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业羞愧:测量、生理唤醒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2016-01-09马惠霞
马惠霞 薛 杨 刘 静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300074)
1 前言
关于羞愧的描述研究者们几乎没有异议,但若进一步讨论羞愧产生机制的理论解释、羞愧对人类行为的作用时,却有着很多分歧。如进化论认为羞愧是一种适应性情绪,而认知归因理论则认为羞愧是一种非适应性情绪并特别强调它对人类行为的消极作用(Czub,2013)。根据情绪产生机制及其对人类行为的作用,西方和国内学者一般将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自我意识情绪(主要包括尴尬、羞愧、内疚、自豪等),羞愧属于自我意识情绪的一种;但俄国心理学家(Makogon &Enikolopov,2013)以及部分社会和商业心理的研究者,则根据这些情绪与社会行为的关系将自我意识情绪称为道德情绪(moral emotions),羞愧则属于道德情绪的一种。近期研究又分为内在(internal)和外在(external)羞愧(Shepard &Rabinowitz,2013),根据此分类,一些研究认为无论内在与外在羞愧,其作用都是消极的,羞愧往往与社会不赞许行为、不适应和心理障碍等关系密切(Czub,2013);但也有研究更强调内在羞愧对心理障碍的作用,而外在羞愧的作用不很明确(Matos,Pinto-Gouveia,&Duarte,2013)。关于羞愧对人类行为的积极作用如 Thompson,Altmann和Davidson (2004)的研究,在同时经历过很丢脸的某项挫折之后,低羞愧组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质量要明显低于高羞愧组。有研究考察了内疚、羞愧、心理亲近性(psychological proximity)与修复行为(reparative behavior)的关系,结果表明,羞愧对修复行为(具体研究情境中的补偿行为,即违规者对自己无意识错误行为给对方造成伤害后的补偿行为)的影响虽不及内疚强烈,但也不容忽视(Ghorbani,Liao,Çayköylü,&Chand,2013)。即在某种条件下羞愧可以促进个体自我调节,引发积极的行为改变。
学业羞愧属于学业情绪。学业情绪是学生在学习及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中体验到的情绪(Pekrun,Goetz,Titz,&Perry,2002;董妍,俞国良,2007),那么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到的羞愧情绪就是学业羞愧。与对羞愧的研究相比,学业羞愧的研究起步晚,研究少。Pekrun等(2002)对1974~2000年文献中关于学习和情绪的研究做了简单统计,其中关于焦虑的研究超过了 1200项,而对愉快的研究有 61项,羞愧和内疚的研究只有 44项。仔细阅读这些文献发现,仅有的这些研究还停留在与学业羞愧有关的因素或易产生学业羞愧的个体特征的探讨,如Turner,Husman和Schallert (2002)研究发现,有两种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学业羞愧,一种是具有羞愧倾向的学生,即表现为低自我效能感、高考试焦虑和低自尊者,将失败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整体自我,容易体验到羞愧情绪。另一种是具有高自尊的个体,当没有得到预期的分数或偶尔得到低分时,会产生强烈的羞愧感。学业失败的学生以及具有回避目标的学生体验到的学业羞愧情绪较多,而具有接近目标的学生体验到的羞愧情绪较少(董妍,2012)。实际上,有些学生所谓的学业失败(得低分或未达预期分数)也并不是客观上的失败,而是个体的主观体验。
学业羞愧就情绪类别来说属于羞愧,但又有其特殊性。作为一种特殊群体(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学业活动)由特别因素(学业活动中的事件作为学业羞愧情绪产生的前因)导致的情绪,其产生机制的理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等问题目前尚未见有关研究。回顾对羞愧测评的研究文献发现主要有言语和非言语两类技术。言语技术主要是自陈量表法(钱铭怡,Andrews,朱荣春,王爱民,2000;Elison,Lennon,&Pulos,2006;Thompson,Dinnel,&Dill,2003),非言语技术就是非言语行为编码技术,即对大量肢体语言如通过面部肌肉活动编码系统研究尴尬、自豪和羞愧(Tracy &Robins,2004)。目前对学业羞愧的测评仅使用了与羞愧测评相似的第一种方法,即自陈量表法,而且所用自陈量表也仅把学业羞愧作为学业情绪中的一种情绪进行测量,学业羞愧只是学业情绪问卷中的分问卷(分量表)之一(Pekrun et al.,2002;董妍,俞国良,2007;马惠霞,2008),缺乏特异性测量工具。
