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教育课
2016-01-07王春林
王春林 綦 林
如何上好一堂教育课
王春林綦林
如何将健康积极的信息变成教案和讲稿,为官兵献上内容丰富、导人向上的思想教育课,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为此,要把握好问题引导、表达精准、时机恰当、经典助力、知行合一等重要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备课;讲课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基层政工干部掌握育人主导权,占领思想阵地的有力武器,如何将健康积极的信息变成教案和讲稿,为官兵献上内容丰富的思想盛宴,是个很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下面就谈谈近年来我们在基层备课讲课中的几点感悟,同大家分享。
一、问题引导
基层单位,很少有“大事件”发生,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是在不断地从事重复性工作,对一切都习以为常了,容易产生惯性思维和惰性思维。作为政工干部,除了要有敏锐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外,还要有发现问题、洞察问题的能力。要像狄仁杰办案一样,练就一双慧眼,细心观察官兵学习、训练、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经常留心官兵的言谈举止、着装仪表、脾气情绪等各个方面异常现象,见微知著,从蛛丝马迹中察觉思想变化。“一叶落知天下秋”,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看似平常的事情进行追问,引发深度思考。看到了问题症结所在,就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在教学准备阶段,除了收集材料和编写教案外,有必要留出时间,针对出现的倾向性问题,预先展开讨论,引导大家认识到倾向性问题倘若不及时纠正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收集官兵对此类问题的看法和意见,通过思考“怎么做”来接受“对与错”,降低体会难度,初步形成思想共识。这种预先思考,可以引发情感共振,拉近教育者和受教者距离,授课的时候就能把乏味的说教变成内心的有效沟通,更容易让大家接受。
二、表达精准
授课内容和相关材料已经齐全,还要能够准确地归纳观点和文字表达。古人讲“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提炼观点要有“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的精神。从甲骨文到简体字,汉字的定型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形音义三者一体的“六书”构造系统,使得汉字本身具备相当的完整性,能够灵活组词,不同的组合含义可能完全不同,可谓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拿“警钟常鸣”和“警钟长鸣”这两个词来说吧。同为提醒人们要保持警醒之心,“警钟常鸣”里的“常”作副词用,意为时常、经常,强调的是动作的频率,“常鸣”是说经常鸣响,鸣的次数多,以不断地提醒人们注意危险,防止遗忘疏忽;而“警钟长鸣”里的“长”作形容词用,可表示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大,“长鸣”意为长时间地鸣叫,强调鸣响的时间长,“警钟长鸣”通常在某种情况即将发生时才会出现。而我们很多人在使用的时候常常未加区分。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字的推敲,在用词上字斟句酌,避免出现歧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用词的恰当,文中的提法不能和法律、政策、典章、规定相抵触,不能有政治上的错误;要注意语言的分寸、用词的准确,封顶、绝对的话应尽量避免,为情况发展留下回旋余地;感情色彩很浓的话不要说,一些文字比如“最”“很”“绝对”“非常”等尽量不要用,可用“比较”“相对”等带有弹性的词汇。
三、时机恰当
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大多数人都会回答“不是”。但是很多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却往往会陷入“做得越多,回报越多”的认识误区。面对一场考试,可能出现卷面写得越满、分数就会相对越高的情况,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就考试而言,错误的答案通常不得分,但不会减分。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不同,如果教育的质量不高、时机不对,不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厌烦情绪,产生抗拒心理,即反而被减分。因此,在注重授课质量的同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授课时机。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平时在家娇生惯养。一天妈妈生病了,让他做些家务,他便赌气离家出走。他在外待到天黑,肚子也饿了,这时看到路边有一个馄饨摊,便凑了上去。摊主问他是否要吃一碗?孩子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钱。”摊主看出了孩子可能是离家出走,说:“不要紧,我请你吃一碗。”吃完热腾腾的馄饨,孩子很是感激,临别时礼貌地向摊主鞠了个躬,说:“谢谢您!”摊主说:“谢我什么呀?”孩子说:“您请我吃了馄饨,又不收钱,当然要谢您啦。”摊主说:“我只请你吃了一碗馄饨,你就谢我。你妈妈十多年给你做了那么多好吃的,也没收你钱,你怎么不谢谢你妈妈呀?”孩子听了这句话,眼泪刷地涌了出来,转身就往家跑。摊主不是教育专家,却能三言两语就让小孩幡然醒悟,含泪跑回了家,正是因为准确地把握了教育的时机。这一点对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有启发。不过早地打“提前量”做“夹生饭”,也不失去“火候”放“马后炮”,在瞌睡的时候送上枕头,善于把握时机、及时捕捉时机、正确选用时机,教育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四、经典助力
古人说,“下君之策尽己之力,中君之策尽人之力,上君之策尽人之智”。智者善借人智。善借他人智慧的人,往往能集众人智慧于一身,办众人无法办成之事,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同一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如果想让官兵对你阐述的观点认同,就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和论据来支持,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经典的智慧。我们在讲课的时候适当地引用典故、名言、哲理故事或是领导人讲话,就是在借智者之智,集众智于一身,以增强说服力。政工干部要成为善于讲故事的人,因为故事本身就是对细节的形象表达,富含哲理、鲜活的故事更能启发人、打动人,震撼人心。另外,能够恰当地用名言警句或领导人讲话,也可以彰显授课者的知识层次和理论水平,为个人魅力指数加分。
五、知行合一
网络上每天都有大量心灵鸡汤类的文章转载,道不可谓不深,理不可谓不透,发人深省、充满正能量,然而知道和做到之间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广大官兵缺乏的恰恰是对于该如何去做的实践指导。因此,我们授课要突出的是该怎么做这个重点。《孟子·尽心下》有一句话:“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它告诉我们教育者本身也是受教者,我们先要知道自己该如何做,自己做好了,才能教导他人去做。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习主席指出,政治干部的表率作用本身就是最好的政治工作。也就是说要有“看齐”意识,“看”的是方向,“齐”的是榜样,“看齐”是无言的号召和有力的动员,是通过思想一致达到行为一致的具体动作。群众最讲究实际,最看重行动,只有说做一致,官兵才会感到你可信、可敬,才会跟着你学、照着你做。这体现了思想工作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如果我们在台上“唱功”很好,台下“做功”很差,就会失去可信度和感召力。任何教育的落脚点都在于指导具体工作,如果不能够做到这点,讲的道理再生动,讲课技巧再娴熟,也是一堂失败的政治教育课。
备课讲课是政工干部的基本功,作为官兵灵魂的铸造师、党的先进理论的传播者,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还有待我们大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思想障碍不破除,行动就不会自觉,工作落实就会打折扣,随着思想领域的斗争日益复杂,我们肩上的责任愈显沉重。
【作者分系91099部队汽车队、92330部队某分队教导员】
E2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