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2016-01-09丘彩连,杨靓,徐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手术护理对照组

作者单位:510010广州市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丘彩连:女,本科,护师

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丘彩连杨靓徐琳

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3月STEMI患者5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75例和对照组2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STEMI患者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率、院内死亡率、PCI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死亡率,降低医护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患者;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18

我国人群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由于医院治疗流程不规范,导致患者救治延迟,因此,迫切需要一个通过多学科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危险评估、治疗和护理的规范化救治流程。我科已经按国际标准建立的胸痛中心(CPC)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规范的救治流程[1]。但由于信息化手段的开发和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加之院前院内的急救流程还得不到统一的调配,民众的健康教育不足,急救系统不完善等导致患者院前就医及转运时间的延迟,因而错过了早期再灌住的最佳时间窗[2]。为提高救治成功率,依据我院CPC自2011年成立以来采取绕行急诊科和CCU的优化方案,针对CPC救治通道中可能的安全隐患制定一系列完整、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策略,以最大可能地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转运、治疗等护理过程中浪费时间,促进流程的通畅,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4月~2014年3月STEMI行PCI患者5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75例和对照组277例,观察组男160例,女115例;年龄48~65岁,平均59.1岁。对照组男163例,女114例;年龄47~65岁,平均59.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STEMI患者一般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询问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胸痛急性发作病史、既往心血管病史、院前诊疗情况、来院方式、院前处理情况、体格检查、首份心电图、首次心肌生化标志物结果等。(2)绝对卧床休息。告知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3~7 d,并且要跟患者说明,在活动时心率加快,氧供应不足,外周阻力增加,心脏负荷过重,会加重心肌的缺氧、缺血,增大心肌坏死的范围。(3)疼痛的护理。疼痛是最早的并发症,患者感到心前区持续性疼痛,往往产生焦虑、恐惧及濒死感,可以根据医嘱给予患者镇痛、镇静的药物,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血管活性药物的静脉应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低血压的风险。 (4)吸氧护理。STEMI患者心肌缺血、缺氧明显,吸氧可有效提高血氧含量,增加心肌需氧量,所以应给予持续吸氧,病情较重的患者氧流量6~8 L/min,病情较轻的患者氧流量可维持2~4 L/min,对合并左心衰的患者,采用50%酒精湿化。(5)饮食指导。做好健康宣教,告知STEMI患者饮食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禁忌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 (6)排便护理。由于STEMI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容易引起便秘,如果用力排便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和猝死。所以在改善患者饮食的同时,训练患者床上排便,放松患者的情绪,适当做腹部环形按摩,促进肠蠕动,必要时使用开塞露。(7)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心电监护仪的心电图改变、心率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STEMI患者多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如有发生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在心肌梗死早期,多易发生左心衰,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稳定患者消极、恐惧、焦躁的心理状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认真讲解疾病的知识,针对不同的患者建立不同的疏导方案,抚平患者的不良情绪,以便积极的配合治疗。

1.2.2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各风险管理策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干预,具体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绿色通道护士,对观察组患者应用急性心肌梗死胸疼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护士的素质要求。STEMI的救治包括持续的心电图和血压监测、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和使用急救药物,必要时给予心肺复苏和除颤。这就要求必须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士完成,在熟悉各种常见症状、体征并能在15 min内完成患者病史和心电图的检查和血液标本采集的同时向患者和家属交代病情和护理计划,配合优化方案的实施,院前启动导管室,在急救车上完成术前准备。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再灌住策略,保证所需药品的供应,熟练的配合医师完成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要求护士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从而不断的纠正缺陷,不断总结经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抢救患者的需要。(2)院内安全管理策略 。①首先做好由急诊室转运至心内科的筹备工作。严格执行急危重症抢救的急诊“绿色通道”制度,要求必须在15 min内完成医护人员、设备、药品、行程路线等必要细节的调配和落实。全面做好STEMI患者的护理评估,确认是否适合安全转运,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及意外事件重点观察。心内科接诊护士应自接到急诊室电话后开始做好安置准备,详细交接,具体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途中出现的症状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执行口头遗嘱的记录、携带的院前病例资料等。②对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指征患者纳入再灌注救治流程[3]。内容涉及对患者评估、治疗、检查、用药、活动、饮食、护理内容、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出院随访进行评价等。具体由实施者每日在表中采取打钩形式记录,并注明没有落实的原因加以说明,护士长每日进行随机检查。其核心是对纳入再灌注救治流程的患者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并有专门负责人具体落实,保证日常护理工作更全面和连贯。(3)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详细评估病情和稳定生命体征,收集患者以往的生活信息及心理状况,掌握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情况和患者要了解及最关注的信息,灵活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如对患者术前要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情绪,必要时请手术成功的患者介绍亲身体会等方式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和安全性,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给予持续的心电图和血压监测、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和使用急救药物,稳定生命体征。具体方法:①计划。确定护理诊断:确立与患者相关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确定护理目标:如溶栓后出现血尿或PCI术后出血等产生的紧张心理的患者,具体讲述疾病诱发因素及避免诱发因素的方法,使其充分认识并消除紧张情绪,提高愈后生活质量。制定教育内容:如心肌梗死的基础知识,治疗方法及过程、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术后卧床的意义、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方法,普及公众对STEMI相关知识的教育,使民众对胸痛症状重视,立即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②实施。采取群组教育或个体教育的方式:如采用授课、发放资料、提问或测试等形式,同时要注重个体要求,针对性地对个体进行教育。这就要求要增强急救医护人员对STEMI的诊断和处理能力,能立即做出判断和进行规范化的救治。通过护理干预手段,进行健康宣教及危险因素控制:术前应告知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尿潴留、血尿、腰酸背痛、局部出血、便秘、呕吐等并发症。术后拔管后包扎松紧要适中,弹力绷带要以髂骨作为固定,局部用沙袋压迫6~8 h,术肢完全制动卧床24 h,避免屈膝、用力过度。进行心电监测。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心慌等症状。术后要合理应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等。③评价。对检查患者健康教育前后是否掌握及掌握程度,一般采取提问或观察患者行为等方法。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成功率、院内死亡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QR)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费用、

注:1)为t′值,2)为t值

2.2两组患者满意率、PCI成功率、院内死亡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率、PCI成功率、院内死亡率、护理不良事件

3讨论

任何临床活动都有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的积极预防,这种积极而超前的风险管理比消极的事后处理更科学。胸痛中心组织构架包括120急救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和检验科,涉及面广,同时急救流程正处于一个探索和初步实践的阶段, 配合实施多元化、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能及时评估患者的基本信息,积极预防救治流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事件。护理人员经过专业化的培训,既能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提高护理实践技能,从而为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急救护理路径奠定了质量基础。体现了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救专业管理型人才,特别是配合急救流程专业护理人员的要求。依托我院“胸痛急救物联网”装备“移动ICU”,专业的护理人员可以配合其他院前急救人员熟练地在救护车上启动导管室和完成患者的术前准备等操作,从而能绕行急诊科和CCU,直接进入导管室。有效的健康宣教能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紧张心理和焦虑情绪,提升绿色通道的有效性,让心肌梗死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救治和获得良好的预后,进而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救治流程能指导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准确及时的记录,并评价每天的护理效果是否达标,对预测差异进行早期干预和持续改进,既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持续性,也能有效的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尽最大可能地减少STEMI患者在诊断、转运、治疗、护理过程中时间的浪费,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绿色通道的开展和实施。本研究显示观察组STEMI患者经过CPC绿色通道救治模式实行再灌注治疗并配合实施多元化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急诊PCI成

功率高于对照组,住院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并创造了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D2B)最短21 min[4]的国际领先记录,患者满意率提高至96%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到达医院后,医护人员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极短时间内选择心肌再灌注治疗策略及治疗后保证安全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只要遵循标准的诊治流程救治,并对急救实践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采用比现有策略更有效的组织方法,逐步优化流程,如应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救治流程 、专业培训绿色通道护士、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就诊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护理程序贯穿于临床路径中,先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通过评估-诊断-实施-评价,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手段,把被动护理变成主动护理[5],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治疗护理计划,提高依从性,防止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实施有效护理风险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优质服务,确保患者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为我院乃至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方案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彭雪娟,崔妙玲,邓家忠,等.流程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1,33(3):356-358.

[2]胡大一.心梗介入治疗重握时机[J].当代健康报,2010,19(17):1.

[3]刘彩炼.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13-14.

[4]易绍东,向定成.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经验交流与示范会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11):923.

[5]江小燕.临床护理路径在PCI术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0,22(11):2176-2177.

(收稿日期:2014-04-23)

(本文编辑崔兰英)

无氧阈和高强度运动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

无氧阈和高强度运动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

荀细辉黎列娥李进娟

摘要目的:探究高强度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4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病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无氧阈为标准,观察组采用合理范围内的高强度运动,每周进行3次。本研究为期8周,研究结束后分别进行肺运动试验、非运动状态下心肺功能。结果:研究前后,两组病人的峰值功率、持续时间、无氧阈、峰值摄氧量等参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对于COPD疾病在稳定时期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效果明显。

关键词无氧阈;高强度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19

Analysis of anaerobic threshold and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contrasting application in COPD patients

XUN Xi-hui,LI Lie-e,LI Jin-juan(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518000)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PD.Methods:A random sampling method,40 cases of stabl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OP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study lasted for 8 weeks.The control group with anaerobic threshold as the standard,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reasonable range,3 times a week.The end of the study received lung exercise test,non mentality pulmonary function.Results: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study,the peak power in the study,anaerobic threshold,duration,peak oxygen uptake parameters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Conclusion:Aerobic exerci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PD disease in stable period of rehabilitation,obvious effect.

