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电视剧的随想漫谈式批评模式

2016-01-06

戏剧之家 2015年22期
关键词:题材美学美的

汤 雪

(山西传媒学院 山西 太原 030619)

试论中国电视剧的随想漫谈式批评模式

汤 雪

(山西传媒学院 山西 太原 030619)

电视剧创作、电视剧理论、电视剧批评作为电视剧领域里面三个重要的研究范畴,三者共生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电视剧市场的迅猛发展,电视剧创作呈现出强盛的发展势头,电视剧产业发展逐步壮大,一大批优秀的电视剧作品亮相电视荧屏。与此同时,电视剧批评领域也强势崛起,在电视剧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对电视剧批评模式中的随想漫谈式批评模式进行再研究,探讨几种批评模式对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影响。

电视剧;批评模式;雅俗观;审美论

电视是一门视听综合的现代艺术,这一本体特征决定了电视创作和观赏本身就是一种直观化、感性化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直觉。特别是在电视剧领域,编创者们根据他们自己对美的理解,兼容多种艺术形态,通过视听语言的渲染塑造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讲述着震撼人心的生活故事,从而“润物细无声”似的传达着时代精神和风貌,陶冶和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所以说,电视剧本身就体现出一种审美,它是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物化表现。

简言之,电视剧批评是对于电视剧的欣赏和评价,审美是对美的事物的鉴赏和评价,因而电视剧审美批评就是对电视剧中美的事物和美的表现的再评价。由于审美、美学以及美的抽象性,电视剧批评文本中的审美批评较为复杂和模糊,经常徘徊于鉴赏和评论之间,体现出一种直观的和感性的认知方式,而且批评话语多散见在各类型批评文本中,呈现出的多是印象式、随想式和漫谈式的批评方式。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发现目前学界关于电视剧的研究集中在创作生产方面的研究、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类型学研究、文化学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研究,亦或借鉴叙事学、符号学、接受美学、语音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电视剧理论研究,除此之外的大量研究文章多呈现出随想漫谈式的批评话语和方式。下面,笔者就这一批评模式进行研究。

一、关于电视剧的雅俗观

作为大众文化时代产物的电视剧在中国拥有庞大的收视群,面对这一客观现实电视剧创作首先要考虑的是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知识阶层观众的收看需求,所以电视剧往往呈现出思想内容上的平面化、追求感官刺激、崇尚滑稽逗乐等艺术效果。再加上高压力、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使得电视剧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消遣品,一味的消解经典和崇高更使电视剧逐渐沦为通俗艺术的代言。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厚积淀又潜移默化地深入人们的骨髓,这就使得一部分电视剧创作家和批评家们不安于现状,努力寻求电视剧的艺术品格。面对这一矛盾,雅俗共赏成为调和之后的结果。在电视剧批评文本中,相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雅俗共赏的论述。比如钟晓阳的《电视剧艺术发展趋向:多元化·类型化·纯化》一文在探讨电视剧的发展趋势时提到了雅俗共赏的问题。曾学远的《寻找共同的感动——电视作品“雅俗共赏”之路》一文认为真正的优秀电视剧是雅俗共赏之作。如此等等。

诚然,关于电视剧雅俗观的批评文章不是很多,而且基本上都是围绕雅俗共赏问题进行研究的,笔者之所以将其列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笔者认为电视剧的雅俗共赏就是电视剧创作和审美相互调和的产物,其中的“俗”就是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观众,“雅”就是于含蓄内敛中透露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就目前市面上的电视剧来说,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发展良莠不齐,泥沙俱下,面对这一大环境我们的电视剧创作更应该坚持沿着雅俗共赏的道路继续前进,在满足不同层次观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保守电视艺术应有的文化艺术品格,避免曲高和寡的理论说教,实现“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在电视剧中的完美呈现。

二、关于再现美和表现美

再现和表现是中西方文论中经常讨论的话题,学界普遍认为西方文艺是偏再现的艺术,而中国文艺是偏表现的艺术。其中再现重在反映现实生活,而表现重在表达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具体到电视剧中,电视剧艺术通过画面和声音展现日常生活,但同时又是创作者审美理想和审美创造的产物,所以电视剧是表现和再现结合的艺术。需要指出的是,在电视剧批评中,再现又体现在现实主义、真实、纪实等话语中,而表现又体现在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等话语中。具体在电视批评文本中,关于现实美的问题讨论的比较多,而对于两者关系的批评文章则比较少。

