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日本零式战斗机对中国空军的技术突袭

2016-01-06

军事历史 2016年1期
关键词:突袭中国空军轰炸机

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曾惊动全世界,更使美国朝野一片哗然,因为这意味着在弹道导弹竞争中,美国被苏联超越,而美国还一直被蒙在鼓里。美国感觉在导弹技术领域遭到了苏联的突然袭击。自那时以后,美国人特别提出了“技术突袭”(Technology Surprise)这个概念,而技术突袭也因此成为技术管理、技术创新、军事创新甚至战略管理的研究对象。

所谓“技术突袭”,就是指以出乎竞争对手意料的独有技术成果或压倒性优势技术,投入应用所造成的震荡效应,使竞争对手面临非常被动的局面。从历史上看,技术突袭常常出现在军事或战争领域。在战争中,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武器装备或技术手段的问世和应用,往往导致作战方式方法或战术上的崭新变化,使军事效能获得惊人的提高,使对方突然陷入极端被动的境地。例如,化学武器、坦克、核武器、导弹核潜艇、电子战飞机、侦察卫星、隐身飞机等技术突破,都曾形成技术突袭,使得遭受突袭的一方处于被动境地。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之后,日军对重庆等城市实施了大规模空袭。为了夺取制空权、为航母和轰炸机护航,日军突然投入性能先进的零式战斗机,给中国空军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损失,造成了技术突袭效应。分析日本零式战斗机给中国空军带来的技术突袭,既是对英勇的中国空军飞行员的缅怀,也是为了从中理解技术突袭产生和形成的机制、过程及其影响,从而对如何寻求技术突袭和如何应对技术突袭进行思考。

一、零式战斗机的研制过程

基于侵华战争的实战经验,日本海军航空队提出需要研制一种比各国原有舰载战斗机航程更远、速度和机动性更高、作战性能更优异的单发战斗机,以满足在陆地和海洋上远距离争夺制空权和为航母护航的需要,其中特别包括在中国战场从武汉机场起飞远程奔袭重庆的需要。1937年5月19日,在对需求和技术可行性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日本海军向三菱与中岛两家公司提出一个名为“12试舰载战斗机计划要求书”的舰载战斗机的设计方案。“12试”中的“12”是指昭和12年。这种新型战斗机在1940年(昭和15年)正式由日本海军采用时,该年正好是日本皇纪2600年,后两个数字刚好是“00”,因此后来被称为零式战斗机,正式名称是“零式舰上战斗机”。

零式战斗机的技术突破是由日本著名飞机设计师堀越二郎完成的。面对海军提出的苛刻要求,曾经成功设计出舰载96式战斗机的堀越二郎开始不愿接受这一新的设计任务。因为根据日本当时的技术水平,几乎无法达到海军提出的性能指标。但他通过反复研究发现,除了减轻飞机重量需要寻求新的材料之外,其他技术难题都可以通过改进设计解决。这时,日本住友公司发明了新一代的ESD铝合金(即现在的7075铝合金),这种铝合金的强度很高、重量极轻,正合乎零式战斗机的设计需要,可将其用作机身构架。这样,堀越二郎才正式承担了零式战斗机的设计任务。

堀越二郎主持设计的零式战斗机是日本飞机设计的重要里程碑,在技术上采用了一系列崭新成果,如首次采用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电热飞行服、大口径机关炮、恒速螺旋桨、比钢还硬的新型超级铝合金机身构架、大视界座舱和可抛弃的大型副油箱等。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使零式战斗机成为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成果,其战术技术性能非常优异。主要表现在:

在飞行速度上,高达533.4千米/小时,这在当时丝毫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款最先进的飞机。在航程上,挂载副油箱,可以长达3350千米。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著名的英国“喷火”(Spitfire)式战斗机和德国BF-109战斗机的航程也仅有700千米。在爬升能力上,可达每分钟900米,爬升到6000米仅需要6分40秒,这使该机在空中格斗中占据一定优势。在盘旋能力上,其低速盘旋能力可谓当时第一,直到二战结束,即使美军也没有一种战斗机能够在这方面超过零式战斗机。在火力上,除了2挺7.7毫米机枪,还有2门20毫米机关炮。7.7毫米机枪的射程远,精度高;20毫米机关炮的威力大,只要1发即可造成敌方战斗机的严重损坏。这种火力搭配,当时在全世界都是顶级的。在俯冲速度上,高达630千米/小时,对敌攻击速度惊人,往往令其猝不及防。