有研究认为(Muris &Meesters,2014),自我意识情绪(包括羞愧)与基本情绪相比较缺乏典型的面部表情,只能通过身体特征的结合来识别。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只能像对羞愧的识别一样,借助学生身体特征中面部、身体和语言的结合,通过观察、沟通来识别学生的学业羞愧。已有基本情绪的研究表明,不同情绪状态下个体会有不同的生理唤醒,如呼吸、皮温、皮电、脉搏等。羞愧虽为自我意识情绪,按照Blum (2008)对羞愧描述的总结:强烈的情绪痛苦,包括指向自我或他人的愤怒的可能性;想藏起来;自我很不好、无价值或有某些缺陷。我们推论,若它是一种“强烈的情绪痛苦”,那就应该有一定的生理唤醒。若从学业羞愧入手,用实验室的方法像对基本情绪那样探讨学业羞愧的生理唤醒,可否在用一般非言语技术基础上加深对学业羞愧的识别?可否对羞愧进而为自我意识情绪的生理唤醒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羞愧对人类行为作用的研究,如前所述,已经有了一些积累。而学业羞愧对学生行为最直接的作用结果应该表现为学业成绩。俞国良和董妍(2006)在“学习不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学业情绪特点的比较研究”一文中论述到,羞愧是把双刃剑,具有羞愧韧性的学生由于学业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情绪能激发其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分数。但尚未查到直接研究学业羞愧与学生学业成绩关系的文献。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首先调查中学生学业羞愧的体验及产生情境,编制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其次探讨实验室诱发学业羞愧时的生理唤醒,最后再分析学业羞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2 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的编制
2.1 学业羞愧的操作定义
根据Pekrun,Elliot和Maier (2006)学业情绪的理论,以及学业情绪情境特异性(马惠霞,2011)和对羞愧的描述(Blum,2008),将学业羞愧的操作性定义界定为:中学生在学习中,由于学习表现不理想、学业表现与自我预期不一致或者因学习上受到不公对待等所引起的一种痛苦、怨恨(自己或他人)、无地自容和无能无力的情绪体验,可伴有相应的外部表现、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
2.2 学业羞愧体验及产生情境调查
根据上述操作定义,从三个方面即请学生写出最近在学习中发生的引起自感羞愧的学业事件,描述自感痛苦、怨恨(自己或他人)、无地自容和无能无力的情绪体验,以及自己当时自感的外部表现和生理感受等设计开放式问卷,其中对学业事件(即学业羞愧的情境调查)除了频率之外还对其强度同时采用5点评定。用整体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仁寿县新科技术学校初中部的初一、初二和仁寿县华兴中学的高一、高二各1个班共4个班191人。发放问卷191份,获有效问卷191份,有效率100%。其中,初一50名,初二56名,高一49名,高二36名。男生81名,女生110 名。平均年龄15 ± 3岁。由班主任利用自习时间集体发放,一名心理学研究生陪同施测并当场收回。调查结果分别以学业羞愧产生的情境、生理反应和心理感受的内容呈现,见表1~表3。
表1 学业羞愧的情境调查
表2 学业羞愧产生时的自感外部表现和生理反应
表3 学业羞愧产生时自感情绪的描述词
表1~表3表明,在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报告曾体验到学业羞愧,并且可以使用适当的词汇描述自己当时的外部表现、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说明学业羞愧确实存在,而且诱发事件和情境较为一致,主要有:上课提问不会回答,当众犯错或受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考试成绩不理想等。而在羞愧情境下,大部分学生都报告会出现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如脸红、出汗、肌肉紧张、呼吸变化等;其心理感受的形容词描述如尴尬、紧张、无地自容等也很明确与丰富。这也就为进一步评估学业羞愧提供了依据。
2.3 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的编制
2.3.1 项目编写
根据本研究对学业羞愧的操作定义,结合上述191名中学生的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共编制出26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1完全不羞愧……5非常羞愧。
2.3.2 施测
