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筋疗法辨证论治足跟痛

2016-01-09崔海峰,陈立忠

吉林中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结筋

经筋疗法辨证论治足跟痛

崔海峰,陈立忠

(解放军第二○八医院创伤骨科,长春 130061)

摘要:目的观察经筋疗法辨证论治足跟痛的效果。方法选取足跟痛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1例,采用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139例,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108例,占76.51%,总有效率93%以上;对照组治愈60例,占43.17%,总有效率84%以上,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筋疗法辨证论治足跟痛,疏通经络,松解黏连而取效。

关键词:足跟痛;经筋疗法;解剖;长圆针;结筋;病灶点;解结法

DOI::10.13463/j.cnki.jlzyy.2015.07.029

中图分类号:R274.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5699(2015)07-0743-03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自然基金课题(201205031)。

作者简介:崔海峰(1976-),男,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外科研究。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张瑞彬2014-10-21)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张瑞彬2014-12-19)

Reinforcement treatment heel pain of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UI Haifeng,CHEN Lizho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208 Hospital,Changchun 13006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muscle therapy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heel pain.MethodsSelected 280 patients with heel pain,141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use the reinforcement treatment;Control group of 139 cases with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therapy,compared two groups of curative effect.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cure 108 cases,accounting for 76.51%,total effective rate 93%;Control group cure 60 cases,accounting for 43.17%,total effective rate 84%,two groups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Conclusion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by reinforcement treatment heel pain curative effect is distinct,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worth promoting.

Keywords:heel pain;reinforcement treatment;anatomy;long-round needle;reinforcement;focal point of pathogenesis;solution method

[8]郭巨灵.临床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17.

[9]庞晓峰.导引联合按摩、针灸、TDP治疗腰肌劳损随机对照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4):110-111.

[10]付希燕.预防腰肌劳损[J].现代职业安全,2012(1):119.

[11]黄瑾明,宋宁,黄凯.中国壮医针灸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200.

[12]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1-13.

[13]陈恒娟,罗聪.推拿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腰肌劳损68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5):2044-2045.

[14]雷龙鸣,庞军,黄锦军,等.壮医经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J]. 陕西中医,2008,29(4):434-436.

[15]王粤湘,黄雯波,林敏,等.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肌劳损100例[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7):212-213.

足跟痛多由于跟部筋骨遭受长期的牵拉刺激而引起的足跟部慢性疼痛性病证。病因主要涉及足跟部滑液囊、脂肪垫、跟腱及腱膜以及走行于足跟部的神经等。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女性为多。在新兵军事训练过程中也是较常见的损伤。临床症状以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于2008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此病280例,根据经筋辨证用长圆针以解结法治疗者14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80例患者均为本科收治门诊和住院病例,其中男115例,女165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8岁,平均45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周,平均12.3个月。2组性别、年龄、病程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有可比性(P>0.05)。详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诊断标准本组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趾管综合征[1]的诊断拟定。标准如下: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多为体力劳动者,单侧或双侧发作。足底和足跟内侧疼痛,麻木,轻者步行久后出现酸胀不适,休息后消失,重者足底刺痛,麻木或蚁行感,足底或足跟内侧,可有胀硬感,或可扪及棱形肿胀,压痛。

2治疗方法

2.1“经筋疗法”组

2.1.1取穴根据经筋辨证论治[2],于足太阳经筋、足少阴经筋循行在足底的筋结点失眠次(位于跟骨结节处—足太阳、少阴经筋)、失眠前次(位于跟骨结节前方,跖筋膜附着处—足太阳、少阴经筋)、失眠内(位于跟骨结节内缘,胫神经跟支处—足太阳、少阴经筋)、女膝次(位于跟骨结节跟腱附着处—足太阳经筋)、公孙次(位于跟楔关节内侧缘处—足太阴经筋)[3]处扪、摸、按、压,可检出一个或多个痛性结节或索条,即结筋病灶点,用龙胆紫标记。

2.1.2解结法常规消毒皮肤,用0.5%利多卡因按层次浸润各点。用斜刃长圆针依次行解结,即关刺法:直刺到结筋病灶点表层,左右刮拨,以解除表层黏连;恢刺法:直刺肌腱旁侧结筋病灶点黏连组织深部,用末端锋刃向上挑拨切割,松解周边黏连。出针后行拔罐疗法5 min,将瘀血清除。术后无菌包扎3 d,嘱患者患处3 d勿沾水以防感染,10 d治疗1次,不愈者可重复治疗。

2.2针灸对照组

2.2.1取穴依据《中国针灸学》“跟痛症”取穴标准选取主穴:患侧昆仑、太溪、阿是穴。

2.2.2操作患者俯卧,暴露患足,局部常规消毒,用1.5寸(华佗牌)针灸针,先针刺昆仑、太溪,垂直进针,行提插捻转手,使针感传至足跟部,然后以痛点为中心,斜刺向痛点中心,强刺激,足跟部有酸胀感为宜,留针30 min,出针后干棉球轻按针眼部位,1次/d。

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本组疗效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趾管综合征[2]的疗效标准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局部无肿胀,站立行走无酸胀疼痛,无麻木感。好转:局部肿痛减轻,步行过多或站立过久仍有酸胀感。未愈:症状无改善。

3.2结果2组治疗结果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2组治愈率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 2组治疗结果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病案举例

