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在运输之外寻找意义
2016-01-07
各条中欧班列运输线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关注的理由有两点:一是,重要。无论是阿拉山口出境,经中亚到欧洲,还是满洲里出境,经俄罗斯广阔亚洲地区至欧洲,不仅串联对于中国商人来说已经荒芜两百多年的内亚市场,并且开辟了中国货物直达欧洲的新线路,而且使中国的影响重新进入该地区,对中国西部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长远和战略性的意义。二是,草创。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虽然“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有很多项目在内亚地区落地,但是对于中国进出口企业来说,利润的来源还在于“丝路”的两头:中国和欧洲,货物穿境而过,广阔的内亚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单纯的长距离运输的“途中”,一闪而过,内亚的市场和能量实际上并没有因此而激发。
贸易线路,在缺乏中间商和价值接力的情况下,对于它所经过的地区的贡献是可疑的,它本身也无法长期生存下去。中欧间的铁路运输线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步推进才会凸显自身的意义。
古代的许多世纪里,中国货物与印度、中东地区、非洲、欧洲的贸易无论是海上还是陆路,都是由特定的地区中转实现的,原则上讲是“区内贸易”,而非远洋、远距离贸易。
在海上,中国货物到马来亚大部分被转售给当地或印度、中东的商人,他们将货物重新包装装船继续航行到印度洋,转交给印度沿岸邦国,然后在中东上岸,再由当地的商业集团转道非洲和欧洲。《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真实反映了当时的贸易状况。当明朝统治者准备接管这个贸易体系时,我们看到在历史上,这个体系就衰落了。在陆地上,也是如此,中国的茶叶、丝绸、布匹和瓷器在口外的张家口集散,然后转运至蒙古腹地,转手给蒙古和俄罗斯商人,中国商人获得了在内地极有市场的毛皮和俄罗斯物品,中国货物则继续它们的北方旅程。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并非点对点单线、单物品的交换,而是在每个环节都存在一个小的贸易网络,如中国国内货物向张家口集散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国内贸易网络,其目标不仅仅是张家口,它本身还有国内流通的价值。贸易线路串起这些分散的网络,在贸易线路的两头完成国际性的价值转换,而其间这种最终的价值转换造就了它所经过地区的繁荣和价值输出。
中欧铁路运输的意义可能必须超越目前的商业目标,才能最终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否则与航空争夺货物的商业价值只可能对个别企业有帮助,无法支撑起一条漫长而复杂的贸易线路。而在中国内部,直接连接出境货物的不应该是各条单独运输线,从效率角度看,一定需要少数几个集散点,集聚中国这个方向的贸易和运输,在这样少数几个点上实现货物和运输的重新编配,甚至重新组织在适合的地点上进行原料采购和成品生产。当然,这必然打破从某地到欧洲直通的虚名,也要打破特定资源的独占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