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迷惘意识
2016-01-13谢静
谢静
[摘要]《太阳照样升起》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书中通过一批青年人荒唐的行为展示了一代人的迷惘。他们的迷惘是战争留下的后遗症,是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的怀疑、否定。他们在迷惘中挣扎,寻求心灵的解脱,在漫漫迷惘之路上,他们渐渐地找到了生活的目标,找到了心中的“上帝”。
[关键词]迷惘;彷徨;意识;希望
“迷惘的一代”文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产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的一场大浩劫,带来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它不但使参战的西方国家一片混乱,而且也使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了惨重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经历了这场战争的一批欧美青年作家原有的道德标准、伦理观念、人生理想等等在战争的硝烟里化为了炮灰。他们痛恨战争,感到它打碎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毁掉了其赖以存在的根基,他们深刻感受到传统的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合战后世界。在失去了旧有的生活坐标之后,他们找不到新的精神支柱和出路,没有了奋斗的方向,踯躅在信念与准则的空白地带,因而深感迷惘、彷徨。
“迷惘一代”的作家正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典型,谴责帝国主义战争对一代人的摧残,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深刻的精神危机。其代表作品有美国作家厄斯特·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和《别了武器》,斯歌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等。海明威是这群人中较著名的一位,他不仅是“迷惘一代”的代言人,同时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也是“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品,它体现了“迷惘一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实际上是这个流派的宣言书,塑造了“迷惘一代”的典型。
一、“迷惘”主题的成因
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一片混乱,这个时期许多作家都参加过一战,海明威就是其中一位,他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立志参军,希望以自己的参战来结束这场恶战,在意大利前线,他亲眼目睹了士兵们的死亡和伤残的惨烈,海明威自己也身受重伤。他后来回忆说:“我们这些青年刚刚离开中学的课椅或走出大学的课堂,就来到战场”“我在身体、心里、精神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创伤”。战争结束以后,海明威回到大洋彼岸的家乡,可是残酷的战争在他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使他陷入了彷徨苦闷的状态。
一战前的美国人信心十足,乐观向上,整个国家处于发展时期。然而这种美景很快被波及欧美的一战摧毁了,一战后的美国一片混乱,经济危机和种族矛盾交织爆发。物质的贫乏使得精神开始解体,先前的意识形态、价值形态、道德标准被战争摧垮了,人们前一时期的信心、积极向上的心态也随之被击垮,不再有人想着工作、想着建设国家、想着服务社会,所有人都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无所事事。这些变化让海明威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和茫然,使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怀疑。正如美国的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在《流放者归来》中所说“这一代人属于既定的社会准则向尚未形成的社会准则过渡的时期。”他们自我流放,自我放逐。
二、人物“迷惘”意识的凸显
《太阳照样升起》这部小说更多的不是在讲述某个故事,而是对人物的描述,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姿态各异,但是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性即体现了“迷惘一代”这一主题。
(一)杰克·巴恩斯
杰克·巴恩斯是小说的主人公,他的形象带有作者自传的成分,体现了海明威本人的某些经历和他战后初期的世界观以及性格上的特点。杰克是“迷惘一代”的典型代表,表现了那个特殊时期大多数青年的内心焦躁不安和精神的空虚。
杰克是小说中的故事叙述者,他很少在叙述中直抒他的生活是没有目标没有意义的,而是通过孤立地去描写他以及他周围的人们的活动来让读者感受这一点。他的日程活动安排总是大同小异:起床,工作几个小时,午饭,喝酒,遇到朋友再喝酒,去咖啡馆,又喝酒,去俱乐部,还是喝酒,回家仍是喝酒,最后是睡觉。战争摧毁了杰克这一代人的意志,打碎了他们的梦想,让他们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没有了目标,人就变得空虚,迷惘,所以只能借酒来麻醉自己,忘却痛苦。
