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不同入路的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效果对比

2016-01-10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2期
关键词:切术单侧入路

胡 骁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良性甲状腺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该病在青年女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有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过去,临床上常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该病,但由于人体颈部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因此术中易损伤患者的血管和神经,从而导致其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其身体康复。近年来,随着甲状腺手术的不断发展,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在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临床上在使用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时,常用的入路方法有两种,分别为中间入路和外侧入路。为了比较用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的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我们对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的5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的5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良性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标准,均经相关检查得到确诊,均可进行手术治疗,且其均自愿参与此项研究。在这些患者中,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存在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我们随机将这50例患者分为中间入路组(25例)和外侧入路组(25例)。在中间入路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7:18,其年龄区间为20~56岁,平均年龄为(40.13±5.32)岁,其肿瘤的直径为1.02~7.13cm,平均直径为(3.35±1.16)cm。其中,有甲状腺腺瘤患者16例,有甲状腺囊肿患者9例。在外侧入路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6:19,其年龄区间为21~54岁,平均年龄为(39.45±5.72)岁,其肿瘤的直径为1.10~7.08cm,平均直径为(3.41±1.22)cm。其中,有甲状腺腺瘤患者15例,有甲状腺囊肿患者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 对中间入路组患者使用中间入路的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在患者胸骨上切迹上1~2横指皮纹处做一个3~4cm的切口,用超声刀沿着其颈白线切开其皮下组织和颈阔肌,暴露其气管。牵扯患者的颈前肌群,找到其患病的甲状腺。用超声刀切开患者的甲状腺被膜,扩大其甲状腺真假包膜的间隙,裸露其两侧的甲状腺腺体。切断并结扎患者的甲状腺峡部,裸露其甲状腺悬韧带,并用超声刀依次切断其甲状腺外侧的韧带和悬韧带。将患者的甲状腺及肿块向中线翻起,在其气管前外侧用夹钳夹断其甲状腺峡部,切除其甲状腺叶和肿块,最后缝合其手术切口。需要注意的是,术中不需裸露患者的喉返神经。

1.2.2 对外侧入路组患者使用外侧入路的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在患者胸骨上切迹上1~2横指皮纹处做一个4~5cm的切口,用超声刀切开其皮下组织和颈阔肌,找到其患病的甲状腺。自患者甲状腺腺体的外侧逐步分离并结扎其甲状腺血管,然后分离其甲状腺叶直至峡部,切除其甲状腺叶和肿块,最后缝合其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及其切口的长度。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中的数据均输入到电脑中,用SPSS15.0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及其切口长度的比较 中间入路组患者手术的平均用时、术中的平均出血量及其切口的平均长度分别为(64.3±9.7)min、(29.4±6.7)ml和(3.7±1.7)cm;外侧入路组患者手术的平均用时、术中的平均出血量及其切口的平均长度分别为(89.0±12.3)min、(59.7±12.4)ml和(5.4±32.1)cm。与外侧入路组患者相比,中间入路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切口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及其切口长度的比较(±s )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及其切口长度的比较(±s )

组别例数(n)手术的平均用时(min)术中的平均出血量(ml)切口的平均长度(cm)中间入路组2564.3±9.729.4±6.73.7±1.7外侧入路组2589.0±12.359.7±12.45.4±32.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喉头水肿、出血、切口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外侧入路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低钙症状,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2/25);中间入路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低钙症状,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2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良性甲状腺肿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等[1]。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该手术有两种入路方式,分别为中间入路和外侧入路。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用中间入路的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效果更佳,可有效地降低手术的难度,缩短手术的时间。田学昌[2,3]等学者认为,用中间入路的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此手术解除了固定在患者甲状腺上的悬韧带和外侧韧带,使其患侧的腺体可向中间移动,从而缩小了其切口的长度。2)此手术充分暴露了患者的甲状腺腺体,从而有利于医生处理其甲状腺腺体周围及内部的血管,降低了手术的复杂性,缩短了手术的时间[3]。3)此手术能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喉返神经,降低了其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外侧入路组患者相比,中间入路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切口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与用外侧入路的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相比,用中间入路的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效果更佳,能有效地缩短患者手术的用时,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且其切口较小。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高桥.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的临床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5,(01):133.

[2]田学昌.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的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132-133.

[3]乔玉星,杜少陵.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5,(10):97.

猜你喜欢

切术单侧入路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肛裂缝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TGF-β1、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