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思考

2016-01-13张朗明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课堂改革转变

张朗明

摘 要:当前,深圳市福田区正在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课堂转变活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此次改革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探究,如何管理,使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得以改变。

关键词:教与学方式;转变;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76-02

《羊皮卷》上有这样一句话: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我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弯,我永远不知道还有多远。这是我的座右铭,也包含了我对教学转变的一点心态。

前年,我第一次接触到杜郎口,感觉很是诧异,更多的是兴奋。诧异的是,一所农村学生,生源奇差,居然转变如此之大,成效如此显著。兴奋的是,自大学毕业以来,我就一直困扰着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增长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看来,这个问题有解决的希望了。我做过一些尝试,但效果不明显,慢慢就放弃了这些做法。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寻有关杜郎口中学成功的秘诀,并开始进行一些教学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后来,慢慢了解到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的一些模式。我连续两年带的是初三毕业班,改革的动作不敢太大,但我还是希望在谨慎摸索的道路上发挥出"杜郎口"似的威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当前,福田区正进行“教与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此次改革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探究,如何管理,使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得以改变。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做到明确学习目标,加强学习内驱动力,在一定的指导下选择学习内容,调节好学习策略,计划好学习时间,并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学生不再被动吸收课堂知识,而是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其次,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要求学生做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社交能力。第三,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以教材为探究的基础素材,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充分自由表现,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解决各种疑难,并将所学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创设好探究的情境、氛围、深度和范围,以及评价体系,让师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进行平等、民主的对话及合作,发挥各自主人翁的意识和作用。第四,当预设与生成不一致时,不能强抓硬拽,应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让学生获得创造性的个性发展。

学生学习方式需要转变,而转变的方向应是建立一个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先来看看几个当前教学改革成功的有代表性的学校的课堂样式。洋思中学推行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每节课有老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学,并完成练习;东庐中学推行的是“教学稿,讲学合一”教学模式,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杜郎口中学推行的是“三三六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有三大特点:主题式、大容量、快节奏,包括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和反馈)和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现启示、交叉巩固和达标测评),教师讲解≤10分钟,学生自主≥35分钟。

这几所中学作为成功的案例所推行的模式不太相同,但体现的思想相同: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的教育理念。而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模式呢?或照搬,或进行一些加工改造?还是说教无定法,只要理念到位就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会喜欢哪种课堂模式,他们能接受哪种模式呢?这些问题不通过实践无法寻找到答案,我认为应该要寻找到一套对于自己的学生行之有效的模式才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

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应注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差异化教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组织开展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学的好,学的成功。那么,如何转变课堂组织形式呢?

(1)现有的常规班级内人数过多,无法照顾周全,应尽可能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内容和环境,教学组织形式应照顾到整体和个体。

(2)改变班级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安排。空间上,过去我们的座位都是整齐划一的排列,这样符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现在我们可以把桌椅摆成“马蹄形”或者“围桌式”,方便学生合作学习,进行交流讨论。而在时间上,可采用杜郎口式的安排,即老师最多讲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时间在30分钟以上。在教学组织上,我们从开展自学,解决疑问,例题解析,小组出题和"练兵",随堂检测等方面进行,让学生始终处于紧张而又良好的精神状态中。

(3)借鉴和整合国内外成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并结合学校政策和生源情况寻找适合我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我们可以借鉴上文提到的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等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这些学校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备灵活多样,博采众长的课堂组织形式。在课堂上,我在尝试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来支撑整个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每节课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重点知识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在十五分钟内完成。前5-10分钟,会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书本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的问题不同,深浅不一,但逐层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夯实基础。

第二环节:例题解析,学生练兵。课堂上,教师少讲,要精讲,充分相信学生,学生能搞懂就行。每节课老师讲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课堂练习的方式为学生互相出题,互相做题,互相讲题。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如可用摆擂台、玩游戏等方式,在竞争和奖品的刺激下学生参与积极性会更高。只有上课的方式多了,学生活泼起来,课堂热火起来,学生才能吸收的更多。不管哪种方式,都应该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应用。

第三环节:随堂测试。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学生接收了多少知识需要十分钟达标练习来测试。测试要尽量基础、简单,包含本节重点内容,也可逐层递进式出题,或加一道思考题等,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教师当堂面批,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先完成的同学还可以帮助没完成的同学,让这些“小老师”教同龄人能发挥比老师更大的作用。第四环节:帮助学困生。根据课堂反馈,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对学习不过关的同学个别辅导。这里我们的做法是,与某些优生签订包干制,把学困生里边层次稍好的交给这些小老师,而剩下的由我搞定。另外一个帮助学困生的方法是在作业上下功夫,采用分层设计的方式。如:作业分为基础过关和能力拓展两种。前者基础、简单,让学困生容易入手,不会时别人也好教;后者呈梯度渐进式,学生能做到哪自己把握,灵活好操作。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后及时有效的巩固双基,收获学习成功的喜悦,对增强学习信心非常重要。

课堂教学改革要想取得成功,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设计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学习内容和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方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能在课堂中获取成功,让他们都喜欢你,亲近你,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改革需要勇气和坚持,更需要策略和方法,不能寄望于一日之功,而要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我相信成功的一天不会太遥远。

猜你喜欢

课堂改革转变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