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海上方向空中远程投送力量建设

2016-01-06宿云波

国防 2016年9期
关键词:运力动员演练

宿云波 侯 蕾 王 朝

加强海上方向空中远程投送力量建设

宿云波侯蕾王朝

内容提要:新形势下,国家海洋安全与发展利益拓展,对海上方向空中远程投送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要加强军民融合力度,建立军地联合指挥体制,加强远程投送动员力量建设,开展针对性演习演练,完善信息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海上方向空中远程投送能力,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提供有力支撑。

国防交通海上方向远程投送军民融合

作者:宿云波,空军指挥学院作战指挥学博士研究生,少校;侯蕾,空军指挥学院政治工作系讲师,中校;王朝,空军指挥学院作战指挥学博士后,少校

海上方向空中远程投送,是指为达成一定的政治、军事、经济等目的,形成军事优势,依托海上战略通道,运用各类运输机,对部队人员、武器装备和物资实施的远距离输送。加强海上方向空中远程投送力量建设,是改善我海上军事斗争态势,营造开发海洋有利环境的长远之计和当务之急,具有深远的战略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海上方向空中远程投送,具有航程远、时间紧、保障难的特点,仅依托有限的军用航空运力是远远不够的。当前,军民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海上方向空中远程投送力量建设应走军民融合的道路,充分发挥民航系统强大的运输优势,实现海上方向空中远程投送军民融合式发展。

充分利用民航运力。长期以来,民航运力在保障部队遂行军事任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是航空投送的重要依托。沿海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其航空运力也日渐提高,具有较为雄厚的市场潜力。但多数民航客机缺少专用设备、加(改)装难度大等,无法投送武器装备尤其是大型装备。对此,可发挥体制性优势,由地方政府引导民航公司购置军民两用货机,以弥补货机应急改装能力不足的弱点,一旦需要无需改装即可直接动员参与海上方向远程投送行动,进而提高海上远程投送的效率。

充分运用民用设备。民营企业研制开发的大型通用航空集装箱、大吨位货盘、专用叉车等自动化装(卸)载设备,其技术日趋成熟,通用性较强,可配备在我远海岛礁、基地等,提升物资装(卸)载效率。此外,军队科研机构可借鉴民用技术,发展适合大型军用运输机的装(卸)载平台;紧急情况下也可将技术先进的民用设备转为军用,增强空中应急投送能力。

加强民用机场建设。遂行海上方向空中远程投送任务,多数是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的,对保障效率要求很高。为此,应采取多种措施,搞好物质转运环节的快速衔接,努力提高转运时效。具体可协调沿海地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部门,将尽可能多的运输方式引入民用机场;充分依托部分周边仓库资源丰富的民航枢纽机场,将部分战时空运的装备、物资储备在机场周边,确保海上一有战事能即刻装载,进而减少中转环节,提升应急物资储存转运能力。

二、构建联合指挥体制

实施海上方向空中远程投送,不仅投送距离远,而且远海海域广阔、远离大陆、气象水文环境复杂。因此,要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体制,对军用运输机、民航飞机等各类空运工具进行统一指挥。要本着集中统一的原则,理顺指挥管理机制,对各军兵种和地方的远程空中运输力量实施统一管理。为此,应建立从军队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事)业单位统一高效的投送指挥机构,确保远程投送指挥衔接稳定。可以军交运输部门为主体,成立专门的海上方向远程投送指挥机构,由军队和地方有关部门派员组成,平时作为常设办公机构,负责空中远程投送力量的使用管理,战时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各类空中远程投送力量,并管理沿海地区驻交通沿线的军代表机构,以便对远程投送中的指挥活动进行统一组织筹划。

三、加强远程投送动员力量建设

建立完备的沿海交通战备动员数据库。对沿海各省的交通运输工具及设施,特别是民航运力、民用机场的潜力信息进行全面调查和详细登记,依托网络数据库实时收集、动态掌握民航运力的数(质)量和分布情况,建立方便快捷的查询系统。采用网上统计、现场调研、数据挖掘等方法,筛选有用信息,去除过时信息,动态掌握可供动员的空中运输资源情况,为运力动员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保障。

健全交通动员法规体系。要依照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会同地方相关部门,抓紧完善交通战备动员法规,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工作关系,确保战时一声令下,地方运力能够依法快速出动,参与保障。

制定多种等级预案。海上方向军事斗争具有突发性特点,空中远程投送行动也具有应急性。要紧贴应急应战实际需要,着力完善民航部门、民用机场的动员预案,明确担负任务、行动要点、指挥协同等。要针对不同规模的军事斗争需求,制定多个等级的动员预案,根据不同规模与强度的军事斗争所产生的动员需求,启动相应级别的动员预案。依据海上方向军事斗争的可能性,可将动员预案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战争军事行动,另一类是非战争行动;战争军事行动也可按规模分为小规模武装冲突、中等规模联合作战、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每个等级预案中,明确决定权限、启用时机、动员等级和内容范畴等,确保海上方向一有战事,能反应迅速、指挥顺畅。

四、开展针对性演习演练

训练演练是战斗力生成的“孵化器”,扎实地开展空中远程投送训练与演练,是转化建设成效、巩固和提高远程投送能力的重要手段。

由军队相关部门根据有关法规,制定远程投送联合训练大纲和实施细则,明确军地各机构的任务职责、组训方法和相关保障,明确训练内容、重点和目标,完善训练制度。力争每年至少进行1次带有一定作战背景的远程投送演练。尤其要加强海上复杂地理环境、电磁环境和水文气象环境等综合条件下组织空中远程投送演练。通过演练,发现军地各机构在组织远程投送中存在的不足,完善整改措施,提升远程投送能力。

为提高民航机构承担军事投送任务的能力,应组织民航系统根据各种预案,结合部队外训,进行以组织物资装载、卸载和集散分流为主要内容的实战投送演练,进一步熟悉空中远程投送的飞行组织、指挥流程、保障方案等。

五、完善信息网络系统

坚持以海上方向军事斗争需求为牵引,按照统一标准规划,实行统一组织管理,切实加强海上方向空中远程投送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确保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起点高、基础稳、安全可靠。海上方向远程投送信息网络应由军队投送信息网、地方运输信息网联合组成,各信息网络内部则应由机关信息网、基层信息网组成,构建完备的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反馈和信息处理子系统。同时,应建立以信息网络为“纽带”,指挥控制网、投送力量网、物流集散网、机场阵地网相互依存、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从资源投送源头到投送终端的“无缝”链接。网络系统应由军地联合开发、共同使用,系统指挥层面由军交运输部门牵头,地方政府、动员协调机构人员组成,并与航空、公路、铁路和海运系统相互协同,确保各机构间既独立发展又紧密联系,构成协调统一的信息网络体系。

(责任编辑:胡东霞)

E23文献识别码:A

ISSN1002-4484(2016)09-0061-03

猜你喜欢

运力动员演练
首次演练
海底总动员
国防动员歌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梅炭运力为何紧张
未雨绸缪演练忙
一排11人
国防动员
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发展趋势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