Key wordsAnaerobic threshold;High intensity exercise;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Effe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该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较高。COPD病人在度过急性发作期后,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恢复措施,病人的肺功能将会继续恶化,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1-2]。无氧阈简单地说就是无氧界限,指在一定跑速时运动者体内血乳酸浓度突然增加,无氧阈与赛跑成绩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所以无氧阈已成为指导马拉松运动员训练的一个普遍指标[2]。高强运动是指一种让你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全力、爆发式锻炼的一种训练,它能让你在短期内心率提高以及燃烧更多热量。高强运动能够增加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制造缺氧状态,从而导致你的身体在恢复期间需要更多氧气[3]。临床对于不同运动强度对于COPD疾病康复的治疗效果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就无氧阈和高强度运动两种方式进行对比,探究运动强度对COPD疾病治疗效果有何不同。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单位:518000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荀细辉:女,本科,主管护师,呼吸科护士长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60例稳定期的中重度COPD病人为研究对象,35例为中度,25例为重度。男45例,女15例。年龄47~78岁,平均(67±6.2)岁。所有病人病情均处于稳定期治疗阶段,且稳定期长达3周或3周以上。所有病人均获得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6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病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随机分组后按计划进行康复治疗。两组均采用踏车的运动方式,共8周,每周3次。两组均采用恒定功率踏车运动,共12周,每周2次,对照组每次40 min,观察组每次30 min,均包括前后各5 min调整时间。对照组以康复前心肺运动试验获得的无氧阈时功率为运动强度,对不能达到或不能确定无氧阈者采用50%最大功率。观察组以康复前心肺运动试验获得的50%最大功率开始,在患者每次能完成30 min恒定功率运动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参加者于康复前后分别进行静息肺功能检查、CPET检测和峰值功率以及运动持续时间等参数的变化。该实验在统计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研究结束时,由同一研究人员进行康复诊断和调查以及数据统计。

1.3观察指标两组病人训练后峰值功率、无氧阈、运动持续时间、峰值摄氧量的变化。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表1 两组病人训练后峰值功率、无氧阈、运动持续时间、峰值摄氧量的变化比较 ±s)

注:1)为t′值,2)为t值

3讨论

临床实践中,COPD的治疗以急性发作期药物治疗(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为主,肺康复是COPD病人稳定期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康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改善其呼吸困难,病人通过肺康复能够逐步适应不同强度的运动状态,改善其身体机能,病人的生活状态将会有很大的转变,避免了稳定期病人疾病反复发作的问题,但是不同强度的运动康复方案对康复效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COPD病人运动能力明显受限的原因是呼吸困难所导致的运动量减少,出现骨骼肌的蒌缩、肌肉耐力的明显下降。有氧训练可以提高病人的心肺耐力,改善机体功能,改善COPD呼吸困难的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3-4]。

本研究发现,这两种方式均可帮助病人不断适应不同的运动状态,提高运动能力。参加有氧运动治疗的病人,峰值功率、峰值摄氧量、运动持续时间等参数与没有参加有氧运动治疗的病人有着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在长期的有氧运动锻炼过程中,心血管系统逐渐适应了运动状态,表现为摄氧与运氧能力提升。髙强度训练使得毛细血管与肺泡气体交换能力增强,摄氧量增加,并且在高强度的运动状态下,心跳频率加快,长期的适应,机体自身摄氧与运氧能力提升,从而COPD疾病呼吸困难的问题得到改善[5,6]。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强度有氧运动对于COPD疾病在稳定时期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即观察组各项参数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参考文献

[1]阳春明.中医综合肺康复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28(5):495.

[2]武东兴,景德莲,王桂云.家庭氧疗联合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27(4):376.

[3]王海东.心脏康复运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2(15):919.

[4]万进,陈晓虎,王振兴,等.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1):77.

[5]赵鸣武.重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病因学及其对策的研究[J].中国呼吸与为重检测杂志,2010,3(2):67.

[6]郑劲平,陈荣昌,钟南山.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J].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07(21):233-234.

(收稿日期:2014-05-04)

(本文编辑肖向莉)

作者单位:433100潜江市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

符美芳: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品管圈对提高呼吸科COPD患者使用舒利迭掌握率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对提高呼吸科COPD患者使用舒利迭掌握率的效果观察

符美芳杨海红刘红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COPD患者使用舒利迭不能掌握的原因,利用品管圈活动方式提高舒利迭使用的掌握率。方法:组成清新圈,设计检查表收集使用舒利迭不正确的原因,进行现状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提高了使用舒利迭掌握率(P<0.05),完成了设定目标值。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了护士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使用舒利迭的掌握率,患者满意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品管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舒利迭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较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反复发作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心理带来伤害,也给患者及家庭、社会带来经济负担。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常以抗炎、化痰、扩张支气管治疗缓解症状[1];稳定期一般以气雾剂吸入舒利迭来改善肺的通气功能,以阻止病情发展,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舒利迭作为一种需要动手与呼吸配合操作的新给药方法,很难有效正确掌握。我科采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规范了舒利迭的管理,提高了患者使用舒利迭的掌握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3~6月我科使用舒利迭的COPD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52~78岁。自行设计调查表,由责任护士进行调查记录患者使用舒利迭掌握情况。将2013年7~10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使用舒利迭的COPD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53~8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COPD患者舒利迭使用的掌握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由护士长担任圈长,由2名责任组长担任圈主要成员,发动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参加活动。选定“清新圈”为本次活动的圈名,谐音为“倾心”相助,寓意为:医护人员对患者倾心相助,才能让患者得到“清新”的空气呼吸。佩戴由象征肺叶的“嫩芽”,象征医护人员辛勤付出基石的“爱心”,在代表舒利迭的紫色圆环围绕结合设计的醒目圈徽牌工作,以促进全科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配合。

1.2.2现状把握

1.2.2.1设计调查表参照舒利迭使用说明及注要事项,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现有患者使用舒利迭情况。将正确使用舒利迭方法分为1~8步。内容包括:(1)打开。用一手握住外壳,另一手的大拇指放在拇指柄上,向外推动拇指直至完全打开。(2)推开。握住准纳器,使吸嘴对准自己,向外推动滑竿,直至发出咔哒的声音(注意不要对准准纳器呼气)。(3)握住准纳器并使之远离嘴,在保证平稳呼吸的前提下,尽量呼气。(4)将吸药嘴包裹完整放入口中。(5)由准纳器深深地、平稳快速地吸入药物。(6)将准纳器从口中拿出,继续屏气10 s,在没有不适的情况下尽量屏住呼吸;缓慢恢复呼气。(7)将拇指放在拇指柄上,尽量快速向后拉。当关上准纳器时,发出咔哒的声音表明关闭。(8)漱口(注意全方位漱口)。设定掌握其中1~7项为基本掌握,;掌握8项为完全掌握。

1.2.2.2调查方法由2名高年资的责任组长担任调查员。调查2013年3~6月对照组患者舒利迭的掌握情况。每天在9∶00,17∶00携带调查表进行床边督导与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床号、文化程度、家庭环境、是否为首次用药、用药后第1天掌握情况、第2天掌握情况、第3天掌握情况、出院时掌握情况、接受了哪些用药指导(人员、方法、方式、频次)。调查后将结果进行统计。

1.2.3调查结果患者用药后第1天掌握率为27.5%,第2天掌握率为65.5%,第3天掌握率为82.7%。

1.2.4原因解析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根据张晓芳[2]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量气雾剂吸入的影响因素分析,排除非人力改变的因素(如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等),群策群力使患者掌握舒利迭的使用,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根据段莉等[3]在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重点对护士方面、医院方面利用“鱼骨图”,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法,在人、物、法方面进行原因分析,见图1。

图1 患者未能掌握舒利迭使用原因分析鱼骨图

1.2.5设定目标措施改进后第1天掌握率、第2天掌握率、第3天掌握率均较前增长16%。

1.2.6制定对策

1.2.6.1制定详细的舒利迭使用规范流程。主班处置舒利迭医嘱时将其登记在调查本上,通知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接受主班医嘱后,进行首次发药指导,要求带模具与宣教画册亲身示范,并交代患者需在护士的看管下吸药,时间为7∶30,16∶30时的治疗间歇期,保证护患配合;另将吸药情况登记于调查表,便于下次重点指导。

1.2.6.2全科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舒利迭药物知识及使用意义的学习,强调除输液治疗外的舒利迭吸入治疗的意义,打消护士重输液治疗、轻服药指导的观念。加强舒利迭正确使用步骤,与注意事项的学习,由表达力、亲和力较好的老师进行演示讲解,形成标准指导视频教材。

1.2.6.3制作宣教资料制作舒利迭使用宣教单、温馨提示卡等,由责任护士分发给其所管患者,另外根据程秋泓等报道的自制示范片可显著提高使用定量气雾剂的正确性[4],科室也进行了示范片的使用,利用科室投影仪每天早、中、晚餐时段循环播放20 min。

1.2.6.4加强护患沟通良好的护患沟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求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尊称,热情服务,像亲人般为患者准备好漱口用具,打消患者的回避心理;针对特殊家庭情况患者,护士更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强调舒利迭使用的重要意义,及正确使用方法,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1.3效果观察观察实施品管圈前后两组患者用药第1天、第2天及第3天掌握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表1 品管圈实施前后患者使用舒利迭掌握情况比较 例(%)

3讨论

3.1有形成果本次品管圈活动通过全体护理人员自动自发的发掘问题,分析问题,改善问题,科室人员加强自身知识水平,制定舒利迭用药流程,使用资料,同时打印成为有形文字与图画发放给患者,应用示范影像片等方法,切实提高了患者使用舒利迭掌握率(P<0.05),规范了科室舒利迭的使用。收到患者的表扬信10余封。

3.2无形成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每名圈员的积极性,责任感,及沟通协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收获了成就感,并接触、知晓了科学的统计学知识,为以后的护理工作和科研积累了经验。

品管圈活动是由工作性质相近或同一部门的人员自发组成的团体,针对所选定的问题,确定质量改善主题,圈员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通过团队力量,采用各种质量控制手法,全员参与,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5-6]。综上所述,我科将品管圈应用于提高COPD患者使用舒利迭掌握率,提高了科室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崔立慧,李工英,舒利迭吸入剂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2):4-5.

