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某三甲医院158例儿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
2016-01-11王宇阳
徐 梅 王宇阳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 江苏 徐州 221002)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合格的药品在用法用量都正常的情况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由于其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其免疫功能较低,对外界侵袭的防御能力较差,因此比成年人更易罹患疾病;另一方面由于其药物代谢酶分泌不足,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清除能力较差,因此他们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2]。儿童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将严重影响其身体的康复。为了探讨儿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笔者对某三甲医院近年来上报的158例儿童发生用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检索“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某三甲医院上报的158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1.2 方法 我们通过对这15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儿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种类、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及转归情况等进行观察和研究,总结其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 2007中,用SPSS17.0软件对录入后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这158例患儿性别与年龄的分布情况 在这158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84例,占53.16%;有女性患儿74例,占46.84%。男女患儿的比例为1.14:1。其中,年龄为1~3岁的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为32.28%。详见表1。
表1 这158例患儿性别与年龄的分布情况(±s)
表1 这158例患儿性别与年龄的分布情况(±s)
年龄(岁) 男(n) 女(n) 合计(n)所占比例(%)<1岁 20 14 34 21.52 1~3岁 28 23 51 32.28 4~6岁 15 14 29 18.35 7~10岁 9 8 17 10.76 11~13岁 6 8 14 8.86 14~16岁 6 7 13 8.23合计 84 74 158 100所占比例(%)53.16 46.84 - -
2.2 这15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儿的给药途径 在这158例患儿中,接受静脉滴注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最多,有138例,占87.34%。详见表2。
2.3 导致这158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在这158例患儿中,使用抗菌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为46.34%。详见表3。
表2 这15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儿的给药途径(%)
表3 导致这158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s)
表3 导致这158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s)
药物种类 例数 所占比例(%)药品种数(种)所占比例(%)抗菌类药物 81 51.27 38 46.34维生素类药物 12 7.59 12 14.63抗肿瘤药物 8 5.06 7 8.53中成药 17 10.76 6 7.32解热镇痛类药物 6 3.80 4 4.88循环系统药物 14 8.86 3 3.66抗病毒类药物 7 4.43 3 3.66激素类药物 4 2.53 3 3.66其他 9 5.70 6 7.32合计 158 100 82 100
2.4 导致这158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抗菌类药物的分布情况 导致这158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抗菌类药物主要有(排名前三位)头孢菌素类药物(占38.61%)、大环内酯类药物(占24.68%)和青霉素类药物(占15.19%)。详见表4。
2.5 这158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所累积的系统(或器官)及其临床表现 在这15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中,以累及皮肤的患儿为最多,有104例,占65.82%。累及皮肤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红肿、瘙痒、皮疹、荨麻疹等。详见表5。
2.6 这158例患儿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 在这158例患儿中,有3例患儿分别在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呋辛钠和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后发生了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占1.9%,其经对症治疗后均明显好转。详见表6。
表4 导致这158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抗菌类药物的分布情况(±s)
表4 导致这158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抗菌类药物的分布情况(±s)
抗菌药物的种类 例数(n)所占比例(%)具体的药物种类(n)头孢菌素类药物 61 38.61头孢呋辛(9)、头孢克肟(1)、头孢西丁(14)、头孢曲松钠(1)、头孢他啶(8)、头孢替唑(4)、头孢哌酮(5)、头孢甲肟(15)、头孢地嗪(1)、头孢拉定(1)、头孢噻肟(1)、头孢匹胺(1)大环内酯类药物 39 24.68 阿奇霉素(32)、红霉素(2)、地红霉素(1)、克林霉素(1)、罗红霉素(1)、克拉霉素(1)、吉他霉素(1)青霉素类药物 24 15.19 青霉素(1)、哌拉西林(14)、苯唑西林(5)、阿莫西林(2)、阿洛西林(1)、羧苄西林(1)β-内酰胺类及其复合制剂2113.29头霉素(9)、氧头孢烯(7)、碳青霉烯(2)、替卡西林-克拉维酸(1)、头孢哌酮-舒巴坦(1)、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糖肽类药物 8 5.06 万古霉素(6)、去甲万古霉素(2)抗真菌类药物 2 1.27 氟康唑(1)、制霉菌素(1)喹诺酮类药物 2 1.27 氧氟沙星(1)、培氟沙星(1)其他种类药物 1 0.63 磷霉素(1)合计 158 100 158
表5 这158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所累积的系统(或器官)及其临床表现(±s)
累及器官/系统 例数 所占比例(%) 临床表现皮肤 104 65.82 红肿、瘙痒、皮疹、荨麻疹等消化系统 24 15.19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神经系统 12 7.60 头晕、头痛、抽搐、肢体强直等血液系统 8 5.06 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等呼吸系统 5 3.16 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心血管系统 2 1.27 心悸、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等多系统损害 2 1.27 发热、寒颤、乏力、过敏性休克等其他 1 0.63 肢体疼痛、听力下降等合计 158 100
表6 这158例患儿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
2.7 这158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的转归情况对这15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后,其不良反应均全部消失,治愈率为100%。
3 讨论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不同,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许多脏器均未发育完善,其吸收、代谢和排泄药物的能力较差,且其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他们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儿童(0~14 岁)数量已达2.2亿(2010 年),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6%。而我国每年的患病儿童约占全国患者总数的20%左右,因此,儿童用药的安全问题值得重点关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儿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与其年龄、给药途径、所用药物的种类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临床上应从上述几方面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某三甲医院158例儿童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与其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临床上在对儿童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要明确其适应证,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为其用药,并为其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从而避免或减少其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1] 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2011]第81号.2011.
[2] 夏旭东, 宋飞, 刘靖杰,等. 河南省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死亡病例13例分析[J]. 中国药房, 2016.27(11): 1500-4.
[3] 何珊, 常宏, 赵雅妮. 我院门诊输液区137例患儿静脉滴注给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房, 2015.26(17): 2359-61.
[4] 汤翔宇, 魏玲玲, 王红,等. 某县级二甲综合医院39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房, 2015.26(32): 4519-21.
[5] 王晓瑜, 程能能. 2004—2012年上海地区儿童药品不良事件报告分析[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4.33(10): 773-6.
[6] 陈宇红. 我院2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房,2014.25(30): 2842-4.
[7] Tang Z H, Man Z, Guo D H, et al. Active Monitoring of th e Hospital Admissions Due to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Endocrinology Ward[J].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5, 50(12): 1066-9.
[8] Xiangji Dang, Haisheng Jiao, Faqin Wang, et al. Hypersens itive syndrome reaction of antiepileptic drug: two case reports and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Chinese Ph 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5, 24(2): 128-132.
[9] 彭评志, 蒙光义, 庞家莲,等. 我院378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房, 2016.27(8): 1064-7.
[10] 蔡华晶, 黄强增. 我院76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 2014.25(30): 2844-6.
[11] Yan T, Lan W, Dan M, et al. Analysis of 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Anti-infective Drugs[J].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4, 49(22):2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