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战时文化工作的军民融合

2016-01-06余远来

国防 2016年1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创新

余远来



推进战时文化工作的军民融合

余远来

内容摘要:推进战时文化工作军民融合式发展,是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系列决策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要着眼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和战场需求,在战时文化工作组织领导体制、文化产品生产制作、文化传播致效等方面实现军民深度融合。要从瞄准打仗加强战略规划、围绕增强效能加强理论研究、融入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加强实践演练三个方面入手,推进军民融合式战时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军民融合 战时文化工作 创新

作者:余远来,南京政治学院科研部理论研究室讲师,博士,专业技术九级,中校

战时文化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作战期间在国家和军队范围内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旨在配合完成作战任务、凝聚民心士气、强化战斗意志、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生成和提高整体作战能力,是我党我军传统特色和政治优势之一。战时文化工作是国家层面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以全新的思维视野、前瞻的战略眼光审视和改进这项工作,运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路予以改进创新。

一、军民融合是战时文化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符号生产之统一的文化,具有凝聚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强大功能。未来的战争不仅是军事硬实力的残酷比拼,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直接对抗,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深层次争夺和文化较量将更趋激烈。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从战时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到战时文化产品的制作传播,从战时文化工作的广泛开展到战时文化对抗的全面实施,其资源和可动员的力量广泛分布于民众之中,运用的方式和功能的发挥也必须通过军民结合才能发挥出来,这些都需要军地一体、军民融合、共同参与、整体对抗。可以说,军民融合是战时文化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

首先,战时文化工作的领导体制有利于高度融合军地文化力量。我国虽然没有明确的战时文化工作领导体制,但是无论从战时动员体制还是战时政治工作体制来看,战时文化工作都蕴含其中,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要有效发挥战时文化工作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以及直接作战功能,必须根据战场态势目标,细化分配战时文化工作任务,既要在后方对我形成稳固的文化统一战线,又要在前方对敌形成强烈的政治和心理攻势。从战时文化工作的政治属性、空间属性和自然属性来看,必须全面整合军内外的文化资源、专业与非专业的文化力量,达到内外一致、专群结合。这既是战时文化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其鲜明的特征;既是我军的传统经验,也是战争的必然要求。战时文化工作只有充分发挥军地专业队伍的骨干作用,并激励广大官兵、社会民众积极参与,做到上下一致、专群呼应、点面结合、自主协同,才能发挥出合力效应,提振军心士气,巩固军民团结。未来联合作战的指挥体制,必然包含着地方党政领导、国防动员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领导,以便将地方人民武装、经济动员、信息支援、交通战备、政治动员、技术保障等力量统筹起来,实施统一指挥,使之最大程度、最具效率地为作战服务,进而有利于从国家层面构建军民融合、军地一体的战时文化工作领导体制,为深度融合军地文化力量、统筹运用军地文化资源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其次,战时文化工作的运行载体有利于高效组织军地文化动员。传播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一切文化都是在传播中发展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需要依托一定的物质载体才能得到有效传播和传承。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播的平台载体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逐步从单一平台向多维空间扩展,被称之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影响迅速扩大,移动技术迅猛发展,使得传播速度、传播效率得到快速提升。未来战争中的战时文化工作,可依托的信息平台和载体广泛蕴含于民用技术之中,是高效组织军地文化动员的可靠物质平台。战时除了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地开展文化工作之外,还要借助媒体进行范围更广的传播活动,使战时文化工作能在最大范围内、用最快捷的传播形式开展,进而尽快发生效力,及时形成合力,切实激发活力。战时文化工作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和从属性,必须服从服务于整个国家政治、外交、军事大局,必须适应战场环境、满足战时军民文化需求,这就需要情报信息、战场态势、力量运用等战时文化动员资源达成军地一体、同频共振、密切配合,为确保作战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

再次,战时文化工作的保障方式有利于集约使用军地文化资源。从战时文化工作的实质来看,战时文化工作是整合优化各种文化力量,从精神层面巩固加强己方、争取中间力量、分化瓦解敌方,为夺取战争胜利营造“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文化心理环境,以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其作用的对象是人的心理、情感层面,这就需要动员整个社会力量,以行动目标为中心,协力形成强烈的政治攻势和有利的舆论态势,确保更好地完成作战任务。因此,在未来战争中,集约使用军地文化资源、合力开展战时文化工作是必然趋势。特别是在进行文化产品制作、文化产品传播以及文化经费开支时,更需要有社会力量和广大民众的协力配合,努力做到文化产品创作快速、传播平台多样、经费保障充足。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联合指挥机构要加强与地方文化机构、宣传部门的协调配合,制定完善战时文化工作资源预征方案,确保实现及时动员、快速投入、迅速展开、联合致效。

二、战时文化工作军民融合的基本内容

遂行信息化战争中的战时文化工作,必须走开军民融合的路子,这是做好战时文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准确把握战时文化工作军民融合的基本内容,对于加强战时文化工作准备、增强战时文化工作效益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战时文化工作组织领导上实现军民融合。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强调以目标为中心,以体系为支撑,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多种手段、多种资源达成作战目的。因此,必须坚持党对战时文化工作统一领导的原则,有效实现军民融合,在完善现有军地联合指挥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军地战时文化工作的职责分工和任务协同。一方面,要坚持军队在开展战时文化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使战时文化工作始终紧跟作战进程,服从和服务于作战目的,科学制定战时文化工作计划,全面统筹调配地方文化力量和资源,确保战时文化工作始终具备强大合力,与其他作战行动紧密配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力量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战时文化工作体制,动员地方政府和广大民众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战时文化工作,持续发挥地方文化力量资源优势、传播平台优势和交流互动优势,为作战提供良好的文化保障。为此,要在现有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规划中,尝试探索建立军民融合式的战时文化工作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不断发挥地方知名文艺团体等文化力量在作战中的支援配合作用,全面动员地方各种力量资源和传播平台,使民众和其他可借助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战时文化工作。