比如,唐志平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审美谈》一文从现实主义审美、浪漫主义审美和消费主义审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王心语的《电视剧美学意识的觉醒》一文分析了纪实美学和表现美学的区别。符葵阳的《论表现性风格电视剧的审美及艺术特征》一文在第一部分着重探讨了表现和再现的关系。王云缦的《电影·电视剧·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一文批评了近年来电视剧创作违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情况。关于再现和表现历来就是中西方美学界热议的话题,电视剧批评充分借鉴这一美学思潮而用到对电视剧批评话语中体现了两者对于电视剧创作和电视剧理论构建的充分性和粘结性。纵览时下国内的电视剧市场,电视剧类型多样,观众的喜好不一,各种类型的电视剧均可分得一席之地,有过于注重电视剧再现之美的,有过于注重电视剧表现之美的。但是总体来看,应鼓励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创作,注重在对现实生活进行真实再现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表现,从而能够体现电视剧的艺术之美。

三、关于审美特征论、审美题材论、审美趋向论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输入中国电视剧审美特征的关键词,出现相关的文章有:《试论电视剧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儿童电视剧的美学特征》、《论当代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与审美特征》、《谈戏曲电视剧的美学特征——从黄梅戏电视剧说开去》、《试论戏曲电视剧的审美特征》、《电视剧的艺术特性》、《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影视剧传播与本体美学特征》、《纪实性电视剧的美学特征》、《多义与开放——试论电视剧的美学特征之一》、《论后语境与北方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审美特征》、《纪实性电视剧审美特征——<九·一八大案纪实>引起的思考》、《论当代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与审美特征》、《近20年都市情感剧审美特征探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伦理电视剧的流变及其特征》、《宫廷题材电视剧的审美特征》、《优秀历史文化下电视剧的审美特征》、《中华之美——论优秀历史文化下电视剧的审美特征》、《现代视野下的武侠电视剧——论新武侠电视剧的审美特征》、《电视剧审美特征分析》等等,或是探讨电视剧艺术的总体审美特征,或是就某种电视剧类型的审美特征进行论述,均是作者的个人感想,无理论定式。以上文章大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对电视剧进行审美特征方面的论述,带有随意性和随想性。

关于中国电视剧题材论述的文章也有很多,比如:《关中系列题材电视剧研究》、《现实题材电视剧文化传播研究》、《中国神话题材电视剧的类型叙事和美学精神》、《主流播出平台黄金时段电视剧题材分析》、《电视剧题材创新的新路径:借路网络文学》、《当代中国电视剧题材的阶层偏向》、《中国电视剧题材创意的文化维度》、《五十年成就辉煌——小议中国电视剧题材主题的发展史》、《电视剧:题材多样》、《关于电视剧题材规划与创作的几个问题》、《关于电视剧题材规划与创作的几个问题》、《穿越时光缝隙——略论京味电视剧题材挖掘的文化价值》、《电视剧题材的选择与价值判断》、《电视剧题材的选择与价值判断》、《电视剧题材的形成及其特点》等等,大多数文章是从类型电视剧的题材选择上进行论述,这方面的文章重在分析不同类型电视剧的特征,构不成题材批评文章,只是借题材之名而转向其它角度分析。另外只有少部分的文章是对题材审美进行研究。这些文章对电视剧的题材问题进行了个人感发式的论述,尽一家之言,对中国电视剧题材理论的丰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关于电视剧审美批评文本中几乎每一篇文章的最后都涉及电视剧的未来发展问题,这便是关于电视剧审美趋向的讨论,这些文章大多是作者结合全文的具体内容,通过原因、内容、现状等问题的探讨之后得出关于审美趋向问题的总结预言式的分析论述。总体上看,电视剧审美趋向研究大都是作者的随感性论述,就全文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对电视剧未来的发展做出预言。笔者认为这些文章往往只是抓住一个点进行论述,缺乏大视角和理论研究广度,而且文章得出的结论缺乏整体性和全面性。

总而言之,电视剧审美活动本身的抽象性和随意性造成了电视剧鉴赏者和批评者思想上的“天马行空”。在大量的电视剧审美批评文本中,随想漫议式的审美批评文章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大多数批评者秉负着文人的浪漫情怀,面对电视剧的发展现状发一时所感,进行印象式和随想式的批评。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批评者另辟蹊径,选取之前无人问津的美学命题并将其套用在电视剧中进行论述,观点新颖且富有理论深度。

[1]仲呈祥.关于电视剧艺术创作与批评的哲学思考[J].艺术评论,2013(10).

[2]符葵阳.论表现性风格电视剧的审美及艺术特征[J].现代传播,1991(02).

[3]戴清.传奇审美,跨类风行——近年电视剧的审美趋向探析[J].当代电影,2011(03).

[4]肖芃.社会语境下的电视剧传播[J].现代传播,2012(9).

[5]仲呈祥.中国电视文艺发展史[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

J905

A

1007-0125(2015)11-0103-02

猜你喜欢

题材美学美的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好美的雾
纯白美学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妆”饰美学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