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麦-DDGS型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养分利用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2016-01-09顾克松孙得发龚月生

饲料工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糖酶肌胃酶制剂

■蔡 春 顾克松 乔 伟 孙得发 龚月生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北京盛拓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5;3.诺伟司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85)

玉米是我国鸡配合饲料中主要的能量饲料,在所有谷物中能值最高,是动物最主要的能量饲料。我国能量饲料紧缺,尤其是玉米因地域性种植和价格因素,供给存在很大的缺口,每年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玉米。目前开发麦类、工业副产品等新型原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玉米DDGS作为玉米加工的副产品,主要具有低淀粉、高蛋白质、高脂肪和可消化纤维以及高有效磷含量的特点。玉米DDGS中的非淀粉多糖含量是玉米的3倍左右,其中木聚糖含量为18%、纤维素含量8%,是影响其应用的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大麦作为禾谷类作物,其饲用价值相当于玉米的95%,可消化蛋白明显高于玉米,因此可以降低日粮蛋白饲料的使用量,并可以在玉米价格较高时替代玉米作为新型能量饲料,缓解日粮能量饲料的不足。Khalid(1991)对不同麦类进行能量和蛋白含量测定发现,大麦与其他麦类相比能量和蛋白质含量都相对较高,可以成为畜禽饲粮的潜在资源。Henry(1986)研究发现,大麦中非淀粉多糖含量大约是玉米的2.5倍,其中β-葡聚糖含量为3.4%~5.7%,木聚糖含量为4.4%~7.8%。White等(1981)用大麦提取的β-葡聚糖以1%含量加入肉仔鸡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食糜上清液相对黏度从2.16增高到6.27,因而指出大麦中含有较高的β-葡聚糖是导致大麦营养价值降低的主要因素。

饲料原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非淀粉多糖交织在一起形成结构复杂的细胞壁,阻碍内源消化酶与细胞壁内养分的结合,降低养分消化率。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可使非淀粉多糖降解成小分子,释放细胞内营养物质,增加消化酶作用底物,提高大麦营养价值(Wang L,1992)。Jensen等(1957)首次报道,在大麦型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肉鸡的养分利用率有显著影响,进而显著改善肉鸡的生产性能,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酶制剂中的β-葡聚糖酶和阿拉伯木聚糖酶在肉鸡的消化代谢过程中发挥主要的作用。添加NSP酶可以很好地消除大麦和DDGS中的抗营养因子,而大麦及玉米副产品型日粮中需要的是β-葡聚糖酶和阿拉伯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

针对目前我国能量饲料现状,为了在降低饲料成本的同时,提高肉鸡对大麦及玉米副产物原料的消化利用率,改善肠道健康,本试验尝试在常规和低能大麦-DDGS肉鸡日粮中添加以葡聚糖酶、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制剂,通过养分消化率和肠道指标来综合评价复合酶制剂在肉鸡日粮中的效果及最佳添加量,为今后复合酶制剂在大麦型日粮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将960只1日龄健康的爱拔益加(AA)肉鸡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养殖场进行饲养试验,采用上下两层阶梯式笼养,自由采食与饮水,日粮营养水平主要参照我国肉鸡饲养标准(NY/T33—2004)(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基础日粮分两阶段,1~21 d、22~42 d。人工控制温、湿度,常规免疫。

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1.2.1 试验材料

复合酶制剂是由诺伟司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提供。大麦是进口的法系大麦。

1.2.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重复组间初始体重接近。1~4组饲喂常规能量日粮,5~8组饲喂低能量(低250.8 kJ)日粮,其中第1组作为正对照;第5组作为负对照,2~4与6~8试验组分别在正对照与负对照的基础上添加100、200、300 g/t 3个水平梯度的复合非淀粉多糖酶。