(二)勃莱特·阿施利
勃莱特是《太阳照样升起》的女主人公,也是“迷惘一代”的女性的典型代表。作品中的勃莱特充满了性解放意识,她整天和不同的男人来回于各酒吧咖啡馆,喝酒纵欲。她爱着杰克,可是她并不肯为杰克放弃性欲,甚至不时地利用杰克对她的感情而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要求,她的纵欲生活并不能给她带来幸福,她不时地向杰克抱怨“是多么的痛苦”,她的生活是没有目标没有意义的。
作为挑战传统的新女性,勃莱特总是徘徊于自我克制与自我放纵之间,显得摇摆不定。当她在掌控罗梅罗时,突然发现其实“自己是一个坏女人”,此时此刻,她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她不知道自己是在寻找出路还是在走向更深的深渊。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惘,而此时的迷惘是对未来的迷惘,是对希望的迷惘。
(三)罗伯特·科恩
科恩是海明威在此书中塑造的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形象,他的一生都由于他的犹太人的身份使他觉得低人一等。因为没有参加过大战,所以他极力遵循传统的价值观念。最开始,他极力追寻浪漫式的爱情,但是他总是找不到理想式的爱情,他不知道社会正在变化,他所遵循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即将被颠覆,所以他感到迷惘。他觉得不能适应巴黎,要去南美洲,直到遇到勃莱特,他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那种浪漫式的爱情。当他知道杰克安排罗梅罗和勃莱特见面时,他怒不可遏,大骂杰克是“该死的皮条纤”,同时对杰克和罗梅罗大打出手,从那一刻起,他就违反了自己极力遵循的道德观,这使他陷入了更加难以自拔的漩涡之中,所以他只能选择逃避,这种逃避是对社会变革的回避,也是对颠覆传统的回避。他离开了杰克这一伙人,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
三、叙事技巧中迷惘意识的展现
(一)“流浪式”叙述方式
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中运用的叙述方式与“流浪汉”小说的叙述方式相接近,它没有固定的地点,总是跟着主人公的脚步在叙述,主人公到哪就叙述到哪,显得非常的散漫。这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杰克的视角去描述周围的一切。开始是在巴黎,小说描述了杰克及其朋友在巴黎的活动。接着他们又去西班牙旅游,镜头就紧跟着到了西班牙,在那个地方,杰克首先和朋友比尔动身到布尔戈特去钓鱼,小说叙述了杰克一伙人在布尔戈特活动的场景,最后,一伙人到潘普洛纳看斗牛,镜头又跟到了那里。小说并没有采用多维空间的叙述方法而是采用单线“流浪式”的叙述方式,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没有思想,没有情感,体现了主人公的迷惘和失落,他们没有既定的目标,没有前进的方向。
(二)“电报式”对话方式
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唉,杰克,”勃莱特说,“我们要能在一起该多好。”
“是啊,”我说,“就是这么想想不也是很好吗?”
在当时那样的场景中,杰克和勃莱特本应该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苦要倾诉,但是却没有,只用了简短的对话就结束了一切。当时,勃莱特刚刚宣告自己的计划失败,她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现在又面对一个自己爱的却不能在一起的人,这让本已迷惘的她更加绝望,面对这一切,她只能说出自己的向往罢了。杰克也是如此,面对自己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迷惘的他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他们注定是孤独的,不能结合在一起,只能在幻想中求得安慰,这些暗示性的对话正体现了他们内心的空虚和迷惘。他们相继在探索的道路上失败而归,未来的路将如何走,是继续沉浮,还是勇往直前,他们仍在迷惘之中。
四、“迷惘”背后的“希望”
在小说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心目中,信念和伦理道德的圣殿已经轰然崩塌,自己的文化与传统已被打碎。他们的行为不再受任何准则的约束。他们只跟着欲望和感觉、异性间本能的吸引向前走,陷入混乱无序的情爱的纠葛中不能自拔。这批人没有了精神的寄托,没有了根的感觉,他们就像片片凋落的树叶,随风漫无目的地飘荡。他们的生活失去意义,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从表面上看,《太阳照样升起》是描写一代人的迷惘,但是如果据此就把它看的漆黑一片,就有点绝对化了。《太阳照样升起》中杰克和勃莱特固然有消极颓废的一面,但是也有正直、真诚的一面,他们置身于一个没有理想和目标的现实社会当中,却一直在不懈地寻找着理想和目标。
战争摧垮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失去了精神的支柱,他们没有了目标,只有迷惘和彷徨。但是绝望与希望并存,悲观与乐观同在,他们在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的社会中挣扎。这也促使他们去严肃思考自身的生存环境,他们要想改变这种生活方式,就必须以新的生活方式来挑战虚无,战胜虚无,走出迷惘的怪圈,他们不能再沉沦下去,他们要告别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过去。重新踏上征途,寻找新的希望。所以,杰克最后选择直面生活,勃莱特也在紧要关头放走了罗梅罗,重新思考人生,而罗梅罗也重新开始了斗牛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