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视角下高校资助体系创新性研究
2016-01-05田慧芬
田慧芬
[摘要]习总书记提出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作为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也应该适应“新常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创新发展。本文在传统资助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目前资助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创新提出构建“经济资助、心理疏导、专业引导、就业指导”的全方位资助体系。
[关键词]新常态;资助体系;创新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1-0028-02
一、目前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简称为“奖、助、贷、勤、补、减、偿”。
国家和学校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金额之大,而且资助力度逐年加大。同时社会的资助面也在扩大,以企业、慈善组织或个人名义捐资、捐物等,帮助学生缓解生活的压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目前不论是国家、学校还是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更多的是一种经济的资助,以资助学金、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或代偿等形式从经济上减轻学生的压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但我们都知道,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只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专业学习和求职就业,全方位的资助学生,无偿资助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诚信和感恩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二、新常态视角下的高校资助体系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今天,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也应该继承发展,发挥资助育人的功效,在经济资助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专业引导、就业帮扶、感恩教育,形成全方位资助教育体系。
(一)拓宽资助渠道,增强资助力度
近年来,国家、学校和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年增大,但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多,这些资助仍然不能满足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需要。基于此,国家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投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拓宽资助渠道,吸引更多的企业、组织和个人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助学金,使资助政策惠及更多的学生。同时加大监管力度,从资助金的划拨到发放每一个环节完全透明,确保每一分资助金都能发挥作用。作为学校来讲,密切与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系,鼓励企业捐资助学;同时可以设立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减少学校用工人数,让学生承担一定的服务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自立自强的机会;鼓励各院系开展各种形式的奖助,比如设立“爱心基金”、“一对一帮扶基金”等,依靠自身的力量增强资助的力度,拓宽资助的广度。
(二)加强心理疏导,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问题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表现出的重大问题之一。家庭经济困难给学生生活、学习带来很大压力,造成学生的困扰,极易引起焦虑;因为经济的原因,有些学生在集体活动、
社团活动的选择上受到很大的限制,阻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及沟通,容易出现自卑;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较敏感,自尊心又强,会表现为爱慕虚荣……总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比普通的学生多,因此在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资助的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客观的看待家庭经济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意识,加强人际沟通,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进行励志教育。
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集体辅导与个别谈心相结合,被动谈心与主动倾诉相结合,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家庭经济情况,消除负面情绪,缓解因家庭经济问题带来的心理焦虑。通过入学教育、政策宣讲会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学校的资助政策,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奖助学金;帮助学生争取勤工助学岗位,实现学生的自立自强。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庭经济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进行成功教育。
注意搜集宣传具体而又真实的成功典型案例,特别是励志成功成才的校友案例,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经济的困难不应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而应是前行路上的不竭动力,以此来激励学生调整心态,端正态度,正视困难,努力奋进,努力做到“人穷志不短”。
第三、进行诚信感恩教育。
随着国家及学校、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力度加大,资助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诚信行为:看到困难学生享受的各种优厚待遇,部分学生用失真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申请困难生认定;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把用来交学费的钱拿来投资赚钱;助学贷款超期为还等,这些现象严重破坏了资助工作的公平性,造成学生的诚信危机。
同时,现在的“给予式无偿”资助模式极易导致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让学生形成“等、靠、要”的思想,把贫困看作是一种“资本”,把资助看成是“理所当然”,认为是自己应得的,毫无感恩意识。
针对这样的情况,要在经济资助的同时,对受资助的学生进行诚信感恩教育,让学生重信用,守承诺,在获得资助的同时记得感恩,用自己的努力回报学校、社会、国家。
(三)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能力拓展方面受到限制,一方面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没有多余的资金支撑他参加一些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高校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阵地,加入社团要交纳一定数额的会费,虽然钱不多,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这就是需要精打细算的额外开支,因此只能放弃。另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会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根本没有时间来参加社团活动,比起能力的提高,生计显得更为重要。在他们的意识中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学习好就行,参加活动没什么用,有那时间还不如多打几份工。
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学校的学生管理人员,我们在最大限度帮助学生缓解经济压力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能力”意识,帮助学生意识到能力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习成绩固然重要,能力也不能缺少。帮助他们合理规划时间,有针对性的开展能力拓展活动,鼓励他们多参加社团活动,提升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
(四)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能力
因家庭经济原因带来的就业择业观念相对落后、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心理压力较大等因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相对困难,就业困难加重了他们复杂的心理情绪,带来其它的负面影响,因此就业帮扶应该成为资助育人的资助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要在加强经济资助的同时,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正确自我定位,合理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能力素质培养,提升职业竞争力;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和家庭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求职面试技巧的培训。通过简历制作培训、面试模拟等方式,增强学生推销和展示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容面对面试,轻松就业;要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就业推荐工作;完善网上就业服务体系,围绕就业的方方面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选取创业项目,发挥学生的优势,进行专业的创业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创业。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也应该顺应社会要求,不断完善发展,构建经济资助、心理疏导、专业指导、就业帮扶全方位的资助体系,更好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使学生在减轻经济压力的同时获得全面发展,提升自身素质,寻求更好发展。
(责任编辑:封丽萍)endprint