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扯淡”探源

2016-01-13傅义春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胡说语义

“扯淡”探源

傅义春

(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摘要:始见于明代的“扯淡”一词文献习见,其中“淡”当为“诞”。“胡说”义是“扯淡”的引申义,该义来自“扯”的“闲谈”义和“诞”的“虚妄不实的言论”义。“拉”与“扯”语义相近,且有着相似的引申路径,所不同的是,“扯”已引申出“胡说”、“瞎说”义,而“拉”却没有。

关键词:扯淡;语义;胡说;拉;诞

中图分类号:H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5)01-0068-03

收稿日期:2014-12-28

作者简介:傅义春(1970— ),男,江苏睢宁人,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训诂与历史词汇。

Abstract:The word “扯淡(che dan)” first appearing in the Ming dynasty, is often seen in the Chinese literature.The “淡(dan)” in the “扯淡(che dan)” should be “诞(dan)”. The meaning“胡说(hu shuo)”is the extended meaning of “扯淡(che dan)”which is from the meaning of “扯(che)”, “chat” and that of “诞(dan)”,the “false speech”. “拉(la)”and “扯(che)” are not only of similar meanings, but also of similar extension paths.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 former has extended out the meaning of “nonsense” and the latter has not.

“扯淡”一词始见于明代,如《梼杌闲评》第十三回:“进忠道:‘没得扯淡,撮些用罢了,要多少?’”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钱青肚里暗笑道:‘他们好似见鬼一般,我好像做梦一般,做梦的醒了,也只扯淡。’”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九回:“八戒道:‘可是扯淡!认他怎的?众官躲了,师父藏了,国王避了,我们不去了罢,炫的是那家世!’”

几部辞书对“扯淡”的释义如下:《辞源》:“说无意义的话。……引申为无聊,没意思。”《辞海》:“胡说乱道;闲扯。”《汉语大词典》:“1.胡说乱道。2.指闲扯。3.没意思;不相干。”《近代汉语大词典》:“①瞎诌,说没意思的话。②白费心思,徒然无用。”

上述诸释义,均认为“扯淡”有“胡说”义,但对于该义由何产生,或者说“扯淡”和“胡说”得以关联的理据何在,至今未见有学者予以说释。对此,清人翟灏曾作如下探求:“《游览志余》:‘杭人有讳本语,而巧为俏语者,如诟人嘲我曰淄牙,胡说曰扯淡,有谋未成曰扫兴,无言默坐曰出神,则自宋时梨园市语之遗,未之改也。按淄牙当作缁牙,扯淡当作哆诞。’”[2]这里,翟氏认为“扯淡”本应作“哆诞”。此说既可商,亦可信。

首先看“扯”。

对于“扯”,《康熙字典》释作:“《正字通》:俗撦字。《正韵笺》:扯,本作撦。”《汉语大字典》收有如下8个义项:①拉;牵。②拔起。③撕裂。④举。⑤依托。⑥带;领。⑦谈话,多指漫无边际的谈话。⑧张挂。其中义项①所举例证如下:1、扯,俗撦字。(明张自烈《正字通·手部》)2、俗云以手牵物曰扯,然经书无此字。《宋史·杜纮传》:“伴夏国使入见,夏使欲有所陈乞,纮连扯之,乃不敢言。”扯字始见于此。(清赵翼《陔余丛考》卷四十三)3、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炉。(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4、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犯不着拉三扯四的。(明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义项⑦所举例证为:1、你没得扯谈!你认得我是谁?(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2、黛玉笑道:“这就扯谎,自来也没有听见这山。”(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3、扯完从前扯如今,紫金英脸儿飞红晕。(阮章竞《漳河水·紫金英》)

由以上释义和例证可知:其一、字形上,至迟在明代,“扯”为正体,“撦”为俗体。其二、语义上,出现于宋代的“扯”字,其本义为“牵拉”。由“牵拉”义引申出“闲谈”、“闲聊”义。如《梼杌闲评》第四十五回:“那城中虽有几个浮浪子弟、帮闲的嫖头,总是粗俗不堪之人,不是乔妆打官话的军官,就是扯文谈说趣话的酸子,甚是可厌。”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那些使数养娘们见夫人说罢,大家笑道:‘这老妈妈惯扯大谎,这番不准了。’”进而引申出“胡说”、“瞎说”义。如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二回:“袭人啐道:‘小蹄子儿,人家说正经话,你又来胡拉混扯的了。’”海上独啸子《女娲石》第十二回:“你纳(呐)别要东扯西拉,聒得人家不耐烦。”

