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中西文化中的共性分析
2016-01-05汪文忠
汪文忠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人类的诞生和数千年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古今中外,人类对水都有着特殊的情结,有人颂扬甘露圣水,也有人唾弃洪水猛兽;有人将水看为清澈纯洁,也有人认为其污浊不堪。人类对水的态度、观点或许各有不同,但笔者认为在中西两种文化中水作为一种文化研究对象存着在诸多共性。
世界构成的基本要素
中国传统文化里,五行说是对世界组成的解释当中最具影响力的学说。五行说认为世界由五种元素构成:金、木、水、火、土。世界万事万物就是由这五种成分变化衍生而来,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五种成分之一。而在西方,水同样被看作世界的基本元素成分之一。古希腊哲人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也是西方第一个哲学意义上的命题。他认为万物最开始都是由水形成的,而最终又可以归结于或者说还原于水。这一论点与生物学上的生命始于海洋的观点似乎不谋而合。现代科学的研究结果也发现,水占据人体重量的70%~80%,地球表面70%也是被水占据。由此看来,中西文化一致认为水是世界构成的基本要素。
崇拜对象
中西方文化中,水都是被广泛地作为崇拜对象。在古代中国,人们不是简单地把水看作世界的组成成分,更多的是看作神明而供奉祭祀。时至今日,在很多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带都还有很多庙宇供奉着主管水的神灵,如道教的龙王、水官,民间传说中的水神共工、妈祖、江神、河神、海神等。西方社会同样对水有着特别的崇拜。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传说中都记载着波塞冬这一位重要的神,即海神、海王、海皇。他是克洛诺斯与瑞亚之子,宙斯之兄。他被称为是大海的宙斯,地位高、力量大,其支配力遍及全宇宙,是仅次于天父宙斯的强大掌权者,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除此之外,古希腊神话中也还有水泽仙女罗提斯(Lotis),水泽女神达佛涅(Daphne)的传说故事,不过其影响力远不如波塞冬大。
纯洁、新生的象征
水的清澈本性和洗涤功能为其赋予了纯洁、新生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中,水常常被看作纯洁的象征。中国俗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佛教中,法会开始前要用杨枝甘露水来清净坛场,主法和尚还要说水文,读诵佛经前常常先念杨枝净水赞。《西游记》中描述,观音菩萨播撒净瓶中甘露圣水使得长生果树起死回生。显而易见,水作为纯洁、新生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在西方,水也具有类似的象征意味。基督教里诺亚方舟的故事广为人知。万物之主上帝耶和华看到世间到处充满邪恶、腐败和堕落,计划用洪水消灭恶人,于是降大雨40昼夜,洪水淹没了最高的山。这里水就被赋予了荡涤所有邪恶的功能,达到净化世界的目的。从这个角度看,水作为纯洁、新生的象征在中西文化中也是具有一定的共性的。
时间的象征
水经常是以流动的形式呈现,或在江河湖海中流动翻滚,或通过蒸发凝结以雨雪形式轮回流转,这一特性又赋予水喻时的功能。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卷首《临江仙》开篇就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将滚滚东流的长江比喻为历史长河,感叹历史风云人物的浮生短暂。《论语·子罕》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面对着奔流不息、一去不复返的江水,孔夫子体悟到时间的流逝犹如这流水一般,感慨人类无法超越时间的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痛苦与无奈。诗仙李白在《把酒问月》中也写道“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西方社会中,水也有类似的喻时功能。英文中有这么一个习语:Its all water under the bridge. 字面含义是桥下面的都只是水,即是说就像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整句话用于表达已成往事、往事云烟之意。水(water)在这也被赋予象征时间的功能。美国著名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小说《海浪》的结尾处为读者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
“我想我已让伯纳特跨出了最后一大步:现在他将笔直地向前走,然后站在门口,看到的是海浪连天的最后一个画面。”
伯纳特在这个画面里看到的就是生命在永恒地轮回。“这就是永恒的复兴,不断的潮起潮落,潮落潮升……”伍尔芙在这儿用大海的潮起潮落来比喻人类社会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发展轨迹,表现出她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及对岁月和生命流逝的达观认识。由此可见,在以水喻时这一点上,中西文化中也是共通的。
水是一种全世界共有的文化意象,在中西文化中存在诸多共同之处,这也反映出多元文化之间既有差别,也有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