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测促防”源头治理煤矿粉尘
2016-01-13宁丙文
宁丙文
2014年6月30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2013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显示,2013年全国共报告职业病2万6 393例,其中尘肺病2万3 152例,占报告总例数的87.72%。
防降尘是防治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而粉尘检测是评价防降尘效果和推动防降尘技术措施应用与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可起到“以测促防”的作用。评价防降尘技术效果都是以粉尘卫生限值为比较标准的,各种性质的监督检查和达标评比,也是把粉尘卫生标准作为重要依据,因此粉尘的卫生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现阶段,如何根据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制定出科学可行的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管理限值及相应的采样规范呢?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等4家单位联合开展的“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管理限值研究”项目,为我们提供了详实的科研数据和理论支撑。为了对如何制定和实施科学、可行的煤矿粉尘执行限值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
记者:张理事长您好!首先请介绍一下“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管理限制研究”项目的实施背景和主要内容?
张宝明:世界发达国家对粉尘卫生标准的制定十分重视,各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国的实际,制定了不同的煤矿粉尘卫生标准。虽然世界发达国家煤矿的粉尘标准不同,但它们的煤矿尘肺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甚至“消除”。
在我国,主要存在3个煤矿粉尘标准。原卫生部制定的呼吸性煤尘标准为煤尘(含<10%游离SiO2)2.5 mg/m3。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的呼吸性煤尘标准为5 mg/m3 (SiO2含量小于5%);《煤矿安全规程》对煤尘浓度的要求是: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小于10%时,呼吸性粉尘为3.5 mg/m3。由此可见,国家强制性标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对煤尘(矽尘)的定义、限值、监测对象均不同,给企业的粉尘监测带来了困惑。
另外,由于当前我国煤矿井下作业的特殊性和现阶段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煤矿作业环境粉尘浓度也不能完全满足上述卫生标准的要求,在煤炭行业的可行性较差。粉尘接触限值的原则是,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把标准落到实处,才能促进防降尘技术的应用,真正控制粉尘浓度。因此,在现阶段,根据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制定一个可行性强、科学的煤矿粉尘执行限值,对推动防降尘措施的实施,降低煤矿粉尘污染程度,保护工人健康和监督检查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管理限制研究”项目自2012年7月中旬正式启动以来,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研究目的的需要,我们先后对山东、河北、广西、山西、内蒙、宁夏等6个省的10个矿业集团下属18个煤矿进行了深入调研。其中,无烟煤煤矿6个,烟煤煤矿6个,褐煤煤矿6个。
该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对每个煤矿的打眼、装岩、运输机(转载点)、采煤机、掘进机、移架、回风巷等主要工作面,进行粉尘检测;从18个煤矿的主要工作面采集了1436个粉尘样品,在实验室测定粉尘浓度,采集了845个样品,在实验室进行了煤尘游离SiO2含量分析;对13个煤矿(无烟煤4个、烟煤5个、褐煤4个)进行了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共查阅近3万5 000名工人的X射线胸片10余万张,收集近2万5 000份职业健康档案、24万条测尘记录,进而确定了有粉尘接触史和系列X线胸片的2万6 000人为研究对象。
针对上述现场调研获取的资料和数据,结合文献调研获得的依据,项目组分别开展了以下7个方面的研究,即:按照煤种分类煤矿粉尘毒性研究;接触剂量与尘肺发病关系的研究;个体呼吸性粉尘浓度与定点呼吸性粉尘浓度比率的研究;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管理限值研究;煤矿粉尘监测规范的研究;粉尘防治技术现状及应用研究;煤矿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分析方法及分布的研究。
记者: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工作,项目组发现了煤矿作业场所的哪些粉尘问题?
张宝明:我们主要发现了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工作面实测粉尘浓度高,超标情况严重。虽然现有的防尘措施有效,但个别工作面粉尘超标仍很严重,如综采工作面个体呼吸性粉尘浓度最高为63.62 mg/m3。按原卫生部标准,超标的点数占73%;炮掘工作面定点呼吸性粉尘浓度最高为9.61 mg/m3,按原卫生部标准,超标点数占59.2%。
其次,现有的粉尘浓度标准不适宜煤矿井下实际情况。由于煤矿井下的特殊性和现阶段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煤矿作业环境粉尘浓度还不能完全满足现有的卫生标准的要求,在煤炭行业的可行性较差。另外,我国现有几个粉尘标准,对煤尘(矽尘)的定义、限值、监测对象均不同,也给企业的粉尘检测带来困惑。
最后,粉尘浓度检测的传统焦磷酸法无法满足要求。传统的焦磷酸法分析的是所有晶型的SiO2,并受无定形SiO2和难溶或不溶物质影响,而粉尘中的石英主要是α-石英。另外,焦磷酸法操作繁琐、周期长,需要样品很大,只能检测沉降尘,影响实验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因素多,也难以满足批量检测的要求。
记者:针对发现的粉尘问题,项目组提出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张宝明: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粉尘浓度管理限值。煤矿粉尘所引起的肺纤维化改变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是粉尘的理化性状和在生产环境中污染分布的特性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起决定性作用的危险因素是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煤的种类、作用场所中粉尘浓度(强调的是呼吸性粉尘浓度)和接尘工人的累积接触时间。不同的煤种类之间尘肺病和危险性有很大差异,除去粉尘浓度之外,煤矿尘肺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煤的种类,一般是无烟煤高于烟煤,烟煤高于褐煤。在同种煤,游离SiO2含量高于5%时,对于尘肺病的发生具有影响;当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小于5%时,影响不大。结合现场调研结果,建议制定符合我国煤矿情况,科学可行的、保证工人工作30年尘肺发病率小于千分之十的粉尘浓度管理限值。
按照现场调研成果,结合文献调研和分析,通过项目组专家论证,我们确定了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限值并制定了采样规范。调研结果将为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煤矿粉尘管理限值提供依据。
调研结果提出的粉尘浓度管理限值,是在与之相应的采样点监测规范,以及游离SiO2含量分析方法下研究制定出来的,限值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监测规范和分析方法配合。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将采样点具体到某一点后更贴近实际。同时,应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时,需要样品量小,能准确检测滤膜采集的呼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更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便、可批量检测等特点。
第三,要建立矿井综合防尘系统。落实煤层注水、机组高压外喷雾、长压短抽通风除尘和尘源跟踪喷雾降尘等高效技术,以及自动喷雾降尘技术在煤矿的应用,同时积极推广湿润剂、泡沫剂等新技术和新工艺;落实粉尘治理达标责任制,避免煤矿防尘设施流于形式或仅采用单一防尘措施,以防止治理效果达不到要求,从而影响煤矿治理粉尘危害的积极性。
2014年7月9—13日,我到贵州盘江精煤股份公司火铺煤矿、山脚树煤矿和水城矿业集团股份公司汪家寨煤矿现场进行了调研。盘江精煤股份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发使用的泡沫抑尘技术,听企业介绍,对于煤矿粉尘防治有明显效果。
第四,要加强防尘专业队伍建设,落实粉尘浓度测试责任制。要采用对测尘仪器进行招标和对测尘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的模式,以保证测尘仪器性能和检测数据的有效性;为实现粉尘浓度连续检测,应增设在线检测仪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定期对工作地点进行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试,并按期对采、掘工作面游离SiO2和粉尘粒度分布进行检测。
编辑 宁 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