预测及结果分析:采用整体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宁阳县金桥中学的初二5个班和宁阳县第一中学的高二2个班,四川省仁寿县华兴中学的高二3个班,10个班共发放问卷441份,获有效被试395名,有效率约 90%。其中,初二 196名,高二 199名。男生237名,女生158名。平均年龄15 ± 3岁。对预测结果进行(1)项目分析,采用临界比率(CR)和题总相关的方法,26个项目的CR均达到显著水平;各项目得分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处于0.358~0.675之间(表略),全部达到显著水平。(2)项目筛选,通过对26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将原题1、4、5、7、9、18予以删除,题3、21在多个因素上共同度较高,予以删除;将题 2、26进行修订合并,最终形成由17个题目构成的正式问卷。
正式施测仍采用整体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宁阳县金桥中学的初二2个班和宁阳县第一中学的高二 2个班,四川省仁寿县华兴中学的高二 2个班,共6个班发放问卷328份,有效被试328名,有效率100%。其中,初二学生104名,高二学生224名,男生 180名,女生 148名。3周后,抽取山东省宁阳县的两所中学初二和高二各一个班,再次发放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用于重测信度计算。共发放问卷102份,获有效被试84名,有效率82%。其中,初二38名,高二46名。男生43名,女生41名。为检测问卷的校标效度,又在天津双港中学高一4个班,发放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和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董妍,俞国良,2007)216份,获有效被试182名,有效率84%。其中,男生74名,女生108名,平均年龄 15 ± 1 岁。
均由班主任利用自习课的时间集体发放,一名心理学研究生陪同施测并当场收回。
2.3.3 正式问卷分析
信度分析。对正式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的数值为 0.902,Bartlett球形检验的 χ值为1573.1,自由度为136,p
<0.001,表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见表4。表4 正式问卷因素分析
根据因素分析,特征值大于 1的因子为 4个,分别命名为因子1,与自我预期不一致;因子2,受到不公待遇;因子3,引起公众注意;因子 4,学业表现不佳。累计可解释的百分率为54.899%。
计算问卷的Cronbach's α (n
=328)和重测信度(n
=85)分别为:自我预期不一致0.738,0.731;学习中受到不公待遇0.744,0.680;引起公众注意0.698,0.790;学业表现不佳0.699,0.764;总分0.867,0.831。效度分析。采用Amos 7.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问卷的结构效度,模型的拟合度指标(n
=328)为,χ/df
=1.329,NFI=0.900,CFI=0.973,IFI=0.974,RMSEA=0.031。χ/df
小于5,RMSEA小于0.08,CFI、NFI、IFI拟合度指标均大于0.90,表明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模型拟合很好。表5 学业羞愧问卷各维度相关矩阵
表5表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为中(0.43~0.60)相关,而因子与总分之间高(0.70~0.85)相关。
以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为校标,计算自编学业羞愧问卷的校标效度,见表6。
表6 学业羞愧问卷与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的相关
由表6可知,学业羞愧问卷所测学生的羞愧情绪,与青少年学业情绪所测量的各种情绪之间均为低相关,尤其是与积极学业情绪的相关极低,唯有学业表现不佳一项与希望情绪相关达0.22;而与消极情绪中的焦虑、羞愧、恼火、沮丧等情绪属于低相关中的较高相关。这说明,学业羞愧伴随着其他负性情绪的成分但也有一定的希望成分。其中,与自豪情绪的相关最低。另外,总体低相关的原因可能一是学业羞愧只是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 13种情绪之一,而自编学业羞愧问卷则是一个特异性的学业羞愧问卷;二是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项目来自于国外已有的学业情绪量表和半开放性问卷调查,而自编学业羞愧问卷项目只来源于半开放性问卷调查。
上述结果表明,自编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是一个适合中学生使用的问卷。那么,在学生体验学业羞愧的过程中其生理指标有怎样的变化呢?
