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化教育思想探析及启示——基于生活教育的视角
2016-01-08王倩吕指臣
文/王倩 吕指臣
2.吕指臣(1989-),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
摘 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现当代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习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指导教师探索挖掘新的教育方式,摒弃原有的古板的一成不变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解放学生,解放学生的身体,解放学生的思想,形成一种新的,更适合于学生的人性化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生活教育;教育方式;人本化
人本化教育思想探析及启示——基于生活教育的视角
文/王倩1吕指臣2
2.吕指臣(1989-),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
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现当代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习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指导教师探索挖掘新的教育方式,摒弃原有的古板的一成不变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解放学生,解放学生的身体,解放学生的思想,形成一种新的,更适合于学生的人性化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生活教育;教育方式;人本化
作者简介:1.王倩(1990-),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269-01
一、当前教育模式的现状
素质教育的号角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打响,数以万计的学生。不论是小学生、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无一不经受着素质教育的洗礼。繁重的课业压力,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课余作业,越来越重的书包已经压的孩童无法喘息,还有堆砌的如山高的书本没有读完。走在路上随处可见的拉杆式书包,高考完漫天飘舞的卷子,这一幕幕都不时的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谁来解救祖国的花朵,孩子们美好的明天在哪里?事实证明,素质教育推行后的结果与我们当初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是不相符的。那么,推行的实际效果和预估的目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述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集合了古今中外教育大家的思想精华。从古追溯,王阳明,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心即理”,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探索,他将内心的修养的升华作为教育的根本,提出三心,即;“存心”“尽心”“明心”等观点。他认为知、情、意、行中的知和行是密不可分的。他认为,知是行之根本。提出“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杜威在世界教育史上做出的贡献是极其深远的,他提出的“教育及生活”“学校及社会”的教育思想一直被各国的教育工作者沿袭着。陶行知借鉴了杜威的教育理念,认为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之中,将生活融入到教育,将学校比喻成社会是有极大的教育意义的。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存在于教育之中,在生活中实施教育才更为有效。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教育随生活的改变而改变,当我们的时代进步了,我们的教育知识,教育内容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增添新的内容,删除陈旧的知识。教育与生活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存在着辩证关系。教育影响着生活,生活反作用于教育。陶行知所提出的社会即学校相当于生活及教育的现实版或者说衍生版。真正的将社会融入学校,将学校看成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根据社会的现实需求来办教育办学校。教学做合一即为教法、学法、行动准则三者达成一致。
图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容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一)生活教育引导创造性的教学理念——解放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思想带给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同时也包括精神上的。培养创造性的前提是思想自由、空间自由、时间自由。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摒弃传统的镇压式的教学方法。聆听学生的新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将生活融入教育,将教育的痕迹慢慢削弱。在探索和实践中获得新知。
图2 创造性的解放
(二)生活教育引导学生思想回归—本真
陶行知所提倡的生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生活融入教育,以生活的需求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将学校融入社会,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式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使教育融入大众的生活,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教育。摒弃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开辟以学生文本,人本主义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思想回归,从现实出发去思考问题,从生活出发去解决问题。解放被禁锢的思想,鼓励思考、鼓励创造。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新世纪的人才。以人为本,促进人本化教育理念的推进。
(作者单位:1.河南师范大学;2.重庆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湖北:华中师范学院出版社,198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生活教育之性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50.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08.
陶行知教育论文著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64.
陶行知.陶行知日志.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