正因“扯”引申有“胡说”、“瞎说”义,故部分由“扯”构成的复合词也具有此义。以“扯__”为例,《汉语大词典》和《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收录情况如下:前者收如下6个:扯巴、扯白、扯淡、扯蛋、扯撮、扯臊;后者收如下34个(括号内为该词的使用区域):1、扯白:①撒谎;瞎说。(东北官话、西南官话、湘语)②闲扯,胡扯。(东北官话)2、扯扯:③乱说;瞎说。(东北官话)④闲聊。(江淮官话)3、扯拐:撒谎;骗人。(西南官话)4、扯咕:乱议论;瞎说。(东北官话)5、扯泡:扯谎。(冀鲁官话)6、扯唐:乱扯胡说。(西南官话、湘语)7、扯野:撒谎。(西南官话)8、扯粕:胡说。(吴语)9、扯淡:胡说;瞎说。(东北官话、北京官话、中原官话、晋语、西南官话、吴语)又作“扯蛋”。10、扯臊:乱说;胡扯;说谎。(北京官话、冀鲁官话)11、扯大拦:胡扯;闲扯。(东北官话)12、扯白话:撒谎。(西南官话)13、扯把子:吹牛;说谎。(西南官话)14、扯乱谈:乱说;胡扯;闲谈。(湘语)15、扯卵蛋:乱来;胡说。(赣语)也作“扯卵谈”。(湘语)16、扯垛子:说谎;欺蒙。(西南官话)17、扯咸淡:胡扯;闲扯。(北京官话)18、扯鬼谈:胡说。(西南官话)19、扯唐子:胡言乱语。(西南官话)20、扯粟壳:胡扯。(湘语)21、扯犊子:瞎说。(东北官话)22、扯靶子:玩虚招、说假话。(西南官话)23、扯幌子:借故;扯谎。(西南官话)24、扯大头风:说谎话。(西南官话)25、扯五逗六:<熟>东拉西扯。(西南官话)26、扯白尥谎:<熟>撒谎骗人;胡说八道。(西南官话)27、扯白逗谎:<熟>撒谎。(西南官话)28、扯白料野:<熟>说谎话。(西南官话)29、扯白嘐诳:<熟>说谎话。(西南官话)也作“扯白料谎”。30、扯皮撂谎:撒谎。(中原官话、兰银官话)31、扯谎捏白:说谎话。(西南官话)32、扯谎撂屁:撒谎。(兰银官话)33、扯谎撩泡:撒谎。(中原官话)34、扯哩哏儿楞:闲扯;胡扯。(东北官话)在上述34个词语中,“扯淡”的使用地域最为广泛。

依此可推知,清人翟灏认为“扯”本当作“哆”,似乏所据。首先,“扯”属昌母麻韵,“哆”属端母歌韵。二者语音相去甚远。其次,“扯”引申有“闲聊”、“闲谈”义,而“哆”并无此义。“哆”本义为“开口”、“张口”。《说文·口部》:“哆,张口也。”《诗经·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王韬《淞滨琐话·卢双月》:“手指口哆,若中有所解。”由该义引申而有“扩大”义。如沈括《扬州九曲池新亭记》:“废宫之坟,哆其故堂,博而新之。”又引申有“放荡”义。如扬雄《法言·吾子》:“述正道而稍邪哆者有矣,未有述邪哆而稍正也。”汪荣宝义疏:“邪哆叠字为义,哆亦邪也。乃迤之假。”

与“扯淡”之“扯”语义相关的还有“拉”。《说文·手部》“拉”条段注:“拉,摧也。拹干而杀之。何曰:‘拹,折声也。’按,拹亦作拉。此上文‘摧,一曰折也’之义。”刘沁汶认为,“拉”始见于《汉书》:“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睢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并认为:“‘扯’出现得比‘拉’晚,……‘扯’始见于隋唐五代《敦煌变文选》中:‘遂被撮头把拽,捉衣扯擘,撩乱尊拳,交横秃剔。’”[3]

