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电子胃镜在136例小儿慢性腹痛中的病因诊断

2016-01-05陈海生张丽华李仙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诊断

陈海生 张丽华 李仙花

【摘要】 目的 对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痛小儿进行成人电子胃镜检查, 评价成人电子胃镜在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痛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产Olympus型及日产Fujinon型成人电子胃镜对136例慢性腹痛小儿进行检查。结果 除1例学龄儿童检查中途呕吐明显, 自行拔出胃镜镜身, 不能完成, 其余135例患儿全部顺利完成胃镜检查,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02例(75.00%), 十二指肠球炎18例(13.24%), 消化性溃疡6例(4.41%), 9例未见异常, 总检出率达92.65%。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 十二指肠球炎、消化性溃疡是小儿慢性腹痛主要病因, 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痛小儿进行成人电子胃镜检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成人电子胃镜;慢性腹痛;诊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14

近年来, 由于成人电子胃镜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提高了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水平, 特别是对于慢性腹痛患儿。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成人电子胃镜检查年龄<14岁门诊和住院慢性腹痛患儿136例, 结果异常126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36例慢性腹痛患儿中, 男78例, 女58例, 男女之比为1.34∶1。年龄3~14岁, 3~6岁26例, 7~14岁110例。临床主要表现:13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发作, 腹痛部位均固定位于脐周。平时均不伴有呕吐、反酸、嗳气等消化道症状, 无消化道出血史。每次发作时间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病程均>3个月, 腹部体检均无阳性体征, 腹部B超均无异常表现, 驱虫治疗无效, 血液分析、尿液分析及血生化正常, 排除生长痛、腹型紫癜、腹型癫痫等。患儿电子胃镜检查前, 多数误诊为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炎、消化不良, 给予对症治疗, 症状反复。

1. 2 检查方法 受检患儿于术前空腹, 常规利多卡因胶浆咽部局部麻醉, 协同患儿家长做好说服工作, 尽量不用镇静剂。少数年龄较小病例, 主要是取异物, 在麻醉医师配合下静脉注异丙酚全身麻醉。采用日产Olympus型及日产Fujinon型电子胃镜, 外径9.2 mm。

2 胃镜检查结果

除1例学龄儿童检查中途呕吐明显, 自行拔出胃镜镜身, 不能完成, 其余135例患儿全部顺利完成胃镜检查, 成功率达99.26%。136例患儿经上消化道成人电子胃镜检查发现有异常126例, 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102 例、占总数75.00%, 诊断为十二指肠球炎者18例、占总数13.24%, 确诊为消化性溃疡者6例、占总数4.41%, 其中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4例。9例检查上消化道未发现异常病变, 病变检出率达92.65%。无一例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

3. 1 成人电子胃镜在患儿中主要用于慢性腹痛的病因诊断 小儿慢性反复腹痛是小儿消化科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 绝大部分患儿是由于慢性反复腹痛申请电子胃镜检查, 一般无规律, 以上腹或脐周痛为主。本组136例慢性腹痛患儿胃镜检查前, 多数误诊为功能性腹痛, 如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炎、消化不良等。136例患儿经上消化道成人电子胃镜检查发现有异常126例, 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102 例、占总数75.00%, 诊断为十二指肠球炎者18例、占总数13.24%, 确诊为消化性溃疡者6例、占总数4.41%, 其中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4例。本组资料的阳性检出率为92.65%, 打破了传统观念认为小儿胃十二指肠球疾病不多见、器质性慢性复发性腹痛少见。

袁壮等[1]报道对部分胃炎行钡餐检查之后行胃镜检查统计, 假阴性率可高达46.66%, 容易遗漏许多细微病变如炎性病变、小息肉等, 而且钡餐透视检查不利于观察病灶的性质及有无出血, 如果胃内有凝血块, 钡透时可表现充盈缺损, 易导致误诊, 因此传统的钡餐透视检查在诊断上常有较大的局限性。电子胃镜可直观观察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颜色及细微的病变, 并可在直视下取活体标本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确保诊断的可靠性, 同时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 可指导临床的诊治和疗效评价。其准确性及阳性率均比X线钡餐高, 且能避免小儿接触X线 , 因此胃镜检查仍是诊断小儿上消化道疾病最直观、最准确的方法, 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资料显示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34∶1), 可能与男孩比较好动, 活动范围比较大, 感染机会增多有关。7~14岁组发病约占总受检人数的80.88%,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年龄增长, 活动范围增加, 各种感染机会随之增多;食物的多样化, 食物污染及感染几率升高, 发病率明显增高。②学龄儿童学习相对紧张, 学习功课负担加重, 精神压力增大, 易导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失常。③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 目前已公认Hp感染与消化道溃疡及胃炎密切相关。④可能与病例选择有关, 本地区系山区, 许多家长认为胃镜安全性不够, 年龄比较大儿童, 经动员才肯检查。

慢性反复发作性腹痛是小儿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 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大类。本组病例器质性慢性复发性腹痛, 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最为多见, 与国内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功能性复发性腹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尤以非感染性因素:饮食、情绪、气候等原因引起的占绝大多数。其特点为发作时间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不等, 年龄多为学龄儿童, 腹痛位置偏于脐周, 几天发作一次或每天发作几次, 然而腹部检查始终无固定压痛, 疼痛发作间歇正常 [4]。本文对136例不明原因的慢性反复发作性腹痛患儿的胃镜检查结果分析发现, 大多数患儿(92.65%)为消化道器质性疾病所致, 其中, 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占大多数(88.24%)。可见对于临床上慢性复发性腹痛小儿, 一般治疗效果不佳, 应尽早胃镜检查, 可减少小儿慢性腹痛延误诊断。

3. 2 成人电子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中应用安全性问题 本组资料中除1例学龄儿童检查中途呕吐明显, 自行拔出胃镜镜身, 不能完成, 其余135例患儿全部顺利完成胃镜检查, 成功率达99.26%, 无一例不良反应出现。显示成人内镜应用于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是可行、安全的。与苏林等[5]通过对524 例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认为胃镜检查应用于小儿是安全的相一致。在门诊动员家长给小儿胃镜检查, 许多家长觉得成人内镜应用于小儿安全性不够, 甚至于部分儿科医生自己也这样认为。因此儿科医生首先自己要更新知识, 树立正确观念, 并对患儿父母等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 更新观念。依从性是影响胃镜在小儿普及另一重要因素, 随着无痛麻醉技术应用, 消除小儿不适及恐惧感, 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 本院近年来, 小儿检查例数有所增加, 最小年龄已经到11个月。

总之, 成人电子胃镜用于小儿检查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特别在基层医院、无专用小儿电子胃镜的综合性医院, 可以用成人电子胃镜代替。电子胃镜检查是诊断小儿慢性腹痛最直观、准确的方法, 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 可避免慢性腹痛患儿延误诊断。

参考文献

[1] 袁壮, 薛辛东.儿科危重症与疑难病例诊治评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14.

[2] 郝静 , 闫慧敏 , 李铭, 等. 1800例儿童胃镜检查结果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分析. 武警医学, 2011, 22(7): 598-601.

[3] 陶建华 . 小儿慢性腹痛110例胃镜病因分析.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1(1): 15-16.

[4]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281.

[5] 苏林, 王歆琼 , 许春娣, 等. 524 例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5):494-497.

[收稿日期:2015-09-08]

猜你喜欢

诊断
智能变电站设备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针对代谢标志物的分子探针设计与合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法医尸检中生前伤检验的研究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PLC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