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成因及重构策略分析

2016-01-11张才荣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11期

张才荣

摘要: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临众多职业院校的竞争,如何从教师职业幸福感入手,激发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内部动力,是顺利开展职业教育工作的保证,同时也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本文以农村中职学校为例,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成因进行探析,并提出重构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成因;重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104-02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内涵

现代心理学关于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幸福感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范式和取向,包括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幸福感不是单一个体,而是发展与享受、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而言,他们所应拥有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从事教育事业的历程中,能够从工作中获取主观以及心理上的满足,能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内在潜能、并能随着能力的发展获得幸福体验。

二、农村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成因

(一)薪酬福利低下、社会地位失衡

薪酬福利水平是职业价值最为直接的呈现,倘若教师自身所获得的薪酬福利无法与其所付出的努力相对应,职业尊严和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农村中职学校由于地处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学校财力方面相比城市的中职学校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所能获得的薪酬待遇与周边城市教师相比也相差甚远,使得农村的中职教师在亲朋好友及城市学校同行面前很怕谈及工资收入。同时,相对于普通高中,县区的中职教师得到的社会认同感也较低,造成了部分教师心理失衡,成就感日益低下,极大地降低了农村中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职业幸福感指数日渐低下。

(二)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管理难度大

招生竞争激烈是现在中职教育的普通现象。在招生竞争中,学生更愿意选择到学校环境、设备更好的城市中职学校就读,在此情况下,农村中职学校几乎都只能无门槛招生。相比于城市职业学校的生源,农村中职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初中毕业生,学生层次较低,再加上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家庭教育不到位,使得农村中职教师在学生管理上面临更大的难度。

(三)学校教学环境差

农村中职学校教学设备落后,教学管理环境不先进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大因素,当前,大多数的农村中职学校教学设备条件相对落后,所处教学环境差,所应用的设备少。相比于城市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而言,农村中职学校传统的授课模式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还在无形中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农村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构策略

(一)教师自身方面

1.转变观念,营造气氛

课堂是教育教学行为实施的主要场所,有幸福的课堂才会有幸福的职业人生。当前的教育,特别是农村中职教育,专家批判,家长不满,社会企业不认可,学生没有获得预期的成长,而现在的学生标榜个性,标榜自我。所以,课堂必须要转型。教师要认识到,现在的学生不希望“被要求”、“被接受”,他们想要被理解、被发现,因此,要转变思想,把严肃变成亲切,把严肃的课堂变成快乐的课堂,把成功教育转变成幸福教育,理解学生的想法,发现学生的价值,引导学生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热爱教育,追求生活

热爱教育,首先要有爱,要爱自己,爱生命,爱家人,爱学生,爱岗爱校。热爱教育就要融入学校,懂得站在学校的角度想问题,努力实现学校的目标,成就学校也就成就了自我。对领导、对同事、对同行,要懂得相互欣赏,共同进步。作为教师,要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要有阅读的习惯,不一定阅读专业的书籍,还要阅读一些文学、历史、社科等书籍,用于丰富自己的精神,强大自己的思想。同时,作为教师,要过朴素的生活,不追求奢华,不铺张浪费。当然朴素不是要贫穷,贫穷也不一定能朴素。我们可以追求物质富有,更要追求精神的富有。

3.保持激情,学会创新

教师要保持激情,学会创新,才能体现教育的幸福。很多老师在刚工作的头两年时间对待教学工作是非常有激情的,也经常创新,但慢慢的就对工作失去了激情,对教育应付了事。这样做教育,教师自己痛苦,学生痛苦,生活失去了乐趣,教育失去了幸福。作为一名农村中职教师,一定要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保持一颗年轻好奇的心,走出单调,保持清新。向老教师学习经验的同时,还要向年轻教师学习激情、创新,切实做到:传“道”有方,授“业”有理,解“惑”有招。

4.懂得反思,学会批判

要做一名幸福的老师,首先要做一个明明白白的老师,要学会反思问题,反思自己,同时也要提出建设性的批判。对于学校,对于社会生活,也要进行建设性的批判。但批判不是抱怨,我们不要抱怨收入、抱怨生活、抱怨学校,而应该是以批判的方式对学校、社会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

农村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成因及重构策略分析

5.学会调适,注重健康

作为一名站在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前线的中职教师,一定要学会调节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善待工作、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教师不仅仅要扮演好授业者的角色,还要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释放压力,增强体魄。除此以外,教师还要保持知足的心态,正所谓“知足常乐”,只有知足,才耐得起艰辛,守得住清贫,而且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农村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薪酬福利也会有新的突破。

(二)学校方面

在国家层面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农村的中职学校也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根据自身环境和实际重新规划发展方向,努力向上级部门展现自己的发展前途和教育特色,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市、县级财政支持,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成就教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设施设备的同时,也要完善学校的人际环境。情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倘若教师之间缺乏了情感的交流,那么整个学校的集体意识就会涣散,势必形同一盘散沙。首先,学校管理者要清楚地了解每位老师的心理需要,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教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成就动机,使他们的成就需要既符合了个人的实际,又符合了学校的发展需求。其次,学校还可以组织多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鼓励和带动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帮助他们释放生活压力,做到以情动人。同时,学校管理者还应加强与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做到相互理解,让每个教师都能充分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这样一来,在学校情感化的管理模式下,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会得到增强,教师对学校有归属感,教师个人也产生了成功感,自然而然的在无形中激发农村中职教师内在的职业幸福感,职业教育质量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社会方面

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贯彻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职业教育法》的精神,平衡普通高中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教育资源,加大对县域农村中职学校的投入,用实际的行动重视县域的农村中职教育,让相关的中职学校不再是“被遗忘”的学校,中职学生不再是“被遗忘”的学生,中职教师不再是“被遗忘”的教师。

另一方面,媒体和社会人士应该引导对县域农村中职教育的重视,纠正对中职学校的歧视和偏见。农村的中职教育也是现代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虽然相比于普通高中和城市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农村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差,但是农村中职学校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的初、中级技能人才,为高职教育培养了一批批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只有当社会有良好的舆论氛围,真正重视起中职教育,农村中职教师才能为自己在中职学校工作而感到自豪和幸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推进农村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当中的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问题,进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构,从而激发教师教学动力,提升教育质量。鉴于此,教师自身应从时代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出发,善待职业、善待学生、善待自己。而学校与社会应从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出发,进行教育管理思路的全面革新,使农村中职教师感受并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

参考文献:

[1]刘惠敏.论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养[J].华章,2011(29).

[2]马蓉.试论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及提升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3]梁育,容乐,彭囝.农村初中教师幸福感问卷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2011(28).

[4]张美兰.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5]陈洁.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