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不同的穿刺技术对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实施穿刺置管的效果对比

2016-01-10高榴益钱晓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0期
关键词:B超成功率平面

高榴益 钱晓敏

(苏州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江苏 苏州 215500)

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上对危重症患者进行中心静脉血压监测、为其提供输液和营养补充通道的主要方式。以往,临床上常用传统的盲穿法对患者进行穿刺置管,但用此穿刺法进行穿刺置管的成功率较低,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在B超引导下对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穿刺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包括使用平面内穿刺技术和平面外穿刺技术。平面内穿刺技术是指在对患者进行穿刺置管的过程中穿刺针与超声的探头保持垂直状态的一种技术。平面外穿刺技术是指在对患者进行穿刺置管的过程中穿刺针与超声的探头保持在同一条线上的一种技术[1]。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两种穿刺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笔者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在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在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120例患者。这12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标准。按照穿刺平面的不同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平面内组和平面外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在平面内组的60例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28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21岁,年龄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为47.5±6.5岁。这些患者的平均体重为56.5±4.8kg。在平面外组的60例患者中,有男性34例,女性26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22岁,年龄最大的79岁,平均年龄为45.5±8.0岁。这些患者的平均体重为58.2±5.1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具体的方法为:(1)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①术前,让患者禁食8h,禁水4h。②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等监测。(2)对患者进行麻醉。①用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对患者进行扩容后,用0.05mg/kg的咪达唑仑、1mg/kg的丙泊酚、2μg/kg的芬太尼和2mg/kg的顺式阿曲库铵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在用药的3min后,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将潮气量控制在8ml/kg。②在对患者进行穿刺前,需停止为其输液。③用七氟醚吸入法对患者进行麻醉维持。④在穿刺完成后,使用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靶控输注。(3)对患者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①让患者取仰卧位,并在其肩下垫1个小枕头,使其头部偏向左侧。②对患者右侧的颈内动脉进行常规消毒。(4)为平面内组患者使用平面内穿刺技术进行穿刺置管,具体的方法为:①使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穿刺引导,将探头的频率设定为5~12 MHz。②在探头上套上无菌手套并涂抹适量的无菌耦合剂后,将探头放在患者的颈部进行扫描。③在得到患者颈内静脉横截面图后,将其静脉图像移到显示屏的中央位置,将探头旋转90°,寻找其颈内静脉的纵向图。④用16号针在与超声探头相距0.5cm的位置向患者的头侧进行穿刺,若吸出暗红的血液则表示穿刺成功,为其放置导管,并对导管进行固定。为平面外组患者使用平面外穿刺技术进行穿刺置管,具体的方法为:①使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穿刺引导,将探头的频率设定为5~12 MHz。②在探头上套上无菌手套并涂抹适量的无菌耦合剂后,将探头放在患者的颈部进行扫描。③在得到患者颈内静脉的横截面图后,将其静脉图像移至显示屏的中央位置,用18号针头在与超声探头中间处相距0.25cm的位置对其进行穿刺。在实时成像的条件下,观察进针的情况,当吸入暗红色血液时表明穿刺成功,为其放置导丝,再通过导丝为其放置12~15 cm的导管,回抽有血后对导管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穿刺置管的成功率、进行穿刺置管的时间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穿刺置管效果的判断标准[2]①优:患者经1次穿刺后置管成功,且未发生并发症。②良:患者经2次或3次穿刺后置管成功,且未发生并发症。③差:患者经3次穿刺后置管均未成功,需更换穿刺部位后进行穿刺置管。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 平面外组患者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平面内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面外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平面内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进行穿刺置管时间的比较 平面内组患者进行穿刺置管的平均时间为27±3s,平面外组患者进行穿刺置管的平均时间为15±4s。平面内组患者进行穿刺置管的时间明显长于平面内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穿刺置管效果的比较 平面外组患者穿刺置管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平面内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穿刺置管效果的比较[n(%)]

3 讨论

相关的研究表明,在B超引导下使用不同的穿刺技术对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其穿刺置管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3,4]。朱波等人[5]的研究表明,使用平面内穿刺技术对在B超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实施穿刺置管,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穿刺针进针的情况,但无法观察到患者周围组织的解剖情况。若患者的颈部较为粗短,在将B超的探头经纵向放置后,就会缩小进行穿刺的空间,从而增加对其进行穿刺的难度。另外,使用平面内技术对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需旋转探头寻找患者颈内静脉的纵向图像,极易将动脉误作静脉,从而出现误穿动脉的情况。陈丽等人[6]的研究表明,使用平面外穿刺技术对在B超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实施穿刺置管时,不仅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患者周围组织的解剖情况,还可将其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放置在同一个图像中,极易辩识,可有效地降低误穿动脉的风险。

综上所述,与使用平面内穿刺技术对患者进行穿刺置管相比,使用平面外穿刺技术对在B超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实施穿刺置管的效果更好。此穿刺技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对其进行穿刺置管的时间。

[1]车琴,王俊华,彭磊.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J].江苏医药,2011,37(16):1932-1933.

[2]欧阳红莲,潘卫红,邓林娜.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13,11(7C):1928-1930.

[3]周清河,肖旺频,姚明,等.右颈内静脉盲探穿刺失败患者高频超声引导再次穿刺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0(3):378- 379.

[4]荣健,叶升,吴静波.B超引导定位和体表定位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199-201.

[5]朱波,张自强,陆海娟,等.超声定位与实时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用于急诊血液透析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7):597-599.

[6]陈丽,王力峰,郭锐.B 超引导下平面内与平面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4,35(21):3374-3375.

猜你喜欢

B超成功率平面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参考答案
关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