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剧名旦姚璇秋唱腔“腔音”分析

2016-01-06汤润哲

戏剧之家 2015年22期
关键词:潮剧分析

【摘 要】潮剧是历史悠久、唱腔优美的地方剧种。姚璇秋是潮剧青衣中的代表人物。本文通过学习、运用前辈的研究方法,以《扫窗会》为例,对姚璇秋的唱腔进行“腔音”层面上的分析,包括音高性腔音、节奏性腔音和力度性腔音。

【关键词】潮剧;姚璇秋;“腔音”分析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11-02

一、潮剧、姚璇秋简介

潮剧,又名潮州戏,是使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于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潮剧因受弋阳腔(高腔)的影响,至今仍保留高腔剧种特有的帮腔形式。潮剧行当齐全,其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

姚璇秋(1935-)乃新中国成立、潮剧打破童伶制后的第一代女旦之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传承人,于1989年、2010年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和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其代表剧目有《扫窗会》《荔镜记》《辞郎洲》等,塑造了王金真、黄五娘、陈壁娘等经典角色。有评价认为,姚璇秋“音域宽广,声如玉磬,音色圆润”[1]。姚先生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其多年的刻苦训练和舞台经验的积累。

笔者选择《扫窗会》作为分析姚璇秋唱腔“腔音”的例子,有以下几个缘由:一是“《扫窗会》是戏曲传统剧目”[2],王金真(姚璇秋饰)唱腔类型丰富且具代表性;二是该剧保留了潮剧古昔细工戏的艺术传统;三是《扫窗会》是姚璇秋的成名代表作。

二、“腔音”概述

“腔音”现象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大重要特点。但古人即使对其有认识也并未予以定义总结。直到赵元任(1892-1982)先生于1927年提出“花音”[3]的概念,才算是对“腔音”这一现象作了初步的总结。上世纪80年代,沈洽(1940-)先生提出“音腔论”,且成文发表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文中对“音腔”的定义是“音腔是一种包含有某种音高、力度、音色变化成分的音过程的特定样式”[4]。并分别以“音自身变化”和“不同音位感”对“音腔”进行阐释。但蒲亨建(1956-)的《音腔之疑》中提出的“‘音腔到底是‘音自身的变化还是‘不同音的组合”[5]的疑问,认为这存在矛盾。2004年,杜亚雄(1945-)与秦德祥(1939-)联名提出以“腔音”一词替代“音腔”的建议[6]。理由简述为:“音”与“腔”二者何为中心词,何为修饰词?显然“音”为中心词,“腔”则为修饰词。在杜亚雄与秦德祥编著的《中国乐理教程》中,“腔音”的概念是“在发音持续过程中,音高发生变化(也就是振动频率不固定)的单个乐音”[7]。笔者认同此观点。

三、姚璇秋唱腔腔音类别

笔者认为,目前关于戏曲唱腔的研究,做得较深入的是仲立斌老师。笔者通过研读其博士论文《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和著作《红线女唱腔艺术研究》,学习其唱腔研究的方法,并运用到对姚璇秋的唱腔研究中。

仲老师将董维松(1930-)先生的“润腔”五大分类,即“音高式润腔、阻音式润腔、节奏性润腔、力度性润腔、音色性润腔”[8]演绎为“音高性腔音、阻音式腔音、音色性腔音、节奏性腔音、力度性腔音”[9]。笔者亦按此分类对姚璇秋先生演唱的《扫窗会》的唱腔进行“腔音”层面上的分析,发现姚先生唱腔的“腔音”主要集中在音高性腔音、节奏性腔音和力度性腔音上,且分析如下。

(一)音高性腔音

“音高性腔音主要包括倚音、波音、颤音、回音等装饰音种类,是发音过程中音高所发生的变化”[10]。在《扫窗会》中,姚璇秋先生唱腔中的音高性腔音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倚音、回音和滑音。

谱例1①:

谱例1中第11小节的“巢”字属于倚音中的装饰性倚音。“声”字最后落在“fa”上,而“巢”字是在“sol”上,因此为了避免旋律平铺直叙,在“巢”字上加了倚音“la”使唱腔更添婉转韵味。此类装饰性倚音在姚璇秋的唱腔中属于比较常见的音高性腔音。

谱例2:

谱例2第4小节中“后”字的唱腔属于另一种音高性腔音,即表情性倚音。此类腔音除了具有装饰作用,还具有表达情感的功能。此时的王金真在犹豫着是否上前去与夫君照面。该倚音对人物犹豫不决的心理刻画得十分传神。

谱例3:

谱例3是姚璇秋唱腔中的又一标志性的音高性腔音——回音。在该句中其演唱效果如谱例4所示。

谱例4:

姚璇秋唱腔中包含的此种腔音数量庞大。笔者聆听潮剧其他名角的唱段,发现这不仅是姚璇秋唱腔中常使用的润腔方式,也是潮剧各行当普遍采用的一种润腔方式。

谱例5:

谱例5中出现了符号“”。这是笔者对姚璇秋唱腔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一种音高性腔音所作的特殊标记。在姚先生的唱腔中常出现下滑音的现象,而下滑后的音通常都落在所谓的“钢琴缝里”的音高上,以笔者目前的知识储备还无法将其明确地表示出来。而滑音现象是姚璇秋唱腔中潮汕韵味的重要载体。

(二)节奏性腔音

“节奏性腔音是音过程中所发生的节奏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弹性节奏”[11]。姚璇秋的唱腔中的节奏性腔音包括“迟出”、“撤(渐慢)”以及“顿音”。

谱例6:

谱例6出现了“迟出”现象,即弱起小节。此唱句中,演唱者没有在重拍起音,打破了音乐原本的规律性,表达人物困顿犹豫的心境。

谱例7:

谱例7则是“撤(渐慢)”现象的例子。该现象为演唱者在唱腔末尾放慢演唱速度,是打破音乐原本的规律性的一种手法,用意亦在于抒发情感。

谱例8:

谱例8是姚璇秋唱腔中使用顿音的一个例子,创造了“声断情未断”的特殊效果,可对观众的心理产生冲击,是连接演员与观众心灵的绳索。人物王金真此时的心情悲愤、无奈,她认为其所有的努力都没有作用,都是自己平添烦恼。

(三)力度性腔音

“力度性腔音是指音过程中所发生的力度的变化”[12]。这一类腔音通过音乐强弱上的变化,来达到其表达情感的作用。

谱例9:

这一例子是王金真在痛诉高官女抢其夫君这一事实的情景。谱例9中两个突强的音和“骤强”标记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王金真对高官女痛恨的心情,是人物情绪的宣泄,十分具有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表现力。

四、小结

综上所述,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积淀的潮剧的代表性人物,姚璇秋在《扫窗会》的唱腔中所使用的腔音类型丰富、准确且到位。此种不为炫技只为角色的表演理念值得每一位表演者学习。掌握丰富的“腔音”演唱技巧是姚璇秋先生能精准把握各类角色心理特点、准确塑造人物形象所不可或缺的技能,这亦值得后辈互勉。

注释:

①文中谱例均根据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出版发行的CD《潮剧·扫窗会》姚璇秋唱腔记谱。

参考文献:

[1]宋光祖.国家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丛书·名伶名剧赏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469.

[2]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中国戏曲曲艺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582.

[3]赵元任.赵元任音乐论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114.

[4]沈洽.音腔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4):14.

[5]蒲亨建.音腔之疑[J].中国音乐,1998,(3):26.

[6]杜亚雄,秦德祥.腔音说[J].音乐研究,2004,(3):29-36.

[7]杜亚雄,秦德祥.中国乐理教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18.

[8]董维松.论润腔[J].中国音乐,2004,(4):62.

[9]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60.

[10][11][12]仲立斌.红线女唱腔艺术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68,77,80.

作者简介:

汤润哲,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13级研究生,声乐方向。

猜你喜欢

潮剧分析
姚璇秋:潮水不尽 潮声不息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潮剧演出团队与潮剧兴衰嬗变研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
论潮剧的活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