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2016-01-06
观点
粉丝是看书还是看脸?
3月28日,《工人日报》发表程永高的同名文章指出:据报道,第十届作家榜主榜3月22日发布。在这份榜单上,俊俏的“90后”张皓宸凭借青春读物《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等作品,吸金650万元位列作家榜第19名,超过了曾经的青春文学风云人物郭敬明。这份榜单展现出一个重要态势:“高颜值小鲜肉”,抢占畅销书市场。2015年,不管是从各大书展的签售人气,还是在网上书店的畅销榜,抑或是微博上的话题热度,“高颜值小鲜肉”与作家、出书,联系得越来越密切。他们的阅读精神和阅读心态,似乎尚未能真正进入到读书的思想、精神和灵魂的境界之中,所以,当下这些年轻的粉丝读者们,该如何戒浮躁,去功利,少盲目,勿趋时髦主义,消除娱乐精神,拥有宁静的文化心态,才是亟待被解决的问题。
民间文艺不是摇钱树
3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程永高的同名文章指出:政府对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视引来了各地开发民间文艺的热情,一些过去被人们忽视的乡村民间文艺成了“热点”,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成了被商业开发的“富矿”。蜂拥而起的盲目开发等急功近利的做法,会对民间文艺资源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如一些地方把美妙的民俗节日变成了“吃节”,把对民间传说的挖掘变成了“先造谣再造庙”的牵强附会,质朴动听的山歌变成了卖弄情调的旅游表演。就连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也被“找”到了故事的发生地,观音有了出生地,王母娘娘也有了真身。如此一来,民间文艺资源成为商业资本,民间文艺可以兑换成人民币。这些做法直接消解了民间文艺的文化功能,不仅不能传承弘扬民间文化,还亵渎了民间文化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民间文艺传承人。我们不能把民间文艺等同于可贩售的旅游商品,更不能把民间文艺的文化价值等同于可量化的经济效益。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4月12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王昱的同名文章指出:每隔一段时间,“读书无用”的论调就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鼓吹者们言之凿凿地举出不少例子:隔壁村的张二,小学都没毕业,生意做得有模有样;刻苦用功18年的老同学,还是个拿死工资、从牙缝里还房贷的小职员。这些人怯于面对的事实是: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自己无用。你确实是个不错的考试选手,确实从字里行间咂摸出了些墨水味,但失去了书本的荫蔽,你再没有半分优势。你的视角局限在那几本偏狭的书本里,却不知大千世界的无限可能。你只能在故纸堆里与前人对话,却不具备在现实世界里周旋的本事。种种无用中,最无用的是将自己的一事无成归结为读书所致——我失败不赖我,赖读书没用,要不是当初浪费那么多时间去读书,我也许就有用了。而如果我一无所成,我绝不拿读书无用来遮掩我的无用。因为我读过书,油墨已融入骨肉里,而你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