1.3 检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1.3.1 养分利用率

代谢试验采取全收粪法。分别在14日龄和35日龄开始,以重复为单位,每个重复选出体重接近的试验鸡进行单笼饲养代谢试验,试验进行期为7 d,3 d的预试期与4 d的正式试验期。在代谢试验期间每天记录采食量、撒料量和剩料量并及时收集排泄物,同时拣出排泄物中的皮屑、羽毛、饲料颗粒,按每100 g湿粪滴加10 ml 10%的盐酸和数滴甲醛固氮。将累积4 d的粪样以重复为单位分别混匀称取总粪重,然后取样,置于密封袋,于-20℃环境保存,分析前将粪样解冻,混匀后置于65℃烘箱烘干,恒重,室温回潮24 h,称重。干燥样品粉碎过40目筛,置于密封袋中保存,以备测定能量和粗蛋白含量。

表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2 肠道指标

分别在21和42日龄时,每重复选取2只健康试验鸡分为A、B组,分别称量活体重,之后进行颈动脉放血处死,打开腹腔,立即结扎幽门处、十二指肠空肠连接处和回盲处。迅速取出胰腺、肌胃、腺胃和小肠,轻轻挤出食糜,挤完食糜的肠段和其他消化器官,用生理盐水冲洗,并用滤纸吸掉多余的水分,分别称量胰腺、肌胃、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重量,并测量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长度。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器官相对重量(器官指数)和肠道相对长度(肠道指数)。

相对重量(g/kg体重)=器官鲜重(g)/活体重(kg);

相对长度(cm/kg体重)=器官长度(cm)/活体重(kg)。

1.4 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经Excel 2013初步整理,然后用SPSS22.0软件中ONE-WAY-ANOVA程序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s(SSR)多重比较法检验,以P<0.05作为显著性判断标准。所有结果均以“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能量和蛋白利用率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知,在生长前期1~21日龄,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能量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蛋白利用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低能试验组T8比负对照组T5提高10.93%,差异显著(P<0.05)。从常规和低能日粮在不同酶制剂水平的综合影响角度,能量代谢率有升高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蛋白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其中300 g/t水平加酶组比不加酶组提高7.76%。

在生长后期22~42日龄,酶制剂均显著提高能量和蛋白的利用率(P<0.05),其中低能试验组T8比负对照组T5能量利用率提高7.60%,蛋白利用率提高7.89%。从常规和低能日粮在不同酶制剂水平的综合影响角度,蛋白代谢率有升高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能量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其中300 g/t水平加酶组比不加酶组提高4.24%。

2.2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

2.2.1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21日龄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知,在肉鸡生长前期,非淀粉多糖酶对肌胃和十二指肠相对重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中常规试验组T4比对照组T1肌胃相对重量减少10.67%。十二指肠相对重量在1~4常规日粮组和5~8低能日粮(低250.8 kJ)组内变化不显著(P>0.05),常规试验组T4比负对照组T5十二指肠相对重量减少10.05%,差异显著(P<0.05)。从常规和低能日粮在不同酶制剂水平的综合影响角度,对胰腺相对重量的影响有一定显著趋势(P=0.052),对肌胃和回肠相对重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300 g/t水平加酶组比不加酶组肌胃相对重量减少8.70%,回肠相对重量减少5.61%。

2.2.2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42日龄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见表4)

表2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表3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21日龄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

表4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42日龄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在肉鸡生长后期,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十二指肠相对长度的影响有一定显著的趋势(P=0.062),对肌胃、空肠、回肠相对重量和空肠、回肠相对长度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对于肌胃相对重量和空肠、回肠相对长度,在1~4常规日粮组和5~8低能日粮(低 250.8 kJ)组内变化不显著(P>0.05),常规试验组T4与负对照组T5差异显著(P<0.05),肌胃相对重量和空肠、回肠相对长度分别减少了11.49%、8.13%、9.76%;对于空肠、回肠相对重量,常规试验组T4比对照组T1分别减少10.88%、10.81%,低能试验组T8比负对照组T5分别减少10.10%、11.67%。从常规和低能日粮在不同酶制剂水平的综合影响角度,对空肠、回肠相对重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300 g/t酶制剂水平组比不加酶组空肠相对重量减少10.64%,回肠相对重量减少11.33%。