在战时文化产品生产制作上实现军民融合。进一步发展军事文化产业,生产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准的战时文化产品,不断提高战时文化产品的感染力、辐射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对于巩固军民团结、增强我军软实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战时是一个特殊时期,突出以战争为背景的文化主题,打造战时的主流文化,凝聚最广大军民的战斗意志和作战决心,是战时文化产品创造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战时文化产品生产上要实现军民深度融合,最广泛地动员军地文艺团体创作更多激发民族气节和战斗精神的文化产品;动员演职人员创作更多展示爱国主义情怀的优秀剧目;动员新闻媒体单位制作更多激发作战信心、凝聚军民意志的军事新闻、文学作品,并迅速推介给普通受众,使之不断受到教育、接受熏陶;动员网络媒体把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形式的战时文化产品,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全方位宣传和全领域推广;动员众多非专业文艺创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战时文化产品的制作与生产,使战时文化工作在“草根”层面得到自主萌发、广泛影响,确保战时文化产品生产制作始终保持强劲态势、形成良好声势、产生实际效益。

在战时文化传播上实现军民融合。军队作为战时文化工作的主体,其战时文化传播的平台、渠道以及资源十分有限,必须紧紧依靠地方媒体资源和传播力量,实现战时文化的全方位、立体式传播。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县(市、区、旗)以上行政区划都建有电视台、广播电台,乡以上行政区划都建有文化馆(文化宫、文化站),再加上互联网站、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诸多新媒体,使我国在战时文化传播上具备军民融合的许多优势。因此,要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尽快制定颁发战时文化传播军民融合的相关法规制度,对战时紧缺和关键性的传播载体进行有计划地预征和研练,确保一旦发生战事,能够军地一体、快速反应、应急征用、充分释能,实现战时文化的多路传播、整体致效。

三、战时文化工作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本途径

习主席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战时文化工作作为关系国家战略大局、关系战争胜负的一件大事,必须强化战略意识、大局意识和融合意识,尽快建立相关机制、加强理论研究,并贴近实践展开演练,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式战时文化工作创新发展。

瞄准打仗加强战略规划。推进战时文化工作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纳入国家战略视野,加强战略筹划,切实把战时文化工作统起来、落下去,一旦遇有战事,能够做到及时应对、措置裕如。在领导体制上,军地双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筹划战时文化工作,建立相关职级领导机构。可考虑在县级以上国防动员委员会中,设立由宣传、文化、广播电视、文联、作协等部门和单位以及军事机关组成的战时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形成具体运行机制,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在完善法规制度上,对战时文化工作军民融合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进行细化梳理,制定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明确战时文化工作军民融合的基本内容、主要职责及相关工作运行机制,为军地一体进行文化动员、发展战时文化产业、联合生产文化产品、共同实现文化传播等提供法制保障。在军地一体实施上,瞄准打仗强化改革创新,对军地联合组织和领导开展战时文化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具体谋划,在资源融合、力量整合、协同配合上形成具体的战时文化工作预案,并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规划协调好军地同步展开相关备战工作。

围绕增强效能加强理论研究。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推进战时文化工作军民融合发展,必须注重发挥好理论研究的先导性、基础性功能。充分认清战时文化工作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路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战时文化工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定位,使之成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共识。通过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战时文化工作军民融合理论、体制及相关实践研究,得出有益于促进我国战时文化工作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经验启示,形成可借鉴的理论指导成果。围绕提高战时文化工作效能、推进战时文化工作创新,对推进战时文化工作军民深度融合的领导体制、法治保障、动员机制、发展部署、实践运行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为国家高层提供咨询决策服务。瞄准未来战争发展趋势和战场需求,对军地一体实施文化动员、进行文艺创作、搞好文化传播、强化政治攻势等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更好地引领战时文化工作在军民融合式发展中实现质的跃升。

融入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加强演练。战时文化工作虽然用于战时,但建设准备工作在平时,力量蓄积在平时,文化积淀也在平时,必须纳入国家安全整体战略计划、融入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中一并研究部署,并加紧进行综合演练。在联合演练、联合训练的过程中,设置战时文化工作使命课题,围绕破解战时文化工作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围绕建立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战时文化工作领导管理体系,围绕形成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战时文化工作运行体系,围绕完善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围绕实现军地一体、自主协同、高效融合,进行不同作战背景下的研究演练,使军地文化部门或相关机构在演练中练指挥、练合成、练协同,确保军地战时文化工作力量在研练中不断熟悉职责、明确任务,掌握、检验和完善战时文化工作军地协同计划,促使军地双方能够自主做到依案协同、密切配合。同时,通过研练发现问题,调整战时文化工作军民融合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力量动员、协同方案等,促进战时文化工作军民融合式发展深入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庄晓东.文化的传播与传播的文化.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1).

[2]顾伯冲、李彦.国家文化动员初探.中国军事科学,2007(2).

[3]王士彬、杜献洲.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解放军报,2015-03-13(1).

(责任编辑:胡东霞)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6)01-0022-04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创新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军民融合模式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