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美国电影中折射出的美国文化

2016-01-12张丽丽

戏剧之家 2015年23期
关键词:好莱坞吉林艺术家

张丽丽

(吉林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浅议美国电影中折射出的美国文化

张丽丽

(吉林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从未离开过我们的视线,一直活跃在近现代文明的历史舞台上。单单对于电影本身的了解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了,越来越多的影人及资深影迷纷纷将目光转移并锁定在了电影的制作背景上。而好莱坞电影无论是其运作模式还是拍摄水准、制作功底都是全球电影界的翘楚,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目光。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好莱坞电影,探析其背后折射出的美国文化。

美国电影;美国文化;好莱坞

一件艺术品往往和艺术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而一种艺术形式的历史通常是将艺术家的名字记录下来。这样的历史其实是把个别艺术家的生活和作品置于一种社会真空状态之下,或者超越了时间和地点的束缚,也就是说他们的作品处于社会历史之外。如果说个别艺术家超越了社会生活,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社会生活同样高于该艺术家的整个内在,因为每部作品至少都带有两个印记——艺术家的印记及其作品所在环境的印记。但是不管怎么说,任何时期的电影都会有一个鲜明的时代印记,在整个大环境下各个不同导演发挥各自的主观想象力与创造力带给我们不同的心灵享受。

“战后初期美国好莱坞电影面临着极好的发展前景,罗斯福的自由主义在恢复时期(1945-1947)风行于好莱坞的一些制片厂内,这个时期社会纠纷很多,在这个电影的首都也不例外。那些战前的电影大师,如约翰·福特、卡普拉、惠勒,似乎准备重显身手,大干一场。电影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卖座打破了记录(1946年售出50亿张影票),盟军的胜利又为好莱坞打开了新的世界市场。(日本、西德、意大利等轴心国)”

自从二战结束以来,事实上美国一直未与战争真正撇清关系。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美国人民这个世界尚未完全和平。而七十年代初适逢美国深陷越战泥潭阴影,社会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再加上之前肯尼迪总统遇刺,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辞职等等政坛的不平静加上内忧外患侵扰,使得此时期好莱坞战争片大行其道。“战争片中,尽管他们通常被看做是受到愤怒、私利和同情心的动机影响,而且他们这些官方下令的违规行为通常发生在朝鲜和越南战场上,因为此时美国的精神状态不如在‘二战’中描绘的那般清晰。影片《钢盔》中,一名美军中士不情愿地射杀了一名朝鲜人,因为后者对一名韩国男孩的死的无动于衷;《现代启示录》中,威拉德宁愿射杀一名垂死的越南女孩,也不愿让他伪善的战友——那个一开始射伤女孩的人——带着女孩到达可能提供医疗救护的地方,从而耽误任务;《全金属外壳》的结尾,外号‘小丑’的海军陆战队员依照一名受伤倒地、正在用血在地上写字的越南女狙击手的请求,杀死了她。”这究竟是战争的残酷还是人性的苏醒此时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随后的若干年是美国电影百花齐放的时期。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造就了多样化的拍摄手法以及多层次多维度的拍摄主题。电影影片有个无法避免的取材滞后性,七十年代美国历史上的很多大事也在之后因科学技术的提升有了创作的可能,阿波罗登月等外太空探索影片掀起了另一阵科技狂潮。

九十年代势必将是美国电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高峰。《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勇敢的心》《低俗小说》等等,无一不是当今影坛上的经典传世之作。思想的解放以及美国越加巩固的世界老大地位,再加上同时比尔·克林顿治理下经济发展无论是从规模还是速度上看都可以排在美国历史前列的社会背景,给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21世纪,是电影视觉特效风行天下的年代。单纯的剧情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口味越来越挑剔的观众了。而如今这一发展路径正逐步偏离正确轨道,浮躁功利的社会大环境,越发高强度快速度的生活节奏,滋生了追求视觉享受漠视剧情内容这一不良趋势。我认为,视觉效果只是给电影打分的添头,真正的好电影只有在优秀的剧本出色的导演加上不俗的表演水准的基础上才可能制作出来。反观现在,《阿凡达》幼稚的剧情却因为其炫目的特效麻痹了观众们的神经,大获好评。可以说这不仅仅是好莱坞电影正走入的误区,也是全世界电影乃至其他各个领域逐步步入的桎梏。

我最喜欢的一部科幻片《守望者》不仅仅拥有华丽的视觉效果,更加重要的是它那饱满的剧情、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同类型电影中出类拔萃的历史容量(如同《阿甘正传》一样叙述了尼克松总统遇刺,水门事件,越南战争等事件),我认为这些才是作为一部优秀电影所必须具备的特质。

电影作为一项艺术品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眼球。在这么多年的观影过程中我也从单纯地欣赏影片向探究其创作背景时代印迹的方向进步着。美国作为电影行业世界的龙头老大,产业发展在其日益发达的同时正不断吸引着我回过头去关注美国历史上的时代背景与电影创作的关系。

[1]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下)[M].徐昭,胡承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2.

[2]刘易斯·雅各布斯.美国电影的兴起[M].刘宗锟等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92.

[3]约翰·贝尔顿.美国电影美国文化[M].米静,马梦妮,王琼,顾博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74.

张丽丽,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J90

A

1007-0125(2015)12-0126-01

猜你喜欢

好莱坞吉林艺术家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