3 学业羞愧情绪的诱发及其生理唤醒
对基本情绪的研究发现,一般对立情绪的生理变化都呈现相同的趋势,如愉快和悲伤情绪下的心率和皮电基本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孟昭兰,2005)。羞愧和自豪都是由于他人对自我的评价而产生的自我意识情绪(Leary,2004),Kalat和Shiota (2009)认为,当有理由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时,就会感到羞愧;当有理由认为自己做了某件有价值的事情时,就会感到自豪。由此可见,羞愧和自豪代表他人眼里的自我特点和行为有关的两极体验的自我意识情绪,即对立情绪。本研究中的表6表明,学业羞愧与学业自豪的相关最低,说明这两种学业情绪是与学业有关的对立的自我意识情绪。因此,本实验的假设为:(1)学业羞愧问卷高分组比低分组学生在实验室中更容易被诱发出情绪,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较为明显;(2)如果用诱发学业羞愧与诱发学业自豪情绪对照,那么两种学业情绪的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应基本一致,但作为效价为负(Lewis,Haviland-Jones,&Barrett,2000)的羞愧情绪,其生理反应比自豪情绪要强烈。如果这两个假设被证明,就说明学业羞愧不仅可通过问卷测量到,且生理唤醒明显,同时说明今后可将学业羞愧与学业自豪作为一对对立的学业自我意识情绪进行研究。
如果学业羞愧和学业自豪为对立的自我意识情绪,用自我意识情绪的诱发方法应该是适配的。这里选用回忆/想象情境法(郑璞,刘聪慧,俞国良,2012)中的想象情境法,即通过让被试想象某一情境来达到诱发情绪目的的方法。在本实验中拟通过想象法诱发被试的学业羞愧和学业自豪,测量和比较两种情绪下的个体生理反应,分析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的生理指标。
3.1 方法
3.1.1 对象
选取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的高一6个班,发放问卷312份,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94%。选取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总分得分前 20%和后20%,即高分组(得分大于66分)34人,低分组(得分小于 49分)30人(其中男生 22名,女生 42名),共64人。将被试按照ABBA方式分入实验组和控制组。
3.1.2 实验指标选取
情绪心理研究表明,当人们感到羞愧时常表现出双眼朝下看或者斜视,或者做着各种不安定的动作。前述对学业羞愧情境的调查发现,中学生个体体验到羞愧时,一般伴随着感觉热、脸颊发烧,出汗、手潮湿,呼吸变化和肌肉紧张颤抖等现象。依据以往研究(Christie,2002;李建平,张平,王丽芳,代景华,阎克乐,2005;李芳,朱昭红,白学军,2008;Kreibig,2010),本实验选择皮肤温度(皮温)、皮电反应(皮电)、血氧饱和度(血氧)、指脉率等作为情绪唤醒的指标。
3.1.3 实验程序
根据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的得分将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向其讲明无任何不利影响之后,开始实验。连接生理记录仪,让被试听一段 2.5min放松音乐,平静情绪,同时将后 1.5min的各项生理指标作为被试基线水平的指标。然后通过录音给被试提供情境,让被试采用想象情境法唤醒学业羞愧或学业自豪,想象时间为2.5min,将想象时间前1.5min的生理指标作为情绪唤醒时的指标。想象时间划分为3个阶段,想象后 0.5min、1min和1.5min。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即每个被试只想象一种情绪。
3.1.4 实验材料与仪器
用自编中学生学业羞愧情境的调查中频数最高的事件,即上课提问时不会回答或回答错误作为诱发学业羞愧的情境,而正确回答出较难的题目作为诱发学业自豪的情境。将两种情境具体化,并请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进行修正,采用录音的方式,通过Superlab 4.1软件编辑后在电脑上呈现给被试。
通过 16导生理记录仪收集并记录被试的生理指标,被试的反应通过电脑的数字键盘完成。
实验仪器为美国 BIOPAC公司生产的 MP150型16导生理记录仪,采样率为400 kHz。
数据采用Acqknowledge 3.9进行离线分析,获得生理指标在各阶段的平均值,并把数据录入SPSS 16.0。
3.2 实验结果
3.2.1 学业羞愧高、低分组及性别在基线期与唤醒期生理指标变化的比较
对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高分组和低分组及男女被试在基线期与唤醒期生理指标的变化值进行比较,见表7。
表7 高、低分组和男、女生基线期与唤醒期生理指标的变化值比较
由表7可知,低分组和高分组在皮电(t
=-0.59,p
>0.05)、皮温(t
=1.42,p
>0.05)两个指标的变化值不存在差异,而血氧饱和度(t
=-1.98,p
<0.05,d
=-0.50)、指脉率(t
=-2.66,p
<0.01,d