[2]张晓芳,李雪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定量气雾剂吸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11A):25-27.

[3]段莉,王艳梅.孙田杰.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030-1031.

[4]程秋泓,徐剑红.定量气雾剂示范片在哮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9):54-55.

[5]陈艳.任广丽,任星峰.品管圈活动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成效[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8):73-75.

[6]方少琴,兰晓娥.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12-14.

(收稿日期:2014-05-13)

(本文编辑陈景景)

统计表的书写要求

统计表的书写要求

统计表是表达统计资料和指标的一种专业表格,是经过统计整理后的数学资料,是简明的、规范化的科学语言。科技期刊对统计表的设计要求采用三线表(顶线、栏目线、底线),每个统计表由表序、表题、项目栏、表体、表注 组成,表序要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表题也是表格的主题,要充分说明表格的内容。表注中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注明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

作者单位:222002连云港市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外科

张惠:女,本科,副主任医师

※外科护理

心脏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心脏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张惠赵敏霞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外伤的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19例心脏外伤患者的急救要点及护理措施。结果:心脏外伤患者急诊手术16例,保守治疗3例;抢救成功17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术前急救预案的启用以及尽早的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急救预案;心脏外伤;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21

心脏外伤患者病情紧急,伤情凶险,若不及时正确的救治,死亡率极高,通常因为大量出血和心包填塞诱发心跳骤停,导致患者快速死亡。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共收治19例心脏外伤的患者,抢救成功17例,死亡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现将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9例,男14例,女5例。平均年龄26岁。开放性心脏外伤16例,为锐器刺伤;闭合性心脏外伤3例,其中车祸及坠落伤2例,挤压伤1例。伤后就诊时间为20 min~6 h。临床表现为休克者为14例,心包填塞者8例,其中4例发生了心脏骤停,8例合并有血气胸。

2护理

2.1术前急救护理

2.1.1心外伤术前急救预案的制订因心脏外伤病症来势凶猛,发展极快,如抢救不及时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因此我科遵照循证护理的原则,查阅大量护理资料,并邀请高年资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参与,结合我科具体情况制订了预案,并采用分层级培训的方式,利用每月1次的科务会进行模拟练习,使吸氧、监护、抽血、静脉通路的建立不必等待医师下达医嘱后再执行,节约了急救时间。每次急救结束后进行讨论、论证预案是否准确合理,采用“品管圈”科学的方法循环改进程序,活动中注重护理质量,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通过确认、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心脏外伤患者而言,绝不能等休克纠正后再手术,必须在抗休克的同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提高抢救成功率。

2.1.2早期正确的评估病情患者入院后应立即对病情作出正确判断,凡胸部伤口位于心脏体表投影区域或附近都应警惕心脏外伤的可能。闭合性心脏外伤患者临床上较少见,易被误诊[2]。因为常合并其他严重的胸、腹部及颅脑外伤,容易掩盖了心脏外伤的症状,当患者经大量输血、补液,休克症状无明显好转,并出现了难以纠正的低血压,应考虑心脏外伤的可能。对诊断困难且病情允许者,可选用床边B超检查,本组病历均能及时正确判断。

2.1.3保持呼吸道通畅由责任组长负责呼吸道的管理。首先判断有无呼吸道梗阻并在解除梗阻同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面罩给氧为3~5 L/min,保持患者SPO2在90%以上,将患者安置头高脚低20°~30°卧位,这种体位能使心包内积血淤于心尖部,对心排出量影响较小,并可使血液积于胸腔低位,有利于肺扩张,减轻患者呼吸困难[3],如病情危重或呼吸已停止的患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2.1.4维持有效循环由责任护士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在最短时间内用16~18 G套管针建立至少两条输液通路,一条用于快速补液、输血,另一条用于升压药或静推急救药品,同时采血送检并备好血源。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高劲谋等[4]认为,如血压上升至12.0/8.0 kPa时应控制输液速度在40~60滴/min,使血压保持在正常值的低水平,这样可避免血压过高引起伤口出血,加重心包填塞。但根据我们的护理经验心脏外伤大多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术前抢救过程中,应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心、脑﹑肾等脏器的灌注,为手术赢得时间。

2.1.5尽快缩短入院到手术的时间由具体护士负责药品、物品的补充,急救过程的记录,急救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的执行,密切医护配合以及对外联系,使患者最短时间入手术室。

2.2术后监测及护理

2.2.1血液动力监测心脏外伤术后患者其心脏舒张和收缩均受到影响,使心肌缺血缺氧,心功能受损,易发生心律失常,甚至发生低心排综合征[5],因此术后严密监测心功能。(1)选择正确的导联。清楚显示P波、QRS波、T波,正确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做好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备好除颤仪,准备好除颤设备。(2)中心静脉压的监测。CVP正常值5~12 cmH2O。CVP<5 cmH2O提示血容量不足,CVP>15 cmH2O提示心功能不全。根据CVP调节输液速度,保护心功能,患者术后寒战、疼痛等也可使CVP升高。本组1例患者因术后寒战而导致CVP增高,经分析判断及时保暖处理后得到纠正并证实预测。(3)尿量的监测。失血性休克和心脏压塞,常导致全身重要脏器组织灌注不足,肾脏损伤常见[6]。如尿量小于20 ml/h,提示肾血管收缩或肾血容量不足。如血容量已补足,尿量不增加反而减少或无尿,提示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肾衰,应立即检测肾功能。经利尿保护肾功能等措施,尿量仍不能增加,应尽早采用血透治疗。

2.2.2呼吸系统的监测及护理术后严密注意监测患者呼吸的频率及深浅度。术后常规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呼吸机期间,导管固定妥善,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本组患者使用呼吸机3~48 h,均顺利拔管。拔管后给予面罩吸氧,指导患者咳嗽深呼吸。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使痰液稀释容易咳出,并每2~4 h给予翻身拍背1次。本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无呼吸道梗阻发生。

2.2.3术后心包纵隔及胸腔引流管的监测及护理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每15~30 min挤压胸管1次,保持其通畅。术后胸腔引流量及性质是判断有无胸内活动性出血的可靠指标,如引流量200 ml/h连续 3 h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严密观察心包引流管有无血块,若引流液突然减少或引流不畅,要考虑心包填塞的可能,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本组1例术后心包纵隔引流管阻塞,出现心包填塞症状,经再次开胸后治愈。

2.2.4脑复苏的监测及护理由于失血性休克和心包填塞导致重要脏器缺血缺氧,特别是脑组织常温下3 min即可造成脑损伤。本组患者术中已由麻醉师开始采取头部降温保护脑组织,术后为了预防和减轻脑损害继续头部降温并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各种反射的变化。术后1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及时给予四肢大血管及头部降温,甘露醇脱水及激素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治愈出院。

3结果

本组19例心脏外伤的患者,在抗休克的同时直接进入手术室,抢救成功17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89.47%,病死率为10.53%,本组1例到我院时已心跳停止,因心脏停搏无法复苏死亡。另1例死于手术中,因刀刺伤至左心室巨大裂口,心室修补后无法复苏死亡,其余17例均治愈出院。

4小结

心脏外伤的患者,早期正确的诊断、术前急救护理以及不失时机的手术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心外伤急救预案的应用,规范了急救流程,使得评估和急救同时进行,并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抢救,提高了急救效率,使得抢救护理工作急而有序的执行,为成功的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

参考文献

[1]田辉,邵国丰,张志粱,等.18例外伤性心脏破裂的诊治[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6,22(2):72.

[2]吴春齐,何学志,李金声.迟发性心包填塞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4,11(3):181-182.

[3]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9-151.

[4]高劲谋.胸部创伤诊治中几个重要问题[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5):258.

[5]徐宏耀,吴信.心脏外科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34-235.

[6]倪科伟,许林海.心脏破裂伤的诊治探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4):234-235.

(收稿日期:2014-05-09)

(本文编辑刘学英)

作者单位:436099鄂州市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

刘松春:女,大专,主管护师

通信作者:王前英

·借鉴与小经验·

防护面罩在紫外线强度监测中的应用

防护面罩在紫外线强度监测中的应用

刘松春王前英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22

临床上医院感染科检测员每月定期对紫外线辐照强度值(90 μW/cm2和70 μW/cm2)进行日常监测,以便了解紫外线灯是否达到使用要求,必要时进行更换。本院大约有30个科室有紫外线灯管,如果每个科室需对2根紫外线灯管进行监测,每次用3 s,这样监测下来,检测员面对紫外线直接照射约3 min,有蓄积中毒的可能。臭氧在空中浓度达0.01~0.02 mg/m3即可嗅知,浓度达0.2 mg/m3可引起呼吸加速、变浅、胸闷等症状;在0.5~1 mg/m3浓度时,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停留1 h以上可发生肺气肿,以致死亡。本院从2012年6月在紫外线监测中,使用防护面罩对检测员眼睛及面部皮肤进行保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用物

防护面罩1个。

2方法

测定时打开紫外线灯管5 min,检测员戴帽子和口罩,再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 m中央处,将有图案一面对准灯管照射1 min,取出紫外线强度指示卡后立即与标准色块的颜色比较,读出照射强度并及时记录。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注意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清洁并消毒。

3优点

(1)防护面罩为有机玻璃制成,紫外线不能穿透,防护面罩将检测员整个颜面部都能遮住,保护眼睛和皮肤的作用明显。(2)防护面罩轻巧、透明,使用方便。(3)节约成本,取材容易。

(收稿日期:2014-05-25)

(本文编辑冯晓倩)