除此以外,还采用了很多其他新的技术。如堀越二郎尽全力修改机身和机翼设计。他在保证飞机不至于解体的情况下,以将飞机的防御力和强度减到最低,来保证机动性、速度、航程、火力等4大性能。堀越二郎为此可谓做到极致,不愧为“飞机雕刻家”的绰号。如,原本一个机翼需要打10个铆钉,堀越将其改为8个;原来蒙皮是1厘米厚,堀越改成0.8厘米厚,甚至在梁翼结构打了很多圆孔,以减少重量。

总之,这种飞机除了防御能力较差以外,其主要性能使其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战斗机。显然,零式战斗机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它投入作战,会对原有的战斗机形成明显的优势。毫不知情的作战对手在战场上面临幽灵一样的零式战斗机,将处于极端被动的境地。

二、毫无防备的中国空军

零式战斗机之所以能对中国空军形成技术突袭,除了其性能超群之外,中国空军对其一无所知、毫无防备也是重要原因。

1940年7月21日,零式战斗机刚刚完成测试和试飞,还没有来得及正式投产,侵华日本海军航空队就提出申请,要求立即将该飞机投入中国战场。

侵华日军如此急不可待的原因在于:在实施空袭重庆等地的计划(即所谓的“101计划”)时,由于没有远程的护航战斗机,只靠轰炸机自己完成任务,结果飞机损毁率高达到10%;除了轰炸机伤亡很大以外,由于要躲避中国战斗机的拦截,日军必须在夜晚轰炸,导致投弹精度很差,轰炸效果很不理想。所以,侵华日军迫切需要这种可以全程为轰炸机护航的新式战斗机。他们认为,只要这种战斗机投放到中国战场,就会极大改变战略轰炸的效果:其一,可以大大减少轰炸机的伤亡;其二,可以让轰炸机群进行白天轰炸,大大提高轰炸精度,对重庆实行毁灭性的打击。

这样,零式战斗机在还没有命名的情况下,就在7月21日从日本飞到中国战场,第一批是12架,用于“101计划”的作战。为了尽快投入作战,飞行员们训练半个多月就驾机实战。

从技术水平来衡量,当时中国空军的苏制主力战斗机И-16和И-15与零式战斗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其中И-16的差距为一代半,И-15的差距则为三代。因此,用这两种战斗机与零式战斗机对抗,其结果可想而知。

另外,当时零式战斗机在日本国内是高度机密,就连日本海军高层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有这种飞机存在,中国对其更是一无所知。而中国空军的预警监视和目标识别能力非常有限,加上麻痹大意,即使发现了新目标也未能引起警觉。例如,那时宜昌附近的中国空军防空观察哨,多次发现一种小型飞机来回飞行,航程明显远过96式舰载战斗机。不过,所谓的“防空观察哨”其实也就是当地的民团士兵带着一架老式望远镜在山头或高地观察而已。这些人都是农民,基本都不识字,根本没有什么航空知识,观察到目标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比如,当时普通的轻型轰炸机一般是下腹部或者机翼挂着炸弹,而零式战斗机下面则吊着外挂副油箱。因为外挂副油箱是新技术,就算中国飞行员也不见得知道,所以地面观察哨一律把副油箱当做炸弹,观察结果报告为:发现日军轻型轰炸机多架。当时中国空军高层认为,连日军大型轰炸机都对付不了,谁还关注什么单座小型轰炸机!

还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空军的错误决策也是导致形成技术突袭的重要原因。在日军“101号计划”后期,由于中国空军仅剩40多架战斗机,几乎无力升空应战。即使起飞,也往往仅以数架进行编队。所以在整个1940年8月,中日两军空战不多,对此中国飞行员都很不满。他们表示:我们现在是没有什么力量,但也不能允许日军如此在我们的领空横行。这些勇敢的飞行员纷纷请缨,要求和日军决一死战,宁可全部牺牲,也算为四川人民作出一点贡献。中国空军高层经过仔细研究,也得出结论:如果这样打下去,虽然貌似可以避免一定的损失,但长久来看空军可能会重蹈北洋水师的覆辙。北洋水师在黄海一战后,其实还有一定的力量,却消极退守威海卫,最后被日军全歼,更没有对日军造成一点威胁。再说中国战斗机全面攻击日军轰炸机群,就算战斗不利,也不会损失太严重。所以,在9月,中国空军错误地制定了全部出动对日军轰炸机群给予沉重打击,迫使日本人停止轰炸的计划。于是,原来在重庆的空军第4大队,改为驻扎成都,同在成都的第3、第5大队合并。这样,中国空军几乎所有剩余的战斗机都编在这里,准备和日军决战。