=-0.68)的变化值存在差异。另外,男生和女生在血氧饱和度(t
=0.25,p
>0.05)、皮电(t
=0.37,p
>0.05)、皮温(t
=0.91,p
>0.05)三个指标的变化值不存在差异,而指脉率(t
=-2.41,p
<0.05,d
=-0.64)的变化值存在差异。3.2.2 自豪组和羞愧组在基线期和唤醒期的生理指标及变化
由表8可知,基线期时羞愧组和自豪组在血氧(t
=0.96,p
>0.05)、皮电(t
=-0.88,p
>0.05)、皮温(t
=-0.96,p
>0.05)和指脉率(t
=-0.61,p
>0.05)四个指标上不存在差异。就两组从基线期到唤醒期的变化值比较来看,羞愧组和自豪组在血氧(t
=1.14,p
>0.05)、皮电(t
=0.94,p
>0.05)、指脉率(t
=1.87,p
>0.05)三个指标的变化值也不存在差异,而只有皮温(t
=-2.16,p
<0.05,d
=-0.38)的变化值存在差异。表8 羞愧组和自豪组在基线期和唤醒期生理指标的差异比较
3.2.3 羞愧组和自豪组的4项生理指标在实验各阶段的变化趋势
羞愧组和自豪组的4项生理指标在实验的4个阶段:1(基线期)、2(想象后 0.5min)、3(想象后 1min)和4(想象后1.5min)的变化趋势如图1。
图1表明,羞愧组的血氧饱和度在阶段1、2、3的时候呈现上升趋势,在阶段 4时开始下降;而自豪组的血氧饱和度在阶段2时略有上升后呈现下降的趋势。羞愧组和自豪组的皮电在实验阶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阶段 1时明显上升,而在其后阶段明显下降。羞愧组和自豪组的皮温在实验阶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阶段 1时明显上升,其后阶段上升幅度减小。羞愧组和自豪组的指脉率在实验阶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阶段1时明显上升,而在阶段3又呈现急剧下降。
图1 学业羞愧和学业自豪的血氧饱和度、皮电、皮温和指脉率在实验各阶段的变化图
3.3 实验结果分析
3.3.1 学业羞愧低分和高分组生理指标比较
随实验进行,学业羞愧问卷高分组和低分组的4项生理指标都有一定的变化,除了低分组在血氧饱和度上呈下降趋势外,两组在皮电、皮温和指脉率上都呈现上升趋势。而且在血氧、皮电和指脉率三项指标上,高分组的变化均大于低分组,且高分组的血氧和指脉率的变化值显著高于低分组。可以推论,采用想象法可以唤醒个体的学业羞愧;在实验过程中学业羞愧高分组的生理反应比低分组的生理反应要强烈,即问卷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容易唤醒其学业羞愧。证明第一个假设成立。
男、女生的4项生理指标均随着实验的进行呈现上升的趋势,而两组在血氧、皮电、皮温三项指标上的变化值不存在差异,指脉率的变化值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这与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调查结果一致,即女生比男生体验到较多的羞愧,女生也更容易接受暗示,因此采用想象法时女生更容易进入情境产生相应的情绪,进而引起生理变化。这一结果是否与人数(男生 22人,女生 42人)比相差较大有关,还需加大样本进行进一步研究。
3.3.2 学业羞愧与学业自豪组生理指标比较
基线期两组在4项生理指标上均无差异,说明选取的样本有效。分析基线期到唤醒期生理指标的变化值可知,自豪组和羞愧组在血氧、皮电和指脉率上的变化不存在差异,只有皮温的变化值存在差异。实际上,两种情绪不仅在数值上无差异,而且在实验过程中4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也非常一致。
通过两组在实验各阶段的4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随着实验的进行,两组被试的皮电都呈现上升的趋势,指脉率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这与Kreibig (2010)的研究结果一致:在愤怒、恐惧、悲伤、愉快和自豪 5种情绪下,个体的皮电都呈现上升趋势;而前4种情绪时,心率都呈现上升趋势,而自豪情绪却是心率先升后降。由此可以推论,本实验采用想象情境法成功唤起了个体的学业羞愧和学业自豪,并引起了生理指标的差异变化。Kreibig研究中所选对象为18~24岁的国外大学生,而参与本实验的学生皆为14~16岁的高中生。虽然年龄、文化背景不同,而且诱发情绪的方法也不同,但是情绪的生理变化具有一致性。同时,随着实验的进行,两组被试的皮温都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与本研究的前述情境调查结果一致,即多数被调查者报告,感到羞愧时会有脸红耳赤、发烫等生理反应,从而导致个体皮温上升。自豪情绪时个体的皮温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可以认为,自豪情绪和羞愧情绪虽然主观体验、个体的动作行为有不同,但是两种情绪下个体的生理指标基本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证明第二个假设成立。
既然中学生学业羞愧有较明显的生理唤醒,那么,学业羞愧这把“双刃剑”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呢?
