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为本 提升思维
2016-01-05马成
马成
【关键词】 化学教学;理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4—0112—01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教师和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初中化学新课程降低了对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要求,突出了对科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基本观念的形成。化学学习的重心从背诵、记忆具体的事实及概念原理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根本的学科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上。所以,初中化学的教学要紧紧围绕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而展开,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促进理解的化学教学,下面笔者浅谈一下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土壤设计教学
化学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已经会了什么”开始进行教学。当学生拥有的观点、事实及体验与事物或现象的本质不一致时,他们就会产生对概念和原理深入理解的迫切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促进学生理解的化学教学中,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寻找学生的关注点和兴奋点,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理解的学习内容之间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常见问题深入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对熟悉的内容进行重新思考,那些看似简单但实际复杂的知识才会显示出其固有的科学价值和教育意义,从而被学生理解并接受。
例如,在学习《化合价》时,通过在认识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而后引导分析化合时原子变化的本质:得失电子和形成共用电子对,这样找到了化合价知识建立的本质,同时也诱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化合价”的学习动机。
二、以学生需要理解的内容为核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在确定需要深入理解的学习内容后,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个关键的教学策略就是围绕核心概念提出基本问题,通过问题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基本问题是对核心概念的认同,指向对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基本问题,让学生基于已有知识经验在对基本问题作出解答的过程中产生基本理解。
例如,元素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抽象的核心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元素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和物质的元素组成是物质性质基础的基本认识。为了使学生产生上述基本认识,可以设计以下基本问题:①如果将水进行无限次的分割最终得到的是什么?②水是由H2O分子构成的,电解时可以得到H2和O2,水可以灭火而氢气可以燃烧氧气而助燃,你认为上述三种物质的基本成分各是什么?在电解水时基本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但它们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都是CO和CO2,CO可以燃烧,CO2却可以灭火。上述基本问题都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涉及学生熟悉的物质和现象,是学生感兴趣并经过思考就可以对元素获得深层次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认识到即使组成物质的元素相同,但物质的性质也可以千差万别,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认识涉及物质的结构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后续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构建认知结构
构建认知结构的核心因素是认知过程的思维参与,即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灌输,也不是简单地用框图来描绘。“网络”不是一盘散沙,也不是一团乱麻,而是一个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整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封闭的教学,或由注入式教学导致的结点之间的线性联系,都会导致认知结构的封闭和僵化。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对知识综合整理,促进知识的结构化;在应用中加深知识间的联系,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
如对“饱和溶液”概念进行教学时,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溶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区别与联系,进而使学生认识到:饱和溶液的实质是“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饱和溶液必须同时满足“在一定的温度下和在一定的溶剂里”两个前提条件,二者缺一不可;而后教师强调关键字词,从而是学生浓缩概念,显现概念的实质,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
总之,促进理解的化学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对所有学习内容都进行深入地理解,那样既不现实也不值得。值得深入理解的学习内容都是超越了那些孤立而散乱存在的事实或技能。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