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碟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观察

2016-01-05陈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稳定型碟子斑块

陈强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 发生冠状动脉血液障碍, 从而引起心肌缺氧缺血供求之间不平衡所造成的心肌缺氧缺血的一种冠心病, 是目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1]。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的基础上,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大量血小板聚集粘附增加、冠状动脉血管痉挛、大量血栓形成, 从而造成冠状动脉狭窄, 造成心肌缺氧缺血的供需之间不平衡, 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的缺血与坏死[2-5]。

目前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临床上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常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稳定斑块、改善供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等对症治疗, 从而改善供血, 缓解心绞痛症状, 但有时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大量药学研究证明, 苦碟子又称抱茎苦荬菜, 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 主要包括腺苷、黄酮类、倍半萜内酯类、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甾醇、木脂素等化合物。本研究在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苦碟子静脉滴注, 观察其临床效果, 为诊治冠心病提供更多的临床资料和用药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3月~2015年3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苦碟子组。对照组30例, 男21例, 女9例, 平均年龄(61.8±5.8)岁;苦碟子组30例, 男20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62.5±4.7)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第7版《临床内科学》诊断标准[6], 均具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典型症状及体征,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均有明显的ST-T改变, 经肌钙蛋白和心肌酶等化验排除急性心肌梗死、除外重度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及对苦碟子成分过敏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冠、调脂稳定斑块, 用药14 d。苦碟子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静脉滴注, 20 ml+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1次/d, 用药14 d。两组全部观察14 d。

1. 3 观察指标 分别监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每天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 入院时及用药治疗14 d后的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心绞痛缓解时的心电图以及用药治疗14 d时的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心绞痛的效果判定参照《中药临床药理学》评定标准[7]。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评定:明显有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的时间及病情的程度均较用药前明显好转;无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无缓解。心电图的效果判定:明显有效:患者心电图达到正常;有效:患者心电图基本恢复到正常, 但仍有心肌缺血;无效:患者的心电图于治疗前基本相同, 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明显有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各组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心绞痛的疗效 两组治疗前心绞痛每次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时间、硝酸甘油片数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每次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时间、含服硝酸甘油片数量都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苦碟子组效果更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心电图的疗效

2. 2. 1 苦碟子组与对照组治疗后∑ST改变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 2. 2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变化比较, 苦碟子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2. 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目前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 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 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常见类型, 其发生机制是内皮功能障碍, 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始动环节[8], 在AS病理进程中起重要作用[9,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 导致出血使不稳定斑块增大或纤维帽破裂, 激活聚集在局部的血小板, 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痉挛, 从而使大量血栓形成聚集, 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狭窄或不完全堵塞, 冠状动脉血流降低, 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的缺氧缺血从而引起胸痛[11]。

本研究显示, 对照组常规治疗应用三联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有明显改善, 但在此基础上加用苦碟子静脉滴注后, 心绞痛、心电图疗效更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理论上讲, 苦碟子具有抗血小板聚集, 建立冠状动脉血管的侧支, 减轻心肌的坏死, 同时具有扩冠, 提升冠状动脉血流量, 降低心肌耗氧量, 提高心肌耐缺氧力作用, 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苦碟子可以提升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缺氧, 使血清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减少、加强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酶活性从而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 所以苦碟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有效,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可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

综上所述, 苦碟子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 能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及心肌缺血程度, 提高运动耐量, 疗效确切,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Chen L, Chester M, Kaski JC. Clinical factors and angiographic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hest, 1995, 108(2):364-369.

[2] 陈国伟, 顾菊康, 陈灏珠.心血管病.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433.

[3] 何钒, 杨永宗.血小板活化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致炎作用.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7, 5(11):858-860.

[4] 白莹, 田国平.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ACS中的应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7, 5(10):780-782.

[5] 杨水祥, 胡大一.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疾病危险因子重要概念回顾(一).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4, 2(5):317-319.

[6] Zaugg CE, Spaniol M, Kaufmann P, et al. Myocardial function and energy metabolism in carnitine deficient rats. Cell Mol Life Sci, 2003, 60(4):767-769.

[7] 翁维良.中药临床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95.

[8] Taddei S, Virdis A, Ghiadoni L, et al. Effect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o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clinical implications. Drugs, 2002, 62(2):265-284.

[9] Yanga Q, Yima AP, He GW. The significance of endothelium derived hyperpolarizing factor in the human circulation. Curr Vasc Pharmacol, 2007, 5(1):85-92.

[10] Desjardins F, Balligand JL. Nitricoxide-dependent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cta Clin Belg, 2006, 61(6): 326-334.

[11] Sabatine MS, Cannon CP, Gibson CM, et al. Addision of clopidogrel to aspirin and fibrinolytic therap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ST-seyment elevation. N Engl J Med, 2005, 352(12):1179-1189.

[收稿日期:2015-10-19]

猜你喜欢

稳定型碟子斑块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An Unusual Experience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价
卡维地洛与美多心安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飞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