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赴死的决心

2016-01-06于兰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张自忠大刀台儿庄

于兰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

我都忘记是哪一年了,在我生活的城市往西,在临清市的“张自忠纪念馆”读到张将军此段话。当时,同行多人热泪盈眶。擦去眼角热泪之后,大家依然要像正常人一样或肃穆或欢笑地在纪念馆前留影,穿着时尚的衣裙,我们不该也不应失态痛哭,那样或让人嘲笑我们矫情,或我们也为自己的矫情尴尬。

特别是在今天,网络资讯如此发达之际,稍有不慎都会沦为别人的笑柄。尤其是那些抗日神剧,“手撕鬼子”、“裤裆藏雷”,如某位评论家所说,它们的黑化作用腐蚀了那些年真正的抗战。

寻找张自忠将军的人生经历,还得回到北平。当年名将宋哲元的29军凭借大刀、手榴弹在长城抗战,名扬天下,但也是那一次他明白中日军事力量之差距。时空到达那个时间段,宋哲元的29军,张自忠是当时29军38师的师长。长城抗战爆发时,29军在喜峰口一线布防,当时的29军装备最差,被形容为“寄人篱下,军费无着,穷困潦倒,士兵们衣衫褴褛,形同乞丐”。但就是在长城抗战一役,宋哲元命人为装备最差的29军每个士兵打造一把锋利的大刀,并配教练进行指导操练,使不少士兵练就一手高超的大刀术。3月9日晚,五百名大刀队员夜袭敌营,抡起大刀向睡梦中的鬼子头上砍去。十一日夜,大刀队再次出击。共砍死砍伤日军三千多人,烧毁了日军二百多辆汽车上的弹药和粮食。从此,“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一威武雄壮的歌声唱遍中华大江南北。这一次的胜利可以说是惨胜,宋哲元以一万多人的伤亡换来杀敌五千的胜利。即便如此,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全国人民为之振奋。

后来宋哲元成为河北省主席,有了自己的地盘,但在各方势力夹缝之中也让他疲惫不堪,所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7月28日当日军进攻南宛时,他还没有清醒地想到日军会发动全面战争。但南宛的抗战同样惨烈,也出乎日本人意料之外。本以为是最薄弱的地方,驻防那里的那些学生兵却血战抵抗,英勇的学生兵伤亡惨重。

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出于保存实力的一点私心,宋哲元还是不留下一兵一卒,一走了之,只让张自忠作北平代市长。张自忠临危受命,但他也深知自己的处境,当时张自忠对秦德纯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29日凌晨,二十九军除留下四个团维持治安以外,全部撤走。

北平人民清早出门,发现国军已经抛弃了平津人民退走了,而张自忠署名的告示四处张贴,劝告民众各安其业,不要惊惶自扰。于是舆论大哗,都认为张自忠做了汉奸,一时间举国声讨“张逆自忠”。张自忠是一个自尊心、荣誉感非常强的人,这次遭遇对他打击很大,从此萌发死志。

在这些背景下的张自忠能做什么呢?他只有冒险辗转天津、济南寻找自己的抗战部队。所以北平的失守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但在这位军人心中应该隐隐有着许多歉疚,他是否觉得自己应该像历史上那些民族英雄一样自杀殉国。自古国破家亡之际自杀殉国的民族英雄文将较多,像张自忠这样的武将还是抱着死也要死在战场上,跟敌人同归于尽,也不拱手将热血生命白白地牺牲掉的想法和决心。他没有那样做,不然就没有了后来的壮举。

张自忠是现在临清市唐园庄人,所以临清市建纪念馆纪念他,他的女儿张廉云还来过这里。在天津、武汉等都有“张自忠路”,但临清市却没有张自忠路,也是遗憾。因为当所有人经过这条路,当外地人来到这里偶然问起这条路,“张自忠”的名字又会多少次地被人们叫起,让人们重想起那段历史?我也曾在去纪念馆的路上四处寻找那条应该被叫作“张自忠路”的路牌之类。即便如此,无论是在这样一条路上,或是纪念馆里,我们都能感受到英雄的魂魄仍在,俯视着今日繁华之地。

在纪念馆里,看到将军的遗书全文:

仰之我弟如晤:

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179D(38师和179师)取得联络,即率诸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张自忠手启

不知那时的张将军是否已有所预感,但他毫无畏惧。记得他当年逃出北平到达济南之时曾写一信:“忠冒险由平而津而烟台而济南,刻即赴南京谒委员长,面言一切……而社会方面颇有不谅解之际,务望诸兄振奋精神,激发勇气,誓扫敌氛,还我河山。非如此不能救国,不能自救,并不能见谅于国人。事实胜于雄辩,必死而后能生。”

我在不是张自忠路的路上,看到绿荫满地,鲜花盛开,想到这位将军其实对于当年的北平失守一直是耿耿于怀的。这是我的猜测,也是因为他的遗书,并上面那封书信,他一直说“良心安慰”,一直说“必死而能后生”等语,可见,在英雄的心中,他一直都在准备着最后的壮烈牺牲,仿佛他认为那就是他的宿命。

于是,为大家都知道的后来的事实,历史这样写道:“在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

就是在那时,1940年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写下了文章开头的那段话。我想那时在他的心里已然坚定地做好了“为其死”的准备。

为大家所众知的是,张自忠率2000多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13师拦腰斩断。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10多次。日军伤亡惨重。

1940年5月15日,日军10000多人分南北两路向张自忠率领的部队实行夹击。激战到16日拂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1940年5月16日一天之内,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最后壮烈牺牲。

今年的6月22号,我随省作协采风团开始“寻访抗战路”时,走过很多地方,每多感慨。在沂蒙红嫂纪念馆,听讲解员说这里的每一寸泥土和山石都有抗战军民的鲜血,到台儿庄纪念馆看到当家李宗仁将军抗战的地方,其战役之惨烈,也是无可比拟。而在这个纪念馆里,我看到了张自忠的名字。因为在他最后壮烈牺牲之前,将军有过许多的抗战经历,包括援助台儿庄大战,为最后台儿庄大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进行了月余的台儿庄大战,这中间难道日本不会派兵增援吗?是的。此时,在临沂和滕州,正是张自忠增援庞炳勋。当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时,张自忠和庞炳勋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日本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从而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台儿庄纪念馆里有李宗仁站在火车站的路牌下的一张照片,非常帅气而庄严。作家采风团的作家们无论男女都像李将军那样站在火车站的路牌下拍了照片。我们嘻嘻哈哈地,仿佛我们并没有纪念这些人,不是,也许我们只能以欢笑的方式来仰望他们了。

当年,当运送张自忠将军的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张自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国共两党分别在重庆和延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张自忠殉国时,年仅50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每年都有人前去送上鲜花,含泪仰望他的雕像。

在今年这个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像张自忠这样的英雄们应该瞑目了,跟敌人的每一场战斗都是后来取得胜利的关键,没有哪一个环节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我相信,每一个流血牺牲的英雄都是像张自忠将军一样怀着一颗赴死的决心去战斗的。他们的流血牺牲为抗战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基础。他们成为一个个我们仰望的名字和丰碑。

猜你喜欢

张自忠大刀台儿庄
健身百态
又见菜花黄
——忆台儿庄大捷
张自忠勘破鸿门宴
张自忠勘破鸿门宴
听爷爷讲述大刀的故事
台儿庄大捷后盲目决战谁担其咎?
张自忠部与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