作者单位:614000成都市成都军区总医院普外肝胆科

朱丽萍:女,本科,护师

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中的应用

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中的应用

朱丽萍刘彦莉颜婷婷

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7月我科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的患者11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缝线、无菌纱布和胶布固定引流管,观察组使用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固定,观察两组固定效果、换药次数以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引流管脱出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固定效果好,应用于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中实用、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疗效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23

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作为一种微创的诊疗方法,治疗各种原因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可替代传统的外科姑息胆肠吻合术[1],已成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晚期姑息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随着微创医学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影像技术及介入器械的不断进步,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得以不断完善,可有效解除黄疸,延长患者生命,同时恢复肝功能为肿瘤的针对性治疗创造机会。但对于PTCD引流的患者传统的固定方法操作时间长而且极易发生脱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和风险。我科于2013年1~7月应用新型的引流导管固定器固定导管,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18例,均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术。其中,男56例,女62例。年龄36~80岁,平均58.6岁。胆管癌41例,胰头癌28例,胆囊癌17例,肝门区转移癌32例。置管引流时间为3 d~9个月。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置管材料均采用亲水性涂层猪尾巴导管引流、引流导管固定装置。

1.2.2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缝线、无菌纱布和胶布固定。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完成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将外露导管与皮肤接合处用线缝合固定,纱布剪出“Y”型,覆盖在外露PTCD引流管与皮肤处,再用胶布交叉固定后接无菌抗返引流袋。观察组用相同方法置管后,首先将固定器的无菌敷料垫套住导管,沿开缝处将锁扣固定盘卡入导管,用力捏紧锁扣;把固定贴沿开缝处卡在固定盘上,固定贴和固定盘与皮肤表面贴合。

1.3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引流管脱出率、切口感染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比较(次, ±s)

2.2两组PTCD引流管脱出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PTCD引流管脱出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 例(%)

3讨论

PTCD联合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用方法之一[3-4],适用于不宜手术者,对于解除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疗效。因此对PTCD引流管道的维护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5]。传统采用缝线、无菌敷料及透明胶布固定引流管,使用缝线固定不仅会给患者造成除穿刺以外的再一次疼痛,而且还会留下缝线瘢痕,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PTCD引流管留置时间往往较长,当患者在床上翻身,下床活动时,极易发生缝线松脱,容易造成非计划性的拔管。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在固定方法上不需使用缝线固定,缩短了操作者的操作时间,也不会给患者留下缝线瘢痕。其导管固定器中使用的无菌敷料垫可及时吸收引流导管口周围的渗液,使引流导管周围保持相对清洁的环境,从而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其透明的固定贴是透气的强力胶贴,起到强有力的固定作用,防止引流导管的移位,避免引流管牵拉移位而产生的疼痛,保证了导管的稳定性,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新型导管固定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固定方法,保证了PTCD引流的稳定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跃,蒋义贵.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6):121-122.

[2]郑家平,张远,邵国良,等.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进展[J].肿瘤学杂志,2009,15(7):678-682.

[3]林正燕,诸葛玮玮,陈晓宇,等.恶性梗阻性黄疸金属支架内引流术后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2):122-123

[4]江婷.PTCD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J].华西医学,2009,24(7):1865-1866.

(收稿日期:2014-04-20)

(本文编辑崔兰英)

泌尿外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单的设计与应用

泌尿外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单的设计与应用

冯丽华丁玲张庆

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某院泌尿外科自2012年10月开始应用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单,由责任护士对泌尿外科术前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将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617例手术患者作为试验组,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589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床边口头宣教,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单,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由于围手术期宣教不到位导致的护理纠纷、不良事件,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护理纠纷、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泌尿外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单的设计与应用减少了相关护理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患者满意度,从而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

关键词泌尿外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24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list in perioperation period in urology department

FENG Li-hua(School Hospit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330022)

DING Ling,ZHANG Qing(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518000)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list in perioperation period of urology department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work.Methods:The application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list has come into service since October 2012,used the health education list by responsibility nurses on preoperative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in urology department.617 operation patients received and treated during Octo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3 were classified as intervention group,while other 589 operation patients received and treated during October 2011 to September 2012 were classified as traditional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he aspect of nursing disputes and cacoethic events owing to the inadequat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hey received during the perioperation period,as well as the aspect that whether patients.Results: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amount of nursing disputes,cacoethic events owing to the inadequat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patients received during the perioperation period of expermental group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lists of urology department reduces the related nursing disputes and cacoethic events,making patients more satisfied,which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Key wordsUrology department;Perioperation period;Health education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共同参与的互交式活动,在护理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我科自2012年10月起,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健康教育单为载体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方法,在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作者单位:330022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校医院(冯丽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丁玲,张庆)

冯丽华:女,大专,副主任护师

通信作者:丁玲,女,本科,主管护师

初中326例,小学308例,文盲72例。肾结石430例,前列腺增生126例,膀胱癌、肾癌26例,尿道下裂12例,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隐睾、尿道肉阜、睾丸扭转等小手术524例,其他88例。将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589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617例手术患者作为试验组,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围手术期由护士对其进行床边口头宣教的方法告知术前术后注意事项。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单,具体如下:

1.2.1健康教育单内容健康教育单以科室常见手术分门

别类制作,教育单为A4纸大小,版面形式为彩色图片示例搭配文字,个别提示内容使用红色字体,教育单正面为术前部分,反面为术后部分。

1.2.1.1泌尿外科常规小手术围手术期健康宣教单的设计术前:练习有效的咳嗽、禁烟(配图片);术前晚20∶00开始禁食,0∶00禁水(配图片);提示:术晨不禁降压药,6∶00可用一口水吞服(红色字体);术前排空肠道,清洁灌肠(配图片);术前穿病号服忌穿内衣内裤,戴上手术帽、手腕带,摘除假牙、饰品(手表、项链戒指等),排空小便(配图片);术后禁食或遵医嘱6 h后从流食、半流食过渡到普食(配图片)。术后:术后床上活动(配图片演示术后床上踝泵活动;膝、髋关节活动;床上翻身动作),提示:术后第1次下地活动逐渐从坐起、床边站立到适量活动(下地时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时停止活动,深呼吸,卧床休息,术后活动要循序渐进);卧位、立位时管道固定(配图片);可进食后每天喝水≥2000 ml,约两壶水(配图片);避免用力排便(配图片);避免剧烈活动(配图片)。提示:出现尿管、切口引流管引流液颜色加重或突然增多,局部胀痛,切口敷料有渗出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护士联系(红色字体)。

1.2.1.2泌尿外科常见较大手术健康宣教单设计(1)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围手术期健康宣教单。内容及版面同常规围手术期健康宣教单的设计,术后部分增加了:①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约3~7 d(配图片)。②提示(红色字体):出现尿管堵塞、膀胱痉挛、冲洗液颜色突然变红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护士联系。(2)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围手术期健康宣教单。内容及版面同常规围手术期健康宣教单的设计,术前部分增加:术前体位练习(配图片);术后部分增加:①术后复查X线片(配图片)。②遵医嘱定期返院拔出双J管。还有膀胱癌手术、前列腺癌根治术等常见手术均根据专科疾病设计了专项健康教育内容。

1.2.2应用方法

1.2.2.1组织学习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泌尿外科围手术期健康宣教的重要性及健康教育单的设计理念。

1.2.2.2具体方法主管医师为患者开出手术的医嘱后,责任护士根据手术名称携带相应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单到床边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口头的手术告知和围手术期宣教,宣教过程结合健康教育单进行口头宣教和讲解,护士在评估患者的各项功能状态后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术后床上活动的指导,包括术后床上踝泵活动,膝、髋关节活动,床上翻身动作等。宣教结束后,患者及家属如表示理解并愿意配合即在健康宣教执行单上签名。责任护士将泌尿外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单悬挂予患者床头,供家属及患者随时学习和翻阅。

1.2.2.3泌尿外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单的管理将制作好的健康教育单放置在专用抽屉内,向患者行床边宣教时携带至患者床边,口头宣教结束后悬挂于患者床头,停用时将此健康教育单收回。

1.3评价指标护理投诉及纠纷发生例数,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患者的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为医院自行设计的表格,分10个条目,每条目10分,总共100分。不同类型的满意度内容均有不同,患者满意度调查主要围绕着护士服务质量包括宣教、告知、态度等。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时间安排在患者出院前1 d下午。

2结果

2.1两组护理纠纷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护理纠纷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2.2两组患者满意平均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平均分比较(分, ±s)

3讨论

3.1健康教育单的应用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了护理纠纷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近年来,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对护理要求和提供的护理范围也不断增多,再加上护士在长期、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使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最终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不断上升[2]。而健康教育单能指导和帮助患者提高自护水平,增强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据临床资料显示,我国有25.6%~51.3%的护患纠纷是由缺乏沟通引起的[3]。在传统的护理健康教育中,护士主要采用单一的口头宣教,由于护士语言不规范、沟通方式欠妥、沟通技巧不对,常常使患者对宣教内容产生误解或者遗忘。而我院泌尿外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单的应用弥补了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的不足,宣教单图文并茂的设计使宣教内容统一化、规范化,避免了各护士之间由于宣教内容不统一而造成患者的困惑和误解,且教育单宣教内容简单易懂,有助于患者对宣教内容的理解和自我表达[4]。尤其是对于记忆力下降的老年人、容易健忘的患者或陪护更换较频繁的患者家属,将健康教育指导单挂于床头,便于患者在治疗间隙或家属陪护阅读和回顾[5],有利于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完善,从而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如术前备皮执行不到位;未遵医嘱术前禁水,

延迟手术;术后床上活动不到位,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3.2健康教育单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对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项满意度调查结果的比较,试验组各项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者满意度调查中,试验组98%的患者认为围手术期相关健康教育比较到位,消除了患者内心对围手术期相关问题的顾虑。在医师满意度调查中,99%的医师对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效果表示满意,健康教育单的使用明显减少了因宣教不到位导致的围手术期医嘱执行的遗漏,如术前未备皮、未禁水等,有效的促进了医护之间的配合。在护士满意度调查中,96%的护士认为自使用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单后,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减少了围手术期患者因对相关知识的不了解而经常咨询护士的次数。

4小结

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应采用综合的方式,在使用口头宣教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单的同时,今后还可制作健康宣教的视频资料,以及运用其他形式进一步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敬平,张丽会,安国英.神经内科病房应用健康教育单预防压疮的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5):499.

