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2016-01-13贾庆双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小学

贾庆双

摘 要:在教学中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思维氛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开端。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和练习是培养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在不同方法中求创新。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56-01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就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以下是我对小学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一、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思维氛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开端

在教学中,可以把繁琐的数学题改造一下,变成一道趣味数学题,让同学们在宽松的气氛中解答。例如,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设置问题。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一只青蛙爬过来说道:“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有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这么多年了,很久没有看见过太阳,就更别提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青蛙,心里想:“井外的天空多美呀,我绝对不能生活在又黑又暗的井底。”蜗牛对青蛙说:“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高啊?”“哈哈,这井有十米深呢。你小小年纪是爬不上去的。”蜗牛说:“我不怕苦,不怕累。一定会爬上去的。”第二天蜗牛吃饱饭喝足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向上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这个时候就能爬上去了。”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青蛙在睡觉。心中一凉:“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之后向下滑了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关继续向上爬,到了傍晚又向下滑了四米。爬呀爬,最后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能猜出来么蜗牛几天爬上的井台?

二、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和练习是培养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怎么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要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给学生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使学生充分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参与,积极性就会高起来。例如,在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体后,有一个活动课“你说我摆”,就是用学具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摆出你最拿手的东西,同组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我把要求说完,还摆一些参考图,让学生看图模仿,并提示他们可以自己设计、创新。学生就迫不及待的进行了,过了十分钟,我请每组同学进行表演。其中一组是这么说的:“我们要摆一个小狗吃骨头。先摆一个大长方体,再把小长方体放在大长方体短的一面,当小狗的嘴巴前边的骨头。”乙组表演完以后说:“我们摆的是四人抬轿,把小长方体放在大长方体的上边,还有一个小球做轿身,小棒放在大长方体的两侧做轿杆,最后用四个正方体做四个人抬轿子。”其他组还摆出了还有许多有趣的动物啊、房子啊、恐龙啊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知识,如上下、左右、前后、还有各种图形,和同学相互交流合作。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样玩何乐而不为呢?

这么有趣的问题立刻激起了同学的兴致不用教师强迫。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增强了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探新知。

三、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在不同方法中求创新

学习过程是个体的认识活动。小学的学生虽然年龄比较小,但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要的。例如,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老师应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并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体会方法的灵活性,比较方法的优缺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也要让学生一题多解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我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例题时,我就没有用课本中的计算思路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体验中已形成的知识体系和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找出题的多种计算方法。在教师“看谁最聪明,想的方法最多”这样富有激励、煽动的语言刺激下,学生兴趣盎然,探索情趣高涨。通过动手、动脑,一张张小嘴娓娓道出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思路。有些与课本中的计算思路虽然不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实在难能可贵,这就是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表现出来的很了不起的求异和创新。我在每位同学表达了自己探索的计算方法后,都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了这种计算方法,从而满足和鼓励了学生探索、表达的强烈欲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四、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教师应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在《小火车》的教学中,我重视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判断正误”的思维过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而且学生很注意提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涉及的信息较多,这说明学生的开放思维发展比较好,这也是学生创新意识萌发的基础。在解决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如“一只大杯能倒满几只小杯”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思维。可以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矛盾冲突层层深入,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创新火花常常闪现。在学习连加混合运算时,提出了运用以学过的知识,请同学们想想“118+104+92”可以怎样算的问题?想的方法越多越好,强调“已学过的知识”是给学生以解决问题的基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给他们思考、讨论的动力的同时,也提示学生要从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经验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在讨论的过程中,这种放松的状态使学生思维最活跃,这是最便于激发学生灵感和创造欲的状态,结果人人参与,主动建构知识,有的用笔算进行计算,有的利用凑十法进行计算:118+92+104=210+104=314,有的还会把三个数都看成100来算:100+100+100+18+4-8=300+18+4-8=322-8=314,这样学生学会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更加增强了渴望参与学习的动力。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小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