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分析

2016-01-07孙岚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控制对策影响因素分析

孙岚

(江苏省金坛市水北中心卫生院检验科 江苏 金坛 213200)

临床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分析

孙岚

(江苏省金坛市水北中心卫生院检验科江苏金坛2132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血常规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控制对策。方法:分析比较我院内部72例血液样本在不同的保存温度、不同的检测时间及不同的采用方式给整个血常规检测带来的影响。结果:取血液样本2小时之后送检比取血液样本24小时之后送检的血样内部白细胞数量较高,但其内部的血小板及红细胞数量低于后者;在冰箱内部保存的血液样本和在室温条件下保存的血液样本血常规检测没有明显的差异;静脉血液内部红细胞及白细胞数量低于末梢血细胞,但是前者血小板数量高于后者。结论:临床血常规检测人员应对影响血常规检测的所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全面的做好血常规检测之前检测质量控制,最大程度上的降低外界因素给整个血常规检测带来的影响,全面的保证整个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临床检测;血常规检测;影响因素;控制对策;分析

血常规检测是整个临床检测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通过其对于各种细胞数量等相关因素的检测,能够对患者所患疾病进行全面的认识,给临床医师提供较为有利的诊疗数据。但是在进行临床血常规检测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相关诊治工作的准确性。结合我院2014年3月-4月之间所检测的72例血液样本,对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检测的血液样本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1.基本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了我院2014年3月-4月之间所检测额的72例血常规血液样本,其中有男性38名,女性34名,最小年龄为31岁,最大年龄为54岁,平均年龄为46岁。

1.2 采用方法

血常规检测标本分为24小时送检组和2小时送检组,这两组所采用的检测方式及、所处的检测环境完全一致。根据标本保存温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冰箱内部保存和常温条件下保存,这两组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及其他检测条件完全一致。根据血液样本抽取的部位不同将其分为末梢部位和静脉部位两组,这两组采用的检测方法及其他检测条件完全一致[1]。

采用的检测仪器为优利特3300,检测使用的采血管均为产自同一医疗生产单位。对于末梢血的抽取选择受监者的左手的中指。

1.3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得到的数据采用现阶段较为先进的统计学SRPA12.0统计学软件进行,采用T检测,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送检时间检测结果分析

不同送检时间检测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不同送检时间检测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软件可得该组内部白细胞T=2.314,红细胞T=2.123,血小板T=2.147。其P均小于0.05。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在24小时送检的血样内部红细胞数量及血小板数量均高于2小时送检的血样,2小时送检的血样内部白细胞数量明显高于24小时送检血样内部白细胞数量。

2.2 不同保存温度下检测结果比较

不同保存温度下检测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 不同保存温度下检测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软件可得该组内部白细胞T=0.213,红细胞T=0.451,血小板T=0.102。其P均小于0.05。

2.3 不同采血部位下检测结果比较

不同采血部位检测结果比较如表三所示。

表三 不同采用部位检测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软件可得该组内部白细胞T=2.314,红细胞T=2.135,血小板T=2.412。其P均小于0.05。

3.结果讨论

3.1 不同检测时间对血液常规检测的影响

2小时检测与24小时检测对于检测结果中血小板的影响最大,推测产生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血液内部的血小板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聚集及黏附效果,导致其内部的组织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外,通过本组的检测发现,2小时检测的血常规与24小时检测的血常规之间的差别较大,因此,在医学上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应及时对所取血样进行检测。

3.2 不同检测部位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2]

末梢部位相对于静脉部位的白细胞数量及红细胞数量较高,推测其产生的原因为末梢组织处血管较窄,容易出现血液部分沉淀,造成白细胞及红细胞数量增多。此外,末梢血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静脉采集血标本通常采用较规范的真空管,人为因素影响相对小,也是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之一。

3.3 不同保存温度对血液常规检测的影响

常温保存组与冰箱保存组检测结果中白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及血小板数量差别不大,因此,在进行血常规检测过程中,在室温或者冰箱内进行血液式样的保存对整个血常规检测的影响不大[3]。

4.结束语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进行血常规检测的过程中应对血样抽取的部位及采用的检测方式等因素进行全面的额控制,做好检测前后的控制工作,全面保证血常规检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颖,方文婷. 超敏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测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20:1725-1726.

[2]罗娟,叶慧明,陈旭. 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1:74-75.

[3]夏沫,夏静. 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的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215-216.

【中图分类号】R33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5)15-0042-01

猜你喜欢

控制对策影响因素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焊接专业实训教学成本控制的对策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