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记者走边关 国门卫士:赤胆忠诚守“三疆”
——解读吉林省军区某边防团的“三疆卫士”精神
2016-10-11钱定瑞刘思祺
本刊特约记者 李 冲 钱定瑞 刘思祺
国防记者走边关国门卫士:赤胆忠诚守“三疆”
——解读吉林省军区某边防团的“三疆卫士”精神
本刊特约记者李冲钱定瑞刘思祺
不顾国土沦丧,解放军战士却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献出生命?”众新兵触摸着脚下的历史痕迹,纷纷议论开来:
界碑前宣誓
边界巡逻
精确定位、上报边情
野外执勤
“站在哨所前聆听那段屈辱史,让我懂得了知耻而后勇。”“拼了性命,咱们也不能再丢一寸领土、一寸领海!”……点击团政工网论坛,新兵们在“防川感怀”上的留言,始终热乎着记者的心。
战士谢晓勇在边境巡逻中,怕苦怕累,私自抄近道走捷径,团部发现后予以通报批评。刚开始小谢感觉团领导“上纲上线”,心里很不是滋味。而再次翻阅自己新兵时的“土字牌前的一堂课”学习笔记,他才幡然醒悟:“以前,我一想到清军士兵的懦弱松散,就十分气愤。想不到,如今我也差点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据介绍,每年新兵入伍,团里都及时组织大家学习国史、军史;下连后,各连队结合驻地资源开展富有特色的戍边教育。他们还发动全团官兵开展寻找“最美三疆卫士”活动,用身边的“活教材”引导官兵认清边防军人的责任是什么、自己该怎么做。他们利用本单位的典型事迹,编写近100万字的励志书籍;每周一期的团队新闻播报和几十部在地方电视媒体播出的影像资料,加载“三疆卫士”精神的“数据库”,让官兵们从使命任务、身边典型中,感悟“一眼望三国、责任重如山”的思想内涵。
“坚守”是三疆卫士精神的历史传承——老兵不老,“匠人”之花绽放边关
一阵密集的枪声过后,某边防团持续两天的边防分队实战化军事比武落下帷幕。作为比武中年龄最大、参赛次数最多的战士,八连四级军士长郑兆龙,再次斩获殊荣——综合竞赛第二名,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郑兆龙又立新功的消息在该团很快传开。“老郑真厉害,这已经是他第5次比武立功了。”
对于立功受奖,郑兆龙总是坦然看待。他以边防线上最常见的石头自比,说要做一块普通的“戍边石”。入伍14年,各项荣誉得了一箩筐,郑兆龙既不居功自傲,更不以老自居,始终兢兢业业,精武强能。
连有一“老”,如有一“宝”。采访中,官兵们经常如数家珍一般,说起像郑兆龙一样的一位位“老边防”,言语之间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扎根边防十几年,训练场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始终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常常与比自己小10余岁的战士一较高低。做示范、搞教学,更是一点儿也不懈怠,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戍边执勤,他们把职责谨记心中,对于连队的边防线,每一个路口、每一条通边小道、每一处沟坎,都了如指掌,个个都是地道的“活地图”“边防通”。
“我不想出院,因为一出院爸爸就不见了!”春节前夕,该团时任连队指导员李常发的儿子突发猩红热,高烧不退。那时恰逢老兵退伍,连队事务繁琐,李常发心中十分焦急,却又无法走开,直到3天后,李常发才赶到医院。正月初六,儿子康复后说啥也不想出院,说在医院有爸爸陪,回家就见不到爸爸了。儿子的话音刚落,李常发的泪水“刷”地滚落下来。
李常发的妻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结婚10年来,水费、电费咋交他不知道;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教室在哪他不知道;身患重病的父母大多是妻子照料,父亲走时没能见上他最后一面……在妻子眼中,他在单位里总有干不完的活、忙不完的事,回家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晚。如今已经是该团政治处主任的李常发,不止一次地跟记者提起,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边防干部,比他更敬业、奉献更大的人还有很多。
无论士官还是干部,他们的本质都是一名“老边防”。陪同采访的团领导认为:时下提倡的“匠人精神”,在这千里边防并不是新鲜事,在这群“老边防”身上,都有一种对边防事业孜孜不倦的“兵匠精神”。
“血性”是三疆卫士精神的永远底色——平时敢流血,战时少流血
2015年夏天,在葫芦岛某海训基地,烈日如炽,一名特训队员,连续进行了负重20公里、狙击警戒、特种障碍3个“魔鬼”般的科目后,感觉身体发飘,头晕眼花……他咬紧牙关,踉踉跄跄奔向终点,忽然倒地失去知觉。这是他近两个月的第五次过度训练而晕倒。
其实,他并不是特种兵,而是来自本文记述的吉林某边防团的一名战士,名叫陈要涛。这次脱水晕倒,他被直接送进了重症病房。家人、朋友们都劝他放弃,可他当“精兵”的劲头一刻也没有放弃过,不出一周又回到了训练场。最后,陈要涛以惊人的毅力在高手云集的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出征参加俄罗斯国际侦察兵比赛,并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集训队领导由衷称赞:“陈要涛的成功,源自其身上可贵的军人血性!”
