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书签进行作文辅助教学的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2016-01-13党纯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书签兴趣语言

党纯

摘 要: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锤炼语言,本课题依托于拓展书签的使用功能,充分运用书签的书写载体功能,交流展示功能,文化收藏意义,促进学生锤炼语言;捕捉创作灵感;激发微型写作动力,以达到对作文进行辅助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书签;微型写作;兴趣;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63-03

一、课题的提出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不断思索和探究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目前的情况是,学生普遍缺乏写作兴趣,对生活缺少观察和感悟,乐于表达无从谈起,厌恶并惧怕写作文是多数同学的心声。另外,学生作文语言平淡无味,缺乏个性,缺少亮点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学生直接采用“拿来主义”,照搬照抄优秀作文,或者按照一定的套路虚构文章,虚假空泛的内容充斥着作文,作文中的语言很难有自己的风格。加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个人表达增添了很多新途径,论坛,博客等等,人们的表达进入电子时代。这也使学生的语言风格更加口语化,网络化。如何引导学生锤炼语言,使作文中的语言更加精粹值得思考。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创造自由的气氛视为教育的根本”;我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文字的记录,可以帮助思想学问:可以使思想渐成条理,可以使知识循序渐进。”

因此,我们尝试运用书签进行作文辅助教学。书签具有书写载体功能,交流展示功能,文化收藏意义。书签上的文字创作,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创意表达的机会;以书签记录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学会审视和思考,培养形成文字表达的习惯。通过传递书签,搭建展示学生鉴赏水平和创作才华的平台,引导学生锤炼语言,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二、课题的实施

1、书签的初步制作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整合,使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结合,策划自制书签活动,要求学生制作能书写文字的卡片式书签。书签款式的设计,由美术老师指导。根据书签的文字主题需要,美术老师对书签的色彩选择、画面设计、配饰等给出设计建议。

比如,童年故事系列书签的制作中,美术老师建议书签卡片可以剪裁成卡通动物的轮廓,于是,出现了加菲猫、喜羊羊轮廓的书签,充满童真童趣;而制作诗词系列书签时,美术老师建议书签的颜色选择牛皮纸色或纯白色,配以铅笔画或水墨点染,制作出的书签淡雅别致。美术课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书签的制作也产生很大的兴趣。他们匠心独具,认真地选纸,选色,配画,制成风格各异的书签。这些书签凝聚了师生的汗水,也彰显着他们的智慧。

2、书签的文字创作

书签具有书写载体功能,在书签上进行文字创作,相当于一次“微型写作”。因书签篇幅限制,这种写作只需要只言片语,记录生活,表达感悟,发表评论等,学生以两种形式进行书签的文字创作——自由创作和主题创作。

(1)自由创作。本课题在我所执教的初一年级的两个班级开展,自由创作阶段为期一个半月,每个学生进行了至少3次自由创作,兴趣浓厚的学生自由创作的次数超过5次。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文字创作没有过多限制,捕捉思维灵感,表达心声,或议论,或抒情,或描写。书签的文字创作作品呈现出不同水平,师生共同评选出满意的作品,这些作品各具特色。列举如下:有的浪漫诗意:“温暖的春日,校园的木棉花开得绚烂,一如我们的青春。”

“理想的殿堂金碧辉煌。”

有的充满哲思: “昨天的遗憾已成过往,明天的辉煌由你创造。”“我的宠物小龟告诉我,慢慢行哦,路上有好看的风景。”

有的针砭时弊:“小皓博,你是过往人间的天使,你的离去唤醒人们的良知。”

(2)主题式创作。主题式创作对学生的创作提出一定要求,学生要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创作。主题创作更便于书签传递,有了一个集中话题来交流,学生内心表达欲望被激发,学生对彼此创作的书签文字作品也更加关注。主题式创作阶段持续三个月,主题的设置由师生共同筛选确定,学生选择了以下8个主题进行创作:述说童年;同学素描;成长的烦恼;家乡美;感恩;读书感言;最美诗词;最温暖的画面。

其中,以下几个主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也涌现了一些好的书签文字作品,列举如下:

《童年》主题:

“童年在那条清澈的小河里,夏日的午后,阳光洒在河面上,河水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游水,捉鱼,捕虾,我们的笑声似乎一直飘荡在小河上。”

“妈妈说,童年的我是发明家,加热冰淇淋,让小虾晒太阳,在花盆里种糖果……”

“钟爱儿时跳房子的游戏,方格子里有多少欢声笑语,如今,陪我跳房子的小伙伴啊,你们在哪呢?”

