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研究

2016-01-07陈景松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1期

陈景松

摘 要 为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1]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全面推进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育部推出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促进基层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基层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育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036-02

1 前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电教馆关于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文件精神,促进教育科研课题的深入开展,提升课题研究的学术水平,本课题组向福建省电化教育馆申报了《基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并被立为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立项编号:闽教电馆110615122)。通过四年来的深入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

2 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在国家、省、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办公室和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中心的支持指导下,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和网络条件,利用合理的远程教育手段,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培训。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通过培训与跟踪,总结出“集中培训+网络学习+跟踪反馈+反思提升”的基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有效转化策略。

我们的主要观点有:

1)开展教育技术培训能够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

2)采用集中培训和基于网络的培训模式[2],能够有效地开展大规模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高培训的总体效益;

3)采用形成性评价和基于文本的网上讨论以及实践应用和行动学习等方法,可以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

4)培训后的跟踪反馈,有利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持续提升。

3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本课题组根据区情,主要采用实验、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结合调查法和文献法,搜集国内外教育技术开发运用的动态与研究成果,学习其先进的理论和方法,科学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动态结合。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边研究边归纳和提炼,在整合中应用,在应用中提升。其中最主要的创新点是做好培训后的跟踪管理,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业务技能竞赛,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并提升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申请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点,分批次组织全区中小学所有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培训、考试。直至2013年,完成了对全区所有中小学教师的初级培训;到2014年秋季,完成了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考试,而且每次考试的合格率都在90%以上(最高一次的合格率达97.48%)。

4 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此次培训时间跨度大、人数多、培训地点分散(有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和委托培训),为了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我们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充分的准备。

首先是领导重视,层层落实。为办好培训,成立了培训项目工作小组,有专门负责该项目培训工作的领导和主讲教师,形成了项目培训统一领导、层层落实的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各工作团队在项目中的工作职责,确保培训工作的顺畅实施。

培训前,设计了前期问卷调查表,通过QQ、电子邮件等方式了解学员的教学设计能力、教育技术掌握及应用情况以及他们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预期,对各培训班反馈的信息分别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为后续的培训提供决策参考。

其次是吃透教材,明确目标。主讲教师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大纲(初级)》《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等指导性文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与讨论,统一了认识,明确了培训目标,把握了培训实质。培训采用“三维立体化”教材,以《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和《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V7.2、V10版)为教材,配以光盘和网络培训平台。

几个模块的主讲教师结合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对培训内容及过程进行了精心地备课和设计。从培训内容的安排与处理、培训的方式与方法到培训用课件的制作,资源的共享,主讲教师群策群力,互助协作,既保证了各部分内容的优质教学,又保证了纵向整体内容的衔接与协调以及横向各个培训班相关内容的一致性,确保了培训质量。

培训采用任务驱动方法,通过学员的自身参与和任务驱动,更新了教育观念,体验了合理地运用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在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将全新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带进培训课堂,使得培训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典范。

每期培训开班前,根据学员报名情况,按不同工作单位、任教学科、学段、性别和年龄把全班学员分成5~8个小组并指定一名组长。在培训过程中,经常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研讨、交流以及互帮互学活动。小组内的协作、小组间的竞争让“高手”更高,让全体学员体会到了同伴的关心和团队的力量。

培训除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互动、反馈外,每个班都有培训总结、简报、心得体会和反馈调查。根据本项目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以简单、可操作、反映实际情况为原则,依照培训学员的学习活动方式,确立以阶段成果、合作学习、作品展示为主要评价指标项,最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培训平台设有学习综合评价功能,针对学习活动提供学习记录,辅导教师对作业、专题研讨、作品展示进行审核并给予定性评价,系统汇总过程性评价结果自动生成参考成绩,最终成绩由主讲教师参考系统评价成绩,结合学员参与培训的总体情况和作品展示情况,给予综合人工评定。endprint

根据交流与反馈信息统计,对培训感到“很满意”与“满意”的学员比例为99.99%,对培训的十大模块中各个模块的教学实施与活动开展也非常称道。通过培训,学员们认识到培训内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可操作性实践,更加明确了如何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解决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改变了过去对多媒体课件评价时的片面认识,实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开展培训四年来,主讲教师和受训学员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可喜的成绩。笔者和另外一位成员先后被中央电教馆评为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优秀培训者”,课题组成员本人或指导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组织的各种教学技能比赛屡获大奖。

5 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和成果的社会影响

从后续的跟踪反馈情况来看,受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中均取得良好成绩,说明培训是成功的,采用的方法是得当的,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论文发表 课题组负责人在课题研究期间有八篇论文在CN刊物发表,其中核心期刊四篇;另外,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期间还有10篇论文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在CN刊物发表。

优秀课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 据不完整统计,课题组成员及一线教师在课题研究期间,先后有66人次在国家、省、市级的优质课、教学技能、教学案例比赛获奖,有40多项多媒体课件、微课等在国家、省、市级获奖。

培养出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科研型教师 课题组成员中省学科带头人一人,市级骨干教师三人。开展培训以来,全区涌现出一大批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初步形成了一些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型教师队伍。有些优秀教师被一些名校直接录用,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6 结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遵循最初的课题研究思路,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继续开展基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在实践中调整和完善;最后对培训的绩效进行评价,根据实际的问题对理论总结进行修正完善、提炼升华。

参考文献

[1]王春雁,朱文英.以《标准》为依据,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TET):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J].教育信息化,2005(12).

[2]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