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无话可说”为“有话要说”

2016-01-13张甦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张扬真情内心

张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86-03

在近年的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大多是“谈写作而色变”——每次写作文的时候,常见的景象是:学生口咬笔杆,眉头紧锁;双手摸白纸,两眼望青天。不停哀叹:写作之难,难于上青天!最后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勉强挤牙膏般挤出干巴巴的“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让人不忍卒读的文章了事。问其缘故,答曰:无事可记,无话可说。如何改变学生 “无话可说”的尴尬现状,让他们“有话可说”,进而“有话要说”呢?我做了如下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关照内心,抒写真情

关照内心,抒写真情,即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关照内心,细心体会,用心感受,抒写心中的真情。

冰心老人曾说过:“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只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关照内心,没有用心去体验、去感受而已。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关照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的心灵世界是一个没有引爆的“小宇宙”,是一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著名作家周国平在写作《妞妞》一书时,除了叙写事实经过外,更多的是抒写作为一位父亲,看到心爱的女儿因病魔的侵袭而渐行渐远时自己内心的忧伤、焦灼、痛苦与无奈。在与妞妞生离死别之际,周国平真实的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深挚的爱,将自己心中的疼痛与不舍赤裸裸的袒露给读者,真实记录,真诚告白,真情流露,于是便有了不期然而然的震撼人心的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曾说过:“真情”比“才情”更重要。现在学生的文字中,生命的质感越来越少,生活的滋味越来越稀薄。对广大害怕写作的学生来说,不是每个人都才华横溢。“才情”是稀有的东西,只有少部分学生会拥有。但“真情”不是,人人都可拥有它,它没有门槛。只要是个正常的人,能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拥有合适的宣泄渠道,流露真情该是人之本性、人之常情。

记得有一次,我以“家”为话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父母对自己的爱。因为话题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他们都能畅所欲言。可是一个叫王林的学生公然在课堂上对我说:“难道父母给予我们的都是爱吗?我就没有体会过你所说的那种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的温暖,我怎么去完成?”话语中的冰冷与不屑似乎给了我当头一棒,讲课的热情在刹那间降到冰点,当时我不假思索批评了他。现在想来,其实,写家,不一定只有家的温馨、爱的温暖,没有爱的孩子完全有权利真实地抒写自己真实的心声:写他们对温暖家庭的向往,写对父母之爱的渴求,写他们内心的伤痛和挣扎,写他们对父母的看法乃至批评……如此,即使没有温暖家庭、没有父母疼爱的学生也“有事可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

后来,我改变了自己固有的要求学生一定要写真、善、美的作文教学模式。我让他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说真话,诉真情。还是那位王林同学在中考前的一次模拟考中,他写了一篇叫《我想有个温暖家》的文章,以自己家庭为内容,详细描写自己的家庭的现状,真实袒露自己的苦闷和渴望,字里行间,有泪水,有欢笑,有挣扎,有渴望……这个曾经认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学生,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文章情真意切,真实感人,把阅卷老师看得泪眼婆娑。正是由于他说真话,抒真情,他的作文获得了全年级的最高分,在作为范文在班级朗读时,赢得了同学们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可见,写作困难的孩子缺乏的不是技巧,而是不会关照内心,不会抒写真情。如果我们有效地引导、启发他们关照内心,并能真实的刻画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一定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自然就能写出生动精彩的文章来。

二、张扬个性,以手写心

我们常常感叹:我们的孩子身上那纯真的散发着活力和生命气息的童真童趣到哪里去了?那天真少年本应具有的无穷想像力、创造力和蓬勃的个性到哪儿去了?多少年过去,写好人好事还是捡钱包、搀扶老奶奶过马路、给老大爷让座之类的陈词滥调。犹记曾有报道:某年高考,为了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将近一半的学生,子虚乌有地不是死了爹就是死了妈,令人哭笑不得。现如今,此类假、大、空、虚的文章遍地开花,无病呻吟之作比比皆是,为拿高分胡编造,“为赋新词强说愁”。 作文到底该如何写?作文的出路在哪里?那些枯肠空空、无话可说的孩子有没有“疗救”的方法呢?答案是:张扬自我个性,以我手写我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正如世上并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张扬个性,抒发心声是人的本能愿望。因此,写作应是抒写心灵、张扬个性的窗口。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哈姆莱特”。华丽是美,朴素也是美;明朗是美,含蓄也是美;波涛汹涌是美,泉水丁冬也是美。“郊寒岛瘦”、“关东大汉”、“妙龄少女”各得其宜,各臻其妙。学生性格各异,有自己的偏向和个人的好恶,教师除了适当引导,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兴趣的内容,“我手写我心”。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作文中积极昂扬的情绪要肯定和褒扬;对那些稚嫩的、偏激的甚至灰色的思想,也要予以理解和关心。每个人的每一天并不都是鲜花和阳光,每个人的成长也并不都是风调雨顺,每个人的内心更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老师没有剥夺学生写我所想、写我所写的权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文无定法,作文无“禁区”。惟其如此,作文才能回归本色本真,学生才能写出个性飞扬的文字。