《同学素描》主题:

“钟爱熊猫变身,课间一口气喝完三盒伊利奶,招牌笑容是眯着眼,露出你的兔子牙,这张书签送给可爱的你。”

“你每天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关好风扇和门窗,这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得认真,你像墙角默默开放的小花,不引人注意,却暗自送来芳香。”

《最美的诗词》主题:

这一主题要求学生选择两句最美的诗词,扩写画面或书写感受。配合着诗词内容和意境制作出的书签非常雅致,文字部分完全由学生原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一份惆怅诱我深入这微带醉意的词,仿佛在天宫神游,在幻觉中,我看到轻薄的衣袂飘飞,孤独而凄美;我听见亘古而悠长的歌声,直达内心的脆弱与彷徨……”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无法用其他词语描述这份雅致,我仿佛已在那清丽月光中,嗅到淡淡的花香,听到了悠扬的笛声,还邂逅了一位俊逸的吹笛人。”

《最温暖的画面》主题:

这一主题是学生在阅读《读者》上的一篇同题文章之后提供的,学生比较喜欢。

“脑海中最温暖的画面,总离不开妈妈。如果生活中点滴的善意是一缕纤细悠长的火苗,那么妈妈的爱,就是一个暖烘烘的大壁炉。”

“爸爸、妈妈、我和哥哥,一家四口人在周末的午后,围在电视机前,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这其乐融融的画面最温暖。”

“最温暖的画面却在那个阴冷的雨天,你将大衣披在我的肩上,传递了你的温度,也传递着你的关爱。”

3、书签的展示与传递

(1)书签的展示。学生的书签作品,定期在班级展示。展示的方式如下:

方式一:书签展板

书签展板设置在教室墙壁上,用于优秀书签作品的展示。共组织5次书签展板展示,自由创作作品展示1次,主题创作作品两个主题共同展示1次,共4次。每个班级每期被展示的书签作品大约在15个左右。教师组织学生对书签进行多方面评选,最佳画面设计,最佳文字设计,最美书签等等,优秀作品被粘贴在书签展板上。为了展示自己的智慧水平,学生在书签的文字创作和画面设计上都很用心。被评选出的最佳文字设计书签,要求语言表达清晰,简洁,精粹,优秀的作品给学生引领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文字创作也提供修改意见。

方式二:书签彩报

书签彩报由学生自制,用于小组成员的书签作品展示。全班同学分为6个小组,组长组织组员把本组的作品固定在一张A3大小的纸张上,书签作品旁留有“读者反馈”栏,有的小组把做好的书签直接粘贴,有的小组用数码相机把书签拍照打印,做好的书签彩报在小组之间交流,其他小组负责评定作品的星级并写好欣赏感言。便于交流的主题如《成长烦恼》、《家乡美》主题书签用这一形式来展示,效果更好。

(2)书签的传递。书签的传递,也为学生的创作搭建了展示的平台。我们组织了3次书签传递活动,“书签寻主人”活动,“传递感恩书签”活动,“读书感言书签交流”活动。

“书签寻主人”活动中,书签的文字内容部分,是一段关于班级同学的描写,这张书签就被赠予被描写的同学。很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文字内容,希望同学能收到自己精心制作的书签。学生抓住人物的特色创作,言简意赅,收到书签的同学对这份礼物爱不释手,也成为这份书签作品最认真的读者。

“传递感恩书签”活动被安排在感恩节这一天。这个活动动员学生为给自己帮助的人送上亲手制作的书签,书写发自心灵的感恩话语。学生们把书签送给了老师,父母,同学,还送给了给予他们点滴帮助的人。学校的清洁工阿姨,小区的保安,都收到了感恩书签。这些书签为人送来一丝温暖。学校的清洁工阿姨说,虽然这个书签她自己用不上,但学生表达的谢意让她很感动。

“读书感言书签交流”活动动员学生把做好的读书感言书签赠送给其他同学,组长组织小组之间赠送,确保每个同学都得到一张同学赠予的书签。

4、书签文字作品的转化与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时说:“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⑤书签文字作品毕竟短小,只有只言片语。将书签的文字创作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把书签文字作品转化运用到作文中,既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也能对作文教学起到更明显的辅助作用。