[2]赵莎莎.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和防范对策[J].吉林医学,2013,34(1):162-163.

[3]邹春梅,辛凤萍,毛玲玲,等.断指再植术后健康宣教单的设计与应用[J].中外医疗,2011,30(31):146.

[4]刘翠萍,李静.浅谈新形势下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117-118.

[5]熊宇,张莹,陈斐.彩色健康教育指导单在消化内科大肠息肉临床路径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138-140.

(收稿日期:2014-04-30)

(本文编辑冯晓倩)

作者单位:436099鄂州市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门诊输液室

黄亚玲:女,本科,主管护师

·借鉴与小经验·

软玻璃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

软玻璃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

黄亚玲卢丹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25

我院是一所综合型三甲医院,门诊输液室平均每天接收200例左右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房间布局分为接药间、配药间、小儿静脉输液室、成人静脉输液室、皮试间、肌注间等。每个房间都有一个操作台,为实心木质结构,为了保护台面,使台面美观、干净、易于清洁,并且便于放置各种宣传资料,笔者及同事在所有的操作台桌面上铺上一层PVC材料的软玻璃,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软玻璃其实是PVC透明软板,是一种优质的塑料复合材料,表面光滑、亮丽透明、无裂缝、色泽均匀。

1.2使用方法(1)首先测量桌面的实际尺寸,包括长度和宽度。根据尺寸购买相应的PVC软玻璃。再将软玻璃平铺在各个操作台桌面上。(2)护士站的软玻璃下放上最近一个星期的会议、学习通知,各种文件资料,最新的护理小知识等;接药台下放置常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等宣教资料;小儿输液室操作台下放置一些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图片,如喜洋洋、光头强、米老鼠,并配上漂亮的美术字。成人输液室操作台下放置输液前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常见疾病的饮食护理等资料;皮试操作台下放置门诊取药、输液流程,皮试的注意事项,常见急救小知识等。(3)定期清洗,将其放入温水中,加入适量的洗涤剂,浸泡几分钟,再用软布擦干。

2优点

(1)PVC软玻璃表面光滑,无裂缝、具有耐热、耐寒、耐重压、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不对人体造成伤害,可以方便裁剪成任何形状的台板,使你的台面永远保持完好无损。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玻璃使用。(2)冬暖夏凉、质地柔软、易于书写。(3)其透光性好,根据需要可以放置各种健康宣传资料。可以缓解儿童输液前紧张恐惧心理,增进护患关系,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4)护士站放置各种最新文件、学习资料,让人一目了然,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意识增强。(5)易于清洁、消毒,符合院感要求。

(收稿日期:2014-05-04)

(本文编辑刘学英)

作者单位:529931阳江市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人民医院

戴思敏: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

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与护理

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与护理

戴思敏

摘要目的:总结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与护理。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前列腺切除手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镇痛、镇静和麻醉治疗以及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关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管道管理和预防腹内压增高。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均顺利出院,均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结论:考虑到刺激因素对于膀胱痉挛的持续影响,对于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患者的护理应重点围绕减少相关刺激因素展开,从而降低膀胱的高应激状态。

关键词前列腺;膀胱痉挛;治疗;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26

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肾损害[1]。手术切除可以较好地解除病情,但在术后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容易发生膀胱痉挛,其不仅降低了患者的身心舒适度,而且还影响到顺利康复[2]。我们对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行前列腺切除手术的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平均年龄(57.9±13.4)岁。平均病程(4.6±1.2)年。入选标准[3]:病变为良性,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膀胱痉挛,无其他严重慢性基础性疾病,无便秘史,无相关的治疗禁忌,无精神疾病,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2方法

2.1治疗方法术后在严密监测下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常规留置镇痛泵,并持续泵注布比卡因、普鲁卡因、利多卡因溶液等。100 ml的生理盐水加入10~20 mg 2%利多卡因冲洗。舌下含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地西泮、托特罗定等。根据具体病情给予抗生素消炎杀菌、凝血剂止血等。

2.2护理方法(1)心理护理。患者术后活动受限,加之手术创伤,可能存在明显的负面情绪。术后我们应告诉患者手术很成功,康复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请患者不必焦虑,安心调养。对于膀胱痉挛带来的不适,在前列腺切除术后很常见,其虽然会带来身心不适,但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我们有完善的治疗和护理方案,请患者不要担心,情绪尽量放轻松。注意倾听患者的诉说,加强巡视的频率,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被支持。(2)管道管理。选择合适的引流管,并妥善固定,嘱咐患者不可随意牵拉、扭曲导尿管,保持足够的导尿管长度,这样患者既有一定范围的活动,也不会导致导尿管剧烈拉扯,提尿袋的高度不能高于耻骨联合高度,以免尿液倒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若颜色暗红、浑浊、引流速度下降,且患者出现膀胱痉挛,要考虑出血的可能。根据引流液颜色调整冲洗速度,若颜色浑浊,但还没有出现痉挛症状,可适当加快冲洗速度;若颜色清亮,可适当降低冲洗速度。冲洗液温度设定在25 ℃左右,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增加膀胱的应激反应。若出现管道堵塞,应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抽吸不可用力过猛,以免过大的负压损伤膀胱黏膜,并轻轻挤压引流管,直到引流管通畅。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定期做细菌培养,保持病房清洁、通风,并做好患者个人的卫生,每日尿道口消毒2次。(3)预防腹内压增高。术后患者生理状况稳定后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之后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注意避免食用产气性食物,并增加纤维素和新鲜果蔬的摄入,以免发生便秘。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感冒。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可根据恢复状态在床上进行适当的上肢活动,指导家属给予肢体按摩和腹部按摩等,以增强肠蠕动能力,减少压疮和便秘的发生。在患者发生膀胱肌瘤时,指导患者通过冥想、深呼吸、放松身体肌肉等方式缓解不适。

3讨论

膀胱痉挛是指膀胱括约肌或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膀胱区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可伴有膀胱内压力增高,以及尿急、便意、尿溢等症状。关于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原因,有研究认为[4-5],其根本原因在于膀胱的高应激状态,在外界刺激下容易诱发痉挛。一般认为,主要有以下刺激因素:(1)心理因素。较为严重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可导致交感神经张力降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可释放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等刺激性因子,同时对膀胱逼尿肌的抑制效果也下降,诱发膀胱痉挛。(2)引流管刺激。引流管属于外源性物质,置管属于侵入性操作,气囊压迫刺激膀胱颈,以及管道由于扭曲导致的堵塞,牵拉时的直接刺激,均可能诱发痉挛。(3)感染。感染可导致炎症反应,增加出血、疼痛感以及膀胱的敏感性。(4)血块堵塞。血块堵塞可导致引流不畅,反过来又可增加膀胱痉挛的频率,而膀胱痉挛会加重出血,从而导致恶性循环。(5)腹压增加。膀胱及直肠均受骨盆神经和腹下神经支配,高的腹压可压迫前列腺窝,刺激感觉神经,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诱发痉挛。

药物治疗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给予干预:一是镇静、镇痛和麻醉,降低膀胱的应激性;二是对于外界刺激,如出血、感染等予以治疗,降低外部刺激影响。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相关的刺激因素不仅影响膀胱痉挛的发生,还影响到其复发。也就是说,即使采取药物治疗,上述的刺激因素并不能完全消除,还是有可能刺激膀胱发生痉挛,因此护理是不可或缺的。护理一方面是配合药物治疗,如无菌操作,观察有无发生出血等;另一方面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缓解患者情绪,让患者保持相对轻松的状态,通过保暖、按摩、翻身、饮食调理避免腹内压的增高,加强管道管理,减少管道刺激等。

本组60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均顺利出院,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这与护理对治疗的配合性和相对独立性是分不开的。我们认为,考虑到刺激因素对于膀胱痉挛的持续影响,对于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患者的护理应重点围绕减少相关刺激因素来展开,从而降低膀胱的高应激状态。

参考文献

[1]陈瑞芳.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原因及护理[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0(2):148-149.

[2]黄海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4):142.

[3]袁春丽,张文俐,郑范溶,等.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观察与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0,8(24):2163-2164.

[4]张素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196-197.

[5]胡庆华,宋红儒.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重庆医学,2012,41(14):1451-1452.