4 中学生的学业羞愧与学业成绩
4.1 方法
4.1.1 对象
前述测验中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的高二1个班和天津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的高一6个班的有效被试347名,其中女生175名,男生172名。选取其中学业羞愧问卷得分低的前20%作为低分组,后20%作为高分组。
4.1.2 工具与材料
问卷:自编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
学业成绩:从年级主任处获得学生连续两次月考的语、数、外成绩,把两次考试的分数各自根据年级考试分数分布转换成T
分数后算出平均值作为学业成绩。4.2 结果
4.2.1 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得分不同者的学业成绩比较
将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的总分由低到高排序,将前20%作为低分组,后20%作为高分组,比较两组学生的语、数、外成绩,见表9。
表9 学业羞愧高低分组学习成绩差异比较
由表9可以看出,在自我预期不一致(t
=-2.10,p
<0.05,d
=-0.36)、学习中受到不公待遇(t
=-2.03,p
<0.05,d
=-0.35)、引起公众注意(t
=-2.56,p
<0.05,d
=-0.44)、学业表现不佳(t
=-2.70,p
<0.01,d
=-0.46)和总分(t
=-2.73,p
<0.01,d
=-0.46)上,高羞愧组和低羞愧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均存在显著差异,即高羞愧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好于低羞愧组学生的学习成绩。4.2.2 学业成绩与学业羞愧的关系
将347名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划分为40、50、60、70、80、90几个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羞愧问卷得分进行分析,结果见图2。
图2 学业羞愧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由图2可知,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比较差的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羞愧情绪。分数最低(40分)的学生也体验到较多的羞愧情绪,处于 50分数段的学生羞愧情绪最低,而处于 60分、90分的学生体验到最多的羞愧情绪。
结合表9和图2分析,表9表明中学生学业羞愧测量区分出高低学业羞愧情绪得分者,其学业成绩的确不同,一般结果是羞愧情绪得分高的学业成绩也高。也就是说,学业羞愧从情绪的效价来说属于一种消极情绪,但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其积极作用是明显的,或者说它属于一种促进活动的学业情绪(Pekrun et al.,2002);图2又进一步说明,羞愧强度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是复杂的。其中,部分学业成绩得分相对高者(学业成绩分别为60分;90分段)在学习中会体验到更多的羞愧情绪。
5 讨论
5.1 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编制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编制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为学业羞愧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也为羞愧研究提供一手材料。同时,学业羞愧也是学生学习中必然和较多体验到的一种学业情绪(俞国良,董妍,2006;马惠霞,2011;董妍,2012)。该问卷的编制,可为中学生自评学业羞愧、调节自己的情绪,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升学业成绩提供依据;也为中学教师识别和测量中学生的学业羞愧,了解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工具。
问卷的编制过程说明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如果将后续的生理唤醒和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作为进一步的佐证的话,该问卷不仅可以有效区分出高低学业羞愧者,而且还证明问卷高分组在相同情境下诱发羞愧情绪的可能性也比低分组较高,有较明显的生理唤醒,还证明高学业羞愧情绪组的中学生学业成绩也较高,这些可作为问卷良好效度的又一说明。
5.2 中学生学业羞愧有较明显的生理唤醒
5.2.1 中学生学业羞愧可用想象法诱发
上述实验采用想象法成功诱发了中学生的学业羞愧情绪和学业自豪情绪,虽然设置学业自豪对照组目的主要是对比,但却因此也证明了想象法诱发自我意识情绪可行。但同时也发现诱发方法和性别有交互作用,即女生比男生更适合采用想象法诱发学业羞愧。这可能是由于男生的竞争性高于女生,采用博弈、电脑游戏等更适合。那么未来的研究设计是否要考虑学业情绪诱发的性别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2.2 学业羞愧的生理唤醒特点
实验结果显示,在用想象法诱发出中学生的学业羞愧情绪时,皮电和情绪唤醒度呈正相关(Peter&Herbon,2006),即唤醒度越高,皮电上升越快。而且在血氧、皮电和指脉率三项指标上,学业羞愧高分组的变化均大于低分组,且高分组的血氧饱和度和指脉率的变化值显著高于低分组。证明学业羞愧属于(消极)高唤醒情绪(Pekrun et al.,2002;董妍,俞国良,2007)。
自豪组和羞愧组的皮电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二者均有较高唤醒度。那么,自我意识情绪的生理指标研究中,皮电是否可成为唤醒度研究的突破点?还有待探讨。另外,本实验中由于两组被试中均一半给予自豪情境,一半给予羞愧情境。两组的差别不仅能得出产生羞愧的可能性较高,也可以推论在同样情境下,高分组比低分组体验到更多的学业自豪。
5.3 学业羞愧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不完全一致
教育心理学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最利于学生的学习,那么学业情绪对学习呢?特别是负性情绪如羞愧是否也如此呢?Turner和Husman (2008)通过对美国医学心理课程大学生调查,发现有 25名学生在得到期中成绩后报告体验到羞愧情绪,而当得到期末考试成绩时,即使成绩等于或大于期中成绩,有的个体依然报告体验到羞愧。Thompson等(2004)的研究也表明,在经历同样的挫折后,易羞愧个体比不易羞愧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上表现都较好。如果不能长期保持较好成绩,或未达预期目标,这类学生所体验到的羞愧情绪会促使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鞭策自己在下次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本研究发现,羞愧情绪强度和学习成绩并不呈现倒U型关系,而是学习成绩较好和最好的学生体验到较多的羞愧情绪。