3 讨论

3.1 在DDGS-大麦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能量和蛋白利用率的影响

非淀粉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单胃动物不能分泌降解NSP酶,因而细胞内的营养物质难以释放出来。大麦作为畜禽饲料的营养价值较低,原因就在于大麦含有较高非淀粉多糖,难以消化吸收。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可使非淀粉多糖降解成小分子,释放细胞内营养物质,增加消化酶作用底物,提高大麦营养价值(Wang L,1992)。Johnson等(1981)认为,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的部分水解能够相应地降低其持水力和黏度,增加消化酶和养分的扩散度,降低肠黏膜不动水层厚度,提高养分利用率。Mathlouthi等(2002)研究发现,在大麦型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等的复合酶显著提高肉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表观代谢能。张宏福等(1998)研究也显示,在成年来航鸡大麦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饲料干物质代谢率提高了2.32%,能量代谢率提高了1.52%,纤维素代谢率提高了6.71%,氨基酸代谢率提高了1.2%。本试验研究也表明,在DDGS-大麦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肉鸡生长前期能够显著提高蛋白利用率(P<0.05),生长后期能量和蛋白利用率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这可能是以β-葡聚糖酶的复合酶制剂很好的降解了大麦-DDGS日粮中的β-葡聚糖和木聚糖,降低食糜黏度,使其与消化酶接触更充分,破坏植物细胞壁,使细胞内养分得到充分释放,进而提高日粮的养分利用率。本试验得出,复合酶制剂在300 g/t水平时提高效果最好,在降低250.8 kJ能量的日粮营养代谢效果与常规能量的对照组日粮达到相同的水平。

3.2 在DDGS-大麦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

高黏性食糜通过肠道时,其大分子黏性多糖与肠黏膜上的糖蛋白结合,使黏膜层增厚,肠黏膜形态上的改变影响了肠黏膜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使得内源性蛋白质、水分、矿物质等分泌大量增加,同时引起消化器官代偿性增大(冯定远,2011)。Ikegami等(1990)报道,长期饲喂含有NSP日粮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使消化器官代偿性增大。Brenes等(1993)研究表明,在大麦日粮中添加1 000 mg/kg酶制剂可分别显著降低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相对重量24%、16%、20%和18%,显著降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相对长度。赵华(2002)研究也显示,在大麦基础日粮中添加酶制剂显著降低肉仔鸡小肠的相对重量。Nahas等(2001)报道,与玉米基础日粮相比,饲喂麦类日粮的家禽,其消化道器官(肌胃、腺胃、小肠)重量增加,体积增大,胴体百分率降低。

本试验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相呼应,在肉鸡生长前期,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对肌胃和十二指肠相对重量有明显的影响。在肉鸡生长后期,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对肌胃、空肠、回肠相对重量和空肠、回肠相对长度有显著影响(P<0.05),且生长前后期添加300 g/t水平酶制剂对肉鸡肠道健康影响效果最好。

4 结论

分别在常规和低能(低250.8 kJ)大麦-DDGS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复合酶100~300 g/t,能够有效提高肉鸡前后期蛋白和能量利用率,改善肉鸡的肠道健康,当添加水平为300 g/t时日粮养分利用率和肉鸡肠道改善效果最佳。

猜你喜欢

糖酶肌胃酶制剂
浅析家禽发生腺胃炎和肌胃糜烂的原因
发酵麸皮多糖酶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酶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泽兰多糖酶提工艺的优化
灯泡先生
鱼粉制作过程中肌胃糜烂素生成的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饲料酶制剂研发与应用实践
白鲷高豆粕饲料中添加糖酶可提高养分利用率
裸燕麦多糖酶解产物OP-1纯化组分结构分析
酶制剂浓缩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