(收稿日期:2014-08-07)

(本文编辑白晶晶)

颈椎手术患者体位失效模式的制定与应用

颈椎手术患者体位失效模式的制定与应用

李丹李小英张倩毛莹莹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手术患者体位失效模式的制定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自制的手术体位失效模式进行手术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体位相关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感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体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手术体位失效模式,科学安置手术体位可以保障手术过程更规范、更安全,减少患者被迫体位的不舒适。

关键词颈椎手术;失效模式;手术体位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27

颈椎损伤致残率高,手术是治疗颈椎损伤有效的方法之一[1]。文献报道,麻醉和手术中改动患者体位可致严重的循环功能紊乱,增加手术危险[2]。体位安置不当往往导致患者的神经、血管损伤、肌肉扭伤等体位相关并发症。失效模式主要通过对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事前分析,评估各种原因出现的可能性,对各种潜在流程失效进行改进[3]。本文根据失效模式理论,制订颈椎手术体位安置流程及实施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10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CT或磁共振检查确诊颈椎骨折;均采用颈椎前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均为全麻;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将10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18~66岁,平均(45.11±10.28)岁。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8~68岁,平均(45.08±11.3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单位:510630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术室(李丹,张倩,毛莹莹),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护理学科部(李小英)

李丹:女,本科,护师,护士长

通信作者:李小英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体位护理,观察组按照手术体位失效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2.1组建风险评估团队建立由科护士长、临床主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副主任护师、麻醉医师、医务管理人员的评估团队,共10人,均为高级职称。对团队成员进行失效模式、颈椎手术体位安置、体位风险管理培训,共同评估风险,制定流程。

1.2.2体位失效模式实施方案

1.2.2.1标准体位安置(1)平卧位。全麻后,护士托扶头部,沿纵轴方向稍加牵引,头部抬高3~5 cm,由2名医护人员托扶躯干随头颈共同移动协助安置手术体位,双肩下垫放肩垫,颈下垫圆枕,使颈椎处于水平位置,两侧摆放头圈固定头部,上肢旋前位,手掌向后,下肢沿身体两侧平行用约束带固定于膝关节上3~5 cm,膝关节下垫半圆形软垫。(2)平卧-俯卧位变换。麻醉医师保护患者头部及气管导管,巡回护士固定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医护人员立于手术床同侧分别托住患者颈肩部、腰臀部、膝踝部,使脊柱以水平位移至手术床对侧,再用滚动法翻转置于俯卧位,将头部放至马蹄形头架上,暴露气管导管,眼部放于头架悬空处,眼眶与头架接触处均辅以棉垫,双手臂置于可调节托手架上,肩肘呈90°,用宽胶布将两侧肩部皮肤向胸腹方向牵拉,以绷紧术区皮肤。胸部下放软垫支撑,髂棘两侧分别垫方垫,悬空腹部,双膝关节、足背处各垫一小软圈,足趾悬空。(3)俯卧-平卧位变换。术毕将平车紧靠于手术床一侧,并踩下刹车。用两床厚软垫纵向放于手术床与平车连接处,检查佩戴颈托以制动,麻醉医师托扶患者头部、医护人员立于手术床同侧分别托住患者颈肩部、腰臀部、膝踝部将身体翻转成平卧位,并顺势轻移至推车。

1.2.2.2规范体位管理(1)手术安排。护士长根据手术大小、护士能力体力安排手术,减少体位风险。(2)监测体位变化。巡回护士对手术牵拉、患者躁动、医护人员倚靠支撑物等行为进行监督,排除使体位移动因素。(3)术中保暖。除手术部位外均应加强保暖,严密观察患者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及皮肤的颜色、弹性和张力。(4)重点部位保护。防止俯卧位(眼睛、会阴部、胸廓)、侧卧位(耳廓、腋神经)部位的损伤,上臂外展<90°,托手架与手术台床水平安放。

1.2.2.3严格术后交接与普通科室交接,包括手术体位、手术时间、受压部位皮肤、出血量等情况详细交接。

1.3效果评价

1.3.1舒适度参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标尺[4],自制颈椎手术患者术后舒适度调查问卷。标尺左端计为0分,右端为10分,得分越高越不舒适,0~3分代表舒适,4~7分代表一般舒适,8~10代表不舒适。问卷经6名专家对此问卷进行评定,内容效度为0.89。经小样本预试验,调查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值为0.84,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3.2体位相关损伤记录患者术中发生急性压疮、神经损伤、受压性脱发、受压性疼痛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例)

2.2两组患者术后体位相关损伤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体位相关损伤情况比较 (例)

注:对照组19例相关损伤中包括急性压疮2例,神经损伤1例,受压性脱发5例,受压性疼痛11例;观察组8例相关损伤中包括急性压疮1例,受压性脱发2例,受压性疼痛5例

3讨论

目前,颈椎前后入路手术普遍采用先行后路手术再行前路手术的顺序,根据手术要求体位相应采取先取俯卧位再仰卧位[5]。对于高位颈椎损伤,特别是合并截瘫者,因心脏交感神经受损,高级中枢对心脏交感神经的支配受阻,使副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阻滞了血管的舒缩功能,同时麻醉诱导致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等,更应加强翻身改变手术体位过程的安全性,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

实施颈椎手术体位失效模式之前,我院已开展颈椎前后路手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但仍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体位安置欠规范,访视交接不到位,体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参考失效模式设计了适用于颈椎前后路手术患者手术体位实施方案,规范了术前访视、术后交接等护理服务行为,减少体位安置的随意性。要求医护人员按照方案内容正确转换体位,实施体位管理,对影响手术体位因素进行动态观察,使颈椎手术体位规范、安全、舒适。医护人员为了更好地满足手术患者健康需求,通力合作,均严格按照安置体位标准要求操作,使整体护理与整体医疗有机结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体位的相关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颈椎手术体位失效模式,科学安置手术体位既可以使手术过程更规范安全,又可以减少患者被迫体位的不舒适,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巨会萍,毕晓娟,张秋芬.颈椎前后入路联合手术体位安置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897-1898.

[2]马慧罗,王晓娟,孔祥越.体位固定改良法在颈椎后路手术中应用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0A):1509-1510.

[3]吕刚,姚红玲,曹琼华,等.颈前入路颈椎手术体位垫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713-1715.

[4]黄登会,杨晓莹,韩童利.颈椎前入路手术体位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9,24(20):42-44.

[5]周亚昭,芮琳,李雪云,等.护理体检评估在强直性脊柱炎后路手术体位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17-518.

(收稿日期:2014-04-23)

(本文编辑陈景景)

作者单位:516001惠州市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夏惠敬: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基金项目: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Y163)

品管圈活动在泌尿外科术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泌尿外科术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夏惠敬李林枝叶小燕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泌尿外科患者术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9月手术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一对一随时宣教;选择2014年1~2月手术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针对调查问卷中住院患者对术前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宣教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术前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士用于健康宣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医疗活动,保证医疗安全,节约护士宣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品管圈活动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晓率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28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preoperative health education of urology

XIA Hui-jing,LI Lin-zhi,YE Xiao-yan(Hui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Huizhou516002)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preoperative health education of urology.Methods:180 patients from Aug.-Sep. 2013 was the control group accepted one to one education at any time.While chose Jan.-Feb. 2014 186 patients w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quality control circle.To compare the health education awareness rate and the time required health education.Results:The awareness rate of obserr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health education tim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QCC was beneficial to encourage the patient/family participating in medical activities and it was beneficial to improve health care safety , to save the nurses' time of health education,and to improve work efficiency.QCC is an effective mea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Health education;Awareness rate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争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1]。而在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中,有些护士虽精心准备,但患者对其宣教的内容仍然有不知晓的情况,结果造成手术延迟或麻醉难度加大等不良后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科于2013年7月成立了品管圈(QCC)小组,运用QCC的手法对影响术前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改进,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8~9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手术患者180例为对照组,男110例,女70例;年龄20~74岁;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下45例,高中85例,大学及以上50例。将2014年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手术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男118例,女68例;年龄19~70岁;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下46例,高中82例,大学及以上58例。患者入选标准:意识清楚,思维正常,能较好进行语言交流,均为首次手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理解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随机宣教法,一对一随时宣教。观察组采用QCC方法,利用多媒体在示教室进行术前集体健康宣教。具体方法如下:

1.2.1成立品管圈根据护士自愿参与原则,成立QCC小组,本圈取名“知晓圈”,圈员共8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4名。组圈前后均对每位圈员进行品管圈知识的培训与考核,要求每位圈员均能熟练掌握品管圈活动的程序和方法,小组遵循PDCA原则开展活动。

1.2.2选题及理由根据本院行风部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中查找2013年8~9月我科满意度低的项目,各圈员进行讨论及评价,根据综合评定结果最后确定“提高患者术前健康教育知晓率”作为本次研究主题,选题理由:(1)对患者而言,术前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同时鼓励其与家属参与医疗活动,保证医疗安全。(2)对护士而言,节约宣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3)对护理质量要求而言,符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医院等级评审的要求。(4)对医院而言,提高满意度,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1.2.3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召开圈会,讨论并制定出调查问卷,通过以下项目统计患者对术前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对术前胃肠道准备配合的知晓、对术前特殊治疗配合的知晓、对术前适应性训练的掌握、对术前紧急情况观察及处理的知晓等,每个项目下均设有数个需知晓的子项目,通过患者的回答计算出知晓率(100%代表完全知晓、80~99%代表知晓、60~79%代表个别知晓、<60%代表不知晓);知晓率=(完全知晓人数+知晓人数)÷患者总数×100%。

1.2.4分析问题、制定目标(1)根据调查表反馈的结果,将本次活动定为如何有效地提高术前健康宣教的知晓率。所有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最后确定为影响患者对术前宣教知晓率的因素为:工作流程及患者因素;护士自身因素等。(2)设定目标:按品管圈方法给出的公式计算出目标值,目标值知晓率为90%,进步率为10%。

1.2.5对策制定与实施

1.2.5.1针对工作流程及患者制定对策与实施:(1)应用多媒体技术对术前患者进行集中制术前健康教育。我们将以往的患者谈话间改为多媒体教室,按授课形式将讲台及桌椅按“U”字摆放,新增电脑、数码录像机、VCD机、投影仪、光盘刻录机。用数码录像机将术前护理有关注意事项进行演讲配以文字说明进行录制,刻录成DVD,片长约25 min,内容围绕术前胃肠道准备、术前紧急情况的观察处理、术前特殊治疗解释、术前适应性训练、心理疏导等[2-3],具体介绍为:针对胃肠道准备方面我们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的目的、时间及内容,不禁食水在术中会出现什么危险,不同时间段的接台手术如何灵活安排禁食水的时间等。针对术前特殊治疗的配合方面我们讲解了其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强调灌肠/导尿时深呼吸的配合,备皮后皮肤清洁方法,术前定位后等候手术时避免结石移动方法等。针对术前适应性训练方面我们演示了有效咳嗽排痰、床上使用便器、翻身、叩背、特殊体位训练(如俯卧位)的方法,另特别针对泌尿外科易出现脱管类不良事件,在DVD中我们作为重点环节来讲解,它强调脱管后出现的并发症,教给大家在特殊环节中(如翻身、使用便器时、下床活动时)预防管道脱落的方法。针对术前紧急情况的观察及处理方面我们介绍了感冒、发烧、女性月经来潮,手术部位皮肤损伤/感染等情况时的表现。针对心理疏导方面我们介绍紧张、焦虑等情绪对手术的负面影响,强调术前保证睡眠的重要性及方法。(2)方式。以集体教育为主,个体教育为辅。①集体教育。对大部分配合的患者/家属采取集体教育,在术前1 d 16∶00,邀请他们到多媒体健教室观看术前宣教DVD,观看后有疑问的问题由主持授课的护士进行解答。②个体教育。对于小部分不懂普通话、不能认字的患者或家属安排能与其进行方言沟通的护士按宣教DVD内容进行个别讲解。