三、零式战斗机带来的技术突袭

1940年9月13日,日军出动56架轰炸机,在13架零式战斗机的护航下,飞赴重庆上空。中国空军在对零式战斗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出动战斗机实施拦截。中午12时左右,中国空军飞行员飞临重庆东面的璧山上空时,看到不远处有数架日军轰炸机正在投弹,就立即追了上去。

中国空军出动了第3、第4大队的大部分战斗机,一共为41架。就在中国战斗机飞行员准备对日本轰炸机猛烈打击的时候,突然遭遇了意想不到的袭击。只见一种不明型号的日军战斗机,突然从高空俯冲下来,对中方战斗机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这批日军战斗机,就是近藤大佐率领的13架零式战斗机。他们其实在中国战斗机发现他们的同时,也发现了对方。近藤大佐立即命令所有战斗机立即爬升,留下日军轰炸机作为诱饵,他们则从高空突袭中方飞机。零式战斗机的爬升速度惊人,极短时间就已经爬升到高空。此前也有一些中国飞行员发现,似乎有一些小型飞机在轰炸机附近,但一转眼就没了。这些飞行员认为可能是看错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有一种飞机能够有这么快的爬升速度。

所以,就在中国战斗机准备攻击日军轰炸机时,零式战斗机突然从高空俯冲下来,用机关炮和机枪的强大火力组合,对中国战斗机发动了攻击。中国空军猝不及防,瞬间遭受重大损失。

中国空军的И-15和И-16战斗机在以往对付96式战斗机时,一般采用以下战法:以擅长低速盘旋的И-15和日军战斗机缠斗,以擅长垂直机动的И-16战斗机高速爬升,然后猛地俯冲攻击日机。没想到,这种战法在零式战斗机面前根本不管用。

当中国空军的И-15战斗机冲入激战的机群中,试图咬住一架零式战斗机开火时,就在一瞬间,突见零式战斗机以一个不可思议的小半径盘旋,就从后面反咬住了И-15战斗机并且猛烈开火。中国飞行员对此毫无还手之力。例如,当时中国空军的王广英、吉骧、郑少愚等战斗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都是如此。后来的中美空军联合指挥部副司令郑少愚,曾单独击落敌机5架,配合友机击落敌机数十架。这样的一个优秀飞行员驾驶的И-15居然也被零式战斗机打得体无完肤。他在空战中坚持和日军厮杀了15分钟,由于飞机被连续击中,被迫飞回基地。落地后经检查,发现飞机全身共中弹43发,几乎被打成了马蜂窝。

中国飞行员原本还以为,零式战斗机经过长途飞行在重庆上空的空战时间肯定是很短的,如果燃料耗尽,待其返航时就是中方战斗机反败为胜的好机会。这种想法在以前是对的,但面对续航能力长达6~8小时的零式战斗机,却又错了,因为它们在重庆上空仍有充足的空战时间。

再说垂直能力(包括爬升和俯冲能力)出众的И-16战斗机。И-16战斗机遭遇敌人以后,一般是紧急俯冲甩开敌机的攻击,然后立即爬升。没想到,面对零式战斗机,这种作战方式的结果是惨败。当时И-16战斗机在3500米高度遭遇日军突袭,他们立即俯冲急转躲避攻击。如果在之前,就轻松躲掉了。可是,零式战斗机的俯冲能力也极为出色,И-16战斗机俯冲急转多次,根本无法甩掉日机,只能连续机动。短短5分钟之内,И-16战斗机群从3500米降到1000米,却还在日军的威胁下,被压制的无法抬头,只有招架之力。这5分钟时间,已经有多架И-16战斗机被击中。这时,有些И-16战斗机正准备快速爬升得以摆脱日军追击。让人震惊的是,零式战斗机的爬升能力更强,不费吹灰之力地就越过И-16战斗机,爬升到更高的高空,随后又俯冲攻击。И-16战斗机应对乏力,陷于被动。

双方激战半个小时,中国空军第3、第4大队都受重创,41架参战飞机中,13架飞机被击落,11架飞机中弹迫降,前后一共损失24架之多。归航的10多架飞机,也大多被击伤。空战中,中方飞行员殉国10人,另有8人受伤。而日军参战的13架零式战斗机没有1架被击落。其中只有1架在降落的时候,由于机身中弹导致摇晃,将起落架折断,机身严重毁坏,算是被击毁的。双方战损比是24 ∶1!

