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教学理念与训练实践研究
2016-01-08刘望
刘望
【摘要】立足于国际足坛史,欧洲、南美洲足坛犹如耀眼的星空,无数足球球星诞生,并谱写出了属于自身的辉煌战绩史,而中国足坛一直以来甚至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之所以中国足球的发展会陷入这样一种困境,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我国足球训练并未从儿童时期抓起,而“校园足球”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我国足球教学与训练开辟了新途径。本文针对“校园足球”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定位以及训练实践的开展方法展开了研究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足球”;教学理念;训练实践;研究
从目前我国足球教学与实践训练开展的现状看,基于教学理念的滞后性以及训练体制的不合理性,致使学生的足球意识这一基础过于薄弱,而思想决定行动,思想基础的不健全导致相应训练实践效果偏差,加上我国足球教学一直将技术、身体、战术以及心理这几大要素置于并列地位,过于成人化的教育模式下难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训练的实际需求。
一、足球教学训练年龄层次的具体划分与教学训练目标的定位
国际足联提出要想提升足球运动员的综合素养,提高训练的效果,最好是从6岁以下就开始训练,按照目前欧美足球训练年龄层次的划分标准,结合目前我国儿童与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现状,将相应基础训练阶段的年龄段定位在6到16岁,这一阶段在中国教育体制下,正好贯穿于小初高三个教育阶段,17岁以上则进入到了职业训练阶段。而在整个足球竞技训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为足球意识,其他训练要素的训练则需要以这意识为基础,通过大脑的指挥来实现技术战略的落实以及身体动作的协调等。因此,在实际落实足球教学与训练中,初级阶段需要以足球意识的培养为目标,促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心理素质基础,然后再通过职业训练来实现技术与身体素质等的培养。
二、“校园足球”教学理念与训练实践的具体落实
(一)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教学理念与训练实践的具体落实:第一,1-2年级阶段。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育的实际特点来落实,教师要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利用视觉与听觉等感官上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训练效果,通过控球以及传球的小组比赛形式,能够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与训练积极性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足球比赛意识的培养,在基本的运动中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第二,3-4年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与训练实践尤为关键,身体比例发育逐步协调,动作的灵敏度提升,且自身的性格特点逐渐凸显。教师需要实现基本战术的传授,并且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以小型比赛的形式来进行战略技术的指导,明确学生攻守职责,确保学生能够以协调的动作技能来实现控球以及传球等,并提升学生身体的耐力。第三,5-6年级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也随之提高,能够实现对对手、比赛节奏等的独立判断,但是在性格上虽然敢于冒险但是情绪波动加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实现球员独特风格的塑造,则多样性的小组战术进行训练,强化训练的对抗性。
(二)初中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在身体上逐渐成人化,心理上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同时会去模仿偶像球星,心思不集中,更为注重外在的形象,渴望获得同龄人的认可,在参与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叛逆性格凸显。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训练队中找到属于自身的位置,以位置战术训练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并以局部配合來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专项训练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素质。同时要针对任意球、角球等定位球攻守战略进行训练,并要注重教练的能力素质,确保教练自身能够被学生认可与接收。
(三)高中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则面临着是否继续足球训练,步入到职业生涯中,学生性格上开展沉稳,也能够意识到身体素质在职业训练中的重要性,同时自身的各项技能逐步提升,但是在性格上依旧存在弱点,难以控制自身的情绪。在实际教学与训练中,要注重全体战术的教学与训练,以确保学生具有走向职业化道路的能力素质。因此,在技术上、身体上以及战术上都需要进行深入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中国足球的发展,创造出属于中国足球的辉煌战绩,我国逐步落实了“校园足球”这一教育培训模式,在实际开展教学与训练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实现相应教学理念的定位,并明确训练实践的目标,结合不同阶段训练的重点来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具备足球职业能力素养,步入足球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