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2016-01-13伍剑青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中效率信息技术

伍剑青

摘 要:信息化时代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所以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发展为高中课程体系中基本的必修课之一。国家教育部针对高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指导性文件,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阶段的性被进一步确定。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进行相关策略探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42-01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受诸多观念、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莫大的困难,使教与学脱节,既不能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的奥秘,又不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让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的能力,避免学生陷于繁杂的操作步骤中,提高学习的效率,真正实现有效学习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课前充分准备,进行有效备课

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的有效、内容的有效和教法的有效这三个方面。

目标的有效就是教学目标要清晰、简明。教师在备课时要分析学情、了解现有的教学条件、把握好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来充分准备。

内容的有效就是要有梯度、适度。教学内容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内容,深入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学任务和内容有梯度地灵活设计教案,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互动平台,争取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

教法的有效就是要灵活、和谐。同一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法不同,产生的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若要提高我们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先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灵活地选用教法。

二、策划上机任务,维持学习喜兴趣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征。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付诸实践,手脑并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轻易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组织不成功的上机操作会使学生学习热情逐步冷却,最后感觉索然无味,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如何使学生维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要明确上机目的。假如上机目的不明确,学生只是凭着新鲜好玩的心理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者“人云亦云”看到别人做什么也随着做什么,形成“无政府状态”,这样就没有一点课堂效果可言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在机房上机操作之前,要通过屏幕广播把学习的目的和操作步骤演示一遍,使每个学生都知道今天的学习任务。除此之外,还要把这次的操作过程中的注重事项,通过广播通知、口头提示、帮助文件等方式提醒学生。

其次,精心设计课堂操作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被证明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新题目、解决新题目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进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看,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分层分组,以优辅差

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分层分组,以优辅差”的方法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是分层。在开学初对高一新生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情况,根据他们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进行分层,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较差,对信息技术学习不感兴趣,操作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别人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层次: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一般,能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创新能力欠缺。 第三层次: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较高,能较快地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对信息技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领悟能力、创新能力较强。

其次是分组。按照上述的分层标准把全班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强弱搭配”,即水平高的学生与水平一般的学生进行组合、分组。例如,两个微机室,每室48台电脑,每排8台,共6排,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了六组,每组都有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优差相间的顺序排位。

最后,分组后通过组员推荐,选出各小组组长。组长在教学中担当教师的“小助手”,他可以协调组员关系,收集教师课堂讨论结果、课堂电子作业,反馈本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以便教师更有效地教学。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上,还要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中程序设计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有趣的小程序,学生要历经设计流程图、编写程序代码、测试程序,这样一个过程,也可能是设计、修改、测试、再修改、再测试的过程,多次反复,最终才达到预期效果。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意志,激发了学生的斗志,而且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学习的效果往往也非常好。并且教师应该由浅入深地引导,逐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课题,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要走入课堂,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这样信息技术教学必将日新月异,跨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郑陈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海峡科学,2010(06).

[2] 赵若谷.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途径[J].河南教育,2007(6)

猜你喜欢

高中效率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