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亮点纷呈
2016-01-05孙太旻王答相
孙太旻++王答相
青海以水土流失治理提速增效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效果好
2012—2014年期间,青海省实施了一大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项目,范围覆盖全省6州2市的37个县,先后投入资金4.3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3平方公里。在措施布局上,坚持山、水、林、草、景、田、园、路、村、镇“十位一体”的综合治理,精品工程和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建设同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经济、促进脱贫致富等制度措施协同发力。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已达9.4万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甘肃以坡耕地整治为重点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
自2009年起,甘肃省委、省政府整合发改委、国土、扶贫、水利、农发等部门的梯田建设资金,连续启动实施了两轮以梯田建设为主体的坡耕地整治工程。其中,第一轮于2012年6月全面完工,实际建设高标准梯田505万亩,涉及黄河流域34个县(区),新修梯田428万亩。正在顺利实施的新一轮梯田建设工程,涉及黄河流域42个县(区),计划新修梯田630万亩。与此同时,全省依托梯田建设发展经济林果面积360万亩,旱作农业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80%以上在梯田上实施,实施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3313元提高到2013年的4314元。
宁夏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以来,宁夏先后启动实施了146项坡耕地综合治理、示范小流域、淤地坝等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7.6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了54%。全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48平方公里。各种治理措施每年减少入黄泥沙4000万吨,全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保存面积达到1.7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4%提高到13.6%,中北部干旱风沙区植被覆盖度提高了25%。新增旱作基本农田112万亩,造林307万亩,人工种草165万亩,新增草原围栏及补播补植等97.6万亩。全区审查审批水土保持方案476个,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7952万元,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面积762平方公里,批复水土保持投资49.7亿元,有效地遏制了水土资源破坏大于治理的被动局面。
内蒙古狠抓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见实效
继2011年9月30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荣获全国首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旗)称号以来,自治区政府和水土保持主管部门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近两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全区《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全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为了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水利厅正着手起草《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关于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测工作的通知》等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制度文件,待广泛征求意见后按照制度建设法律程序要求,经有关部门审议后印发执行。
陕西以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大发展
截至2014年年底,陕西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万多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总投资42.8亿元,其中省级资金近27.8亿元。全省依托重点项目,带动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发展效果明显。2011—2014年全省共建设淤地坝4172座(骨干坝266座,中小型坝3906座),其中新建淤地坝673座,加固维修淤地坝3499座,累计完成总投资80154.53万元。与此同时,利用煤油气水土保持补偿费投资2.35亿元(其中省级资金10852万元),用于466座病险淤地坝的除险加固工作,有效提高了工程的防洪标准。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黄河流域5年共安排实施了19个县区35个项目区,中央累计投资35000万元,实施坡改梯39.83万亩。
“十二五”期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从四期项目只有13个县,到五期项目增加至29个县。4年来,共完成总投资8.30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37平方公里,涉及127条小流域。
山西以淤地坝安全运用监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有创新
截至2014年年底,山西省共建有大中小型各类淤地坝18138座,其中大中型淤地坝2014座。为确保淤地坝安全运用,近年来山西省先后安排专项资金1060万元对97座大中型淤地坝进行了维修养护,省市县落实淤地坝管护经费400多万元,确保每一座大中型淤地坝管护人员到位、管护经费到位;汛前派出检查组分赴全省11个市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先后对478名淤地坝施工单位负责人、236名项目管理人员和540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对6市16县的20条坝系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全面评价,并编印了《山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坝系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筹建了山西省淤地坝信息管理系统。为有效配合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四个山西”建设,确保每年完成营造水土保持林400万亩以上,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26%的生态建设目标,省政府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河南以创新模式驱动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显特色
一是以小流域为单元,把水源保护、面源污染控制、农村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等有机结合起来,对水系、道路、农田、村庄、绿化等同步规划、同步治理,目前全省已初步建成了41条清洁生态小流域治理工程。二是把群众迫切期盼作为探索生态经济发展主攻方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安排群众欢迎的增收致富项目。在有效形成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面源污染问题。三是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探索高效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积极推广种植保水固土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植物措施,大力发展茶叶等生态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大,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竹柳种植基地、石榴种植基因库;大力发展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建成了一大批生态清洁小流域模式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