与“扯”的引申路径相似,“拉”也由“牵引”义引申出“闲谈”、“闲扯”义。仍以《汉语大词典》和《汉语方言大词典》为例,前者收有10个,如下:拉三扯四、拉它、拉舌头、拉扯、拉呱、拉家常、拉搭、拉闲、拉话、拉谈。后者收有18个,如下(括号内为该词的使用地域):拉他(晋语)、拉它(晋语)、拉闲(官话)、拉拉(中原官话、晋语)、拉咕(东北官话、中原官话)、拉呱(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晋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拉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晋语)、拉搭(冀鲁官话、晋语)、拉嘎(东北官话)、拉舌头(北京官话、中原官话)、拉闲话(中原官话、晋语)、拉闲篇(官话)、拉拉瓜(中原官话、江淮官话)、拉家常(东北官话、吴语)、拉淡话(晋语)、拉斯气(中原官话)、拉寡话(江淮官话)、拉呱话儿(晋语)。

不过,与“扯”不同,“拉”并未引申出“胡说”、“瞎说”义。或正因如此,在由“拉”所组成的双音词中未见与“扯淡”对应的“拉淡”。即便是由“拉”和“扯”组成的同义双音词“拉扯”,表示的也是“闲谈”、“聊天”义,而非“胡说”、“瞎说”义。如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十五回:“应伯爵使保儿去拉扯,西门庆只说:‘我家里有事。’”蒋士铨《临川梦》第十六出:“恁地周折,这般拉扯,只愁我见了他,将这一本曲儿,絮絮叨叨不了呢。”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二回:“袭人啐道:‘小蹄子儿!人家说正经话,你又来胡拉混扯的了!’麝月道:‘我倒不是混拉扯,我是为你。’”第一例中“拉扯”的“闲谈”义较显豁,就后二例,许少峰释作“唠嗑、闲聊”[4],甚确。

其次看“淡”。

清人翟灏认为“淡”应作“诞”,则很有启示。首先,语音上,淡属定母谈韵,诞属定母元韵。谈元对转,二者音近。

其次,语义上,《说文·水部》:“淡,薄味也。”段注:“醲之反也。”《管子·水地》:“淡也者,五味之中也。”尹知章注:“无味谓之淡。”《汉书·扬雄传》:“大味必淡。”颜师古注:“淡,谓无至味也。”由“味淡”引申为“无聊”、“没意思”义。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淡,无聊之义;没意思之义。”

《汉语大字典》收“诞”有如下8个义项:①说大话;虚妄不实的言论。②大。③虚妄。④欺诈。⑤生育;出生。⑥信。⑦放荡;放肆。⑧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无实义。其中义项①③和④均可引申出“无聊”、“没意思”义。也就是说,“淡”和“诞”在语义上存在相通之处。如:《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八回:“(孙)膑或食或不食,狂言诞语,不绝于口,无有知其为假疯魔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四卷:“庸俗术士,又有一书,能先知其日辰时刻与所去之方向,此亦诞妄之至矣!”

此外,“扯淡”亦作“淡扯”。如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姑娘道:‘张四,你这老花根,老奴才,老粉嘴,你恁骗口张舌的好淡扯,到明日死了时,不使了绳子扛子。’”

综之,产生于明代,至今仍为常用词的“扯淡”,其“胡说”、“瞎说”义的理据有二:一是“扯”由“牵拉”义引申有“胡说”、“瞎说”义;二是其中的“淡”当为“诞”,取其“虚妄不实的言论”义。

参考文献:

[1] 王学奇,王静竹.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2] 翟灏.通俗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刘沁汶.说“拉、扯”——古汉语同义词辨析[J].金田,2014,(10).

[4] 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2008.

Exploring the Source of “扯淡(che dan)”

FU Yichun

(School of Humanities,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su 224051,China)

Key Words:扯淡(che dan); meaning; nonsense;拉(la);诞(dan)

(责任编校:余中华)

猜你喜欢

胡说语义
历史剧容不得“胡说”
酒还能有剩的?
语言与语义
“胡说”丝绸之路
专家称鱼油保健品有助心脏健康是“胡说”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