方式一:引用书签上的精粹语句

书签的优秀文字创作给学生积累精粹语言提供便捷。整理抄录自己和同学书签创作的精粹语句,在作文中信手拈来,加以引用,为作文语言增添了一丝亮色。这样的引用在学生的随笔和作文中时常出现。例如在单元测验的命题作文《 最美丽》中,有的学生直接引用《同学素描》主题书签中的原句作为作文结尾,“你每天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关好风扇和门窗,这不起眼的小事你做得认真,你像墙角默默开放的小花,不引人注意,却暗自送来芳香,你在我心中最美丽。”

方式二:扩写

收集书签上文字作品,挑选有价值的素材,如学生的点滴感悟等,反思当时心境和经历,将书签上的只言片语扩写,让书签上的“微型作文”和成篇作文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如在《最温暖的画面》书签制作后,我们把这个话题作为一次作文的命题。很多学生借鉴书签上的文字创作,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充。如把温暖画面与母亲联系起来的同学,在作文中把这一书签作品扩写如下:

“最温暖的画面总与母亲有关。儿时,每当夜晚降临,妈妈就会把南瓜灯“啪”地打开,橘黄色的灯光轻柔地弥漫,这时,墙壁上出现了调皮的影子人,它蹦来蹦去,我的目光也随之跳跃。妈妈灵巧的手指在淡淡的灯光下翻转,轻柔地讲述:从前有只小黑狗……墙上的小黑狗果真栩栩如生了……”

此外,我们还让学生扩写了《述说童年》和《家乡美》主题书签作品。指导学生把童年主题书签中的素材生动具体地展开描写,如把“加热冰淇淋”的情节完整化,把“跳房子”的游戏写具体,写出玩耍过程中的趣味。

方式三:拓展与迁移

书签制作和传递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的作文素材拓展了思路,学生常常把参加书签相关活动的经历感受转化成作文中的素材。

感恩书签制作后,很多同学把书签赠送的相关故事写入作文,送给保安感恩书签的同学在作文中讲述了保安叔叔下雨天送她回家的故事,感情真挚,读来让人温暖。送给自己妈妈感恩书签的同学在随笔中描述了妈妈接到她的书签时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情景,而她则意识到自己平时对妈妈的体谅和关爱不够,这种反思让孩子悄然成长。还有一位学生在制作《读书感言》主题书签后,把和爸爸讨论《三国演义》的过程写成了一篇作文《我和父亲品<三国>》。创作“鬼故事”主题书签后,有的学生激发创作灵感,又创作了一些鬼故事小说。书签制作活动所衍生的“副产品”,让人欣喜。

三、初步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1、初步成效

(1)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学生微型写作的兴趣在制作书签的过程中逐渐被激发,呈交作品的积极性非常高。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图文并茂的书签制作形式,调动了学生微型写作的兴趣;

书签写作的难度降低,写作任务小,增加了学生写作动力;

书签的传递使学生的作品具有赠送交流的特点,这使学生写作增加了目的性,也扩大了学生写作的读者群;

书签文字作品在作文中的运用,也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2)书签优秀作品和优秀作文的涌现。这段时间,每个学生制作了至少10张书签,两个班级积累优秀书签作品80多份;同时,学生的作文也涌现出了更多优秀作品。对比实验前后,作文测试的平均分提高2分。黄兰笛同学的作文《<论语>的魅力》被发表在深圳青少年报的家教周刊版;石刘同学创作了3000多字的鬼故事小说《磨盘》,深受同学喜爱;学生参加《全国圣陶杯作文大赛》和《新世纪作文大赛》的热情很高,15人获奖。

(3)作文语言亮点的增加。书签的文字创作,对锤炼学生语言起到促进作用;当学生将书签文字引用或转化运用到作文中时,作文的语言亮点增加。对比实验前后,实验后的期末作文测试中,语言有亮点的人数比例大幅增加。

2、存在的问题

(1)系统性。书签的文字创作会涌现出一些好的作品,如何把这些作品分类整理,供学生摘录,使学生的书签作品能更有系统性,更有效转化运用到作文中,一直在尝试多种办法。

(2)延续性。书签的制作毕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当学生的科业负担逐渐增加时,书签制作的质量随之降低。另外,随着一系列书签传递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新鲜感逐渐减弱,制作书签的兴趣不再浓厚。如何延续学生微型写作的兴趣还需思考。

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10页

[2] 《自由学习》卡尔罗杰斯 豆丁读书

[3] 《民国那些范儿》第5页 欧阳悟道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年5月版

[4] 《给教师的建议》第58页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猜你喜欢

书签兴趣语言
透明书签
十一月书签
贰月书签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