1.2.5.2针对护士自身因素制定对策与实施(1)加强对护士健康宣教能力的考核,并将其考核成绩是否达标作为各级岗位准入条件,从而促进护士自发学习[4]。考核内容包括健康宣教的理论知识及场景模拟时的沟通技巧(如患者提出疑问时的解答方式)。(2)满意度调查表新增项目让患者/家属选出最满意的健康宣教护士名单,与绩效挂钩,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

1.2.6定期督导,调整改善措施活动期间,运用PDCA循环,对开展对策的有效性和执行力进行分析讨论、评价活动效果,及时调整策略。

1.3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宣教时间。

1.4统计学处理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有形结果

2.1.1两组患者对术前健康教育知晓程率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术前健康教育知晓程率比较 例(%)

2.1.2两组患者护士健康教育所用时间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士健康教育所用时间比较 ±s)

2.2无形结果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各个圈员集思广义,在发挥各自特长的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圈员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加强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3讨论

术前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是使患者和家属全面、系统、快捷地了解疾病及配合医疗护理工作的途径,但通常会存在为了达到有效健康教育效果,花费宣教时间长与护士繁忙工作量间的矛盾,存在无根据个体差异而千遍一律进行宣教的矛盾,存在自认有效宣传但患者不知晓的矛盾。我们通过开展QCC活动解决了上述问题。从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对术前健康教育的知晓率由活动前78.33%提升至活动后94.62%,护士健康教育所用时间由活动前的19.53 min缩短至活动后的11.89 min。综上所述,品管圈的开展加强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凝聚力,同时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价值观,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6],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与责任感,并且将术前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形成标准化,减少护理人员无效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吴西枝.多媒体技术对普胸外科围术期健康宣教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16):82-83.

[2]杨杰,罗盛淑,何琴,等.多媒体健康教育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8):136-138.

[3]熊春晖,章敏,万华,等.品管圈在提高检验科门诊化验室满意度的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5):648-650.

[4]党珂,王建,王晓娜,等.应用“品管圈”提高医院管理水平[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5):177-178.

[5]陈晨.品管圈活动在腰椎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应用的效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1):144-146.

[6]伍慧.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运用[J].当代医学,2014,20(5):17-18.

(收稿日期:2014-02-22)

(本文编辑崔兰英)

作者单位:530021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刘琴:女,研究生在读,护士

通信作者:庞永慧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gzzc1060)

中医穴位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康复的影响

中医穴位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康复的影响

刘琴陈铃游雪梅庞永慧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住院的320例肝癌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各项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采取中医穴位治疗联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治疗联合护理干预能促进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中医疗法;肝癌;术后护理;康复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29

Effect of Chinese med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mbin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LIU Qin,CHEN Ling,YOU Xue-mei,et al(Affiliated Tumor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53002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med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mbin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urativ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cancer.Methods:A total of 320 patients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care,whil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hinese med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mbined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ime to the start of recovery of bowel sounds,time to anus deaeration,time to ambula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Resuts:There was statis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wel sounds recovery,anal exsufflation defecation time,ambulation time and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untoward effects(P<0.05).Conclusion:Chinese med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mbin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accelerate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therapy;Liver cancer;Postoperative care;Rehabilitation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2∶1,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2位[1]。肝切除术仍是治疗肝癌首选方法,由于手术操作过程中刺激腹腔和胃肠道、麻醉药物的应用、术后切口疼痛等因素使肝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受到抑制,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2]。为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止术后腹胀等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我科应用中医治疗足三里穴维生素B1注射加白细胞增长仪电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和内庭穴,术后早期进食,早期活动及非药物疼痛干预等措施,促进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康复,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9月我院肝胆外科首次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320例,男153例,女167例。年龄27~78岁,平均(49.32±13.32)岁。患者入组条件:(1)肝癌的诊断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诊断标准[3]。(2)首次入院手术治疗的患者。(3)既往无肝胆胰疾病手术史。(4)患者手术前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或B级经积极的护肝治疗后肝功能转为A级。(5)术前、术中均未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和射频消融等治疗。排除标准:(1)手术前肝癌结节破裂出血。(2)手术前合并感染或术后严重腹腔感染。(3)手术前曾患胃肠道疾病史。(4)术后消化道出血或腹腔大出血。(5)手术后出现肝性脑病。随机将320例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量、术中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肿瘤最大直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心电监测48 h,吸氧48~72 h,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保持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通畅,持续胃肠减压待询问患者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再进食。

1.2.2观察组

1.2.2.1中医穴位治疗(1)电刺激双侧足三里和内庭穴。定位具体方法:患者取平卧位,足三里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外,内庭穴位的定位是在足背第2趾与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足三里穴和内庭穴处的皮肤用95%乙醇脱脂后待干贴上电极片,接上白细胞增长仪的导联线,频率20~24 Hz,电压18~28 V以患者能接受的最强刺激为宜,每天2次,每次治疗时间为40 min。(2)双侧足三里穴位维生素B1封闭治疗:常规消毒双侧足三里穴位,用2 ml注射器抽取50 mg注射用维生素B1按肌内注射的方法进行穴位封闭注射。

1.2.2.2护理干预(1)早期活动。术后6 h协助患者变换体位,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深呼吸,翻身拍背促进排痰,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四肢,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床旁活动,活动时间与强度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每天制定活动计划与目标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2)早期进食。术后24 h拔除胃管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鱼汤等,每2 h 1次,每次20~50 ml,术后48 h后饮食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为普食。(3)非药物干预镇痛。患者咳嗽时用双手保护切口以减轻因咳嗽引起的疼痛,通过选听音乐、有节律按摩、深呼吸、指导想象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疼痛。(4)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给予安慰和鼓励,使其保持乐观自信。

1.3观察指标肠功能恢复指标:(1)肠鸣音恢复时间的观察,术后听诊肠鸣音,每4 h 1次,具体方法是用听诊器在腹部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各听诊1 min,在正常情况下,肠鸣音1 min内听到4~5次为肠鸣音恢复。(2)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患者主诉为准,按小时计算。(3)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喉部不适、腹胀。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例(%)

3讨论

从中医辨证角度分析,患者因手术创伤元气受损,气滞血瘀,气血阻于脏腑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足三里为多气多血之经脉,具有振奋脾胃阳气、调节脏腑气机之功能,激发被抑制之气机从而改善脏腑功能,恢复麻痹的胃肠道蠕动,促使肠腔内积气排出。内庭穴专治鼻衄、齿痛、咽喉肿痛等实热性五官病证;吐酸、腹泻和便秘等肠胃病证[4]。

针刺足三里能够提高血浆胃动素的含量而影响胃肠运动;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减少乙酰胆碱水解,兴奋胃肠道平滑肌,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结合穴、针、药三者之功效,通过腧穴、经络、脏腑的特殊作用,达到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目的[5]。马顺茂等[6]研究表明,维生素结合穴位注射能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的肠蠕动,缓解腹胀。庞永慧等[2]研究显示术后行足三里穴、内庭穴电刺激和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封闭注射促进了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加快了术后康复。本组观察组采用白细胞增长仪电刺激双侧足三里和内庭穴,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显示,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术后长期卧床休息会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肌肉张力、肺功能及组织氧合能力[7]。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增强上呼吸道生理性防御功能,预防肺部感染,促进患者体力恢复;还可增加肠蠕动,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增进食欲,促进营养素的吸收,增强抵抗力,同时加快创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创口愈合[8]。运动干预还可提高癌症患者心肺、骨骼肌功能从而使整个机体代谢向有益的方向发展[9],曾小燕[8]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了首次肛门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肝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可行的。龙丽珍等[10]研究显示,肝癌患者术后1 d拔除胃管理论上是可行的,患者在术后第1天晨即拔除胃管,减少了由胃管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的发生,术后进食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提前,说明肝癌术后可提前拔除胃管,且大多数肝癌患者都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拔除胃管可减少因胃管与食管摩擦引起的出血,从而保障手术安全。早期经口进食,食物的刺激兴奋迷走神经,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进食量的增加和患者抵抗力的增强减少了术后液体、抗生素及静脉营养的应用,不仅避免输入过多的液体导致肠功能恢复迟缓,避免菌群失调,还可缩短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任碧芬等[11]研究表明,患者禁食时间过长易发生口渴、饥饿、焦虑、紧张等不良反应,术后早期饮水可缓解口渴,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要,同时通过增加水的摄入量促进患者早排尿、多排尿,加快患者血液中的化疗药物、造影剂和代谢产物的排泄,减轻化疗药物和造影剂对机体的毒性反应,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早期拔除胃管进食,恶心、呕吐、喉部不适、腹胀明显少于对照组。

4小结

肝癌术后采用中医穴位治疗电刺激双侧足三里和内庭穴,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封闭注射,术后早期拔除胃管进食,早期活动及非药物疼痛干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且术后恶心、呕吐、咽喉部不适、腹胀明显减少,中医穴位治疗联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韩诗卉.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1,4(3A):135-136.

