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世我保证不摔倒

2016-01-11木梅

党员文摘 2016年1期
关键词:亨特安娜约翰

木梅

1973年10月16日,对于美国德克萨斯州17岁男孩约翰·拉姆洛克来说,是无比阴暗的一天——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他与队友发生了激烈的身体碰撞,摔倒后脊髓神经受到重创,颈部以下全部瘫痪,并且全身的供血系统都遭到破坏,一抬头就会休克。

“他余生连坐在轮椅上生活的希望都没有!”医生对约翰的父母说,“你们还是放弃吧,照顾像他这样病人的家庭,最后95%都会破碎。”

但母亲安娜决定把约翰带回家——达拉斯普勒顿谷区北港大道上的一幢旧房子里。此后,她开始每天帮儿子刷牙、刮胡子、洗澡,替他换导尿管、擦屁股,每隔几小时帮他翻一次身……她像是在照顾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婴儿。

但上天似乎有意要为难安娜。几年后,她的二儿子亨特又被查出来颈部患有淋巴癌;亨特刚做完切除手术,丈夫又因为急性肺气肿而离世。

此后,全家人仅靠亨特打零工以及少许的救济金过日子,但安娜从不言放弃,她说:“我唯一要做的便是保持战斗力!”她每天都寸步不离约翰,给他读书读报,只有在周六才会出去采购一些物品。

可约翰的状况不断,肠炎、尿道感染、血液中毒、肺部积液……这些病每年至少要来纠缠约翰一次,他一次次地被送往医院抢救,但又一次次安然无恙地回到家里。

约翰30岁时,北港大道开始改造,一幢幢阔气的大楼拔地而起,成了富人扎堆的地方。房地产开发商一次次地前来安娜家拜访,希望她搬迁,但得到的答复都是:“对不起,这是我和约翰的家。”

时光平静地流淌。

过完88岁生日后,安娜支撑不了了,视力开始下降,反应也越来越慢。不久,她便摔断了一根肋骨。“你必须得休养,不能再干活了。”医生警告她。

“那不可能!”安娜果断地回应。她为约翰在家里举行了高中同学30周年聚会,结果又摔了一跤,此后她便不能轻松地独自行走了。

亨特只好开始照顾哥哥。每天下班后,他便急匆匆地朝家里赶,然后煮上三杯咖啡,接着做饭……

53岁时,约翰再次住进医院,但这次,他被医生告知“皮肤组织已经全部损耗殆尽了,我们已无回天之术”。已是91岁高龄的安娜来到医院,看望一直在发高烧的约翰。

“妈妈,对不起,这次我恐怕真的要跟您说再见了!”约翰哽咽着说道,“我知道这30多年来,您很为难。”

“为难?”安娜大声地回应道,“不,那是一种荣耀,你是为我而活,我也要为你而活!”

泪水顺着约翰的眼角流了出来:“妈妈,我爱你,来世我保证一定会小心些,不再摔倒。”

当亨特把母亲送回家再次回到医院时,约翰已经平静地辞世了。“我必须先走,这样妈妈才会放心地走。”护士向他转述了哥哥最后的这句遗言。

“我们很快会见面的。”在约翰的葬礼上,安娜说道,之后她便有些神志不清。一天夜里,她感觉有人在约翰的屋里走动,于是赶紧起来,问道:“约翰,你是在练习走路吗?”

两周后,安娜永远地睡去了。

亨特把约翰的那张床送了出去,然后挂出了“此屋出售”的牌子,人们都以为,一座新的豪宅即将要出现了。

但一年来,亨特却一直没答应任何一位买主,即便他们开出的买价非常高。“我一直能听到妈妈和哥哥的声音,下班时,我本能地要尽快回到家里,然后先煮上三杯热咖啡……”

不久后,人们发现亨特将老房子重新装修了。“我想,无论如何,妈妈和哥哥都希望我能重新出发。”亨特对一个前来想买他房子的人说道,“这儿一直是一个美好的家,一直都是,我想我此生无法离开它!”

说完,他摘掉了“此房出售”的牌子。

猜你喜欢

亨特安娜约翰
《埃德加·亨特利》中的边疆家园与哥特暴力叙事
美国亨特工程公司 北京代表处
安娜的生日(上)
安娜的生日(下)
换锁
约翰·科林斯
小猫安娜
新电源
让孩子买单
约翰.T.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