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到来,谁将逆袭谁又会掉队?
2016-01-05
明年的智能手机市场,有太多的话题性。比如,备受关注的小米能否守住关口,而强势崛起魅族能否延续状态,乐视和奇酷能否后来居上。此外,HTC、黑莓和诺基亚等品牌是否会如今年的小辣椒、天语和ivvi等厂商,淡出人们的视线?
小米是否还能一枝独秀
去年上半年,小米的销售业绩就已经证明了8 000万台的全年目标几乎已成定局。而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率首次低于全球指标的今日,小米正如雷军所言的“跑赢了大盘”。但是小米的盛世背后也隐藏着难以忽视的危机。
首先,小米对苹果品牌的本土化复制,已经让市场对此感到麻木。而另外一边,又偷偷学起了索尼,大搞“新国货运动”,说希望小米能够如同索尼和三星那样,具有国民品牌的代言性。如何协调这两种定位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了小米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其次,在小米努力做着“国民手机品牌”的美梦时,华为在小米背后捅了一刀。2015年华为宣布自己的手机销量铁定会超过1亿台,且在多个不同档次的手机市场中都取得了相当的用户,而小米的2015年平均均价却在走下坡路。甚至OPPO和vivo都在想方设法跟上来,缩小与小米的差距。虽然对此小米含酸带醋在微博上暗讽华为销量作假,手机都卖到了非洲,但怎么看都更像是无奈的哀嚎而非胜利者的嘲笑—毕竟小米手中的王牌主要还是“薄利多销”,只能一再压低自己的利润来保证销量,实在有些让小米笑不出来。
现在小米主要存在这几个问题。首先就是换机潮红利的收尾,小米的崛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正逢市场从功能机转化为智能机。同时像诺基亚与摩托罗拉这样的企业又被苹果给直接按死,中国市场又缺乏中低端智能机,这让小米趁虚而入打了个漂亮仗。而现在功能机已经淘汰完毕,市场增长降低导致智能机厂商竞争更为激烈。
其次就是媒体红利的降低,媒体对于小米的热度正在不断降低,从过去的“小米手机X秒抢完”都能拿出来做个报道,到现在很多媒体对小米出新品早已见怪不怪给个很小的版面就敷衍了事。小米的曝光度正在不断下降—去年对于小米来说,可能曝光度最高的新闻就是雷军在印度Show的那段重口音英文了。
另外就是负面新闻的增加。如前一段时间,有不少媒体报道了小米为了压缩成本,如何一再压榨自己的原料供应商,有多少厂商将小米递出来的橄榄枝从一开始的“良机”,到最后视为唯恐避之不及的“毒草”。这样的新闻无疑让社会对于小米这个企业的风评降低。
面对这些问题,小米所能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节奏,规避可能存在的专利问题,避免被苹果这样的企业告得元气大伤,同时寻求在高端市场中突围,以重新挽回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但说易行难,小米的对手们也并非是傻子,他们也在各方面狙击着这个树敌无数的“老大”。
魅族能否逆袭
提到小米在国内的对手,很多人都会想到魅族。然而,魅族的日子也未必好过。
前一段时间,国产手机厂商集体失守国产高端旗舰级自定的1 999元人民币价位,其中就包括了魅族。他们一边拿着饭碗向市场哭诉利润太低,一边却反复降低自己旗舰机的售价。这自然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是全球智能机销量增长放缓,另外一方面则是自己的竞争对手率先价格跳水—你不跟着“跳”,你的市场就被其他人给抢占了,自然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而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三星不断损失自己的市场份额的同时,这一部分损失的市场份额却没有被国内手机厂商所填补,而是直接被苹果所捞走。国内手机厂商甚至拿不出一款高端旗舰机能够抢占这个市场。魅族在这种市场环境之下,想要获得更高应收和利润来体现手机价值的可能性实在太低。
而对于产品本身来说,魅族这些年也一直深陷“抄袭小米”的质疑之中,现在连正主都焦头烂额之际,魅族如果不能拿出创新产品来,而只是继续跟着小米混,迟早会被带入一个死胡同之中。
华为与联想,能否迎来第二春?
和小米的盛世危机以及魅族的步步惊心不大一样,华为和联想最近日子还是很好过的。虽然他们也难逃旗舰机价格跳水的命运,但是在全球不俗的销量却能让他们大大松一口气。
Gartner的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量达3.53亿台,相较2014年同期增长了15.5%,华为、联想和小米进入前五。虽然联想和小米还咬得很紧,这时候谈“超越小米”搞不好还会在年底被打脸,但是相较于前几年的小米一家独大,销量已经证明了华为和联想已经成为了小米的巨大威胁。
这些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兴市场的需求,华为和联想在国际市场所具备的先发优势一览无余。小米和魅族等厂商出征国际市场虽晚,但未必没有机会—他们目前的市场份额不也是通过后发制人的方式抢来的么?
诺基亚能否卷土重来
在中国智能手机开发商“撕”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不要忘记曾经的老大哥诺基亚也即将解除封印。虽然微软在收购了诺基亚移动部门之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去诺基亚化,甚至最新的Lumia系列手机都去掉了NOKIA的Logo变成了Microsoft。但是不要忘记了在2015年底,诺基亚将收回自己的品牌。而从目前诺基亚的举动来看,其回归消费级市场的决心很大。
早在2015年8月,诺基亚就发布了多则招聘信息,涉及专利协调师、应用工程师和移动图像工程师等职位。其中,移动图像工程师的职位要求是需要有Android驱动器方面的工作经验。此外,其他一些职位也有硬件方面的要求。外界认为,此举或许意味着芬兰诺基亚将重返手机市场。还有消息称,诺基亚已经组建了一个新的团队权利操刀“新项目”,而这个团队包括Peter Skillman,Hans Peter Brondmo与Axel Meyer等顶尖人才。其中,前两位分别是诺基亚用户体验主管和诺基亚社交体验总监,而Axel Meyer则是诺基亚N8设计团队的带头人。
从这一些消息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诺基亚不再只抱着自己的塞班系统过活,而是准备拥抱Android系统。考虑到诺基亚至今还有不少“信仰粉”存在,只要别再出昏招,相信其回归消费级市场后的产品销量还是会有所保障的。
那些将会消失的手机品牌
渐进困境的手机厂商要么想想如何开疆辟土,要么提防如何避免被竞争对手背后捅刀,要么研究如何才能卷土重来。但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这些“要么”都是大佬们才需要考虑的事情,有些手机厂商甚至连这些都不需要考虑—他们唯一需要去考虑的就是如何活下去。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野路子手机品牌,比如大可乐、小辣椒、ivvi和朵唯等。它们曾经在低端智能手机市场中还有一席之地,可是随着像小米这样的企业,不断下调自己品牌定价。它们走“农村包围城市”甚至“向苹果模仿、向小米照抄、向魅族剽窃”路线,已越来越行不通。
而另外一部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企业,也是曾经的大佬们,比如HTC和黑莓。黑莓在两年前就因为巨额亏损而只能把自己贱价出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中国市场—目前的“接盘侠”也似乎没有做什么要让它东山再起的举动。而HTC在两年后重蹈黑莓覆辙,在2015年第二季度因为高端Android手机需求较预期放缓,中国市场销售没有符合期望而陷入危机。如果HTC不能拿出强有力的措施来,那么它无疑将变成下一个黑莓,最终成为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