认知归因理论认为羞愧(包括内疚)情绪是非适应性情绪,是因为他们假设对失败和不幸的归因产生了羞愧(包括内疚) (Czub,2013);加之在自我意识情绪研究领域中,有著名认知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如Lewis;Tangney和Dearing;Tracy和Robins等人的研究,以及Tangney等所编制的问卷TOSCA-3 (the Test of Self-Conscious Affect-3)(Tangney,Dearing,Wagner,&Gramzow,2000)均支持这一理论。但也有研究指出,羞愧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特点要依赖人们所使用的羞愧调节策略(Czub,2013),即羞愧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可能依不同的中介或调节变量而使结果不完全一致。本研究中学业羞愧与学业成绩的不一致关系可能源于此,如Turner等(2002)提出了羞愧韧性一词,其研究表明羞愧韧性高的学生面对失败能很快从羞愧情绪中恢复,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并改变学习策略,试图在下次获得更好的分数。本研究中分数最低的学生也体验到较多的学业羞愧,这与俞国良和董妍(2006)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学习不良青少年的消极学业情绪比一般青少年多,且他们在学业上体验到更多的羞愧情绪。在目前的学校环境中,成绩处于最低部分学生羞愧情绪往往消极作用远大于积极作用,那么怎样培养这类学生的羞愧韧性,让羞愧情绪发挥积极作用,减小消极作用,还需进一步探索羞愧情绪和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
6 结论
中学生学业羞愧可用中学生学业羞愧问卷进行测量。用想象法可有效诱发中学生的学业羞愧,诱发的中学生学业羞愧有较明显的生理唤醒,但它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是复杂的。
Blum,A.(2008).Shame and guilt,misconceptions and controversie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Traumatology,14
,91-102.Christie,I.C.(2002).Multivariate discrimination of emotion specific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Czub,T.(2013).Shame as a self-conscious emotion and its role in identity formation.Polish Psychological Bulletin,44
(3),245-253.Dong,Y.,&Yu,G.L.(2007).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academic emotions questionnaire.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39
(5),852-860.[董妍,俞国良.(2007).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及应用.心理学报,39
(5),852-860.]Dong,Y.(2012).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shame study Achievement exhibition.Retrieved May 23,2015,from http://onsgep.moe.edu.cn/edoas2/website7/level3.jsp?id=1339726783330732
[董妍.(2012).《中学生学业羞愧情绪研究》成果公报.2015-05-23.取自http://onsgep.moe.edu.cn/edoas2/website7/level3.jsp?id=1339726783330732]
Elison,J.,Lennon,R.,&Pulos,S.(2006).Investigating the compass of shame: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ss of shame scale.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34
,221-238.Ghorbani,M.,Liao,Y.,Çayköylü,S.,&Chand,M.(2013).Guilt,shame,and reparative behavior: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proximity.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14
,311-323.Kalat,J.W.,&Shiota,M.N.(2009).Emotion
(R.L.Zhou,Trans.).Beijing,China: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
[Kalat,J.W.,Shiota,M.N.(2009).Emotion
(周仁来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Kreibig,S.D.(2010).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in emotion:A review.Biological Psychology,84
,394-421.Leary,M.R.(2004).Digging deeper:The fundamental nature of “self-conscious” emotions.Psychological Inquiry,15
,129-131.Lewis,M.,Haviland-Jones,J.M.,&Barrett,L.F.(2000).Handbook of emotions
(pp.173-191).New York:Guilford Press.Li,F.,Zhu,Z.H.,&Bai,X.J.(2008).The duration of happiness and sadness induced by emotional film editing.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7
(1),32-38.[李芳,朱昭红,白学军.(2008).高兴和悲伤电影片段诱发情绪的有效性和时间进程.心理与行为研究,7
(1),32-38.]Li,J.P.,Zhang,P.,Wang,L.F.,Dai,J.H.,&Yan,K.L.(2005).Experiment study of autonomic nervous response patterns in five basic emotions.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al Science,14
(3),257-259.[李建平,张平,王丽芳,代景华,阎克乐.(2005).5种基本情绪自主神经反应模式特异性的实验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4
(3),257-259.]Ma,H.X.(2008).Development of the general academic emotion questionnaire for college students.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6
