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讯
2016-01-07
简 讯
中国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联盟成立
中国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联盟宣布成立,旨在尝试以联盟的形式助推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和风险防御,对于构建更加有利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技术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意义重大。
(中信)
航天科技集团与福州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月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打造卫星应用示范工程,拓展高技术产业合作,开展航天技术应用转化,推进太空科技体验产业,积极推动资本层面合作,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航商)
四川省将为军民“联姻”出台专项规划
四川省作为国防军工企业大省,聚集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诸多军工单位,总量大、门类多,发展水平也较高。目前,四川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已草拟完毕。待批复后,四川省的军民深度融合工作即将正式铺开。
(华西)
长兴县将争创全国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
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将积极开辟军民融合领域,着力打造“全国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此,该县将突出开放融合主流,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围绕创建“全国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深度开展军民技术、产品和资金合作。
(湖日)
一是要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参军的积极性。在军工科研生产领域,国有企业是主力军,民营企业是生力军。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充分激发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当前应注重发挥好民营企业的作用。要畅通民营企业进入军工领域的渠道,定期举办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等交流活动。建立军队和军工集团考察了解民营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完善采购需求和供应信息交流机制。探索国有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军工资产证券化等民参军新模式。
二是要适度放开民营企业进入军工领域的限制。鼓励拥有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进入军工领域;科学制定保密标准、资质条件、准入程序、评估方法等具体实施细则;探索建立竞争性装备采购负面清单制度,开展民营企业承担一般成套系统和分系统科研生产的试点工作。
三是要注重发挥民营企业在军工领域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参与军工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税收、科技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强对民营军工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及早设立筹建中国科技装备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军工领域;加大政策性银行对民营军工企业海外技术并购的支持力度。
(世经)
科技部启动“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工作
2月22日,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印发《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简称《通知》),启动了“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深地资源勘查开采”、“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共6个重点专项的2016年度组织申报工作。《“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简称《指南》)同期发布。
根据《通知》,“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紧紧围绕海洋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的需求,将重点突破全海深潜水器研制技术,形成1000m~7000m级潜水器作业应用能力,为走进和认识深海提供装备;大力推进深远海油气及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装备研制,促进海洋油气工程装备产业化,为我国深海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指南》明确了2016年度“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申报的3大类共16个项目,分别为全海深潜水器研制及深海前沿关键技术攻关8项,深海通用配套技术及1000m~7000m级潜水器作业及应用能力示范2项,深海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6项,每项都明确了具体的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在深海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中,“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新技术研究”项目明确提出,针对深水及复杂油气构造、超深水和极地等环境下的油气勘探开发,研究拖曳式电磁勘探、高精度重磁勘探、多缆多分量勘探、高速率大容量信号传输、多用途海洋模块化钻机、极地冰区钻井、新型平台、新一代水下生产系统、新型管/缆、深水油气工程特殊材料等新技术,在该领域储备一批前沿技术。
(张弘弢)
工信部与海洋局签署《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海洋局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2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召开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座谈会,并签署《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海洋局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工业和信息化与海洋领域合作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出席座谈会,并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苗圩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这一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既重要又紧迫的战略任务。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海洋综合观测监测装备等领域,我国还处在起步或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大有潜力可挖。
他强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展海洋经济,装备须先行。未来5~10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各有关方面要尽快开展顶层设计,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务实推动相关工作,特别是对于探讨实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工程、组织实施智慧海洋工程,推动海洋调查与监测观测装备发展等工作,要抓紧推进,争取尽快形成具体的合作领域,大力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王宏指出,要聚焦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双方合作落细、落实。五中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提出了“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海陆统筹,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网络强国”。这两点要求为双方的合作指明了方向,要不断深化对中央战略部署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找准、做实双方在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和网络经济空间等方面的合作点,积极谋划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他强调,要顺应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合作方式。近年来,以“互联网+”、“金融+”等为代表的全球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海洋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和信息化及其融合的发展密不可分,海洋产业中的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本身就是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与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双方的合作要遵循和顺应这一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打造“互联网+海洋”、“海洋+智能工业装备”等创新合作模式。工信部可以发挥其在工业和信息化及其融合发展方面的优势,国家海洋局可以发挥其在海洋经济宏观调节与指导、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从合作领域出发,从基础业务着手,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工信部、海洋局将发挥各自优势,重点围绕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海洋综合观测监测装备等领域,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供给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双方将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形成合力,明确细化工作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分工、全面务实地推进协议所涉及各项工作的落实,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任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校企深度融合
3月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前期各领域科技创新已有的良好合作基础上,双方决定建立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和实践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成立合作委员会,积极推进新型国家级军民融合式国防科技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继续在重大战略问题上开展联合论证,并在优势专业领域开展前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应用基础研究,通过技术合作与联合申报项目,在材料与先进制造、飞行器系统与设计、天地信息网络、制导与导航、微机电系统等技术领域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
此外,协议约定,双方将积极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学术交流,建立高层会商机制等。
(李淑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