十几岁的学生,正是朝气蓬勃青春勃发的年纪。每一位少男少女都是一首诗,都是一座储量丰富的矿藏;他们个个意气风发、个性鲜明,个个怀着对生活深沉的爱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爱情、亲情、友情;家庭、学校、社会……一起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学生从来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面对外面的世界,他们关注的热点,注目的焦点,各各不同。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可以非同寻常,惊心动魄,也可以鸡毛蒜皮,平平常常。只要有发现之心、恻隐之心、感受之心和感恩之心,那么,父母老师的关切或唠叨,自己和同学的喜怒哀乐,校园和社会的丰富多彩,城市的日新月异,弱势群体的无奈呼声……都会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乃至成为心中的波澜和笔下的素材

教师要尽量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捕捉他们的喜怒哀乐,通过启发引导,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老师甚至可以不限制时空、篇数、题目、内容,自然能让学生在高涨的写作心境中自由驰骋,让一个个鲜活的“我”在字里行间跳动,让心灵如张开的羽翼自由翱翔;鼓励他们写自己最想写的东西。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之建立起写作的“兴奋灶”,从而愉快主动地去写作。

三、留心生活,收藏点滴

留心生活,收藏点滴,即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积累、收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著名作家毕飞宇说:“如果你想要一个东西有意思,只需久久地凝望着它。”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一切艺术源于生活,写作的素材也不例外。如果能细心地去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被忽视的东西。

留心观察其实就是体验,是感悟,是审美。当我们用明亮的心境、创造的激情和独特的视角去留意生活,一切就都有了奇妙的变化:

牛郎织女只是两块大石头,有了丰富的想象,才变成了传奇。北斗七星只是七块大石头,因为有了艺术的加工,才变成了神话。日常生活如一盏油灯,也许并不明亮,甚至晦暗。但是我们只要拨一拨,油灯瞬间就亮了。优秀的写作者就是那善于拨亮灯草的人,生活在他的眼里没有不明亮的。

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说:“有什么样的眼光,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推而广之,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写作——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同是一个世界,对于留心生活的人会呈现新鲜有趣的境界,对于常人则永远是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一个有高尚纯正趣味的人,必能发现并创造一个纯美的世界,并用文字把这个世界表达出来。贾平凹的《丑石》告诉我们:原来最丑的也是最美的。因为留心观察,凝视生活,贾平凹在极丑中看到了极美。当学会留心生活,我们便会发现:语文不仅是高雅的唐诗宋词,是浪漫的汉宫秋月,语文也是黄土地上的稻谷香气,是父辈伛偻的腰身,是祖辈的苍颜白发,是孩子的天真的笑窝,是平时的举手投足,是寻常的一颦一笑…… 任何文字,无论你是洋洋洒洒的宏篇,还是三言两语的感悟;无论你是云天雾罩、出神入化的想象,还是文采飞扬、缠绵悱恻的情愫,离开生活的土壤,无异于水中月、镜中花,必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同海市蜃楼般缥缈,既无价值,又不敢侈望生命力,充其量不过昙花一现而已。

现在的孩子无不被亲情和关爱包裹,但是一写起文章来,就只会写雨中送伞,父母黑夜背“我”上医院等老掉了牙的题材。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母亲每天端上的牛奶,父亲期许的目光,一句失意时鼓励的话,一个黄昏中默默守候的背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无条件的呵护,以及这些疼爱自己的亲人日渐衰老渐行渐远……这些都是平凡而琐碎的亲情,只要留心生活,收藏点滴,就一定有话可说,有事想写,就一定能写出或温馨或激昂或快乐或伤感的文字。

作为老师,我们应启发学生不要舍近求远,而应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身边事、眼前人。生活里本不缺少素材,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培养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整理、收藏身边的点滴小事的习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一次小小的波折,一个不经意的发现,一点触动心扉的感悟……不需要长篇大论,不需要高深的思考,不需要形式的束缚,不用沉重与累赘,只需要写下,简单地记录,心里有话,吐露笔端,记录下悲欢离合,记录下喜怒哀乐,记录下心中的快乐与烦恼,记录下心中的所感所悟……让留心生活成为习惯,让收藏点滴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坚持留心生活,时时收藏点点滴滴,相信写作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将不再为无话可说而愁肠百结了。

生活是写作的不竭之源泉。有了对生活的留意与收藏,人人都可以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近年来,我通过不断地启发学生关照自己内心世界,抒写真情;不断引导学生张扬个性,以我手写我心;不断地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积累、收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做法,打开了学生的心窗,点燃了学生写作的热情,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万水千山、叶绿花红的美景,让他们有了“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的写作冲动与激情,所教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迅速提升,不但在平时考试和中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也频频获奖。

实践证明:细心引导学生关照内心、抒写真情;启发学生张扬个性、以手写心;鼓励学生留心生活、收藏点滴,是初中作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张扬真情内心
我用真情守护你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爱,无须张扬
魔高一丈 就要张扬 Ducati XDiavel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低调而不张扬的七都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