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若干问题

2016-01-07宋玉丹龚成龙李庭古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5年12期

宋玉丹 龚成龙 李庭古

摘 要:随着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实验室的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本文提出了当前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从实验室制度建设、人员队伍发展及大型设备利用率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实验室发展;实验室制度;实验室人员队伍建设;大型设备利用率

1 实验室管理问题及现状

随着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全国各高校在实验室投入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实验室建设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实验室建设水平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高投入却并未带来理想的预期效果,一系列问题正在不断涌现出来。

1.1 盲目追求教学硬件水平造成浪费

不少高校为了进行教学评估,盲目追求所谓的教学硬件水平,在未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科学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新建了很多高水平的实验室,购买了大量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建成后却成了摆设,造成了投资浪费。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操作高水平设备的师资力量跟不上,没有人懂得操作设备;还有高校常规的教育对建成的高水平实验室需求量很少等。

1.2 实验室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实验室人员之间的职责不明、劳动强度大、考核机制不完善等情况都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消极。目前,大多数高校认为管理实验室不需要高层次人才,对学历等资质的要求不高。实验室队伍也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职称低、学历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实验室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1.3 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使用共享率太低

一方面,由于高校固定资产投资主体是政府,高校不承担类似企业“亏损”的风险,因此对资产管理的成本、效益意识淡化,导致不能合理有效配置和使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缺少高精尖的设备维护人员,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共享率;再有,缺乏大型仪器设备的信息互动平台,导致设备拥有方及使用方信息的不对称,想用的找不到设备,拥有者无处共享,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以上几个问题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密切相关。实验室投入、建设的不合理,会导致实验室队伍人员不足或人才结构的不合理,缺少相应的人才又会导致实验设备不能及时更新、维护,降低设备的使用率及共享率。

2 实验室管理建议

培根曾经说过:“一切科学都是实验科学”。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实验室、实验室队伍和实验室仪器设备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人认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科学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

无论是实验室设置规划不科学还是实验室管理人员消极对待工作,以及资源的浪费的根源是制度不合理,良好的制度能够极大的促进实验室的发展。实验室制度应当从高校的实际出发,体现高校自身特点,具有可行性、适用性。

为解决上文提出的几个问题,实验室制度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1 实验室建设及设备采购审查制度

新建实验室前,要由主管部门合理规划,相应学院(系)进行充分调研,由校领导牵头,主管部门、学院(系)及有经验的专家和学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共同进行可行性分析,组织规划实施。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前,要提交实验室工作委员会进行充分论证,严格禁止重复购买等现象。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实验室建设过程规范化、流程化。

2.1.2 實验室人员管理制度

要以人员结构合理,管理高效为目的,符合本校发展特点为原则,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室人员队伍。首先,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引进开始,制定招聘计划,考虑年龄、学历、职称等多方面,注重比例,建立专门的实验室队伍招聘与选拔体系。其次,实行岗位责任制,制定岗位职责及工作范围,一人一岗,杜绝扯皮推诿现象。再次,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制度,有效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技能。最后,制定合理的考核、奖惩机制,激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1.3 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制度

缺乏完善的共享管理制度,造成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因此要积极建立健全的共享机制及开放服务规范,主要应包括:设备登记、预约制度,有偿使用、损坏赔偿制度,操作及使用规范,开放服务时间及收费管理办法等。

随着实验室规模、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变化以及新标准、新规范的出台,已制定的制度需要与时俱进,及时修订。

2.2 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自身建设

实验室建设及发展水平的高低仅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先进的设备资源是不够的,主要还是靠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课的授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实力。

2.2.1 实验室管理队伍地位有待提高

多年来, 人们虽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却已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无法与理论教学的同等地位,有时甚至只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1]。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一直被认为“教辅人员”,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但是实验仪器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员来管理,实验课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来指导,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每一项科学研究成果,都是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共同工作的结晶。为此,必须摆正实验技术人员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2]。从根本上转变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看法,应该更加重视他们,鼓励他们多参与科研工作[3]。

2.2.2 加强实验室管理人才引进与培训转型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也越来越先进,逐渐与社会应用接轨,这就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跟上时代发展。

首先,要重新科学规划实验教学队伍,适当引进懂得高、精、尖技术的人才,从事实验室工作,作为后备力量,鼓励新到岗教师先到实验室工作两年,激发整个队伍的活力。

其次,注重老员工的培训学习,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如组织到其他高校实验室参观学习,或开展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研发活动,或者开展实践教学比赛等。

2.2.3 引入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与评价体系,提高实验室管理队伍工作积极性

实验室岗位具有特殊性,工作职责繁杂,使得通过传统的科研成果和论文数量对他们进行考核不具有科学性,从而使他们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失去平等的晋升机会,工作消极怠慢。

据文献统计,学校最缺乏的激励机制分别是工资待遇(63.8%)、职称评定(24.5%)、晋升机会(20.9%)、工作荣誉(18.1%)、领导认可(9.5%)[4]。

因此,要提高实验室管理队伍工作积极性,首先要改善工作条件,合理评定工作成果,提高待遇。建议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采取绩效考核制度,考核时根据其工作岗位及内容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量化,更加侧重于实验室管理、实验技术手段更新、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实验技术成果等,以此作为工资待遇、职称、晋升评定的标准,只有奖惩分明,才能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

2.3 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

大型仪器设备受到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的制约,一直是谁购买谁使用的“私有”的思想,影响了设备的共享,往往只有个别专业涉及高端仪器设备的使用,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3.1 充分论证、合理采购

购买大型仪器设备前,进行充分调研,对其稀缺性、适用范围、产生的效益等进行综合评定,树立资源共享观念,避免盲目购置和重复购置,降低设备的空置率,服从学校总体建设规划,保障均衡发展[5]。

2.3.2 建立信息档案、专人管理

对每一台大型仪器设备编写详细的档案,介绍仪器设备来源、原理及特性参数、功能特点、应用范围及操作方法等,由专人负责,专人维护,建立使用登记档案,以便共享查询。

2.3.3 设立专门运行经费

大型仪器设备维修费用较高,学校应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维护,防止出现“买得起用不起”、而致使用率低的现象,同时建立对外有偿使用制度,增加经费来源,将产生的效益部分用于奖励促进设备共享的单位或个人。

2.3.4 建设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

设备拥有者与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等是造成资源无法共享的主要原因,因此创新管理模式,建設完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势在必行,通过网络公开学校现有仪器设备信息档案,提供在线的在册查询、预约登记服务,实现不同学科、不同单位的设备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 结束语

实验室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场所,是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实践基地,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常新的,学校要本着不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规范的制度为前提,以高效的实验室管理队伍为保障,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科研教学服务为目的,积极探索实践,适应教学改革的步伐,切实提高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陆瑞德,等.浅析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轻工教育2008(2):53-54.

[2]吴细斌.对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及管理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202.

[3]云婷婷,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5):197-199.

[4]李成,等.高校实验技术人员专业发展状况与对策探讨——基于浙江省高校的调查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442-447.

[5]石爱平,等.地方高校教学设备资源优化配置探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4):70-80.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研究会资助项目(201213)。

作者简介:

宋玉丹(1988-),女,汉族,山东枣庄人,淮海工学院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