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2016-01-05朱凌然

甘肃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物教学渗透

朱凌然

【关键词】 生物教学;生命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4—0064—01

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忽视了生命教育,青少年的情感、心灵和个性培养被忽视,对于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学生不能深入体会和体验。作为基础教育中的生命教学学科的生物教学,理应担当起生命教育的重任。要让学生通过了解生命、感悟生命、探索生命,以激发自己产生珍爱生命、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本文就此问题作了如下探究。

一、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生命都没了,还何谈教育。所以,对于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来说,我们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生物学科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从人类生命的起源进化到个体生命的产生和消亡,其有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元素,为生命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不太重视生命教育,这必然影响到我们今天的学生,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既不了解生命,也不珍惜生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幸运的是把切实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完善人格的养成作为我们教育者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在生物课堂上学生对生命知识进行学习、对生命的本质进行探究的时候,要刻意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将生命教育渗透生物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敬畏生命。在“认识细胞的结构到细胞构成了生物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用心地渗透了生命的产生。笔者这样引出:当你看到一位母亲怀胎十月,在经历痛苦的煎熬和漫长等待的焦虑后,随着“哇”的一声响亮的啼哭,宣告一个新的小生命诞生时,你是否会感叹生命的来之不易?出生之后,我们的父母、家人不辞劳苦地照顾这个襁褓中弱小的生命,怕他冷,怕他热,怕他饿,怕他遇到危险……上学了,怕他被人欺负、怕他出现意外、怕他不安全……因为,生命对于我们来说仅仅只有一次。生命的不循环性、不可再生性告诉我们,不仅我们的父母对年幼、年少的我们更加爱护,我们自己也应该有爱心,善待亲人,善待他人,善待周围的环境,调控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责任感、敬畏生命的人。

2. 感受生命的力量。在讲到“种子结构及萌发”时,种子吸水膨胀的量有多大?”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堂生物课。干大豆吸水膨胀后,能使玻璃瓶爆裂,解剖学家还曾利用种子膨胀产生的力量,解决了科学研究上的一个难题,即把人的颅骨一块块骨片完整地分离开来。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发现种子在石头、水泥缝中长成了植株,有的学生说看见一颗玉米的种子把大块石头给顶出了缝来……笔者接着说:“是啊,种子的力量的确很神奇,能克服阻碍,长成一棵植株。有的植株为了长得更高努力地向上攀爬,如婉豆;有的植株根长得特别发达,拼命地往深深的土壤里扎,来吸收养分及水分,如骆驼刺。它们都是在顽强地生存下去,为得到生存的空间在不懈地努力。同学们,你们想没想过,其实人的生命也是很顽强的呢?我们每个人都要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积极寻找自己的优势,让自己大脑最发达的区域苏醒或被激活,释放出生命的能力,创造奇迹。”

3. 追求生命的意义。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破坏或污染了环境,对自然界所有的生物构成了威胁,造成了危害。笔者组织学生收集了人类对自然界有哪些影响和破坏的材料和案例,包括乱砍乱伐、破坏植被、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土壤等,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学生为环境的变坏心生了忧虑,对日益变化的气候环境非常担忧。笔者适时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作为社会人,要担负起社会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树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积极从事公益性活动;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浪费纸张,讲究环境卫生,倡导低碳生活;树立健康饮食观,保护自己,关注健康,提升综合素质,为创造美好的生活从思想、观念、身心健康、知识、能力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生物教学渗透
有效滋养生命的德育探究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