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6-01-13仁增多吉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学措施问题

仁增多吉

摘 要: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偏远牧区,他们民族语言为藏语。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藏区小学生学习汉语文所带来的问题就可想而知了,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语文功底,才能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然而,由于藏区小语文教学存在着特殊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如何有效的解决藏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53-01

一、藏区小学生学习语文基本现状

1、藏区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较差

多数藏族学生大多来自于边远的牧区,汉语表达能力欠佳,在校园、教室内,多数的藏族学生依着自己的优势,他们的日常交际用语是确民族语文---藏语。他们的第一语言是本民族的语言,是为”母语”,而不是汉语,在他们大脑思维里,知、情、意、行的表达,是用其惯用的”母语思维”来表达的,这就造成了藏民族学生在用汉语文表达情感时,会出现思路断层现象,即先用本民族的话语信息经大脑翻译成汉语信息,再用自己储备得少得可怜的汉语词表达出来的”四不象”汉语句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要学好语文,其难度可想而知。

2、藏民族学生的语法系统存在语病

少数民族语言有着自身的一套语法系统,学生说的藏语言与普通话的语法是大不相同的。藏区学生在用汉语进行交流和写作时,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出现表情达意时,往往会出现”脱轨”现象,表述不清,甚至发生歧义和语病百出现象,所以学生在进行阅读、写作、用普通话交际时,往往感到比较困难,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感。

3、在教学指导方面存在不足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也找到了语言训练点,但是训练的方法又不恰当,基本上教师一直在倾吐有关的知识,学生一直在听,缺少实际的动手训练。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在教给学生认识生字的时候,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达到独立学习的目的。对于学习的词语,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还要熟知这个词语怎么用。

4、师生互动模式单一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也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不彻底,多表现为浅层次的交往,主要有垄断式交往,教师多关照的是少数几个优秀学生,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还有形式性交往,就是在形式上组织几个小组,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但是不注重讨论的实效;还有独裁式交往,表现为教师讲得仅仅津津有味,学生只能听讲。这些师生之间的互动模式出现严重的不足,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发言与表现机会,使得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两极分化更为严重。

5、教学重点不突出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总想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往往是面面俱到,涉及面较广,随意性大。表现为不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来进行重难点讲解以及有关技能训练,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与培养。

6、教学中设计的问题不精简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没有整体性、系统性,缺少统领整节课的线索。结果是漫无目的,一节课下来让学生觉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讲了些什么。有时候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表现的也很强烈,好像课堂气氛很浓厚,但是与课堂内容不太相关,效率较低。

二、解决问题措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在于还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也没有深入地解读文本,没有突出教学的目标,也没有组织有效地教学手段,使得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课堂互动也达不到效果。为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采取以下策略。

1、更新传统观念

要解决藏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问题,需通过更新和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观念。做为小学语文教师都必须明确这一点,任何语言的教学都必须符合学生的语言背景和学习能力。具体体现为:要根据藏区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特点,强调教学的针对性,积极实施因材施教。 因教施教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思想,应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育和教学中 , 而在偏远的藏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更加具有全新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些问题在汉族学生那里已经得到解决了,但对藏族学生而言却很难。因此,我们应该弄清藏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文时存在的特点、困难。有准备、有目的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反对忽视特殊性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手段。

2、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1)及时给予学生积极性的评价。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教师直截了当的指出,学生会觉得很尴尬,老师再进行提问时,他就会羞于举手。如果老师的评价委婉一些,并用期待、希望的语言进行鼓励,那么这种期待与希望,则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保护了学生自尊心,他就会保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要放下架子,用委婉的、关切的语言要求来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这样使得教师的教愉快,学生的学轻松,双方达到教与学的和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旦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自由、活泼时,枯燥的知识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总之,要提高藏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教学氛围。并且创造条件能够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2011,(02)

[2] 颜移秧,小学语文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2011,(06)

[3] 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4] 韩荣,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 2010,(01)

猜你喜欢

小学措施问题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