(6),594-596.[马惠霞.(2008).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6
(6),594-596.]Ma,H.X.(2011).Research on academic emo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Beijing,China: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马惠霞.(2011).大学生学业情绪研究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akogon,I.K.,&Enikolopov,S.N.(2013).Problems with the assessment of shame and guilt.Psychology in Russia:State of the Art,6
(4),168-175.Matos,M.,Pinto-Gouveia,J.,&Duarte,C.(2013).Internalizing early memories of shame and lack of safeness and warmth:The mediating role of shame on depression.Behavioural and Cognitive Psychotherapy,41
,479-493.Meng,Z.L.(2005).Emotional psychology
.Beijing,China:Peking University Press.[孟昭兰.(2005).情绪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Muris,P.,&Meesters,C.(2014).Small or big in the eyes of the other:On the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of self-conscious emotions as shame,guilt and pride.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17
,19-40.Pekrun,R.,Goetz,T.,Titz,W.,&Perry,R.P.(2002).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Educational Psychologist,37
(2),91-105.Pekrun,R.,Elliot,A.J.,&Maier,M.A.(2006).Achievement goals and discrete emotions:A theoretical model and prospective test.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98
,583-597.Peter,C.,&Herbon,A.(2006).Emotion representation and physiology assignments in digital systems.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18
,139-170.Qian,M.Y.,Andrews,B.,Zhu,R.C.,&Wang,A.M.(2000).The development of shame scale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Chinese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14
,217-221.[钱铭怡,Andrews,B.,朱荣春,王爱民.(2000).大学生羞耻量表的修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4
,217-221.]Shepard,D.S.,&Rabinowitz,F.E.(2013).The power of shame in men who are depressed:Implications for counselors.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91
(4),451-457.Tangney,J.P.,Dearing,R.L.,Wagner,P.E.,&Gramzow,R.H.(2000).The test of self-conscious affect-3 (TOSCA-3)
.George Mason University,Fairfax,VA.
Thompson,T.,Altmann,R.,&Davidson,J.(2004).Shame proneness and achievement behavior.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36
,613-627.Thompson,T.,Dinnel,D.L.,&Dill,N.J.(2003).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body image guilt and shame scale.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34
,59-75.Tracy,J.L.,&Robins,R.W.(2004).Show your pride:Evidence for a discrete emotion expression.Psychological Science,15
,194-197.Turner,J.E.,Husman,J.,&Schallert,D.L.(2002).The importance of student’s goals in their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academic failure:Investigating the precursors and consequences of shame.Educational Psychologist,37
(2),79-89.Turner,J.E.,&Husman,J.(2008).Emotional and cognitive self-regulation following academic shame.Journal of Advanced Academics,20
(1),138-173.Yu,G.L.,&Dong,Y.(2006).A research of academic emotions among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learning disabilities.Psychological Science,29
(4),811-814.[俞国良,董妍.(2006).学习不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学业情绪特点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29
(4),811-814.]Zheng,P.,Liu,C.H.,&Yu,G.L.(2012).An overview of moodinduction methods.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
(1),45-55.[郑璞,刘聪慧,俞国良.(2012).情绪诱发方法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
(1),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