尖子达到的高度,源于精神的厚度。近年来,该边防团持续用军人血性点燃“三疆卫士”精神弥漫整个训练场。训练场上,全团官兵叫响了:“平时敢流血,战时少流血。”
“人人都得记住自己的‘弹着点’。”这是新兵入伍训练“三实”考核,该团对所有第一次投实弹的新兵提出的严格要求。该团一名列兵告诉记者:“打仗的时候,手榴弹不是投出去就行了,还得看手榴弹落在哪里了,能不能杀伤敌人。”
这只是该团在贴近实战的训练中传承血性基因、在战斗精神的锤炼中强化血性基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他们坚决摒弃消极安全观,在科学组训、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设置逼真战场环境,周密拟定计划,开展实战化训练,对许多考核课目进行了“实战化升级”;他们还抽调“夜老虎”连一个排组建“蓝军”,经常性组织各边防连队的快反分队与其捉对厮杀,既练精了武艺,又杀出了血性。
隆冬时节,林海雪原深处,该团正在结合冬训组织边境封控实兵对抗演练,敌我双方激战正酣。
我方抓捕组的上等兵刘新军深入“敌”后,隐蔽接近敌方越境人员,出其不意将其按倒。肉搏中,刘新军的手臂被树枝划出一道10厘米长的口子,鲜血染红了迷彩服。但刘新军没吭一声,直到制服敌人……
看到“大写”的伤疤,记者采访了刘新军:“挺帅的小伙儿,留下道疤不后悔吗?”“战场上留下的伤疤,就是军人眼里最美的军功章。”小刘嘿嘿一笑。
体能训练
紧贴实战
雪地潜伏
血性基因铸就“三疆卫士”,铁血卫士锻造铁壁三疆。近3年来,该团有20余名训练标兵立功受奖,50人被省军区以上单位评为“训练尖子”“边防勇士”。2015年,该团立功受奖者中,80%以上是训练标兵;该团防区已连续多年无重大涉边事件。
“法治”是北疆卫士精神的时代内涵——干部不在条令在,哨兵规定在
翻阅团队的历史,有的连队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组建和改编的;有的连队已组建70余年,先后十几次调防,转战白山黑水20余个地区,10余次改变番号。这样一个“杂牌”部队的“组合体”,由于始终保持优良的革命传统,先进的光环一直熠熠生辉。
“按计划就是坚持制度,就是依法治军。”采访中,记者突访该团五连,恰逢连长去哨所送给养、指导员带着执勤组巡逻,连队主官均不在连队。当车驶近五连营门警戒线,哨兵立即挥手叫停。详细检查了车辆及带车人的军官证,并经与团作战值班室联系确认后,才准许进入营区。记者走进班、排宿舍,看到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地面干净整洁。一看当日训练计划是战术训练,记者直奔训练场。见一名士官正在组织训练,便叫来一名上等兵。面对连队担负任务和现阶段工作的一一询问,上等兵都对答如流。记者问道:“为什么你对连队情况这么清楚?”战士回应道:“我们每周都有工作计划,什么时候干什么,每个人都清清楚楚。即使没有干部指挥,工作也会按计划完成!”
“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平时与节日一个样,营区内与营区外一个样。”团党委这样认为,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只有让法治精神融入“三疆卫士”的思想,才能让贯彻落实条令条例、法规法纪,成为官兵的自觉行动。
近年来,该团广泛开展了“条令条例学习月”“百日安全攻坚战”等活动,叫响了“每天都是法规学习日”的口号。干部骨干带头学法、讲法、执法;每次连队召开连务会、班里召开班务会,必须学习一个规章制度、一段条令条例。如今,按纲建连、依法治边的理念,已深深融入全团官兵的精神血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官兵思想观念的变化,该团在依法治军的道路上也遇到了诸多挑战。团党委及时调整思路,对于法规制度,必须让官兵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大学生士兵张凯强,不顾“武装越野时穿制式胶鞋,不得穿地方跑鞋”的规定,私自穿迷彩跑鞋参加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被班长发现后,认为这是作弊行为,取消了他的成绩。小张抱怨这是“土政策”,班长没有立即批评他,而是带他来到障碍场,俩人比谁速度快。小张的跑鞋在障碍前屡屡打滑,被班长远远甩在身后。事后,班长语重心长地说:“地方跑鞋适合运动员穿,但是制式军鞋是为打仗设计的,不让穿地方跑鞋训练,是为了更好地与实战对接。”
“好制度”和“土政策”,常常是一念之间、一线之隔,规章制度一旦违反,影响了正常的军事训练,那就是“土政策”,必须予以纠治。
“既不让官兵当法盲,也不能让官兵当法奴。”采访中,该团领导的一席话掷地有声:坚持制度,依法治军,才是“三疆卫士”精神历久弥新的另一“秘钥”。
(摄影:马远凡)(责任编辑:胡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