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治疗广基结肠息肉临床探析

2016-01-05王昊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结肠镜腹腔镜

王昊

【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治疗广基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广基结肠息肉患者, 均采取结肠镜辅助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未能满意处理的病灶, 在肠镜引导下行部分肠段切除后吻合, 在术后对治疗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价。结果 采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 其中楔形切除75例, 肠腔切除11例, 肠段切除24例。手术时间60~180 min, 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 术中出血量15~45 ml, 平均出血量20 ml, 肠功能恢复时间2~4 d, 平均恢复时间3 d, 住院时间4~7d, 平均住院时间5 d。术后随访8~32个月, 平均随访18个月, 复查结肠镜未见息肉残留或复发者89例。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广基结肠息肉时, 可以采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的手术治疗方法, 能准确定位结肠息肉并有效根除, 从而提高预后质量, 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结肠镜;腹腔镜;广基结肠息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36

结肠息肉若不能够在早期予以相应的治疗, 则将会导致结肠癌的病变发生, 因此在结肠息肉的发现初期对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能够有效地降低结肠癌的发生, 并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1]。结肠镜作为检查及治疗结肠息肉的主要手段, 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广基结肠息肉具有体积大、位置特殊等因素, 单纯采用结肠镜进行手术治疗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和难度。因而本次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治疗广基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广基结肠息肉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 均采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 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广基结肠息肉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67例, 女43例, 年龄23~68岁, 平均年龄38.6岁。其中升结肠息肉32例, 降结肠息肉28例, 横结肠息肉21例, 结肠肝曲息肉7例, 结肠脾曲11例, 乙状结肠息肉11例。患者于术前均经结肠镜检查确诊并定位了广基结肠息肉位置, 经评估认定单纯在结肠镜下进行手术具有一定切除难度, 其底部直径>1.5 cm或无法窥视全貌。

1. 2 治疗方法

1. 2. 1 术前准备 在术前采用结肠镜对广基结肠息肉进行初步的定位确定, 并取得相应的活体病理检验样本。在患者进行手术前2d饮食要避免有渣食物的摄入。在进行手术前1 d服用硫酸镁粉35 g, 同时服用浓度约为6%葡萄糖注射液1100 ml。术前1 h内静脉滴注抗生素[2]。

1. 2. 2 术中治疗 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均采取气管插管, 麻醉访视选取复合全身麻醉。手术体位应当将双腿抬升, 使头部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 依据所牵涉到的肠断位置选取适当的腹腔镜位置及其监视器放置位置。依据手术前的结肠镜初步检查结果选取适当的戳卡位置。对结肠镜周身涂抹石蜡油而后经患者肛门处进入相应腹腔之内, 进而进行结肠检查, 在检查操作中要避免注入气体过多。通过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准确定位相应的广基结肠息肉病灶, 采取切除处理。对于采用以上方法无法达到满意处理效果的广基结肠息肉病灶, 可在肠镜的引导下进行部分肠断的切除, 同时在腹腔镜下进行结扎并使相应的动脉、静脉相分离, 将肠系膜与需要切除的肠段进行分离操作, 再实施体内肠段切除与吻合。

1. 2. 3 术后处理 在术后给予患者相应的抗感染护理以及制定合理的营养饮食方案, 在患者肛门可正常排气后方可进食流质性食物, 同时鼓励患者进行下床活动。

2 结果

110例广基结肠息肉患者手术切除均顺利完成。其中楔形切除75例, 肠腔切除11例, 肠段切除24例。手术时间 60~180 min, 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 术中出血量15~45 ml平均出血 20 ml, 肠功能恢复时间 2~4 d, 平均恢复时间3 d, 住院时间4~7 d, 平均住院时间5 d。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切除肠腔共11例, 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切除肠断共25例。一般性并发症(如吻合口瘘、梗阻、出血等)均未出现。术后随访10~48个月, 平均随访18个月, 复查结肠镜未见息肉残留或复发者89例。

3 讨论

当前对于广基结肠息肉的治疗方式, 主要以结肠镜作为检查及治疗的主要手段, 并且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旦出现广基结肠息肉体积较大、位置特殊等因素, 单纯采用结肠镜难以进行准确的窥视, 因而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和难度[3]。并且仅采用结肠镜下手术治疗极易引起相应的病发症状, 其需要对患者实行开腹手术亦或是在出现穿孔等在结肠镜下无法处理的并发症, 又需要中转开腹, 从而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不但会致使患者需要支付更高的医疗费用, 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手术痛苦, 预后质量较差, 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也相对延长。而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面积小, 患者术后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预后质量好等优点, 因此在广基结肠息肉的手术治疗中应用日趋普及[4]。如若采用单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其又同传统的手术方式对于广基结肠息肉的病灶难以进行准确的定位。

在本次研究中, 综合采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治疗广基结肠息肉, 两者能够互相弥补缺点, 结肠镜在患者术前的检查中, 能够准确地确定病灶的具体位置, 为手术过程中的腹腔镜切除广基结肠息肉提供确切、可靠的定位信息。所有患者均采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 1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 其中楔形切除75例, 肠腔切除11例, 肠段切除24例。能够避免在单纯采用结肠镜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所引起的中转开腹情况, 规避在单纯采用腹腔镜治疗过程中定位不准确而引发的增开手术戳卡口或中转开腹情况, 能够有效减少病患手术痛苦、减轻医疗花费、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过程, 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患者的手术时间 60~180 min, 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采用联合治疗的优势有:①准确定位, 有利于最佳治疗方案的选取;②微创治疗, 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提高预后质量;③检查及时, 在术后再次进行结肠镜检查时能及时发现伤口愈合状况;④预防吻合口瘘, 有利于术中吸净肠腔积气、积液。术中出血量15~45 ml, 平均出血量20 ml, 患者一般肠功能恢复时间为 2~4 d, 平均恢复时间3 d, 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7 d, 平均住院时间5 d。在术后对于本次选取的11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工作, 随访时间8~32个月, 平均随访18个月, 在复查结肠镜检查中未见息肉残留或复发者89例。

综上所述, 临床上在治疗广基结肠息肉时, 可以采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的手术治疗方法, 能有准确定位结肠息肉并有效根除, 从而提高预后质量, 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忠, 杨奕, 李高岩, 等.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治疗结肠息肉32例.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 11(2):147-148.

[2] 林志东, 姜杰, 陈锦程, 等.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治疗结肠息肉8例报告.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3, 13(3):215-216.

[3] 陈敬洪, 尹多晓, 李海凤, 等.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广基底结肠息肉的经验介绍.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 15(3):351-353.

[4] 刘健培, 黄品婕, 陈图锋, 等.内镜无法切除的结直肠息肉腹腔镜手术前定位方法对比研究.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4, 13(8):621-624.

[收稿日期:2015-09-28]

猜你喜欢

结肠镜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患者卵巢功能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囊肿术后影响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有关结肠镜检查的科普知识
结肠镜检查?你应该知道这些事
结直肠进展腺瘤发生率的Meta分析
结肠镜检查你应该知道的这些事
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