案1.杨某,女,57岁,2012年6月28日就诊。主诉:左侧足跟部疼痛半年,加重1周。患者自诉半年前参加徒步后出现左侧足跟部疼痛,晨起重,活动后减轻,劳累后加重。经理疗、贴敷后无效遂到我科诊治。查:根据经筋走行,沿足太阳、少阴经筋循行方向,于失眠次、失眠前、及失眠内检出6个痛性结节(即结筋病灶点),压痛(+)。X线片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2-06-24):跟骨骨质增生。诊断为“足跟痛”。将以上结筋病灶点用龙胆紫标记,用斜刃长圆针依次行解结法治疗,术后无菌包扎3 d,嘱勿沾水,1周后疼痛消失,行走自如。1个月后患者再次参加徒步后又觉疼痛,于2012年7月30日于失眠次、失眠内检出2个结筋病灶点,治疗后半年无复发。

案2.王某,男,18岁,2012年10月10日就诊。主诉:左侧足跟部疼痛半月,加重2 d。患者自诉半月前参加军事训练后出现右侧足跟部疼痛,劳累后加重,2 d前越障训练后落地即痛,理疗1 d后无效遂到我科诊治。查:根据经筋走行,沿足太阳、少阴经筋循行方向,于失眠次及失眠内检出4个痛性结节(即结筋病灶点),压痛(+)。MRI示(解放军第208医院2012-10-08):T1Wl足跟部周围软组织肿胀,呈低信号改变。诊断为“足跟痛”。将以上结筋病灶点用龙胆紫标记,用斜刃长圆针依次行解结法治疗,术后无菌包扎3 d,嘱勿沾水,1周后疼痛消失,行走自如。10 d后患者再次参加训练无疼痛,随访半年无复发。

5讨论

5.1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足跟痛与足跟部滑液囊、跟腱、跖腱膜以及胫神经分支密切相关。首先,这些部位在日常活动中承受极大的牵拉力,在非生理活动如高张力刺激下,易于在跟骨前缘形成损伤,出现渗出、黏连、瘢痕甚至钙化,且跟腱与跖腱膜之间、跖腱膜与足部其他肌腱、肌肉之间相互交织形成足底筋膜,损伤极易扩大。其次,跟腱与足跟部皮肤间、跟骨间布有皮下脂肪垫、向前延至足底腱膜,其内有弹性纤维组织形成的致密间隔分隔脂肪组织,形成一个个密闭的小房[4],具有强大的吸收震荡力的作用,有效地缓冲压力。但因过度负重、弹跳等,以及部分人走路姿势不正确,存在优势足,常导致某侧足部受力不对称而损伤,这种原因于新兵训练中常见,也是临床上足跟痛多单足发病的原因。第三,跟骨隆突和跟腱之间的间隙、跟腱与跟部皮肤之间的间隙充满滑液囊,以减少生理性摩擦,在非生理性活动或鞋子不合适可对滑囊产生挤压和摩擦等机械性刺激[5],反复损伤后出现渗出、黏连、瘢痕甚至钙化,这在军事训练中也是极其常见的损伤原因。第四,位于足跟部的神经分支走行分布,解剖教材中并没有详细的描述。足跟部神经主要有两条,两条神经均走行于足内侧足底内下缘跖展肌和足底方肌内侧头之间,无论是跖筋膜及肌腱还是脂肪垫及滑液囊损伤后均可刺激这两条神经及末梢,这一点有学者[6]研究印证,发现核磁共振成像(MRI)下足底腱膜炎的特征是腱膜增厚并伴信号改变,周围软组织水肿,跟管狭窄、小神经的卡压。

5.2从传统医学角度分析足跟痛一症属中医“经筋损伤”范畴。经筋理论认为,十二经筋各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部。经筋的反复劳损主要作用于肌腱与骨膜附着的着力点上,这些着力点易出现痛性结节条索和瘢块,瘢块形成而导致的黏连与瘢痕形成肌肉、韧带的起止点及其附属组织反复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可出现卡压经脉的横络,称之为结筋病灶点。解除这种顽痹的关键是分离横络。

《灵枢·刺节真邪》篇中:“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结筋病灶点处的痛性结节或索条也就是所谓“横络”,此横络的形成必会引起足跟周围经络气血涩滞,这也是此证的中医病因。所以解决足跟周围经络不通的关键就是解除此横络的卡压。

根据经筋循行分布规律,足跟痛患者损伤的病灶均沿足太阳、少阴、太阴经筋分布,如位于于足跟中央部的失眠次,位于足跟内侧的失眠内等。

用长圆针于以上相关结筋病灶点处行“解结法”,既解决了周围的经筋结聚,“横络卡压”,疏通相关经络之经气,又松解了局部黏连、瘢痕,减轻了局部压力,达到从根源上解决此病的目的[7]。

本观察组治疗后均有效,但效果最理想为术后7~10 d,临床一次治愈率65.33%,总有效率93%以上,明显优于针刺对照组。实践证明,根据经筋辨证,选取结筋病灶点用长圆针以解结法治疗足跟痛,疗效显著,简单易操作,不受环境限制,尤其适于基层部队新兵训练伤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1.

[2]薛立功,张海荣.经筋理论与临床疼痛诊疗学[M].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1:306.

[3]薛立功,管宏钟.长圆针治疗跟痛症256例报道[C]//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2009年)重点论文选编,2009.

[4]郭世绂.骨科临床解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11-1043.

[5]冯成安.跟痛症的病因及相关应用解剖研究进展综述[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7):33.

[6]朱廷敏.足底筋膜损伤的MRI诊断[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7.

[7]马晓晶.长圆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39.

猜你喜欢

结筋
GFRP 筋用于模板工程的试验研究
拉结筋在填充墙与框架柱连接中的应用分析①
拉结筋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与改进①
填充墙拉结筋与框架柱改进措施
后锚固填充墙拉结筋锚固承载力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减轻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填充墙破坏的施工方法
某工程框架柱拉结筋的植筋法改进及检测★
结筋病灶点与阿是穴刍议*
简述框架柱与填充墙设拉结筋作法的改进
墙体拉结筋“植筋法”施工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