蒋介石得知中国空军的惨败,非常震惊。14日凌晨,蒋介石紧急召开会议。他问:“为什么空军这么不中用?”还愤怒地表示:“我们不能让日寇如此嚣张,我们一定要集中剩余主力去报复!”一时间,会场鸦雀无声,稍后第4大队副大队长刘宗武代表飞行员们向蒋介石汇报:“我是航校三期,是您的学生。今天为了救国家,救同胞,我万死不辞,心甘情愿,勇往直前。但是,也要能让日本人付出一点代价才好。我们的飞机,本来数量和质量上就不如日寇,如今他们又拿出了今年新出的飞机,来打我们十年前的旧货。我们连还手的机会也没有,这样的牺牲有什么意义?以上是我的一点意见,但您如果下令让我们去作战,我们空军绝对会服从命令,必定战死给您看!”蒋介石听到这满怀委屈和勇赴国难的慷慨的陈词以后,深为震动,默然不语。第二天,为了避免做无谓的牺牲,蒋介石取消了原定的继续空战的命令。

此战之后,日本航空队取得了中国战场上空绝对的制空权。中国飞机根本不敢升空作战,如果强行作战,无疑于自我毁灭。1941年3月14日,避战半年之久的中国飞行员,忍不住起飞31架И-15和日军拼死一搏。这就是著名的成都“三一四”大空战,结果同样惨败。10月4日,还发生过一次被认为是“国军空军历史上最耻辱的”作战,那天空袭成都的日军零式战斗机居然在成都凤凰山机场跑道上降落,日军飞行员还跳出驾驶舱,拿着手榴弹去炸机库。一名日军飞行员在离开时竟然将机场上的警报旗拔走,再登机从容飞走。

面对零式战斗机带来的技术突袭,中国空军的飞机和飞行员损失惨重,有人惊叹:“中国空军的血几乎流光了!”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空军只能避开零式战斗机的锋芒,尽可能向零式战斗机作战半径之外的地方转移。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42年7月,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成立并成为了中国抗日战场空中作战的主力,才宣告结束。

四、针对零式战斗机技术突袭的反制措施

零式战斗机在中国战场上给中国空军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在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上也让美、英等国空军吃尽了苦头。美国空军和航空工业部门痛定思痛,研制出比零式战斗机先进得多的P-51“野马”战斗机,特别在1943年F-6F“地狱猫”战斗机正式装备部队以后,零式战斗机就只能甘拜下风了。研制出比对手更先进的武器装备——这无疑是对抗技术突袭的最有力措施。

此外,尽管零式战斗机很先进,但总是存在缺点或不足的。这需要做专门的研究才能掌握对方技术突袭的缺陷和不足,然后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战术措施,使技术突袭的作用大大降低。中国当时因技术能力太弱,显得一筹莫展,但美国人却找到了办法。

1942年7月,美国的水上飞机发现了一架因故障陷入泥沼的基本完好的零式战斗机,并将之拆卸运回国内。经过对这架飞机的反复研究和试驾,美军工程人员和试飞员认为如果以普通作战方式和零式战斗机对抗,基本没有获胜的可能,但后来终于发现了零式战斗机的缺点和应对措施。

首先,由于设计上存在的缺陷,零式战斗机在俯冲时,向左运动非常灵敏,而向右运动则相当迟缓。针对这个缺点,美军下令,一旦遭遇零式战斗机的袭击,美军飞机务必立即俯冲,然后向右边紧急旋转,这样很容易甩掉零式战斗机。实战中,这个方法果然奏效,许多美军飞机得以摆脱零式战斗机的追击。

其次,零式战斗机结构轻,抗毁性差,没有任何装甲保护飞行员和油箱,油箱也没有自封装置和灭火设备,很容易被击中起火,生命力很脆弱。美军由此为机枪里面加入了可以燃烧的爆破弹,通过爆破弹弹片能够击穿并导致零式战斗机起火,从而提高对零式战斗机的打击能力。