[2]庞永慧,马良,茅传兰,等.中医穴位治疗联合四磨汤口服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3,20(3A):53-55.

[3]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委员会·中化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3):259-269.

[4]郭丽霞.腹腔镜肠道手术后不同方法促进肠蠕动恢复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11,25(8B):2078-2079.

[5]陈月琴,任迎彬,谢秀霞.穴位注射并中药腹部热敷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20):2146-2149.

[6]马顺茂,孟繁杰,刘红磊,等.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7):1615-1616.

[7]Lassen K,Soop M,Nygren J,et al.Consensus review of optimal perioperative care in colorectal surgery[J].Arch Surg,2009,144(10):961-969.

[8]曾小燕.肝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进食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A):1199-1200.

[9]Galvo DA,Newton RU.Review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 Studies in Cancer patients[J].J Clin Oncol,2005,23(4):899-909.

[10]龙丽珍,黎秀绿,刘娟.肝癌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后的护理观察和并发症防治[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3):90-91.

[11]任碧芬,谭李军,蒋春,等.早期进食对预防肝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1):1033-1034.

(收稿日期:2014-05-11)

(本文编辑刘学英)

作者单位:442000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耿艳莉: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通信作者:梁晓红

·借鉴与小经验·

引流袋床沿固定器的制作及应用

引流袋床沿固定器的制作及应用

耿艳莉梁晓红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30

外科引流是指将体腔、关节腔、器官或组织内的积血、积液、体液等引流出体外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上留置引流的情况较多,引流管的妥善固定、预防管道滑脱、达到引流目的是护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管道固定不妥当是造成管道滑脱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引流袋床沿固定器用于临床,现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及制作采用1 mm厚的不锈钢板及U型挂钩制成。根据病床床沿的厚度将钢板制成“n”型的固定器,将U型挂钩焊接到固定器的一侧(图1)。

图1 引流袋床沿固定器示意图

1.2使用方法可根据引流管的部位放置该固定装置,如床头、两侧床身上部、床身中部、下部等。将该固定装置扣在所需部位床沿的床板上,将引流袋挂于挂钩上,若同时有多个引流管可同时使用多个固定器。

2应用体会

病房目前使用的病床床板下面的挂钩离地面较近,连接引流袋后,引流袋出液口贴近地面,易造成逆行感染。特别是在持续膀胱冲洗时,因需观察冲洗的通畅情况,常需将出液口打开使冲洗液持续滴入容器内观察出液速度时,引流袋更是无法安置及悬挂。又由于病床上挂钩固定、无法移动,有些部位的引流,引流袋挂于病床的挂钩后,患者因担心引流管的长度不够,不敢翻身。若患者留置4~5个引流管时,几个引流袋挂于一个挂钩上,造成护士对引流液观察与护理的不便。我科设计的该固定装置由不锈钢制作,其体积小,操作简便,承载重量可达2 kg以上,医务人员可根据使用部位随时移动至所需部位的床沿上。引流袋挂于床沿后,无需低头弯腰,医务人员便可观察引流情况,解决了以往挂在床下观察及更换时需弯腰低头的动作,减轻了医务人员的体力劳动。该装置的挂钩尾端呈圆头状,可避免使用中造成患者家属或医务人员的刮伤。若同时留置多个引流管时可将固定器编号,用记号笔标示号码,便于观察及记录。引流袋床沿固定器的使用受到了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收稿日期:2014-05-13)

(本文编辑陈景景)

作者单位:518048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妇产科(钟于玲),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妇科(何丽敏)

钟于玲:女,大专,主管护师

※妇产科护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钟于玲何丽敏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复发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我院妇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7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门诊和电话等形式对病人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通过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复发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率为14.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保守性手术、双侧病灶合并子宫肌瘤、盆腔手术史是病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后药物辅助治疗、血钙、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是病人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率仍较高,其复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病人术后复发概率,改善病人预后。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影响因素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31

Recurrence influence factor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after surgery

ZHONG Yu-ling(Institution of Shenzhen Population and Birth Control,Shenzhen518048)

HE Li-min(Shenzhen Bao′an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518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currence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after surgery.Methods:375 endometriosis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gynaec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1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clinical data of them were collected by self-made questionnaire after outpatient follow-up and telephone follow-up for three years.They were analys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binary classificatio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recurrence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recurrence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after surgery.Results:The recurrence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after surgery was 14.40%.Multi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onservative surgery and bilateral lesions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in the recurrence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after surgery e,drugs adjuvant therapy after surgery was a postoperative factor for the recurrence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after surgery.Conclusion:The recurrence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after surgery is high,it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In clinical medical process,we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 patients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isk,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Endometriosis;Recurrence;Influencing factors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和彻底治愈难等特点,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病人的生育能力[1-2]。手术仍是治疗的首先方案[3-4],但是,术后复发仍是困扰学子们和妇科医师的焦点问题之一。笔者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我院妇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7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妇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7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年龄范围为25~40岁,平均年龄(31.82±12.48)岁。纳入标准:(1)病人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2)病人能够独立完成自编问卷调查。(3)病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病人合并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和分裂样精神病等精神疾病,不承担法律责任。(2)病人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交流沟通。(3)病人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或为期3年的随访。

1.2资料收集方法及其内容查阅参考文献[5-8],制定自编问卷并将其应用于收集我院妇科收治的37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在进行问卷收集前,先对自愿报名的资料收集员进行培训,培训结束进行一致性检验。收集内容包括年龄、盆腔手术史、手术方式(保守性手术、半根治手术、根治性手术)、病灶部位(双侧、左侧、右侧)、血钙、血磷、合并子宫肌瘤、手术后药物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等。

1.3术后复发诊断标准[9]根据以下3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1)盆腔检查。随访3年期间,盆腔阳性体征在消失后再次出现,或者病人阳性体征加重至术前水平。(2)病史。病人术后临床症状缓解后再次出现,或者临床症状缓解后又加重。(3)B超检查。B超显示有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或多样本的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术后复发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在37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中共54例病人复发,复发率为14.40%。病人复发情况分析见表1。

表1 病人复发单因素分析

2.2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术后复发单因素分析盆腔手术史、保守性手术、双侧病灶、正常血钙、合并子宫肌瘤病人复发概率大大增加,手术后药物辅助治疗和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病人复发概率则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以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术后复发与否(未复发=0,复发=1)为因变量,以表1的6个自变量(盆腔手术史、手术方式、病灶部位、合并子宫肌瘤、手术后药物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赋值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

表2 病人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2显示,保守性手术、双侧病灶合并子宫肌瘤、盆腔手术史是病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后药物辅助治疗、血钙、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是病人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为一种性激素依赖性疾病,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以30~40岁妇女居多,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育能力[1-2]。该病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的,但是,却有细胞的过度增生、浸润、转移、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复发率高等类似恶性肿瘤的恶性行为。治疗上,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中药治疗等均是常用的手段,但是,手术仍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3-4]。既往研究多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等研究[10-11]。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分析报道,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更是该病的保护性因素。

本次笔者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复发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保守性手术和双侧病灶合并子宫肌瘤、盆腔手术史是病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手术后药物辅助治疗是病人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 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保守性手术、合并子宫肌瘤、盆腔手术史是病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保守性手术的病人只是清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病灶而保留病人卵巢组织,病人体内激素维持是子宫内膜细胞持续存活的根本保障,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术后复发概率大大增加,而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术后病灶无激素支持,异位内膜可自行萎缩。(2)双侧病灶病人术后合并子宫肌瘤使复发概率大大增加。双侧病灶时病人双侧盆腔发生病变时,病变容易引起深部结构的浸润,不易被手术彻底切除病人的病变可以从一侧发展到另外一侧而引起病人的复发。(3)手术后药物辅助治疗、血钙、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能够大大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的概率。手术后药物辅助治疗能够清除或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残存病灶,能够有效的预防医源性传播及预防复发,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再发概率。

从本研究所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复发影响因素可知,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手术指征,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采用半根治手术或根治性手术或保守性手术后药物辅助治疗,而护理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手术效果的优劣,为此,作为医疗一线的护理人员必须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尽早建立护患信任感,协助病人进行日常适当的行为活动,多聆听病人倾诉,想病人之所想,忧病人之所忧,及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开导,能够与病人产生共鸣,体会到病人的情绪和情感,力求通过共情的方式准确定位组内每位病人的心理症结所在,加强健康宣教,增加病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的认识,采用集体讲座和个人教育相结合、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健康宣教方式让病人全面系统掌握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知识,认识到治疗的意义和目的,指导女性养成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注意经期卫生和不良性行为,减少病人子宫内膜组织反流到盆腔形成新的病灶,同时,营造子宫内膜异位症家庭治疗环境,将护理人员、病人、家属融合为一体,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医疗资讯,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发挥家属监督作用,加强病人及其家属的自我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预后。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来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复发,尤其是高危人群,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宁宁,刘斌,谭金凤,等.广东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流行趋势与特点[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7):962-965.

[2]孙梅,陈子江.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妇女生育力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8):609-611.

[3]郭萍,张晓玲,匡渤海.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129-132.

[4]Shah DK.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 and endometriosis:insult upon injury[J].Semin Reprod Med,2013,31(2):144-149.

[5]崔丹,崔满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5):2369-2371.

[6]赵红冰.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5):146-147.

[7]黄怡丰.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4):77-79.

[8]鲁春雁.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65-1667.

[9]王惠荣.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复发情况临床观察与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6):92-93.

[10]李金敏.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6):460.

[11]陈盼,张颐,庞晓燕.28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及预后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39(7):564-567.

(收稿日期:2014-04-18)

(本文编辑冯晓倩)

猜你喜欢

手术护理对照组
手术之后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齐刺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肺组织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Rapid and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omycin Residues in Milk*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