商抒发过壮志难酬的愤懑(《画石》),但他深受道教的这一熏染,其洒脱、豁达豪放的性格,在诗作里表现的非常明显。最为突出的应该是《醉后》一诗:春草秋风老此身,一瓢长醉任家贫。醒来还爱浮萍草,漂寄官河不属人。该诗描绘出了诗人自己能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显示出了洒脱、高迈的性情。还有《归山留别子侄二首》:

其一

车马驱驰人在世,东西南北鹤随云。

莫言贫病无留别,百代簪缨将付君。

其二

不逐浮云不羡鱼,杏花茅屋向阳居。

鹤鸣华表应传语,雁度霜天懒寄书。

其中“东西南北鹤随云”和“不逐浮云不羡鱼”两句,写出了诗人自己回归山林后要过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生活,不受世俗约束、追求自我,这正是道教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表现。再如《移居深山谢别亲故》:“不食黄精不采薇,葛苗为带草为衣。孤云更入深山去,人绝音书雁自飞。”一位柔弱不争、不尚名、不尚利的隐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尽管刘商归隐山林,但他仍是充满豪情。如《不羡花》:“惆怅朝阳午又斜,剩栽桃李学仙家。花开花落人如旧,谁道容颜不及花。”诗人在感叹时光易逝的同时,写自己学仙家栽种桃李;花开花落,人的容貌却依旧,谁说人的容颜不如花美!表现出了不一般的人生豪情。还有《山翁持酒相访以画松酬之》:“白社风霜惊暮年,铜瓶桑落慰秋天。怜君意厚留新画,不著松枝当酒钱。”是说一位山里的老人持酒相仿,诗人自己画松相赠。诗人直言其事,率真自然,展现了豁达的一面。

除此之外,刘商诗歌受道教影响还表现在方外之士的交往、采药和服食松花等方面。

综上,在道教盛行的唐代,从内心深处和行动上刘商都受到了极大影响。

注释:

[1]吴刚:《全唐文》,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

(郝允龙  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221000)

猜你喜欢

道教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小小诗歌汇
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展
一个诗人
道家道教研究
诗歌过年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