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视阈下高职顶岗实习的现实审视
2016-01-06杨平
杨平
【摘 要】从课程视阈探索高职顶岗实习,剖析顶岗实习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学校应建立深度耦合的校企合作关系,系统化设计顶岗实习课程,创新顶岗实习教学实施方式,构建顶岗实习课程评价方法,加强校企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 顶岗实习 课程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86-02
一、顶岗实习的课程内涵分析
课程是学校为了达成培育人才的目标,从而做出的教育内容和过程的汇总,职业教育的课程包括所有理论教学活动和在学校或企业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毕业顶岗实习是学生结束在校公共平台课和职业技能课后,在授课老师的引领和教导下,利用在公司所学到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专业技术,熟练操作技巧以及各种工作积累的过程,以此完成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教学工作,客观上符合课程的根本特性。把顶岗实习定义为职业必修课程,主动在课程的含义上寻找定位,有利于提升其影响力。
(一)顶岗实习的课程属性。高等职业教育以传授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能力体系的核心。《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正确指导公司建立接纳高职学校实习生的规章制度,巩固学生的实习能力及工作态度,高职学校需确保在校生有充足时间投入到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占用人才培养方案1/6课时的顶岗实习课程,是高职院校专业培养计划中独立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从性质上说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实践课程。经过顶岗实习课程教学,学生以实习生的全新面貌,熟悉公司的整体运作,参与和企业发展有关的一系列实际操作,在实践中学习,做到熟练掌握专业技术,以适应岗位需要和提升就业能力。
受学习环境真实性和对学生实行公司管理模式等影响,顶岗实习课程教学要素发生了变化(如表1)。因此,顶岗实习课程应把重点放在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内容编排、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并兼顾顶岗实习在授课的时间、场所、内容、方式的特殊要求。
(二)顶岗实习课程的教育本质。在顶岗实习课程实施中,学生虽然承担公司岗位的生产任务,但实践劳动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习得的途径,学生彻底、完整地运用手、心、脑等各种器官学习,融“教、学、做”为一体,把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置于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的环境中,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专注于认知过程即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弊端。
二、顶岗实习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顶岗实习的施教主体乏力。顶岗实习课程中,校企共同体站到了施教者行列,企业占据主体地位,学校是主导地位。但顶岗实习课程实施中,校企双方主体作用不明显。一方面,企业出于安全和生产效益考虑,无视其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廉价实习生从事简单重复工作,学生完不成生产任务就辞退;另一方面,学校未与企业做好顶岗实习课程设计,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落实不到位。显然,顶岗实习课程教学薄弱之处在于施教主体的严重缺失,迫在眉睫是增强企业的主体意识,需要校企合作创新顶岗实习联合管理机制,需要保障企业的利益与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和整体设计不科学。顶岗实习并不仅是一种实习活动,更是一门独特的课程教学。基于此原则,顶岗实习课程教学应科学策划,其中包含课程理念、教学内容规划、教学实施规划。在顶岗实习的认识上,学校层面没有紧紧围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而是将它作为一种过程体验,顶岗实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在学生层面,学生则缺乏职业意识,已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认为所从事的岗位限制个人发展,表示将来不愿意从事现在实习的工作,因此把顶岗实习看成是完成任务,而不是提高个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企业层面,企业将顶岗实习学生列为用人计划的一部分,而不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多数情况是学生经过企业短暂岗位培训后,直接上岗,因而很难实现不同工种的轮岗学习。
在顶岗实习课程计划上,校企双方将学生安排到岗位后,在后续的教学中没有清晰的课程方案,学生在岗位上仅从事简单工作而没有教学指导,顶岗实习课程实施的随意性较大,很难达到顶岗实习的预期目标。
除此之外,顶岗实习在给学生安排岗位时,常出现被安排工作与学生专业不吻合情况,这是由于学校对顶岗实习实训基地联络力度不够大,学生实习效果差。顶岗实习目的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学生实习岗位应与专业对口。
(三)顶岗实习专业指导和管理难以落实到位。课程设计是一种方案,课程实施则是动态的实践。顶岗实习课程教学参与人员多,教学管理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和安全等方面,具有教学周期较长、实习分布区域广、实习过程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顶岗实习校企协同共管的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顶岗实习宗旨是让学生边工作边学习,而当学生在企业里工作时,企业仅将学生作为实习员工进行管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指导上不热心。校方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学生数量多,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指导多数仅停留在安全、纪律、生活等方面的约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指导。
(四)顶岗实习评价不完善。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顶岗实习里的优势和不足,还能够成为一种针对顶岗实习的价值取向,对于规范顶岗实习教学还有着促进作用。目前,顶岗实习考核体系设计不完善,对学生的考核往往是实习报告或答辩考核,无法完全准确评价学生的实习质量,致使许多学生的课程评价缺乏真实性,导致部分不合格的学生被送上工作岗位,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三、顶岗实习课程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深度耦合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通过扩展校企合作育人领域向企业输送高素质实习生,让企业体会到顶岗实习“课程化”的好处,才能促进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学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致力于建立一种“结构性”的联系,如“订单式”培养模式和不定向的“联合培养”模式。不定向的“联合培养”模式是校企共建“校中厂”和“厂中校”,增强校企资源、人才、技术、文化的互动,进而形成企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顶岗实习服务平台,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信息共享、责任共担,保障高职顶岗实习课程有效实施。
(二)系统化设计顶岗实习课程。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主,顶岗实习首先应与理实一体化课程、生产性实习等实践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明确顶岗实习课程与其他实践课程关系。顶岗实习课程是独立的实践课程,考虑到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认识工作任务和公司职场生活,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综合以企业工作要求、工作环境等为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方式并做出相应考核和评估,编制相应教学文件,如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报告书。
(三)创新顶岗实习教学实施方式。以校企一体化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为主体,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单位审核、企业指导教师聘任制度,完善顶岗实习单位、企业指导教师信息库和沟通机制。实施“双导师”制度,校企协商指定一位企业教师以师徒形式指导学生完成岗位业务工作,学校应给每个单位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负责顶岗实习过程指导与巡查,真正落实顶岗实习计划。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岗位适应变化情况,建立“跟岗—试岗—替岗”教学组织方法,并借鉴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模式,老师网络上授课或答疑。同时,学校辅导员应多关注学生实习期间生活情况及思想变化。
(四)构建顶岗实习课程评价方法。顶岗实习评价方案应在检测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评估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学校教育专家和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课程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结果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表现和实习成果等考核情况,由学校、企业共同给出综合评分。
(五)加强校企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与学生最直接接触是学校指导老师与企业导师,两者为学生传播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学校指导老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善于让学生接受知识,能够把实际工作情况在理论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企业导师常年处于生产一线,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指导学生亲身体验现场操作的同时,现场帮助学生解决现场问题。因此,建设校企指导教师队伍,兼顾学校指导老师与企业导师优势,采用“双师”协同教学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廷伟.课程视域中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实践与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
[2]潘春梅,张晓静.高职生物类专业顶岗实习课程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
[3]孙百鸣,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013CZY126)
【作者简介】杨 平(1977- ),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道路工程与高职教育研究。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