在各种主动和被动的反制措施面前,零式战斗机节节败退,到最后只得沦为自杀式飞机。这充分说明,技术突袭以及技术本身并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先进性要与战争正义性、战略战术水平、持续动员能力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五、启发和思考

零式战斗机肆虐中国上空的情景已经过去70多年了。我们从中可以汲取的教训也是多方面的。我们既要搞清楚技术突袭的成因和机理,尽力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占得先机;也要做好技术突袭的预警和反制准备,防止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受制于敌。

(一)技术突袭必须以有重大突破的技术成果为基础。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其一,作为技术突袭核心手段的“独有的技术成果或压倒性优势技术”,并非一般的技术革新,而是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技术成果。如果参照美国国防部对技术的分类,这类技术突破的成果并不是“渐进性技术”,而是“革命性技术”,甚至是可对对手保持巨大优势地位的“王牌技术”,可以总称为“突破性技术”。其二,按照技术创新学的理论,技术突袭实际就是最重大的技术创新,是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突破性技术,通过工程创新实现产品化,再投入实际应用并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如军事效益等),产生突发的震荡性影响的全过程。因此,重大的技术突破或创新成果并不必然带来技术突袭。只有将重大的技术突破或创新成果通过工程创新,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可靠的产品,产生了巨大效益或影响,才能形成技术突袭。

(二)技术突袭必须遵从需求牵引、技术推进、经济支撑等武器装备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背离这种客观规律去追求技术突袭。例如,如果不懂军事、不懂作战,不能提出切合实际需要的军事需求,也就不可能解决打什么仗以及需要什么样装备的问题。如果明确了需求,但不顾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支撑能力(包括经费和资源配置的可承受度),也是不可能设计、研制和生产出所需要的能创造战争奇迹的装备。比如,当年日本海军航空队正是从中国空战战场远程空袭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超前性的零式战斗机的战术技术指标,而作为飞机设计师的堀越二郎等技术专家是不可能提出这种需求的,因为他们没有作战的实际体验。同时,当堀越二郎发现海军所需要的飞机在技术上不可能实现的时候,曾经拒绝承担设计任务;只是在掌握了有关技术,特别是获得超高强度ESD铝合金材料以后,他才接受任务并得以完成零式战斗机的设计。

(三)技术突袭必然导致作战方式方法或战术变革。只有技术领域的突破,没有战术的变革,技术突袭是难以实现的。这实际上是技术突袭的重要机制问题。军事史或战争史上几乎所有技术突袭都如此,有的技术突袭甚至引起战争形态(如核战争)、作战样式(如闪电战、电子战)的重大变革。具体到零式战斗机的技术突袭而言,零式战斗机使缠斗式的空战方式或战术达到新的高度,其飞行速度、作战半径、滞空时间、转弯的灵活性、俯冲攻击和爬升的时机和方式、作战编队的构成等,都远远超过以往的战斗机,从而使习惯于原有空战战术的战斗机和飞行员遭受意料之外的袭击。这也就充分说明,在军事上要实现技术突袭,除了拥有一流的技术专家之外,还必须有高素质的既懂军事指挥和作战,又懂技术的军事指挥专家,以及有实战经验(理解战术问题)的一线作战人员的共同参与。仅凭某方面人才的“冥思苦索”或“奇思妙想”去寻求技术突袭是非常不现实的,充其量不过纸上谈兵而已。

(四)要高度重视技术预警。同技术突袭一样,“技术预警”(Technology Warning)也是由美国人首先提出来的。简单地说,技术预警是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包括公开的和秘密的)对潜在对手的技术发展进行跟踪研究,把握其发展趋势,对可能形成的技术突袭事先发出警报。技术预警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展望,它是从国家安全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保持己方军事优势、防止敌人“技术突袭”为宗旨的技术发展预测。可见,技术预警是国防和军事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对策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美国国防部、各军种及战略研究机构每年或不定期地发表关于世界主要国家军事技术的研究报告,其目的实际上主要在于技术预警。

猜你喜欢

突袭中国空军轰炸机
第十一页 知识点 轰-6K轰炸机
载入史册的中国空军英雄
中国空军发展史
B-1B轰炸机
突袭51区,拯救外星人
暴雨突袭
峡谷突袭
图-95轰炸机
中国空军最新主力战机亮相珠海航展
某陆航旅复杂地形低空突袭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